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言

  九十三
  侑庙功臣位次,中山王十二人,洪武年定。河间王四人,洪熙年定,皆序封爵,首王,次公,次侯。开国功臣、靖难功臣各自为序。嘉靖丁酉进诚意伯位六王之下,群公之上,以为不伦。及营国公郭英进祝,并两朝功臣叙爵,于是,营国公列永义侯之上,诚意伯列宁国公之下矣。
  九十四
  嘉靖十四年二月,群臣于东阁集议大行庄肃皇后谥,大学士孚敬首曰:「庄肃皇后与屡朝事体不同,其谥只该二字、四字。」尚书言曰:「今各庙元后俱十二字,恐二字、四字未称。」大学士时曰:「二字、四字太少,须得八字。」都御史廷相曰:「庄肃作配武宗,谥宜一体。」吏部侍郎韬曰:「谥者天下之公,非天子自行之,宜备陈以请。」乃上议言:「古人尚质,谥法尚简严,故称美之言无几。后世帝后之谥始有不一其书者,亦臣子尊崇之情。生今之世,则当行今之礼。我朝列圣元后谥皆十二字,盖大行盛名,帝后媲美,妻以夫尊,礼宜与并。今武宗庙谥既与列圣相同,则庄肃谥号似亦不宜稍异。且今日加谥,祗以表行尊名。其于服制有无,名分尊卑,本不相涉。」上曰:「事嫂如事母,人道有此乎!非朕自尊,两宫在上,昭圣皇太后有母道,宜再会议。」议上,宜且据谥法止用二字,候他日再加徽号,以备全典。上曰:「用六字谥,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数既用半,且阴六又合。」嘉靖十五年四月,上坐天寿山行宫,面谕言曰:「皇嫂孝静皇后谥用六字,于礼未备。还用全谥,庶合典礼。」九月,上御文华殿,面授言御笔,定谥孝静皇后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九十五
  弘治十一年三月,监生汪瑢奏言:刘健、李东阳杜绝言路,掩蔽聪明,妒贤嫉能,排抑胜己,急宜斥退。健、东阳疏言:「近日两京科道,指陈时弊,并劾奔竞交结乞恩传奉等官,虽未尽当,类多可采。而乃漫无可否,概不施行,自祖宗朝至今未有此事。皆臣等因循将顺,苟避嫌疑,不能力赞干刚,俯从舆论,别白忠邪,明正赏罚。以致人心惶惑,物议沸腾,草野之下,其言乃至于此。乞罢。」上不许。下瑢诏狱。健等又上疏力救,瑢得释。
  九十六
  南京设参赞机务,自户部尚书王忠宣公始,实宣德乙卯也。已而黄忠兼掌兵部事。正统五年代黄公者,兵部侍郎徐琦。正统十四年琦升尚书。景泰元年止掌部事,靖远伯代琦总督机务。成化间,崔庄敏公以南吏书、王端毅公以南右都御史参赞机务,恐亦未然。又云始于正统辛酉,亦非。盖正统辛酉,始定名南京也。
  九十七
  永乐五年七月辛卯,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总兵官,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左右副将军,丰城侯李彬、云阳伯陈旭左右参将。大将军率右副将军、右参将及清远伯陈友,统神机将军程宽、朱贵等,游击参将毛八丹、朱广、王恕等,横海将军鲁麟、王玉、商鹏等,鹰扬将军吕毅、朱吴、江浩、方政等,骠骑将军朱荣、金铭、吴旺、刘札出等二十五将军,以两京畿、荆、湖、闽、浙、广东、西兵出广西凭祥;左副将军、左参将统都指挥陈睿、卢旺等,以巴蜀、建昌、云、贵兵出云南蒙自;兵部尚书刘儁参赞戎务;行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陈洽转饷,征交趾。
  九十八
  洪武至宣德六十八年间,登极、立中宫、东宫及上慈闱尊号徽号诏,皆无文武官封赠、荫子、试署实授恩例。英宗登极诏,始令署都督佥事、试都指挥、署都指挥佥事、试指挥实授。
  景皇登极诏,始令在京文官及在外方面官,一考无赃犯者,照洪熙、宣德年例,与诰敕。
  景泰三年,立怀献太子诏,始令署郎中、员外郎、主事、试中书实授。又与土木死事诸臣诰敕封赠,荫子入监,不愿入监者听。
  天顺复辟诏,始令内外文武署职、试职因功升授者,与实授。
  天顺八年,两宫徽号诏,始封两京文武七品以上官父母,署职、试职实授。
  成化二十三年,上慈闱尊号诏,两京文武官七品至四品,先封父母;三品以上与诰命。
  泰陵登极诏,内外文官署职、试职实授。内外武官,天顺八年正月以前功升试职、署职,遇例实授。该世袭者,子孙仍袭。其未实授及以后功升试职、署职实授。
  弘治五年立东宫诏,文武官试职、署职年半以上者,实授;不及年半者,扣至实授。
  弘治十一年,清宁宫灾,诏两京文武署职、试职理刑者,实授。历任未及一考者,与诰敕。其诰敕准给未领,因事降调,非贪淫酷刑者,仍给与。
  弘治十八年,上两宫尊号诏,文武官署职、试职实授,两京七品以上文官未及一考,与诰敕。父母已封者,服色许与子同。
  今上登极诏,正德十四年文武官员人等,因谏止巡游,跪门责打,降级改除为民充军者,该部具奏起取复职,酌量升用。打死者,追赠谕祭,仍荫子入监读书。充军故绝者,一体追赠谕祭,复养亲属。
  嘉靖元年尊号诏,两京文官未一考者,与诰敕。父母已封者,服色许与子同。诰敕准给未领,因事降调,非贪淫酷刑者,仍给与。
  嘉靖九年,大报礼成,诏两京文官未及一考,无过者,给与诰敕。
  嘉靖十九年,皇子生诏,始令两京三品上文官,例该荫子,未及一考者,荫子入监。两京文官未及一考者,在外七品以上历任三年无过者,与诰敕。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署职、试职者并试职御史实授,仍与诰敕。十五年,立东宫,诏两京三品上文官荫子。两京文官未及一考者,在外七品以上官,历任三年无过者,与诰敕。两京文武官署职、试职实授,仍与诰敕。十七年,郊庙大礼成,诏两京文职,并在外五品以上方面,有司四品官未及一考者,与诰敕。两京文武官并新旧武举官,署职、试职实授,仍与诰敕[一0]。十八年,立东宫,两京文职三品上官,与诰敕,荫子。二十四年,宗庙成,诏两京文官未及一考,与诰敕。署职、试职实授,仍与诰敕。愿貤封者听。(校勘记
  [一]「享国三十有一年」 原本「三十」上衍一「有」字,据嘉靖本删。
  [二]「张重华王则皆永乐」 张重华做前梁王九年,尝用永乐为年号。然王则却未尝以永乐为年号,而只用过得圣为年号。宋史.明镐传称:「王则者,本涿州人。岁饥,流至恩州,自卖为人牧羊,后隶宣毅军为小校。恩、冀俗妖幻,相与五龙、滴泪等经及图谶诸书,言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庆历)七年冬至叛……,僭号东平郡王……,建国曰安阳……,改年曰得圣。」此称王则亦尝用永乐为年号,误。
  [三]「枢密院副使阮彦光」 「阮」原本作「院」,沿上文「院」而误,据嘉靖本改。
  [四]「邓愈汤和为左右副副将军」 原本脱一「副」字,据嘉靖本补入。本书第三十七条称:「丁未,以信国公达为征虏大将军……。三年春以达为征虏大将军,文忠、胜左右副将军,愈、和左右副副将军北伐……。当时盖有副将军,又有副副将军。后遣征南诸将,以参将代副副将军。」本条记载又系洪武三年征南事,彼时邓愈、汤和实为副副将军。
  [五]「以待勤王之兵」 原本「待」作「侍」,误,据嘉靖本改。
  [六]「张鹤龄」 「鹤」原本作「隺」,明史本传及嘉靖本此书均作「鹤」,据改。
  [七]「元世祖与三皇」 原本「三皇」作「三王」,据嘉靖本改。
  [八]「国初郊祀社稷先农为大祀」 「郊祀」嘉靖本作「郊庙」。
  [九]「玉三等」 原本「玉」作「王」,误,据嘉靖本改。
  [一0]「仍与诰敕」 原本「诰」作「诏」,误,据嘉靖本改。)


  
  今言卷之二
  九十九
  御用左少监阮浪侍英庙南宫。浪下内官王尧者住芦沟桥抽分。浪以南宫所赏镀金梁扣绣茄袋,镀金结束刀一把与尧。尧归,饮锦衣指挥卢忠家,蹴球衣,忠因见其袋、刀非常制,遂令妻进酒醉,忠解之。俄而入皇城,白衷行太监高平,以为南宫欲谋复皇储,令浪遗尧以袋、刀赏忠,求外应。尧竟以此与浪义子赵缙皆凌迟,没产。浪入诏狱,炮烙煅炼,苦惨备至,卒不承,死狱中。天顺复辟,平、忠亦凌迟。赠浪本监太监。命儒臣撰文立碑。官缙子锐锦衣试所镇抚。
  一百
  景泰元年九月,初令九卿内阁相移文书,名内阁移司,属书孔目名。
  一百一
  永乐癸未至天顺丁丑,五十五年,吏部尚书蹇、郭、王三公。何文渊、王九皋佐泰和也。天顺丁丑至弘治乙丑,四十九年,凡十一人,而耿文恪再入吏部。正德丙寅至嘉靖丁未,四十二年,凡二十二人,罗、杨、李三公未任,王、许二公再入。永乐至弘治以前,冢宰无坐罪者。正德以后彩伏诛,陆、王谪戍,乔、熊、唐削籍。
  一百二
  南都之有参赞机务也,自黄忠宣公始也。黄公初至南都,为户部尚书,寻兼掌兵部。裕陵即位初,始有参赞机务。盖长陵崩后,仍称北京为行在,则南都为京师,故称机务。正统六年,定都北京,去行在,则当改为参赞留务矣。往时,参赞不专兵部。近时王端毅公以留台参赞机务,后升南京兵部尚书,又参赞。先是,靖远伯王忠毅公兼南京兵部尚书,称总督机务。正德末,新建伯王阳明亦兼南兵书,乃止称参赞。
  一百三
  我朝虽设修撰、编修、检讨为史官,特有其名耳。实录进呈,焚草液池,一字不传。况中间类多细事,重大政体,进退人材,多不录。每科京师乡试考官赐宴,皆书冢宰内阁大臣,其先后相继,竟不可考,他可知矣。
  一百四
  人言金石之文及志书可信,余尝录九卿题名,殊可笑。兵部尚书刻齐泰、铁铉,时未有北京也。况铁以军功升,仍在行中,未尝任部事。嘉靖中,一时五尚书,皆经略四方,未尝至部,亦题其名。胡端敏公实为兵部尚书,代王时中,而李康惠公继之,乃不书其名,名在侍郎中,又不书升本部尚书。初建北京,设行部,部设尚书三人,侍郎四人,其属六曹清吏司。以户部尚书掌北平布政司事郭资、刑部尚书掌保定府事雒佥为尚书。佥坐事死,黄忠宣公代之。刘辰实为行部侍郎。今改「行」为「刑」,尽题名刑部。
  江西通志首书宁王封于宁夏,而不知宁王之封大宁。大宁,即北平行都司地。永乐初,以其地畀朵颜三卫,迁都司于保定。
  山东通志书齐王贤烶反,而不知反者贤烶之父榑也。他如此类,不可悉举。
  一百五
  永乐中,解公、胡公出内阁,为广西参议、国子祭酒。宣德四年,礼书华盖殿大学士张瑛、户书谨身殿大学士陈山以干请诸司,出内阁。改瑛南京礼部,山专教内竖书。景泰七年,江渊亦自内阁出为户部尚书,代石璞。
  一百六
  国朝取天下于胡元,顺帝遁去,而名号尚存。不得已,常遣使欲与通和。顺帝崩,其子爱猷识理达剌称帝塞外。洪武五年,上书谕元幼主,欲其通好,遣使取其子买的里八剌北归。初,买的里八剌为我兵所获,封崇礼侯,留京师。七年,遣使送崇礼侯北去。爱猷识理达剌死,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立。脱古思帖木儿,即买的里八剌也。二十一年,脱古思帖木儿为其下也速迭儿所弒,诸酋立坤帖木儿为可汗,而猛哥帖木儿为瓦剌王。是时,虏数侵边。魏国公达、宋国公胜、凉国公玉、颍国公友德、西平侯英、成祖、晋王、周世子相继讨虏,虏亦扰我塞下。建文二年,虏中衰乱,其大酋脱列干等乃款塞。三年,坤帖木儿亦遣人归款北平。是年,坤帖木儿死,鬼力赤立为可汗。永乐元年,遣指挥朵儿只恍惚等书谕可汗通好,不听。再言谕,亦不听。已而鬼力赤与瓦剌相雠杀,始皆遣人入贡,然亦数寇边。四年,书谕可汗通好,勿拘留我使,不报。六年,书谕本雅失理。是时鬼力赤衰,虏中立本雅失理为可汗。七年,遣给事中郭骥使虏通好,虏不从,杀骥。上怒,乃封瓦剌酋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贤义王,把秃孛罗安乐王,以挠本雅失理。而遣淇国公、武城侯、同安侯、靖安侯、安平侯五将军出塞讨虏。五将军入虏伏败,没于胪胊河。八年,成祖出塞讨本雅失理及其臣阿鲁台。十一年,遣人招阿鲁台。十二年,瓦剌叛,侵边。成祖北征瓦剌。是时,瓦剌数攻败阿鲁台,阿鲁台乞保息塞外,遣使奉表称臣,贡驼马。上曰:「虏性黠诈,势穷来归,非其本心。然天地覆育,岂有所择!」纳其贡使,封为和宁王。久之生聚,畜牧蕃富,遂叛我,拘留我使,数寇边。二十年,围我兴和。成祖怒,出塞讨阿鲁台。阿鲁台北走,班师还。是年,阿鲁台弒其主本雅失理而自立。本雅失理妻率其属来朝,乞居内地避之。二十一年,成祖又出塞讨阿鲁台。阿鲁台时为马剌木之子脱欢所败。二十二年,阿鲁台部落侵塞上,成祖又出塞讨之。
  自顺帝至鬼力赤,凡七世,其二世不可考。洪熙元年,马哈木破阿鲁台[一],欲自立,众心不附,乃立元孽脱脱不花为主,居漠北。宣德元年,阿鲁台、脱欢各遣人朝贡。是时,瓦剌强,而阿鲁台弱。八年,阿鲁台遣人自辽东入贡。上敕总兵巫凯曰:「往年虏使自大同、宣府入,今乃迂路从辽东来,谨防之。」瓦剌残阿鲁台,阿鲁台遣人来告瓦剌之难,赐敕抚谕之。阿鲁台为瓦剌所败死,脱欢遣人朝贡,告杀阿鲁台。阿鲁台子阿卜只掩来归,以为中府左都督。正统元年,脱欢与其酋朵儿只怕雠杀,脱欢遣人贡马,且通兀良哈、女直,伺我塞下。二年,脱脱不花遣人贡马。四年、五年数贡马,亦数入塞。六年,脱脱不花及其太师也先遣人贡马。八年,又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