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坊巷志稿

  铁箭营
  口袋胡同
  手帕胡同 井一。
  通条胡同
  姚斌庙
  察院胡同 井一。有文盛桥,文俗讹温。万历沈志:巡关察院在西城,或其遗址。
  保安寺街
  保安寺,详寺观。沈朝阳嘉隆两朝闻见录:嘉靖二年六月,以江斌、钱宁入官房及故保安寺为燕山府军等卫凡十五所。案:日下旧闻引明世宗实录,作五月事。坊巷胡同集:阜财坊有燕山左卫。以实录所言核之,其遗址当在今保安寺街。集又言燕山左卫在安富坊,盖其始置之地也。嘉靖后移置于此。
  安达公街 亦作谙达。谙达,蒙古语火伴也。
  棕帽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胡同 二条胡同,井一。
  炕沿井
  都土地庙
  柳树井 井一。
  笔管胡同
  裤子胡同 井一。
  邱子胡同
  井一。谈孺木金陵对泣录:崇祯帝后移东华门席舍,武选主事大足刘贞日侍侧哀毁,被执至李友家,友据邱子胡同许锦衣宅。碧血录:王恭厂火时,有乔老骑一马,行至泊子街,地动坠马,此老头旋眼暗,自疑痰晕,急觅路旁一酒柜靠定,少顷明亮,抬头见左右伏两人,一人纱帽无翅,一人纱帽盖眉,细看之,俱是豸补,各面面相觑而散。
  报子街 报或作泡,亦作豹,井二,桥一。镶红旗护军统领署在南,详衙署。
  右在宣武门西,其北与西城界。
  内城中城
  城册:内城地址隶中城者,中西坊自皇城外东至王府街,迤北与东城界。南至东长安街与南城界。北至兵马司胡同、帽儿胡同与北城界。中东坊自皇城外,南至西长安街与南城界。西至大市街与西城界,北至护国寺街,定府街迤东,逾十刹海,抵地安门桥与北城界。
  王府大街
  元名丁字街,见析津志。明建十王邸于此,称王府街,井二。兵部所属会同馆在东,掌驿政,明初燕台驿故址也。详衙署。啸亭续录:饶余亲王、廉亲王府,俱在王府大街。案:互详南城。析津志:菜市一在哈达门丁字街。案:今王府街旁有菜厂胡同,疑沿元旧称也。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五年六月,于东安门下东南,建十王邸,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宣宗实录:宣德三年四月,新作公主府三所于诸王邸之南。燕都游览志:乌蛮市在王府街会同馆。明会典:会同馆永乐初设,三年并乌蛮市入本馆。案:乌蛮市久废。又金源之制,会同馆、来宁馆,在宣阳门内,见周辉北辕录。燕山馆、燕宾馆,见范成大石湖集。永平馆在府南一里,一名碣石馆,辽朝士宴集之所,见明一统志。其遗址皆当在南城外,今不可考矣。析津志:保大坊在枢府北。坊巷胡同集:保大坊四铺。有府军前卫左卫、羽林左卫右卫、金吾左卫前卫后卫、虎贲左卫、迎禧观、舍饭幡竿寺。万历沈志:有真武庙。案:羽林右卫,明一统志在明时坊,今诸卫及真武庙俱废;迎禧观在王府街,详寺观。幡竿寺见后。查慎行人海记:李文达贤赐第在王府街。明北平图经志书:武成王庙在保大坊都指挥使司之西。元祭祀志: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岁春秋仲月上戊,枢密院遣官行礼。案:庙址今无考。析津志言:柴炭市集市,一在枢密院,今亦无考。
  东安门外南夹道 关帝庙北,井一。
  霞公府 即理藩院后胡同,节孝祠在北,详祠祀。
  空府夹道 温郡王府俗称空府。
  理藩院东夹道
  大、小纱帽胡同 小胡同井一。
  口袋胡同
  梯子胡同
  小甜水井 井一,有镇海、慈溪会馆。
  康家胡同
  大甜水井 采访册:伦贝子第在大甜水井北。谨案:贝子为宣宗长子隐志郡王奕纬子。
  大、小阮府胡同 正蓝旗觉罗学在大阮府胡同。
  菜厂胡同
  啸亭续录:公韬塞宅在菜厂胡同。谨案:韬塞太宗十子,初封镇国将军,康熙八年晋辅国公。芜史:南海子总督太监一员,东安门外有菜厂,其在京之外署也。掌寿鹿獐兔菜蔬西瓜果子。凡收选内官,于礼部大堂同司礼监监官选定,由部之后门到厂,次晨点入东安门赴内官监细选,无违碍者方给乌木牌,候收毕,诣万岁山拨散。
  南湾子
  东安门外大街
  亦称丁字街,井三。五圣庵,井一。官马圈,井一。南小胡同,井一。北小胡同曰老虎洞,井一。明史衍圣公传:仁宗践阼,孔彦缙来朝,赐宅东安门外。明宋端仪立斋闲录: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赐衍圣公孔彦缙宅于京师。彦缙数来朝,皆馆于民家,上闻之顾近臣曰:四夷朝贡之使,皆有公馆,先圣子孙乃寓宿于民家,何以称崇儒之意?遂命工部赐宅。案:今宅在太仆寺街,乃明英宗所赐,其仁宗所赐者,据阙里文献考云在东安门北,遗址无考。明景帝实录:景泰三年八月,改造四夷馆,先是译书子弟俱于东安门外廊房肄业,至是提督译书郎中刘文等,请建馆于廊房南隙地,从之。案:明四夷馆见前,互详衙署。
  东安门外北夹道 内务府武备院所属亮铁作、染毡作,俱在东。
  锡蜡胡同 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帽作在南。
  扁担胡同
  烧酒胡同 井一。
  丰顺胡同
  母猪胡同
  灌肠胡同
  奶子府
  南大院井一。花园,井一。迤北曰关东店,啸亭续录:公宏升宅在奶子府。采访册:惠王府在路北。谨案:王讳绵愉,仁宗五子,咸丰三年授奉命大将军,谥曰端,其府即公宏升旧第。明宫史:礼仪房署,在都府草厂之东向南,提督太监一员,掌印或秉笔摄之。掌选婚吉礼,每年四仲月选乳妇,生男十口、生女十口,月给食料,在奶子府居住。及报生皇子,则用生女奶口,生皇女则用生男奶口。明沈榜宛署杂记:奶子府隶锦衣卫,其制每季精选各里良家妇,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四十名养之内,曰坐季奶口。别选八十名籍于官,曰点卯奶口。季终则更之。后来夙戒奶口,多不称旨,临时多别选城市妇人以应。有雇值之费,打点之费,上纳之费,而奶子遂为奇货,幸一见留,则终其身事所乳,得沾恩泽,无复出理,其食报特隆云。
  黄土坑
  大、小草场胡同
  场或作厂。大胡同,井一。明宫史:中府草场,即旧都府草场,在东安门外奶子府街。永乐初,创收御马草。传云是胜国都督府故名。天启六年,旧都府草场火,魏忠贤督率内外官员军士,救扑三日乃熄。
  东厂胡同
  井一。明宫史:东厂,永乐十八年置,其外署在东安门外迤北,其内署在东上北门之北,街东混堂之南。菽园杂记:京师东厂者,掌巡逻兵校之地也,宏治癸丑五月,忽风大作,地陷约深二三丈,广亦如之。
  太平胡同
  黄面胡同
  口袋胡同
  翠花胡同 井二。
  花枝营
  双碾胡同
  碾或作辇,八旗通志误作塔。井一。有舍饭幡竿寺、兴福禅林,详寺观。明于慎行谷城山房笔麈:唐时禁京城丐者,分置病坊于诸寺以廪之,亦谓之卑田院,即今蜡烛、幡竿二寺也。案:蜡烛寺见西城。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兴福院在都城保大坊北。案:今无考。芜史:东西舍饭寺,各有烧香内官数十员,或年老有病退居于此,给柴米冬衣靴料,以终残年。
  弓弦胡同
  井一。万历沈志:延禧寺、迎禧观,俱有敕建碑在明照坊。案:寺在弓弦胡同,详寺观。据坊巷胡同集,弓弦胡同隶保大坊。万历沈志作明照坊,其后或有改并也。延禧观见前。
  牛排子胡同
  麟庆鸿雪因缘图说:半亩园在弓弦胡同内,本贾中丞汉复宅。李笠翁客贾幕时,为葺新园,垒石成山,引水作沼,平台曲室,奥如旷如。乾隆初杨韩庵员外得之,又归春馥园观察,道光辛丑始归于余。
  黄米胡同
  晾果厂
  俗讹亮谷厂,井一。芜史:天寿山守备太监一员,辖十二陵,岁进松花黄连茶核桃榛栗等,各陵皆有晾果厂在京。
  大觉、小觉胡同 觉或作脚,迤北为邹家大院,王家大院。
  大、小取灯胡同
  井二。采访册:森公府在取灯胡同。啸亭续录:贝子宏旿宅在取灯胡同。谨案:贝子善书画,自署瑶华道人,其宅后为恭勤贝勒宏明所居。贝勒圣祖孙恂勤郡王允禵之子,今辅国公载森其后人也。
  铁匠营
  草厂眉掠胡同
  明一统志:崇真万寿宫,在府南蓬莱坊,元至正中建,翰林学士王构为记。真人张留孙、吴全节相继居此,俗名天师巷。明史释老传:至元中建崇真宫于两京,俾吴留孙居之,专掌祠事。日下旧闻:天师庵,据坊巷胡同集,在草厂眉掠胡同,与惠民药局连叙。今药局遗址尚存,则天师庵疑与相近。明宫史:御马监辖有天师庵草场,旧都府草场、天师庵草场在皇城外东北角,正统间以张天师旧处改建,故名。有井,甘冽可用,不减十王府街之井也。析津志:杜康庙在旧城光禄寺内西偏,内有天师宫,礼部标拨道士一人提点看经传,专一焚修香火,盖为酝造御酒,每日于上位至押槽内支酒一瓶,以供杜康提点者自行收贮。旧闻考:元崇真万寿宫,俗名天师庵,亦曰天师宫,明图经志书云在蓬莱街。相传今显佑宫及步军统领衙门即其地。此所称光禄寺内之杜康庙、天师宫,以析津志所载北城道里计之,一云枢密院西为玉山馆,馆西北为蓬莱坊、天师宫。又云枢密院南转西为宣徽院,院南转西为光禄寺酒坊桥,其方位似亦相合。案:显佑宫、步军统领衙门,俱在帽儿胡同,去此稍远,俗语流传疑未足据。
  小苏州胡同
  宽街
  宸垣识略:一等果毅继勇公第在宽街。案:宏毅公额亦都,及其子果毅公图尔格,皆开国勋臣也。后并为果毅继勇公。其赐第相传为明珰杜衡宅,今公宝全前任散秩大臣。坊巷胡同集:昭回坊,靖恭坊,在北安门东,共十四铺。有圆恩寺、福祥寺,裟衣寺。案圆恩寺,见北城。万历沈志云在昭回坊。福祥寺,裟衣寺俱见后志。又有慈善寺,今圮。地安门外东城根
  井一。有东步粮桥,宛平王志步作部。采访册:泽公府在北皇城根。案:公以惠端亲王支子推封。
  炒豆胡同
  井一。采访册:博多勒噶台亲王府,在安定门内炒豆胡同。案科尔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齐尚仁宗三女庄敬公主,追封亲王衔,其子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咸丰时以剿贼功,食双亲王俸,谥曰忠,配享太庙,今王伯彦讷谟祜嗣府为忠王所建,非公主赐第也。
  板厂胡同
  棉花胡同 井一。
  雨儿胡同 雨或作鱼,值年旗衙门在北。啸亭续录:公布舒宅在雨儿胡同。
  蓑衣胡同 坊巷胡同集有裟衣寺,其遗址疑当在此,蓑盖裟之讹,地以寺名也。
  福祥寺胡同 福祥寺,详寺观。万历沈志:寺在靖恭坊,有敕建碑。
  马尾斜街
  拐棒胡同
  兵将局胡同 井一。
  叉子胡同
  地安门外大街 井一。
  地安桥,俗称大桥,旧为万宁桥。桥南属中城,北属北城,桥下为响闸,元之澄清闸也,亦称越桥。下闸迤西有石小桥一,详水道。火神庙在桥西,濒十刹海,唐贞观时火德真君庙遗址,详祠祀。庙前井一,北有大觉寺,详寺观。茶余客话:高安朱文端轼丙辰赐第地安门外。明史五行志:天启六年五月壬寅朔,厚载门火神庙红球滚出。胡承珙求是堂诗集:己巳四月寓地安门外一室,客言:此宅前台湾道永福所居,林爽文之变,永被逮,妻张氏与诀,泣解其夫所佩刀及带一条,曰:君此去得生幸甚,脱不幸请以此殉。后永论绞西市狱成,张遂以是日缢于所居,即此室也。坊巷胡同集:日中坊在北安门西二十二铺。元一统志:自至元三十年后通惠河成,遂建澄清闸于海子之东,有桥南直御园。渌水亭杂识:元时海子岸有万春园,进士登第恩荣宴后,会同年于此,宋显夫诗所云临水亭台似曲江也。旧闻考:其地当近火神庙后亭。
  右在地安门街东,王府街西,东长安街北,与西城东城北城界。隶中西坊。
  皇城西城根
  井二。春明梦余录:古云山房,米太仆万钟之居也。太仆好奇石,盖置其中,令闽人吴文仲绘为一卷。董思白、李本宁为之跋尾。燕都游览志:湛园在米仲诏宅左,其自叙曰:岁丁酉居长安之苑西,为园曰湛,有石文斋、林仙籁馆、茶寮、书画船、绣佛居、竹渚、敲云亭,曲水绕亭,可以流觞,即以灌竹,竹外转而松关,又转而花径,则饮光楼在望,众香国盖其下也。别径十数级,可以达台,是为猗台,俯瞰蔬圃。米万钟勺园集自题湛园诗:主人心本湛,以湛名其园。有时成坐隐,为客开清樽。闲云归竹渚,落日深松门。登台候山月,流辉如晤言。燕都游览志:袁伯修寓近西长安门,有小亭曰抱瓮,伯修所自名也。亭外多花木,隙地种蔬,宛似村庄,小奴负瓮注水日夜不休。案:湛园、抱瓮亭遗址皆无考。
  王府东夹道
  段家坑
  荷包巷
  钱棹胡同
  甘井胡同 井一。
  李阁老胡同
  井一。大悲寺俗称高丽庙碑,已泐。长安客话:李文正东阳赐第,在灰厂小巷李阁老胡同。帝京景物略:李文正祠近皇城迤西,孝宗赐第也。第久析为民居。嘉靖乙酉,麻城耿定向首议赎还,为公祠。传双履,履二寸许绊系之,一粗纻小衫,公举奇童时,著以见景帝者。耿为具箧,撰文镂箧盖,藏之祠。旧闻考:祠久废,中有耿氏房园,虽颓圮,地甚宽敞,应即其遗址。案:法式善存素堂文集,引彭元瑞之言,谓李阁老胡同由李贤赐第得名,疑未足据。互详北城。
  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