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云麓漫钞
云麓漫钞
昭元年 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巽下艮上蛊,巽为长女,为风,艮为少男,为山,少男而说长女,非匹,故惑;山木得风而落。)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昭五年 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庄叔,穆于父,得臣也),遇明夷■■(离下坤上,明夷)之谦■■(艮下坤上谦,明夷初九变为谦)以示卜楚丘曰:“是将行,而归为子祀,以谗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馁死。明夷,日也(离,为日,夷,伤也,日明伤)。日之数十,(甲至癸)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中当王,食时当公平旦,当卿,鸡鸣为士夜半,为卑,人定为舆黄昏为隶,日入为僚,晡时为仆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闽,不在第,尊王公,旷其位)。日上其中(日中盛明,故以当王),食日为二(公位),旦日为三(卿位)。明夷之谦,明而未融,其当旦乎?(融,明也,离在坤下,日在地中之象,又变为谦,谦道卑退,故曰明而未融,日明未融,故曰:其当旦手?)故曰:为子祀(庄叔,卿也,卜豹为卿,故知为子祀)。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离为日,为鸟,离变为谦,日光不足,故当鸟,鸟飞行,故曰于飞)。明而未融,故曰:垂其翼(于日为未融,于鸟为垂翼)。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明夷初九得位,有应君子象也。在明伤之世,居谦下之位,故将避难而行)。当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旦位在三,又非食时,故曰三日不食)。离,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败(离艮合体故)。于人为言(艮为言),败言为谗(为离所焚,故言败),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离变为艮,故言有所往,往而见烧,故主人有言,言而见败,故必谗言)。纯离为牛(易,离上离下,离,畜牝午吉,故言纯离为牛),世乱谗胜,胜将适离,故曰:其名曰牛(离焚山,则离胜,譬世乱则谗胜,山焚则离独存,故知名牛也。竖午非牝牛,故不吉)。谦不足,飞不翔(谦道冲退,故飞不远翔),垂不峻,翼不广(峻,高也,翼垂下,故不能广远),故曰:其为子后乎?(不远翔,故知不远去)吾子,亚卿也,抑少不终(旦日,正卿之位,庄叔父予世为亚卿,位不足以终尽卦体,盖引而致之)。
昭十二年 南蒯之将叛也,枚筮之(不指其事,泛卜吉凶),遇坤■■(坤下坤上,坤)之比,■■(坤下坎上,比,坤六五,爻变)曰:“黄裳元吉。”(坤六五爻辞)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坎险故强,坤顺故温,强而能温,所以为忠);和以率贞,信也(水和而土安,正和正信之本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筮虽吉,未也。
昭廿九年 史墨引《周易》,言龙、言真龙。
昭三十二年,史墨言季氏出其君,曰:“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乾下震上,大壮,震在乾上,故曰雷乘乾)天之道也。”(乾为天子,震为诸侯,而在乾上,君臣易位,犹臣太强壮,若天上有雷)
哀九年,宋公伐郑,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水火之兆),占诸史赵史墨史龟。史龟曰:“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于商,伐齐则可,敌宋不吉。”史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赵鞅,名盈,宋,姓子。水盈坎乃行,子姓又得北方水位)。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神农有火瑞,以火名官),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史赵曰:“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郑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郑则不吉,不知其它。”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乾下坤上,泰)之需■■(乾下坎上,需,泰六五变)曰:“宋方吉,不可与也。”(不可与战,泰六五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帝乙,纣父,立为天子,故称帝乙。阴而得中,有似王者嫁妹,得如其愿,受福禄而大吉)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乃止。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汉《律历志》云:“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故曰: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又况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虚其五,故用五十。”京房谓:“五十者,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凡五十也。”马季长云:“《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运转而用也。且一、十、百、千、万,百居一、十、千、万之中,分而取五十用之,中之又中,所以用五十也。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五六天地之中数,五五而二十五,是天数二十五也;五六三十,是地数三十也。又所谓一、三、五、七、九,而备天数二十五也;二、四、六、八、十,而备地数三十也。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今而大衍之数五十虚其五,是为五十也。五十之数其用四十有九者,虚其一也。虚其一者以况太极。正犹人君端拱无为,百官效职焉。分而为二,以象两。
合同未分则用五十,既虚其一,则以四十九茎蓍分之于左右手也。分之于左右以象两仪。两仪者,动仪、静仪,天地是也,一阴一阳之谓也。挂一,以象三。
先于天之左手,分挂其一,以象天、地、人之三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以四数之,以象四时也。四数数之以包十,十数,《庄子》曰:“数者,一、二、三、四是也,故天下之数不过十。”而甲子之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十日象焉。归奇于扐,以象闰。
归天手之奇于扐,以象三年之一闰也。《尧典》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是每岁余六日也。月之小尽,又余六日,共成十二日,故三年而一闰也。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又于地手逐四数之,归其余数于扐,以象五年之再闰也。一年而剩六日,又月之小尽六日,共十二也。三年一闰,外剩六日,所以五年再闰,而后挂者,分挂之于一处也。自大衍之数五十至再扐,而后挂。今参之古今,得简易法。
周蓍四十九茎。
第一揲不五则九,第二揲不四则八。
第三揲与第二揲同。三者俱少,为老阳,爻重。
谓初得五,次四,又四,余三十六。两少一多,为少阴,爻拆。
谓初得五,次八,又四,余三十二。三者俱多,为老阴,爻交。
谓初得九,次八,又八,余二十四。两多一少,为少阳,爻单。
谓初得九,次八,又四,余二十八。纳甲例说并图。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甲者,五行之首,六甲也。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十干;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谓之十二支。干以十言之,支以十二言之。每支配干得五。纳者干支相配,而纳归之为五行也。八卦:乾、坤、震、坎、艮、巽、离、兑。
乾坤纳两头,乾纳甲与壬,坤纳乙与癸,上下包之也,配合而归五行也。其源出于八卦。乾坤为父母,包括始终,故乾甲坤乙,乾壬坤癸,包十干而无为。震,庚干而支子午,盖有长子代乾之义。巽,辛干而支丑未,盖有长女代坤之义。坎,戊干而支寅申;离,己干而支卯酉;寅申、卯酉者,日月出入之门户。艮,丙干而支辰戌,故艮为土之阳。兑,丁干而支己亥,故兑为金之柔。
纳甲之法,可以究天地生育之理。乾纳甲壬,坤纳乙癸,上下包之也。震、巽、坎、离、艮、兑纳庚辛戊己丙丁者,六子生于乾坤之包中,如物之处胎甲者;左三刚爻,交乾之气也;右三柔爻,交坤之气也。乾之初爻交于坤,生震,故震之初爻纳子午(以乾之初爻纳子午也);中爻交于坤,生坎,故坎初爻纳寅申(震纳子午顺转寅申也);上爻交于坤,生艮,故艮初爻纳辰戌(亦顺转也),坤之初爻交于乾,生巽,故巽初爻纳丑未(以坤初爻纳丑未也);中爻交于乾,生离,故离初爻纳卯酉(以巽丑未逆转卯酉也);上爻交于乾,生兑,故兑初爻纳己亥(亦逆转也)。乾坤始于甲乙,其次纳丙丁,终宜纳庚辛。今乃反此者,卦必自下生,所以先初爻,次中爻,终乃至上爻,此《易》之叙,亦胎育之理也。物之处胎中,莫不倒生,自下而生者,自然之理也。又曰甲乙者,十日之始也;壬癸者,十日之终也。乾坤者《易》之门,亦终始之理具焉。故始于甲乙,终于壬癸。甲娶己而生庚,乙娶戊而生辛,庚辛长男长女也,故以配震巽焉。壬娶丁而生戊,癸娶丙而生己,戊己中男中女也,故以配坎离。庚娶乙而生丙,辛娶甲而生丁,丙丁少男少女也,故以配艮兑焉。由乾坤而有震巽,由甲乙而壬癸而有庚辛,此其叙也。
术家纳甲歌:
乾金甲子首,
坎水戊寅头。
艮土丙辰位,
震木庚子求。
巽木辛丑起,
离火己卯游。
坤土乙未转,
兑金丁巳流。
凡得卦本之以纳甲,参之以世应,又有飞伏。若夫六神、五行相克,则术家自有诀。
●卷十二
十二律图(《吕不韦春秋》)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此六者为阳月之管,谓之律。律者,法也,言阳气施生,各有法也。又律者,述也,所以帅导阳气,使之通达。所谓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此六者为阴月之管,谓之吕。吕者,助也,言阴气沉伏,各有助也。泠州鸠曰:“夫六,中之色,故名之一,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由是第之,二曰太簇,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三曰姑洗,所以清洁百物,考神纳宾也;四曰蕤宾,所以安静神人,献酬交酢也;五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德,平民无贰也;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为之六间,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元间大吕,助宣物也;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三间仲吕,宣中气也;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肃纯恪中也;五间南吕,赞阳秀也;六间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
黄钟:中色,君之服也。钟者,种也。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声尚宫,五声莫大焉。故阳气施钟于黄宫,滋萌万物,为六气元也。以黄色名元气律者,著宫声也。宫以九唱六,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位于子,十一月。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钟宣气而牙物也。位于丑,十二月。太簇:簇,奏也,言阳气大,奏地而达物也。位于寅,正月。夹钟:言阴夹助太簇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二月。姑洗:洗,洁也,言阳气洗物姑洁之也。位于辰,三月。中吕:言微阴始起,未成,著于其中旅,助姑洗宣气齐物也。位于巳,四月。蕤宾:蕤,继也;宾,导也。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位于午,五月。林钟:林,君也,言阴气受任物也,助蕤宾主种物,使长大茂盛也。位于未,六月。夷则:则,法也,言阳气正法度,而使阴气夷当伤之物也。位于申,七月。南吕:南,任也,言阴气族助夷则任成万物也。位于酉,八月。无射:射,厌也,言阳气究物而使阴气毕剥落之,终而复始,无厌己也。位于戌,九月。应钟:言阴气应无射,该藏万物而杂阳阂钟也。位于亥,十月。十二月还相为宫。
伏羲氏作《易》,纪阴阳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之声,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此五声之正也。各统一日,其余以次运行,当日者为宫,而商徵以类从事。
十二月管相生之次,至中吕而匝。黄钟为第一宫,下生林钟为徵,上生太簇为商,下生南吕为羽,上生姑洗为角。林钟为第二宫,太簇为第三宫,其余为宫与推五声,同第一宫法。
四正旁通图
古十二律,京房衍为六十律,以律所生者为夫妇,以吕所生者为母子。律所生者常同位,吕所生者常异位,故曰律取妻,吕生子。律左旋,吕右转。黄钟为天统者,黄钟十一月阳始生,故黄钟为宫以祀天;林钟为地统者,林钟六月坤始生,故林钟为宫以祀地;夹钟为人统者,夹钟二月即日之所自出,夹钟为宫以祀先祖;皆以类求之。先作律准,准之状如瑟,而长丈,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画分寸以为六十律。蔡邕已曰:“今无能为者。”魏列和制十二笛以求律,故有笛律,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声浊者用三尺二笛,声清者用二尺九笛,因名曰此三尺二调,此二尺九调。典簿郎刘秀、邓昊等,以三尺二寸者应无射之律,若宜用长笛执乐者,曰请奏无射。它十一律笛皆类此,于制为雅,是因笛以求律也。宣和间,作乐求徵声不得,尝创为燕乐,曰《黄河清曲》,其声杂,故当时有落韵诗之诮。《周礼疏》:“浊者是角音,清者徵音。”今人却以军中所吹角为角声,则角声不可考矣。按八音,惟笛可以推寻。《晋书?志》:“黄钟笛南吕为羽,第三孔也。林钟为徵,第四孔也。”又曰:“宫有三:一曰政声,二曰下徵,三曰清角。宫有七声,错综用之,凡二十有一;变伏四孔,一曰正角,出于角上;二曰倍角,近笛下;三曰变宫,近于宫孔倍,令下;四曰变徵,远于徵孔倍,令高,或倍或半,或四分一,皆不足孔而取其度,以近进退上下之法。”即今笛家于其孔按以指之或半、或上、或下、取声者是也,谓之折搭。《晋书》又谓:“准之用弦,缓急清浊,非管无以正也。”则知笛诚可以求律,今人忽而不知求,虽范蜀公、司马文正公,亦皆泥于上党之黍,宜乎律法日熄。尝欲求善笛而问之,未暇。当有因余言而探赜者,律庶乎复显矣。观律准,则又知今之瑟,乃汉时律准,非古瑟也。古瑟,盖五十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