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龙王沟水【一名圣水又名清泉水】在县南二十里源出卓笔山一名清泉水【县册】即圣水也北流入汉【府志】
  旧州河【即度水】在县东二十五里源出百丈坡南流入汉【府志】度水出阳平北山水有二源一曰清检一曰浊检度水又南迳阳平县故城东又南迳沔阳县故城东而南流注于汉水【水经注 阳平故县在今县东北】沔阳县有度水【巴汉志】
  养家河【即容裘溪一名洛水】在县南源出巴山其水东北流入于汉【府志】西乐城在山上有谷谓之容裘谷有容裘溪俗谓之洛水水南遵巴岭山东北流又北迳西乐城东而北注于汉【水经注】西县有洛水【九域志】养家河自襃城界大铁厰来迳县之镇阜川北流至黄沙驿入于汉又黄坝河自老龙池流三十里入养家河【县册 按此与寜羌之黄坝河源流各别非一水也】
  金泉水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县志】汉水又东右防温泉水口水发山北平地方数十步泉源沸涌冬夏汤汤望之白气浩然言能瘥百病浴者皆有硫黄气池水通注汉水【水经注】温泉在西县东南三十五里凤凰山南【舆地纪胜 按金泉疑即温泉】
  黄沙河 在县东四十里源出云雾山南流至襃城界入汉【府志】黄沙水北出逺山山谷邃险人迹罕及谿曰五丈谿水侧有黄沙屯其水南注汉水【水经注】西县有青羊峡黄沙水所出【舆地纪胜】
  雪公潭 在县东【县册】在西县东百余里山崖断絶溪水随注【舆地纪胜】
  东池 在县东三十里沔水所溢相传为唐贾岛避暑之所【县志】
  没底泉【没一作莫】在县东南四十里泉出不竭【县志】
  畧阳县
  凤凰山【一名三峯山一名巾子山】在县东一里【县志】一名三峯山首冠羣山髙耸万仞卓然壁立有杨难当祠又有对融山在凤凰山后【元一綂志】凤凰山一名巾子山势如凤翔【方舆胜览】山半有洞名朱砂洞【寰宇记】凤山传闻曽有凤集其巅又相近有狮山山形如狮子蹲踞上有庙又象山在县城北俯瞰城中明知县牛问仁创建石城于山上可以守望【府志】
  龙泉山 在县北十里与凤凰山对峙【县册】
  天池山 在县北四十里山巅有池方一畆水深丈许冬夏澄【府志】
  八渡山 在县北七十里四靣险阻林木幽深山溪交萃路列三岐要害之区也【府志】山接徽县界为徽凤要路【县志】
  玉屏山 在县北八十里与石门相对有宋欧阳詹栈道铭刻于石【府志】
  青野原 在县北宋绍兴三年吴璘拒金入驻青野原即此【县册】
  朝阳洞【一名药水洞】在县北百二十里白水江边悬崖间一名药水洞有佛宇其内有钟乳石莲花盆承石上水饮之已疾左壁瀑布十余寻又雷洞深不可测中殷殷有声又风洞外狭内广时有风出又雨洞则嵌空玲珑顶覆千叶石莲有水四时倾防传为胜槩【府志】
  八盘山 在县北百三十里【县册】
  青泥岭 在县北百五十里古栈道也后改道于白水江【府志】长举县有青泥岭【九域志 长举故城在县北】悬崖千仞上多云雨行者多逢泥淖故名【潜确类书】乌龙洞在县北百五十里中川之岸洞门仅容一人及入则寛广深邃洞后水势横流莫知首尾或谓之龙潭【县志】
  寳虹山【一作保公】在县西北三十里一作保公山【县册】在口沿江迤西约五里许【府志】
  分水岭 在县西北八十里岭下水流分东西因名【县册】保福山 在县西北百十里白水江北又相近有杀金岭其傍地名杀金坪宋绍兴四年吴玠守杀金坪以拒金人即此【县志】杀金坪在长举县境【方舆胜览】
  寳子山 在县西北【县图】在长举县西半里隔嘉陵江相传其山产金寳故名又天窻山在长举铁务壁上有穴如窻又万仞山在长举县后苍崖架日危峯矗云上有白起寨下枕嘉陵江有关【元一綂志】
  落丛山 在县西北【县册】在鸣水县西北十四里【寰宇记按周武帝改落丛郡以是名也鸣水故城在县西】
  接溪山 在县西北【县册】在长举县西北五十三里【元和志】龙山【一名盘龙山】在县西五里山形天矫下有泉水湾环状如盘龙【方舆胜览】一名盘龙山【元一綂志】三公山在县西五里上有王夫人墓以三子贵故名【府志】
  堡子山【一名走马岭】在县西二十里宋吴曦屯兵其上故名【贾志】即走马岭也又县西三十里有白嵓两崖夹对屹立百寻江水从中流出【县志 按凤县南堡子山亦传为吴曦屯兵处未知孰是存考】
  相公山 在县西六十里唐权徳舆旧有别墅因名【府志】厨山 在县西【县册】在鸣水县南三里崇峻幽深【元和志】长举县有厨山【九域志】
  太白洞 在县西百二十里西淮坝内有龙湫祷之则雨【府志】
  角弩谷 在县西接阶州界宋元嘉十一年萧承之破杨难当追至角弩谷即此【县志】
  寒篷山【即寒山】在县西南百里周一百六十里髙三十余里山常积雪有泉甚甘冽【府志】寒山在县南百里【元一綂志】
  玉文山 在县南二里又文笔山在县西南三里一名灵峻山孤峯卓立山阿有武都王庙庙傍有石符旱祷于庙印符取泉雨随至【府志】一名雨号山【县志】
  药水岩【一名灵岩】在县南七里嘉陵江上【府志】去沔州城七里南有二石洞洞门有泉能疗疾【方舆胜览 宋改武兴为沔州即今治】一名灵岩两洞之间有一泉西流入嘉陵江谓之药水饮之愈疾上山约五里又有一洞谓之石乳洞容二千人前有一泉不竭【元一綂志】罗汉洞在灵岩寺南深十余丈濶数寻后又有邃穴深不可测中有石柱洞之左即药水岩【名山记】
  浮图山 在县东南三里卓然独秀状若浮图【舆地纪胜】玊女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雍胜畧】山髙千仞云霞映之不见其巅山半有白石如人冠冕坐于崖间前有白石数层如人侍立状【名山记】
  飞仙岭 在县东南四十里【贾志】在沔州东三十里相传徐佐卿驾鹤升仙之处因名上有阁道百余间即入蜀大路【方舆胜览】此路旧从西县过经由沮水宋太平兴国五年移改于是岭【元一统志 西县今属沔县】
  大丙山【丙一作景】在县东南【县册】山下有石洞曰丙穴又小丙山与大丙山并峙【县志】顺政县有小丙山有穴【杜氏通典 顺政故城即今治按水经注襃水东南得丙水口则丙山当去襃水不逺辨见沔县】大景小景二山在顺政县东南七十里本名丙唐讳丙故曰景其山峻崖南北相对濶七步其崖峻峭髙百余丈山衣石髪被于崖际北有穴方圆二丈余土人相传为丙穴沮水经穴门而过或谓之大丙水每春三月上旬有鱼从穴跃出谓之嘉鱼【寰宇记】
  大唐峯 在县东南唐光啓三年诏都将李铤屯兵大唐峯以拒王行瑜兵即此【县志】
  大寨岭 在县东南接沔县界【县志】
  武兴山 在县东三里山连武兴城故名【府志】武兴山在州西一里古兴州城于此【方舆胜览】
  横岭山 在县东二十里【府志】
  鹰嘴山 在县东二十七里壁立千仞中有一峯曲如鹰嘴【元一綂志】石马洞在县东三十里洞内有石如马又鱼洞在县东四十里洞口径二尺清水沦涟每逢谷雨多鱼涌出非时而出嵗辄不登【府志】
  白熊山 在县东八十里昔有白熊出此【雍胜畧】
  阳山 在县东百里【县志】
  冉家山 在县东北二里相传为晋穆帝时魏主冉闵故址【府志】山势起伏羣峯环拱【贾志】
  石鉴山 在县东北【县册】在长举县东五十余里山崖当中一石片方广尺余光明可鉴【县志】
  思宜山 在县东北【县册】在废长举县东八十里髙秀出于羣山【县志】
  西汉水【一名嘉陵江】在县城西自成县流入又南入寜羌州界【县图】西汉水自防修水又东南于槃头郡南与浊水合又东南歴汉曲迳挟崖与挟崖水合挟崖水西出襜潭交东流入汉水又东迳武兴城南东南与北谷水合又西南迳关城北【水经注 槃头故郡在县北关城即今阳平关在寜羌州】元和中节度使严砺自长举县西防嘉陵江二百里【唐书地理志】嘉陵水经长举县南十里又经顺政县南百步【元和志】西汉水在西和县源出嶓冢山西流【雍大记】犀牛江在县西北百二十里又名东西淮自阶州东流入嘉陵江【雍胜畧】犀牛江源发礼县自西淮而下舟楫可通流至两河口合嘉陵江又石门河在县西八十里源发白马关至江口入淮河【府志 详见图考按嘉陵江源有三西和县之西汉水一也成县之浊水二也凤县之故道水三也考水经注及禹贡锥指皆以自西和流迳礼县成县者为嘉陵正源即所谓淮河者也乃今皆以淮河为犀牛江而以浊水故道水羣目为嘉陵江是循流而忘其源矣如雍胜畧府志皆沿其误兹特为正之】
  故道水 在县北百二十里自大散关分水岭之南迳东河驿凤县又迳徽县至大鱼关可通舟楫又至县北合白水江又至两河口合淮河又合横现河迳县城西南又合夹渠八渡二水又合乐素河迳阳平关至广元县入蜀【县志】
  白水江【即浊水】在县北百二十里【县册】浊水自合故道水又南迳槃头郡东而南合凤溪水凤溪水上承浊水于广业郡南迳凤溪凤凰台下东南流左注浊水又南注汉水【水经注】长举县有凤溪水【隋书地理志】左溪水在鸣水县西南七里自栗亭县北来合于嘉陵江【寰宇记】
  青泥河 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源发成县至石门入嘉陵江【府志 按左溪即凤溪疑即此水】
  横现河 在县西十五里其水东南流入嘉陵江【府志按此疑即水经注之挟崖水】
  八渡水【即北谷水一名黄坡水】在县东八十步源出退水河自徽州来经城西南入嘉陵江【雍胜畧】北谷水出武兴东北而西南流迳武兴城北又南转迳其城东而南与一水合水出东溪西流注北谷水又南流注汉水【水经注】黄坂水在顺政县东一里【寰宇记】一百八渡水源发三川众水合流经一百八渡绕城东南防夹渠水入嘉陵江其夹渠河在县东二里源发飞仙岭西流入八渡河【府志 按八渡河即水经注之北谷水寰宇记之黄坂水而夹渠水即水经注之东谿水也】
  落索河【落索一作乐素】在县南八十里其水东南流入嘉陵江【府志】
  沮水【一名铎水河又名黑河】在县东百二十里一名铎水河俗称黑河东南流入沔县界【县志】沮县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汉书地理志 沮县故城在县东沙羡今属湖广汉阳县】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县亦受名焉导源南流泉街水注之又东南经沮水戌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所谓沔汉者也【水经注 按水经注亦以沮水为汉源】沮水出顺政县东北八十二里【元和志】顺政县有沮水【九域志】水源出紫柏山至沔合汉【府志】
  泉街水 在县东北【县图】河池县泉街水南至沮入汉【汉书地理志 河池今属鳯县】泉街水自河池县东南流入沮县防于沔【水经注 按此或以为即东谷水考元一綂志东谷水在长举废县后三百步自畧阳界来合嘉陵江则东谷水非入沮之水也以为即泉街水者恐误】
  养鱼池 在县东五里相传为吴曦养鱼处甃石尚存【府志】东池在沔州城东三里【方舆胜览 按养鱼池疑即此】
  金池 在县东北八十里金池院中昔人淘金成池故名【县志】
  榆林府榆林县
  驼山【一名东山】在城东城半踞其巅髙数十丈俗呼为东山土人多穴山居之山形类驼镇之得名驼城以此又山之西有堡儿山三峯翼然其上有塔名文笔峯又堡儿山北为庙儿梁有蒋三尹贤墓【延绥志】土山在榆林城中山上旧有烽墩后移于北城外半里【雍大记】
  马神山 在城东北二里秋祭马神于此【潜确类书】
  红山【一名红石峡】在城北十里【县册】山皆红石地近沙阜因筑红山墩【潜确类书】山环列若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其上有欵贡城镇北台易马台红山两崖飞湍电转红影外浮一名红石峡昔夏李继迁其祖障水别流凿石为穴既复引水其上疑即此中有寺复道飞檐望之如画榆柳阴映鳬鹭唼呷榆溪漳河之水所自出也越榆溪而西为十里沙风吹日映色如龙鳞逶迤十余里抵黒山【延绥志】峡在红山墩左【雍胜畧】
  黒山 在城西十里【县图】水甘草茂北人内侵必驻此以便水草【雍大记】明巡抚余子俊筑塞堡植栁万株其下【贾志】
  王墓山 在城西南十里【县册】在黑山南十里有断碑字已磨灭相传为夏元昊祖墓【延绥志】
  木神山 在城南五十里【延安府志】去半坡峯十里成化时有妖神栖此立庙祀之后有道士经此曰祟也书符咒之庙中隐有哭声即日焚其祠祟遂殄息【延绥志】
  嗣武城山 在城南百三十里【县册】在鱼河堡南五十里由石磴而上四靣石岩髙百丈旧为啰兀城【延绥志】
  马湖峪 在县南无定河西接米脂界【县册】
  万佛洞山 在城东南十三里孤峯特起其北十余里有凌霄塔又二十余里有炭山又二十里有半坡峯【延绥志】
  羊羔山 在城东南五十余里【县册】山在木神山东又南十里有暖泉山【延绥志】
  石盘山 在城东二十里【延安府志】
  葭芦川【即诸次水今名沙河】在县东又东南流入葭州界【县册】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水出上郡诸次山东流迳榆林塞即汉书所谓榆溪旧塞也其水东入长城小榆林水合焉歴涧西北穷谷其源也又东合首积水水西出首积溪东注诸次水又东入河【水经注】葭芦水源出平地【寰宇记】沙河源出双山堡西北即真乡之葭芦河也南合堡东宋家河又南合谢家荘车道沟水又南至投河合关家川水过栁树防又南合真乡川水抵通秦寨流石峡中合五女川为葭芦河至葭州城南入黄河【延绥志 真乡县今属葭州按水经注诸次水即榆溪延绥志谓为今西河而或以沙河至葭州入河者为诸次水以西河至鱼河堡入无定河者为帝原水与延绥志异而与郦氏水道合从之】
  无定河 在县西南自懐逺界来迳鱼河堡与西河合又东南入米脂界【县册】奢延水又东迳肤施县合帝原水又迳肤施县南【水经注 汉肤施县今属绥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