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东华续录选辑
东华续录选辑
冬十月壬午(十一日),以浙江盐运使韩椿为福建按察使。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二十三(咸丰二十三)。
十二月壬辰(二十二日),福建台湾道徐宗干奏:『拏获叛逆首犯林恭,已就地正法。该犯供词扳引绅士候选州判黄应清等皆知逆情,现经先后擒获各犯,研讯尚无确据,仍饬府会同委员再行严鞫核办』。得旨:『一切机宜,随时酌量办理,不可拘泥。此奏照所拟行』。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二十四(咸丰二十四)。
咸丰四年
咸丰四年甲寅(一八五四)春正月壬子(十二日),以福建按察使韩椿为浙江布政使。
以福建台湾道徐宗干为按察使。
己末(十九日),以福建巡抚王懿德为闽浙总督、贵州布政使吕佺孙为福建巡抚。
二月壬午(十三日),蠲免福建上年被扰之云霄、石玛、厦防、永春、龙溪、漳浦、海澄、长泰、同安、安溪、仙游、沙、永安、尤溪、德化、大由、凤山十七厅州县额赋,缓征兴粮、淡水、台防、噶玛兰、平潭、蚶江、马港、龙岩、莆田、平和、诏安、南平、台湾、嘉义、福清、永福、闽清、古田、晋安、南安、惠安、南靖、顺昌、将乐、漳平、宁洋、彰化二十七厅州县及水口、南日、峡阳、罗溪、金门、佛昙桥、华崶七县丞所属新旧额赋有差。
——以上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二十五(咸丰二十五)。
三月甲寅(十五日),以福建台湾道瑞璸为按察使。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二十六(咸丰二十六)。
秋七月辛丑(初四日),以剿匪迁延,革福建台湾镇总兵官吕大升巴图鲁名号、花翎都司陈上国花翎顶带。
闰七月辛未(初四日),新授福建台湾道裕铎奏报到任日期;得旨:『一切公事,不准因循;总以迅速为妙。远隔重洋,岂能事事禀商』!
八月甲辰(初八日),以剿办福建台湾匪徒出力,赏道员裕铎、总兵邵连科花翎,都司凌敬先蓝翎;余加衔、升叙有差。
——以上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二十八(咸丰二十八)。
九月辛巳(十五日,以福建盐法道瑞璸署按察使。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二十九(咸丰二十九)。
咸丰五年
咸丰五年乙卯(一八五五)春二月壬寅(初九日),铸给凤山县知县印信、兴隆里巡检条记——从巡抚吕佺孙请也。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三十一(咸丰三十一)。
夏五月丙寅(初五日),追予福建阵亡知县高鸿飞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于台湾任所建立专祠。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三十三(咸丰三十三)。
秋九月己卯(十九日),改铸福建台湾县知县印信——从巡抚吕佺孙请也。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三十五(咸丰三十五)。
冬十二月戊戌(初九日),予故福建台湾镇总兵官吕大升祭葬、恤荫如军营病故例。
壬寅(十三日),予故福建台湾县知县高鸿飞、云南嵩明州知州边鸣珂、浙江汤溪县学教谕沈宝麟入祠名宦祠——从巡抚吕佺孙、舒兴阿、何桂清请也。
——以上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三十六(咸丰三十六)。
咸丰六年
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夏六月甲午(初九日),以攻剿福建凤山县贼匪出力,赏知府孔昭慈盐运使衔、同知洪毓琛花翎。
以剿捕福建噶玛兰匪徒出力,赏知县冉正品、游击汤得升、祝延龄花翎,千总吴朝成等蓝翎;余加衔、升叙有差。
——以上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三十九(咸丰三十九)。
冬十一月乙丑(十一日),福建巡抚吕佺孙因病赏假,以布政使庆端暂护巡抚。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四十二(咸丰四十二)。
咸丰七年
咸丰七年丁巳(一八五七)春正月戊午(初五日),调福建按察使瑞璸为浙江按察使,以福建兴泉永道保泰为按察使。
辛酉(初八日),福建巡抚吕佺孙因病解任,以布政使庆端为巡抚、浙江按察使瑞璸为福建布政使。
——以上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四十三(咸丰四十三)。
咸丰八年
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夏六月癸丑(初九日),调福建陆路提督杨载福为水师提督。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五十一(咸丰五十一)。
冬十二月壬寅朔,以福建台湾道裕铎为按察使。
予福建阵亡道赵印川祭葬、世职加等。
——以上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五十四(咸丰五十四)。
咸丰九年
咸丰九年己未(一八五九)夏四月辛西(二十一日),闽浙总督王懿德因病解任,以福建巡抚庆端为闽浙总督、湖北布政使罗遵殿为福建巡抚;未到任前,以布政使瑞璸署理。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五十六(咸丰五十六)。
秋九月甲戌(初八日),调福建巡抚罗遵殿为浙江巡抚,以福建布政使瑞璸为巡抚;赏巳革布政使张集馨三品顶带,署福建布政使。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五十九(咸丰五十九)。
冬十一月庚寅(二十五日),福建巡抚瑞璸因病乞假,以闽浙总督庆端兼署福建巡抚。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六十(咸丰六十)。
咸丰十年
咸丰十年庚申(一八六○)春闰三月乙卯(二十一日),调署福建布政使张集馨署江西布政使,以福建按察使裕铎为布政使,降调湖北布政使庄受祺为福建按察使。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六十二(咸丰六十二)。
夏六月乙丑(初三日),以福建按察使庄受祺为浙江布政使、江西吉南赣宁道林福祥为福建按察使。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六十三(咸丰六十三)。
秋七月丁未(十五日),抚恤福建澎湖厅遭风灾民。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六十四(咸丰六十四)。
冬十一月癸巳(初四日),以福建按察使林福祥为浙江布政使、福建汀漳龙道黄安绶为按察使。
庚戌(二十一日),以福建剿匪出力,赏知府张启煊、参将要文察花翎,余升叙有差。
十二月己巳(初十日),谕内阁:『惠亲王等奏:「会议恭亲王奕欣等奏「办理通商善后章程」一折,据称恭亲王奕欣等筹议各条,均系实在情形;请照原议办理」等语。京师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着即派恭亲王奕欣、大学士桂良、户部右侍郎文祥管理;并着礼部颁给「钦命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关防。应设司员,即于内阁部院、军机处各司员章京内满汉各挑取八员,即作定额;毋庸再兼军机处行走,轮班办事。侍郎衔候补京堂崇厚,著作为办理三口通商大臣,札驻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会同各该将军、督、抚、府尹办理;并颁给「办理三口通商大臣」关防,毋庸加「钦差」字样。其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及内江三口、潮州、琼州、台湾、淡水各口通商事务,着署理钦差大臣江苏巡抚薛焕办理。新立口岸,除牛庄一口仍归山海关监督经管外,其余登州各口着各该督、抚会同崇厚、薛焕派员管理。所有各国照会及一切通商事宜,随时奏报;并将原照会一并呈览,一面咨行礼部转咨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并着各该将军、督、抚互相知照。遇有交卸,项目移交后任。其吉林、黑龙江中外边界事件,并着该军等据实奏报,一面知照礼部转咨总理衙门,不准稍有隐饰』。
——以上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六十六(咸丰六十六)。
咸丰十一年
咸丰十一年〔辛酉〕(一八六一)夏五月壬辰(初五日),以河南开归陈许道张运兰为福建按察使。
——见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六十九(咸丰六十九)。
东华续录选辑五
同治朝
咸丰十一年
同治元年
同治二年
同治三年
同治四年
同治五年
同治六年
同治七年
同治八年
同治九年
同治十年
同治十一年
同治十二年
同治十三年
咸丰十一年
咸丰十一年辛酉(一八六一)冬十月癸酉(十八日),谕:『前因浙江军务吃紧,迭经谕令庆端拨兵援救,并令该督亲往督剿。嗣据庆端等奏称:「援浙诸军除道员张启煊、冯席珍等业已抵浙外,见复派员雇募台湾壮勇二、三千名候调;仍恐缓不济急,复派都司许忠标等挑募诏安等壮勇一千名,克日驰赴金华」。至该督能否赴浙,尚未据覆奏。见据瑞昌等驰奏:「严州、浦江、义乌、东阳等府县城池相继失守,情形危急」;自须速筹援应。着庆端等即饬都司许忠标等星驰前进,并将台湾壮勇速行调募,勿再迟缓。张玉良等屡战屡溃,万无足恃,尤须得力大员前往统率。总兵曾玉明、林文察二员,前据该督等奏称「因顺昌、沙县土匪复炽,未能赴浙」;如见在情形较松,即着于该二员中派一员星驰前往浙江,以资剿办。庆端兼辖浙省,责无旁贷;能否亲往督剿?并着斟酌办理。浙省面面皆贼,各省协饷无路得达,惟闽、粤两省尚有海道可通。着文清、庆端、瑞璸将闽海欠解饷银八万两,劳崇光、耆龄将粤海关拨解银两,均即如数筹拨,克日派委妥员由海道解赴浙江应用;毋得稍涉迟延,致滋贻误。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
戊寅(二十三百),谕:『庆端奏:「道员张启煊进援浦江溃退,常山、江山等县失守,衢州被围;拟即整军入浙」等语。贼匪攻陷严州等城,直逼杭州。伪忠逆等复窜陷常山、江山,进围衢州:浙江情形,业已全体糜烂。亟应保全省城,尚可将各郡徐图恢复。庆端已派总兵林文察统带台勇赴援,着即饬该总兵星驰前进,与道员冯席珍等军联络声势,分投攻剿;尤宜间道驰抵杭州,先顾根本。其左宗棠一军,本日亦催令赶紧赴浙矣。庆端兼辖浙省,责无旁贷;惟江西贼匪意图纷窜,闽省亦应严防。着该督斟酌情形,如左宗棠果能赴浙,即着将续调之台湾、漳州等兵勇六千名交总兵曾玉明等统带前进,会合林文察等军悉归左宗棠节制,实力攻剿。该督即可暂缓入浙,驻扎闽、浙交界筹办防务,相机进剿。至杭州已无十日之粮,危急万状,前谕将闽海关应解饷银解往接济;并着庆端、瑞璸将此项饷银速行催提,派委妥员由海道迅速解赴杭州,毋许迟误。应解左宗棠月饷,并着该督等按月如数筹解。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庚辰(二十五日),谕:『有人奏参「监司大员品行卑污,声名狼藉」一折,据称「福建藩司裕铎前在台湾道府任内,本有贪浊之名;自内调以来,日事荒燕,无所不为。抚臣瑞璸老病聋聩,不能治事;属员视同木偶,无所畏惮。督臣庆端遣人询问,意存迁就」各等语。抚、藩大吏责任綦重,似此劣迹昭著,既不足资表率,且无以厌民望而儆官邪。着庆端将所参各节严密查明,据实具奏。庆端前已遣盐法道崇福向瑞璸询问,何以意存消弭,竟不据实参劾?此次若再徇隐姑容,稍有不实不尽,经朕查出,定将该督一并严惩不贷。原折着钞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
——以上见同治朝「东华续录」卷二(同治二)。
十二月戊午(初五日),谕:『前因浙江军务紧急,迭谕庆端速行出省督剿并调兵由海赴援,并谕令毓科调派刘于浔等兵勇入浙救援。兹据薛焕奏:「浙省自绍兴失守,贼众数十万围攻杭州,张玉良中炮殒命,见惟记名总兵况文榜一军尚驻凤山门外;并探闻绍兴府属各县悉行失陷,宁波府失守」各等语。浙省贼势狓猖,复由绍郡攻陷宁波,省城愈形危急;且该匪于宁波掳掠钓船,为纵横海上之计,恐愈不可收拾。庆端接奉迭次寄谕,谅已即行出省,驰赴闽、浙交界督办防剿。惟此时浙省全体糜烂,但能保守省城,庶各属尚可徐图恢复。闽省派往官军,须由南路进剿,固足以分贼势;而于杭州省城,尚恐缓不济急。着庆端即于台湾、漳、泉等水师内挑选精锐数千名,配齐炮船、粮饷,克日由海道驰赴浙江;探明快捷方式,迅速救援杭州。其温州、黄岩等处水师,如有可调派,则去杭州较近;并着庆端一并派拨,由海援杭。其前调陆路援军,仍着催令分路进攻;如事机紧急,庆端即亲督各军出省赴援。浙省系该督兼辖省分,何路可以进兵,即由何路援剿,一切不为遥制。前谕毓科调拨援浙兵勇,未据覆奏;见在浙省待援急迫,着督催道员刘于浔等星速统兵前赴浙江,相机进剿。此外如尚有可拨之兵,并着添拨,设法绕道前进;毋许稍存畛域之见,致有贻误。将此由六百里加紧谕令知之』。
丁卯(十四日),谕:『庆端奏「浙省贼氛遍地,杭垣被围,请饬催鲍超援浙」一折,前因浙省危急,迭经谕令庆端驰赴浙、闽交界地方相机督剿,以为援应;该督自九月间已有统兵入浙之请,至今已逾两月,尚未离闽一步,且未知宁波失守之信!本日据薛焕驰奏杭郡被围待援情形,几至目不忍睹;该督尚以「防务紧要」等词粉饰延宕!当此军务吃紧,该督有兼辖浙省之责,如此恇怯无能,岂胜兼圻之任?着传旨严行申饬。所有台湾兵勇,是否已饬令由海道援浙?所称添调兵勇由厦门、福州航海驰援,是否已饬前往?该督接奉前次谕旨,已否起程驰赴闽、浙交界?将来左宗棠抵浙得胜,贼恐由金、衢上窜;闽省门户,必应严防。该督驰赴闽、浙交界,援浙即以防闽。其福鼎城池失陷,即饬秦如虎等迅图克复,毋致顾此失彼。该督总当以实心办事。如仍蹈从前虚假恶习,迁延不肯出省;设杭城再有疏虞,朕惟该督是问,决不宽贷。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