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船厂志


  钻风海船 国朝《诸司职掌》有千料海船,四百料钻风海船。

  水殿黄船 国朝御用之船,以石黄涂其外,又稍上有亭如殿,故名水殿。

  匾浅黄船 座船 划船 沙船 一颗印巡船 三板船哨船 蜈蚣船 两头船 轻浅利便船 马船 快船 俱国朝之制,详见舟楫志。

  ○设官

  苍兕 《齐世家》:武王东征,以观诸侯,师尚父左仗黄钹,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舟楫,总尔众庶,与尔舟楫。”马融曰:“苍兕掌舟楫,官名。”

  舟虞 《鲁语》:诸侯伐秦,及泾莫济。叔向召舟虞与司马曰:“鲁叔孙赋:匏有苦叶,必济矣,具舟除隧,不共有法。”注云:“舟虞掌舟。(按:“匏有苦叶”,(出《诗 邶风》又《鲁语》曰:“诸侯伐秦,及泾莫济。叔向见叔孙穆子,穆子曰:豹之业及匏有苦叶矣。叔向曰:苦叶不材厂人,供济而已。”与此稍异。))

  黄头郎 汉邓通以濯船为黄头郎。注云:“濯与棹同。濯船,能持棹行船也。土胜水,故刺船之郎着黄帽。”

  水衡都尉 元鼎二年,置水衡都尉,主上林苑。魏因之,始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伏波楼船戈船下濑将车元鼎五年,征南粤置。

  船司空 《地理志》:“京兆尹船司空”。注云:“本主船之官,遂以名县。”又庐江郡有楼船官。

  辑濯令丞 《百官表》:“水衡有辑濯令丞”。注云:“辑与楫同。短曰楫,长曰棹。”如淳曰:“船官也。”

  都水 晋武帝置都水使者一人,掌舟航及部运。其属有船曹吏。

  龙骧 武帝与羊祜谋伐吴。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枯曰:“此必水车有功。”王浚小宇阿童,乃加溶龙骧将军,密令造舟楫。

  水衡令 宋都水使者,钢印、墨绶、进贤两梁冠,与御史中丞同。武帝改为水衡令。

  将作长史 苻坚以熊邈为将作长史,大修舟舰。官船典军南齐置都水台使者,其属有官船典军。

  大舟卿 梁天监七年,改都水使者为大舟卿。位视中书郎,列卿之最末者,主舟航河堤。

  都水监 舟楫署 隋仁寿元年,改都水台为监。炀帝增置少监,领舟楫、河梁二署,署有令、丞各一人。

  司津监丞 唐龙翔四年,改都水使者为司津监丞。

  造船务 宋建隆四年,置造船务,上临幸观水军。

  战棹都监 干德元年,遣战棹都监武怀节分兵巡岳州。

  战棹指挥 刘光义伐蜀,生擒战棹指挥使。

  ○遗迹

  黄帝臣共鼓、库狄为舟楫。

  公刘涉渭为乱。集注云:“涉渭,取材而为舟,以往来。”郧之役,苟桓子令具舟,故中军不败;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晋侯享秦,铁造舟于河。

  楚囊瓦伐吴师,吴人见舟豫章,而潜师于巢。

  吴伐越,获俘焉,使守舟。吴子余祭观舟,阍弑之。

  楚获吴乘舟艅艎。公子光请于众曰:“丧先人之乘舟,岂惟光之罪?众亦有焉!请藉取以救死。”众许之。使长鬛者三人,潜伏于舟侧。曰:“我呼艅艎,则对。”师夜从之。三呼皆迭对,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取赊腔以归。

  蔡、吴、唐伐楚,舍舟于淮油。左司马戍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

  吴徐承帅舟师浮海入齐。(按此浮海行师之始。)

  越为船战。吴王阖闾以问子胥,对曰:“夫船军之教,犹陆军之法也。大翼者,当陆军之车;小翼者,当轻车;突冒者,当冲车;楼船者,当行楼;车船者,当轻足骠骑。”越使范蠡人吴,徙其大舟。

  周昭王巡狩返。济汉。汉滨人以胶胶舟,王至中流,胶液,王及祭公皆溺焉。

  秦始皇东游海上,遣徐市等求蓬莱不死叶,船交海中。又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

  汉韩信击魏王豹,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度军。

  伍被论吴王伐江陵之木以为船。

  武帝欲伐南粤,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甲为下濑将军,各将船十万人。

  帝欲通南夷。唐蒙上书曰:“南越王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莫若通夜郎道,浮船群柯,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

  帝遣严助浮海救东粤,淮南王安上书谏曰:“前时南海王反,击之。会天暑多雨,楼船卒水居,击棹未战,而疾死者过半。”

  朱买臣为会稽太守,受诏到郡洽楼船。

  公孙述聚兵蜀中,作十层楼船。

  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谏,上不说。张猛进曰:“乘船危,就桥安,圣上不乘危。”上遂从桥。

  李催、郭汜之乱,白波将军李乐欲令车驾御船,杨彪以为河道险恶,乃使乐夜渡其舟。上与公卿步出,同济者才数十人。

  刘备使关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备斜趣汉津,适与船值,共至夏口。

  周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载荻苇居前,同时发火,风猛火烈,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皆尽。

  孙权舟船整肃。曹操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击马超,军皆先渡。许褚扶操上船,船工中矢死。褚左手举马鞍蔽操,右手刺船得渡。

  黄祖横两蒙冲夹守沔口,吴军不能前;董袭乘大舸突入断绁,蒙冲横流,大兵遂进。

  吴将军贺齐所乘船,雕刻丹镂,曰盖绛瞻,蒙冲门舰,望之若山。

  王浚大作舟舰,别驾何攀曰:“屯兵五六百人,不能猝办,后者未成,前者已腐。宜召诸郡兵合万余人造之,岁终可成。”浚欲先上须报。攀曰:“朝廷猝闻召万兵,必不听,不如辄召,设或见却,功夫已成,势不得止。”

  王浚既克西陵,起火巴山。陶春谓吴主曰:“蜀船皆小,得二万兵乘大船以战,自足破之。”众未合,浚方舟百里,鼓噪入石城。

  孙楚遗孙皓书曰:“国家整器械,兴造舟楫,简习水战,楼船万艘,千里相望。刳木以来,舟车之用,未有如今日之殷盛者也!”

  蜀汉蒋琬以秦州道险,亮数出无功,乃多作舟楫,欲浮汉、沔东下。

  邓艾既灭蜀,在成都以书言于晋公昭曰:“兵有无声而后实者。今因亡蜀之势以乘吴,吴必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宜留陇右及蜀兵大作舟船,豫为顺流之事。”

  晋怀帝欲迁都,传祇以司徒受诏,出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

  陶侃造船荆州,竹头、木屑皆籍而记之。后桓温伐蜀,用其竹头作钉装船。侃综理精密,器械舟车,皆有定簿。

  陈敏反,寇武昌。侃以运船为战舰,或以为不可。侃曰:“用官船击官贼,何为不可?”

  桓玄欲平关、洛,先作轻舸,载神玩图书。曰:“脱有意外,当使轻而易运。”又尝漾小舸于舟尾,以备走。故士无斗志。

  张骏有兼秦雍之志。上疏曰:“勒雄既死,虎期继逆,元老消落,后生不识慕恋之心。乞敕司空鉴征西,亮等泛舟江沔,首尾齐举。”

  石虎欲击燕,以船三百艘运谷诣高句丽。又令青州造船千艘。

  慕容垂攻翟剑,为牛皮船百余艘,伪列兵仗,诉流而上。钊击之,垂乘隙渡河。

  燕太子宝击后魏,临河造船为济具,忽风漂船南岸,魏人拒之。宝遂烧船夜遁。

  何澹之以所乘舫,盛装旗帜。何无忌曰:“贼必不居此,乃诈我耳。”

  孙恩以楼船千艘,浮海至丹徒。刘裕破之。恩船高大,诉风数日,乃至白石。

  宋桓护之以百舸为前锋。王玄谟败魏人,以所得战舰铁锁三重,断河。护之中流而下,以长柯斧断之,唯失一舸。

  魏诸将欲大作舟舰,以御宋师。崔浩以为不可。魏主不能违众,乃诏造船三千艘。

  齐萧衍起兵,出檀溪竹木装船,茸之以茅,事皆立办。张融为中书郎,曰:“臣陆处无屋,舟居水上。”武帝问其从兄绪。绪曰:“融未有居,权作小船岸上住。”帝大笑。

  梁韦睿以舟师伐魏。魏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

  王僧辩克郢州,宋子仙乞归。僧辩给船百艘。子仙将发,水军主宋遥帅楼船暗江云合,遂大破之。

  王琳伐陈。侯填发拍击舰,以牛皮冒蒙瞳小船击之。

  章昭达讨欧阳纥。纥聚沙石,盛以竹笼,置水栅,以遏船。昭达装舰造拍临栅,令人潜水斫笼,因纵大船乘流突之,贼遂败。

  周华皎侵陈,吴明彻令军中小舰先出,受其拍。俟其拍尽,乃以大舰拍之。华皎大败。

  吴明彻围彭城,环列舟舰。王轨以铁索贯车轮数百,沉之清口,以遏船路。遂擒明彻。

  隋贺若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置敝船五六十艘于渎内。陈不为备,遂灭之。

  杨素引舟下三峡,陈将军戚听以青龙百余艘守龙尾滩。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日下船,彼见虚实。滩流迅激,制不由人,则吾失其便,不如以夜掩之。”乃夜率黄龙数千艘,衔枚而下。

  素水军东下,陈江中无一战舰。护军将军樊毅言于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地,各须锐兵五千,并出金翅二百,缘江上下,以为防备。”宪及萧摩诃皆以为然。

  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皆举兵反,船舰蔽江。杨素击之。来护儿曰:“吴人轻锐,利在舟楫,难与争锋,宜严阵以待之。请假奇兵潜度,掩破其壁,此韩信破赵之策也。”素从之。护儿以轻舸数百,直登江岸,袭破其营。

  炀帝欲巡历淮海,遣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官吏督役严急,丁夫死者什四五。

  帝亲御龙舟击高丽,又敕元弘嗣往海口造船三百艘。

  帝幸江都,龙舟之外,余舟数千艘,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番客乘之。共享挽士八万余人,皆以锦绣为袍。卫兵所乘又为数千艘,舳胪相接二百余里。

  处士元蒇几至海中,一洲人曰:“此沧洲,去国几万里。”蒇几思归。洲人制凌风舟送之。激水如箭,旬中归东莱。

  唐高祖欲征萧铣,命李孝恭大作舟舰。

  太宗以张亮为总管,率舰五百,泛海征高丽。贞观二十一年,欲复征高丽,发江南工人造大船。

  玄宗泛舟白莲池,召李白至,扶以登舟。

  韦坚聚江淮运船望春楼下,上幸观。坚以新船数百艘,扁榜郡邑,各陈珍宝。

  刘晏以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船。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又于扬子置一场造船,每船给千缗。或言虚费太多,晏曰:“成大事不得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完矣!若遽与之层屑较计锱铢,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患。吾所给多,而减之者,减半以下犹可也,遇此则不能运矣。”后五十年,有司果减其半。及咸通中,有司计费给之,无复羡余,船益脆薄,漕运遂废。

  韩滉为镇海节度使,造楼船三千舵,以舟师由海门大阅至申浦乃还。(按:《旧唐书韩混传》:“造楼船战舰三十余艘,以舟师五千人,由海门……。”)

  后梁王彦章攻唐,阴遣具舟杨村。朱守殷不为备,遂拔德胜。守殷撤屋材为筏,载兵器浮河东下。彦章亦为筏而东。唐人以火筏烧其连舰,彦章乃走。

  楚人以水军围汉封川,汉人沉铁组于江,两岸作巨轮挽组,轻舟迎战。楚人逐之。挽轮举縆,楚舟不能进退。

  吴水军攻楚岳州。许德勋将战舰千艘御之,以轻舟三百出其后,遂大败之。

  楚彭师嵩复立其君,希萼断江为栅,编竹为舰。

  周世宗伐契丹,自御龙舟沿流而北,舳胪相连数十里。

  世宗患唐水军锐敏,于汴水侧造战舰数百艘,命唐降卒教之。数月后殆胜唐兵。凿鹳水,引舟达江,唐人大惊。

  宋太祖从世宗伐唐,乘皮船入寿春蒙中。

  干德元年,造楼船数百艘,选精卒,号水虎健。

  宋太宗幸金明池,观习水战。战舰角胜以进,顾谓侍臣曰:“兵棹,南方之事也。今既平定,固不复用。但时习之,不忘武功耳!”

  张魏公制置江淮,战舰悉备。

  韩世忠与兀术战,豫以铁绠实大钩。敌舟噪而前,每缒一绠,则拽一舟沉之。兀术穷蹙,募人献破海舟策。闽人王姓者,教其舟中载土,以平板铺之,穴船板以棹桨。俟风息则出,有风则勿出。海舟无风不可动也。又以火箭射其箬蓬,则不攻自破矣!兀术然之。天霁风止,兀术乘小舟出,海舟无风不能动。兀使善射者以火箭射之,五缅皆自焚,世忠遂败走。

  杨么方浮舟湖中,以轮击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岳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港汊。又以腐水乱草浮上流而下。贼船来追,草木壅积,轮不能行。官军乘筏,以牛皮蔽矢石,举大木撞其舟。么技穷投水。

  嘉定三年,命殿前司造战舰。又韩促胄有北伐之谋,习战造舰。

  金主亮至和州,以梁山滦水涸,先造舟不得进。乃命李通更造船,督责苛急,将士日夜不得息。坏城中民居以为材木,煮死人膏为油用之。

  杨存中等俱集京口,时海船不满百,戈船半之。虞允文谓:“遇风则使海船,无风则使战舰。”又以数少,恐不足用,遂聚材改治马船为战舰焉。

  李全谋叛,募舟楫、习水战。米商至,则留其舵工,以一教十。又募南匠造船,自淮口及海相望,时试舟射阳湖及海洋。又以粮少为辞,遣海舟自苏州洋入乎江、嘉兴告经,实习海道,以觇临安。

  贾似道出师临安,所乘舟胶堰中,以千人拽之,不能动。

  帝舟迁于厓山。时官民二十余万多舟居,资粮倚办广右。复刷人匠造舟楫,民不能堪。

  张世杰结大舶千余艘,碇海中。胪外贯以大索,四周起楼如城堞。元人以舟载茅,乘风纵火,宋舰皆涂泥,舟不能蒸。

  国初,中书省命处州造海船,又愈溪船户一千为水军。章溢奏设千户统之。

  伪汉陈友谅攻太平,引巨舟泊城西南,士卒缘舟尾攀堞而登。

  陈友谅入寇,战于龙湾,获其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鳘者百余艘及战舸数百。

  太祖高皇帝征陈友谅,舟师发龙湾。上御龙骧巨舰,有乌数万,夹上舰而飞,又有蛇蟠舵后。众以为神物之助。

  张士诚寇长兴,放火船烧水关。

  陈友谅复攻洪都,作大舰,高数丈,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上、中、下人语不相闻,橹厢皆里以铁。上谕诸将曰:“彼巨舟首尾相接,不利进退,可破也。”乃命舟师为十二队,戒令近寇舟无发火器,次弓弩,及其舟则短兵击之。

  上所乘舟樯白。友谅觉之,欲并力来攻。上夜令诸船尽白其樯,敌益骇。敌巨舰难于运转,我舟环攻之,杀卒殆尽,而操舟者犹不知,呼号摇橹如故。俞通海等以六舟深入,敌运大舰拒战,望之无所见,意谓已没。有顷,旋绕敌舟而出,势若游龙。

  张士诚寇江阴,康茂才追之,获巨舰无算。又获其斗船十八艘。

  张士诚将徐义为常遇春所困。士诚遣赤龙船亲兵援之,遇春袭破,焚之。

  傅友德伐蜀,阻汉水不得渡,作战舰三百艘。

  大将军达北征,至天津,获元海船为浮梁济师。

  龙江船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