养吉斋丛录

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
度心能制义曰度。懿徽足式曰度。宣善闻周达曰宣。哲惠昭布曰宣。
明懿行宜着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德辉内蕴曰昭。
显中外仰德曰显。
妃嫔谧懿温柔贤善曰懿。淑善行着闻曰淑。贤内德有成曰贤。
献智质有理曰献。惠柔质慈仁曰惠。温德信宽和曰温。
和柔顺无违曰和。顺和比于理曰顺。敦温仁忠厚曰敦。
裕宽和不迫曰裕。安凝重合礼曰安。定纯行不爽曰定。
敬夙夜儆戒曰敬。恭逊顺事上曰恭。逊谦和善让曰逊。
端守礼自重曰端。庄严恪有仪曰庄。钦小心励翼曰钦。
肃貌恭心敬曰肃。穆容仪肃静曰穆。恪温恭朝夕曰恪。
慎谨饬自持曰慎。勤能修内职曰勤。翼思虑深远曰翼。
静柔德安贞曰静。僖小心恭慎曰僖。质静正无华曰质。
悫表裹如一曰悫。简一德不懈曰简。靖恭慎鲜盲曰靖。
洁清正不渝曰洁。贞德信正固曰贞。慧柔质通敏曰慧。
哲明知周通曰哲。荣蒙恩优渥曰荣。宣善蔺式布曰宣。
昭柔德有光曰昭。显德美宣昭曰显。悯慈仁不寿曰悯。
悼中年早逝曰悼。怀慈仁短折曰怀。
王、贝勒谧忠廉方公正曰忠。危身奉上曰忠。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日孝。
纯中正和粹曰纯。安危一心曰纯。贤行义合道曰贤。
文道德博闰曰文。勤学好问曰文。献智质有理曰献。
懿贤善着美曰懿。庄履正志和曰庄。
敬夙夜儆戒曰敬。善合法典曰敬。端守礼执义曰端。
肃执心决断曰肃。恭敬以事上曰恭。既过能改曰恭。尊贤敬让曰恭。
恪温恭朝夕曰恪。威容端严曰烙。穆布德执义曰穆。
康温柔好善曰康。仪善行足法曰仪。
宪博闻多能曰宪。行善可纪曰宪。温德性宽和曰温。
惠勤施无私曰惠。和不刚不柔曰和。
颐和比于理曰顺。良小心敬事曰良。竭忠无隐曰良。
敦善行不怠曰敦。裕宽和自得曰裕。
安和好不争曰安。靖以德安众曰靖。
慧质柔受善曰慧。哲知能辨物曰哲。
明昭晰羣性曰明。通物至能应曰通。行善无滞曰通。
达质直好善曰达。修克勤世业曰修。
敏虑事有功曰敏。好古不怠曰敏。勤夙夜匪懈曰勤。
襄甲胄有劳曰襄。密思虑详审曰密,追补前过曰密。
正心无偏曲曰正。慎夙夜敬畏曰慎。
平推心行恕曰平。思念终如始曰思。
度心能制义曰度。比择善如从曰比。
义制事合宜曰义。定纯行不爽曰定。
僖小心敬畏曰僖。克爱民作刑曰克。
清洁己自爱曰清。洁不污不义曰洁。
节好廉自克曰节。谨行制度曰节。介执一不迁曰介。
诚肫篇无欺曰诚。悫表裹如一曰悫。
简子易不訾曰简。执要能周曰简。信出言可复曰信。
厚忠诚自植曰厚。质朴直无华曰质。
武刚强直理曰武。折冲御侮曰武。毅致果克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
烈秉德遵业曰烈。安民有功曰烈。勇见义必为曰勇。
刚强义果敢曰剐。威武不屈曰刚。直敏行不挠曰直。
果好力致勇曰果。临事善断曰果。景布义行刚曰景。
壮胜敌克乱曰壮。宣善闻周达曰宜。
昭明德有功曰昭。容仪恭美曰昭。荣宠椽光大曰荣。
显行见中外曰显。隐尽情不矗曰隐。
怀慈仁短折日怀。哀早孤夭折曰哀。
殇未家短折曰殇。悼中年早天曰悼。
愍使民悲伤曰愍。
羣臣谧忠肫诚翊赞曰忠。危身奉上曰忠。孝慈惠爱亲曰孝。大虑行节曰孝。能养能荣曰孝。
纯志卢忠实曰纯。安危一心曰纯。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文道德博闻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勤学好问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献智质有礼曰献。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
宪博闻多能曰宪。行善可纪曰宪。宣善闻周连曰宣。诚意见外曰宜。
昭明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曰昭。明独见先诚曰明。察色见情曰明。谮想不行曰明。
哲智能辨物曰哲。度心能制义曰度。
武刚强直理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刚强以顺曰武。
烈有功安民曰烈。勇胜敌壮志曰勇。见义必为曰勇。
壮武而不遂曰壮。胜敬克乱曰壮。屡征杀伐曰壮。死于原野曰壮。
刚强义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威武不屈曰刚。果好力致勇曰果。
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执正曰威。桓辟土服远曰桓。
毅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
恭敬慎事上曰恭。爱民弟长曰恭。执事坚固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
敬夙夜儆戒曰敬。小心恭事曰敬。善合法典曰敬。庄严敬临民曰庄。威而不猛曰庄。履正志和曰庄。
端守礼执义曰端。恪敬共官次曰恪。威容端岩曰恪。温恭朝夕曰恪。
钦威仪悉备曰钦。寅恭奉职曰钦。穆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厚忠诚自植曰厚。敦仁爱众曰厚。安和好不争曰安。止于义理曰安。
泰循理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敦温仁忠厚曰敦。善行不怠曰敦。
裕宽和自得曰裕。良竭忠无隐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康安乐抚民曰康。温柔好善曰康。惠勤施无私曰惠。抚字心殷曰惠。兴利裕民曰惠。
和推贤让能曰和。不刚不柔曰和。柔远能迩曰和。顺和比于理曰顺。慈仁体民曰顺。
温德性宽和曰温。正守道不移曰正。心无偏曲曰正。
肃执心决断曰肃。身正人服曰肃。简平易不訾曰简。执要能周曰简。
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安众曰靖。清避远不义曰清。洁己奉法曰清。
介执一不迁曰介。节好廉自克曰节。谨行制度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悫表裹如一曰悫。僖小心畏忌曰僖。恭慎无遇曰僖。
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绢洽纪曰平。贞清白守节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确执德不回曰确。质强立守义曰质。名实不爽曰质。
洁不污不义曰洁。思念终如始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密思虑详审曰密。追补前过曰密。
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直敏行不挠曰直。率性不邪曰直。
义制事合宜曰义。先君后己曰义。勤能修其官曰勤。宜劳中外曰勤。夙夜匪懈曰勤。
襄随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景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敏好古不怠曰敏。才猷不滞曰敏。理才敏详审曰理。治繁不扰曰理。
通物至能应曰通.行善无滞曰通。达质直好善曰达。疏中通理曰达。
荣宠禄光大曰荣。稳怀情不盛曰隐。
愍使民悲伤曰愍。懿贤善着美曰懿。
定制,和硕亲王一字,多罗郡王二字。然如多罗谦郡王瓦克达谧「襄」之类,亦不一其人。多罗贝勒二宇。固山贝子二字。镇国公以下至辅国将军皆二字。妃一字,亦间有二字者。
公主二字。额驸二字。民公、侯以下文武官凡得谧者皆二字。
外国亦有得谧者,如顺治十六年谧朝鲜国王李误「忠宣」,乾隆中特赐阮光平谧「忠纯」是也。
谥法惟「文正」一谧,尤为朝廷所重。每遇礼部奏请奉旨予谧者,由阁臣拟进四字,恭候钦定,惟「文正」则不敢拟,皆奉特旨遵行,亦不候阁臣奏拟。国初至今,惟尚书汤斌、大学士刘统勋、朱珪、曹振镛、协办大学士杜受田五人。又按:内阁鸿称册所载,诸谧以「忠」为第一字,「正」为第四十一字。
康熙间,大臣例得予谧者,往往传旨问九卿,某人应得谧否。盖易名之典,其慎如此。
此后应否予谥,由礼部奏准,阁臣拟字请旨。
汉官不由翰林出身,不得用「文」字。官至大学士,则非翰林出身亦得谧「文」。如费文恪淳、章文简煦是也。周文忠天爵不由翰林,亦未人阁,以「文」为谧,非旧制也。
将军武阶而谧文者,如果齐斯欢谧「文僖」、玉麟谧「文恭」、铁麟谧「文恪」,皆由翰林出身。至康熙六年,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索尼谧「文忠」,盖特恩也。又由翰林出身,不依旧例谧文者,如鄂容安死阿睦尔萨纳之难,谧「刚烈」;裕谦死叹咭喇之难,谧「靖节」。
重死事之臣也。
按:鄂公殉节,由阁拟谧,用「文烈」、「文刚」,高宗抹二「文」字,合「刚烈」字谧之。
雍正间,吏部侍郎署直隶总督何端简世瑾,以词臣进,而谧不用「文」字。
谧法不用「文」字者,礼部奏准后,阁臣撰拟八字请旨。又居易录:满洲部院大臣,必历内阁学士,乃得充经筵讲官,殁得谧「文」。
侍郎以下,例无谧,其予谧,自康熙十八年掌院学士沙喇里始,盖以讲筵旧劳也。其后叶文敏方霭、沈文恪荃、励文恪杜讷、高文恪士奇,侍从日久,宋端悫文运以廉介受知,皆以侍郎予谧。乾隆间,蔡文勤世远、徐文定元梦、钱文端陈羣、钱文敏维城,亦侍郎赐谧也。
乾隆间,以诗文被奖而追谧者,尚书王士祯谧「文简」,尚书韩荚谧「文懿」。以究心理学而追谧者,侍郎胡煦谧「文良」。嘉庆间,以尚书房旧劳而追谧者,侍郎奉宽谧「文勤」,左都御史观保谧「文恭」,尚书德保谧「文庄」。又尚书曹文埴、左都御史胡高望,初未予谧,后补谧曹为「文敏」,胡为「文恪」。
陆陇其以御史赠阁学,特谧「清献」,乃国家奖廉吏、重真儒之至意。若马玠以知县赠布政使参议,谧「忠勤」;强克捷以知县赠知府,谧「忠烈」;刘钦邻以知县赠仆少,谧「忠节」;李毓昌以知县谧「忠愍」;杨延亮以知县谧「昭节」;方振声以县丞谧「果勇」;若斯类者,更仆难终。此褒扬忠节之令典也。
乾隆元年,明史告成。命追谧建文时诸臣,以昭万世之公,以补旧史之阙。
我朝定鼎后,即赐前明崇祯末殉难之大学士范景文等十六人谧。乾隆四十年,命补谧胡季殉节诸臣及建文革除之际,其臣之抗节死事者,或专谧,或通谧,凡三千六百余人。并摘具事实,为胜朝殉节诸臣录。所以示彰瘴,植纲常,义至重也。
乾隆元年,命已人贤良祠诸大臣,当日未赐谧者,皆追谧。
耿昭忠、耿聚忠为耿精忠弟。精忠叛,二人不肯从逆,朝廷嘉之,其后昭忠、聚忠同谧一悫敏气弟兄同谧,古未有也。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三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元旦设供案于宫中天香亭内,安神牌,上拈香行礼。
明窗在养心殿。开笔之典,始于世宗,历圣皆踵行之。其制:每岁于元旦子刻,御是处。
案设金瓯一,中注屠苏;玉烛一,手引发光;用朱漆雕云龙盘一,中盛古铜八吉祥炉、古铜香盘二。握管熏于炉上,始濡染挥翰。先御朱毫,后染墨笔。笔端镌曰「万年青」,管曰「万年枝」。各书吉语数字,以祈一岁之政和事理。复进本年时宪书,浏览一通,以寓授时省岁之意。诸物用毕,手自料简,饬所司收藏。盖恪遵前典,敬迓蕃厘,不敢忽也。
高宗每岁元旦,必书心经一册。至每月朔望书心经,则自乙未年始,用圣祖成例也。
立春日,圣驾在宫中延庆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
立春制春帖子,乾隆初年,首数无定。庚辰后,以五绝二首、七绝一首为率。嘉庆间,每岁亦作三绝句如旧式,亲书小轴,悬养心殿东暖阁之随安室,易旧岁者藏之。乾隆、嘉庆御制,又有端午帖子、中秋帖子。又每岁御制元旦、除夕诗,书为屏幅,亦悬东暖阁。
按:军机大臣、南书房供奉进春帖子,军机为一折,南书房为一折,人各五绝一、七绝二,书名于下。届时,同至懋勤殿,置折于案,行叩头礼。内监捧以进,旋各赐笔二十枝、朱二十锭、五色绢笺二十张、朱红描金方绢笺五张。
又按:进春帖子,为内直诸臣事。乾隆间,王文端杰尝直内廷,及督翠浙江,仍进春帖子,当别有故。
曩制,正月上辛,郊礼告成,即移跸御园。盖国家以得辛马上吉也。郊以次辛,亦以上辛移驻。至大祀前夕,人宫斋戒,若有他故,则别撰良辰,不拘此制。初次幸园,具卤簿,作乐以迓新韶吉祉。初次由园回宫,礼亦如是。如值斋期,则排羽仗,而设乐不作。至冬还宫,向时多以仲月,其后或以季月,宫眷皆从,俗谓之大搬家。
谨案:乾隆间,孝圣皇太后喜园居,故圣驾于孟冬时享先还宫。间数日,诣园问安。冬至前,始奉安舆还慈宁。若新正天气冱寒,皇太后或于二月始幸御园。道光间,奉养孝和皇太后亦如是。
养正图凡六十事,自寝门问膳始,余如借事纳忠、桐叶封虞、运甓习劳、金人示戒之类。康熙间,干清宫正月所设灯屏,皆画图中故事。
附录:嘉庆癸酉考差,以金人示戒命题。时值斋戒,例设铜人于干清门,遂有舍三缄义而为致斋解者,因多黜落。
新岁,理藩院奏西藏喇嘛进丹书克,番语谓吉祥物也。俗有七珍八宝之说,如白螺亦是一种。丹书称尊号为「曼殊师利大皇帝」。翻译名义,曼殊,华言妙吉祥也。国初称旧满删日佛满珠,新满洲曰伊彻满珠。曼殊、满珠,音相近,而珠又转为洲也。
按:前藏达赖喇嘛、后藏班禅额尔德尼,间年遣使堪布入贡。每年十二月,念洞礼亦作洞黎。经以前到京,候次年新正呈进丹书克。又万寿圣节,亦进丹书克。
重华宫茶宴,始于乾隆间。自正月初二至初十日,无定期。嘉庆间,多以初二日举行。
先是宴集赓吟无定地,乾隆癸亥后皆在重华宫。列坐左厢,宴用盒果杯茗。御制诗云:「杯休酽酵劳行酒,盘钉喂鳇可侑茶。」纪实也。初人数无定,大抵内直词臣居多,体裁亦古今并用,小序或有或无,后以时事命题,非长篇不能赅赡。自丙戌始,定为七十二韵,二十八人分为八排,人得四句。每排冠以御制,又别有御制七律二章。旧时或一章、或二章无定。
诸臣不和者听。题固预知,惟御制元韵,须要席前发下始知 之。与宴仅十八人,寓登瀛学士之意。诗成先后进览,不待汇呈。颁赏珍物,叩首祗谢,亲捧而出。赐物以小荷囊为最重。谢时悬之衣襟,昭恩宠也。余人在外和诗,不人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