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锦屏山【一名将军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其傍为髙阳峯【耀州志】山上有王翦庙其下即锦川【贾志】一名将军山【府志】髙阳峯一名走马岭在邑子山东一里【县志】
  紫金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长安志】虎头山在县西北五十里有唐懿宗简陵葢即紫金之支陇也【耀州志】
  椅子山【一名邑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其形如椅【府志】一名邑山山后有目莲塔又东五里为五龙山山之隂五泉合流为小河【县志】
  万户塠 在县西三十里【长安志】
  迤山【一名瓦窰头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俗名瓦窰头山【县志】秦襄公列为诸侯其封城东至迤山【郑氏诗谱】
  盘龙原 在县南石川河所经【县志】
  中华原【一名石婆泉一名华原头】在县东南三十里一名石婆原其髙处曰华原头后周中华郡以此名有元魏孝文帝陵【县志 中华故城在县南】
  羊蹄原 在县东南三十里【长安志】自贺兰观东至髙堂村为羊蹄原【县志】
  八公塠【一名八公原】在县东四十里【府志】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其塠两畔各有小谷象八字中心有堆象公字因以为名亦谓之八公原【寰宇记】即贺师范与金人战处【耀州志】
  浮原【一名浮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又名浮山【县志】
  土门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山豁如门【耀州志】频阳城北有频山【水经注】土门县有土门山【魏书地形志 土门故城在县北】频山在美原县西北十一里山有二土阙状似门后魏以此名县【元和志】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北上唯土门连天走穷谷【杜甫诗 华原今属耀州】频山一名明月山其南麓有频山神庙中有髙阜仅数亩许九山环抱若拱向然其西北麓一小山陡出曰堡子山其北麓曰千尺崖壁立百仞鸟道可通下有千尺泉其东麓曰赵老峪又玉镜山一名金丝山两傍峪如两门葢即古土门山也山巅之阳凿其半东西二百步南北半之世传秦苻坚作离宫于此【县志】明月山在美原县西北二十里【寰宇记】山南有频阳故城王翦故宅又明月山在县东北七十五里与同官鳌背山相接其下有勾谷涧【耀州志】土门山一名玉镜山在县东北【贾志 按元和志以频山为土门贾志则以玉镜山为土门今考美原故城在县东北六十里而频山在美原西北十一里适当县东北七十里则频山之为土门无疑也贾志殆沿县志而误】
  揣天山 在县东北玉镜山北又西一里为星宿坡其东为小水峪又西崖有洞曰风洞【县志】
  玉女山 在县东北七十五里【府志】在美原县西三十五里【寰宇记】山之东即玉镜山又东有大小石谷涧【耀州志】
  髙石崖 在县东北赵老峪北十里崖下有苻坚挿劒走马遗迹西为清水峪东为车辐峪西为冦莱公河东北为峪头河【县志】
  十二盘岭 在县东北髙石崖东北五里又东北五里为三尺岭【县志】
  石叠山【一名楼子山】在县东北一名楼子山【县册】在美原县北十五里【长安志】其东麓为大水峪峪之东即万斛山【县志】
  万斛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石如斗斛者数万又西北二十里为熨斗坪【县志】
  金粟山【一名紫金山一名菩萨山一名灵泉山】在县东北九十五里一名紫金山【府志】在美原县北十五里【长安志】在玉镜山东北一名菩萨山山有龙泉每嵗清明人多取其水以祈年又谓之灵泉山其巅有髙禖祠又山之东有刘仙洞人题之曰碧云岛【县志】
  岳山 在县东北万斛山北三十里其东麓为石坡峪接蒲城界【县志】
  漆沮水【漆一作柒一名石川河】在县南自耀州流入又南入临潼界【县图】沮水自歴土门南原下又东迳怀徳城南又东迳汉上皇陵北东注郑渠分为二水其一水东南出即浊水也至白渠与泽泉合俗谓之柒水又谓之柒沮水絶白渠东迳万年县其一水东出即沮水也东与泽泉合又循郑渠东迳当道城南又东迳莲勺县故城北【水经注 万年县今属临潼当道城在县东北莲勺县今属渭南】漆沮水亦名石川水西北自华原县界流入【寰宇记】漆沮水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入义亭脾阳丰润三乡通过【长安志】漆沮水从县西而南至盘龙原涧谷水入之又东流歴荆山之隂自断原口而南温泉河入之【县志】
  金定河【一名涧谷河一名赵氏河】在县西十八里一名赵氏河【府志】即耀州涧谷河之下流经盘龙原入石川河【县志】自田家营入境至程家堡入石川河计流县境十里【县册】
  泽多泉【即泽泉水】在县西北【县图】泽泉水出沮东泽中与沮水隔原相去十五里俗谓是水为渠水东流迳薄昭墓南又迳怀徳城北东南至郑渠合沮水【水经注】泽多泉在县西十三里永润乡温泉村东入薄台川三十里东南入漆沮河【长安志】薄台川在县南八里【府志】温泉河源出县西北之中山麓隆冬不氷又涧头泉在县西北十里流迳怀徳城西泽多泉入之为薄台河又流至县北北泉入之又至窦村丰泉入之俗谓之稻地泉今涸又东至南阳村北陆川入之即军塞西泉也又至安头之南入石川河【县志】北陆川在县东北五里【府志】
  频水 在县东北七十里源出频山即大小石谷二涧水又梁丘涧在县北五十里【府志】频阳县在频水之阳【晋书地理志】大石谷涧在美原县北十五里小石谷涧在县北十里【长安志】频水微甚出山不一二里即涸山前为通川一名锦川秦王翦求美田即其地【县志】
  卤泊滩【即盐池泽一名东滩一名明水滩】在县东今堙【县图】频阳县有盐池【魏书地形志】富平县有盐池泽【唐书地理志】盐池泽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周回二十里【元和志】白马泉在咸泉东十里即隂村右泉东流至张北里东南与龙泉水合而东流五里为卤泊滩即明水滩一名东滩冬夏不竭可煮盐又县西二十里为臧村滩嵗旱其土可煎盐谓之西滩【县志】
  五龙泉 在县西北【县志】
  咸泉 在县东十里曩时咸近味颇甘可饮【县志】
  醴泉县
  九嵕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志】九嵕嶻嶭【上林赋】冠以九嵕【西都赋】九嵕甘泉涸隂冱寒【西京赋】谷口县九嵕山在西【汉书地理志 谷口故城在县东北】宁夷县有九嵕山【魏书地形志宁夷故城在县北】醴泉县有九嵕山【隋书地理志】闗内道名山曰九嵕【唐六典】九嵕山东连仲山西当泾水出焉髙六百五十丈周回十五里广一里【四夷郡县志】九嵕山在醴泉昭陵陪葬诸臣墓在焉【潜确类书】山有九峯峻耸其南麓即咸阳北阪【县志】
  泥泉谷 在县北城下【府志】
  安谷 在县北二十里【县志】
  武将山【武一作五一名冯山】在县北三十里一名五将山晋苻坚为慕容冲所逼走入五将山即此【府志】醴泉县有武将山一名冯山【唐书地理志】山有唐肃宗陵及郭子仪墓即汉末辛孟隠处【雍胜畧】
  无劳山 在县北五十里其相近有敬徳洞【县志】
  五峯山【即温宿岭】在县北五十里【府志】温宿岭在醴泉县北【顔师古注】醴泉县有温秀岭【隋书地理志】汉时温宿国人内附令居此地田牧故名后魏置温秀防军唐温秀县俱以此名【长安志 温秀故城在县北】五峯山在无劳山西与永夀接界上有灵湫旱祷辄应【县志 按此即温秀岭也亦见永夀县】
  承阳山 在县北六十里又两水谷在县北五十里【府志】承阳山西有两水谷【长安志】石泉谷在县西北四十里一名两水谷【县志】
  巴谷 在县北八十里又稍西为白水谷【县志】
  泔谷 在县西北五里【府志】
  岩谷 在县东北三十里谷后有石洞在观音堂右【县志】凤凰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附丽九嵕相传周时凤翔于此有唐魏徴墓【县志】
  青峯山【青一作清】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志】
  覆甑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青峯山稍东【府志】山以形似名与九嵕冈陇相接其相近有烟霞洞又县东北五十五里有龟山【县志】
  芳山【芳一作方】在县东北六十里一作方山【县志】醴泉县有芳山【唐书地理志】
  谷口 在县东北七十里【县图】公孙卿言黄帝升仙于寒门寒门者谷口也【汉书郊祀志】九嵕山东仲山西当泾水出谷之处谓之谷口【郡县志 详见泾阳县】
  波水谷 在县东北七十里其相近有豆卢谷又县东北八十里有黑狗谷【县志】
  泾水 在县东北五十里自淳化界流入县境又东南入泾阳界【县册】泾水东迳九嵕山东仲山西【水经注】泾水入县界泔水流入焉东岸则郑白渠所出也【县志详见图考】
  泔河【泔一作甘】在县北十里自干州流入又东合于泾水【县图】宁夷县有甘泉【魏书地形志】醴泉县有甘泉水【隋书地理志】甘河自县西北甘北镇来至县东北泾甘渡入泾水【长安志】
  石泉谷水【即浪水】在县西北四十里水自石出两水合流入于泔民因其流为水磨【县志】醴泉县有浪水【隋书地理志】承阳山有石泉三辅黄图谓之浪水【寰宇记】
  白水谷水 在县北八十里又波水谷水豆卢谷水俱在县东北七十里又巴谷水流迳昭陵之右并南流入于泔水【县册】醴泉县有波水【隋书地理志】
  泥河 在县城北源出泥泉东流入泔水【县册】
  岩谷水 在县东北观音堂水出石罅中南流入泔水【县册】
  湫池 在县东南十五里显圣庙南水清而深祷雨有应【县志】
  麻池 在县东五十里【府志】
  志公泉 在县城北泥河北岸相传志公卓锡于此喜其泉之甘冽取以瀹茗因名【县志】
  郑公泉 在县城西北望干桥下知县郑廷秀脩桥时有泉涌出后因以名泉【县志】
  醴泉 在县东南三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汉宣帝时涌出其味如醴隋置县取此【贾志】
  郑泉 在县东北七十里相传郑子真躬耕谷口时挹泉于此【县志 按郑朴字子真褒中人也家谷口世号谷口子真考舆地纪胜褒城县箕山有道人谷即子真隠处则指醴泉之谷口以为郑隠处者疑误也】















  陜西通志巻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陕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巻十
  山川三【延安府 鳯翔府】
  延安府肤施县
  鳯凰山 在府西城跨其上雉堞巍然为郡山首上有镇西楼宋范仲淹建残碑犹存今重修【府志】
  云梯山【一名云梦山】在府北闗一名云梦山文庙在焉又笔架山在府学东又文庙西北有碧簮山【府志】山形如簮髙数百丈【雍胜略】
  草山 在县西南百五十步山脊入城中与府治相连【雍大记】
  太和山【一名清凉山】在县城东北七十步其巅最髙一峰曰莲花峰上有尸毘岩又万佛洞内有石佛万余【潜确类书】佛书言昔尸毘王割身肉饲鹰后人言肤施即此地按汉书肤施乃秦县其时未有佛书此傅防之説也【雍胜略】又有仙石洞落星岩文冈烂骨泉相传为樵子观仙棋烂骨处【府志】清凉山阿多名人题咏石刻参差磊落里人呼为诗湾邑令翟善爱其名勒石志之【华岳集】仙石洞下有撒珠坡万佛洞下有挿金崖【县册】
  五龙山 在城东一里【县图】肤施倚有五龙山【金史地理志】山下有黑龙泉【府志】
  嘉岭山 在县东南百八十步南河之濵形势髙峻上有古塔【县册】范仲淹大书嘉岭山三字刻于石【潜确类书】熙宁十年帅延因时游观南上嘉岭北上九州台西北猎于伏虎龙头山东阅武于武家坪皆极髙深之致【宋吕惠卿筑四堡记】山有先忧后乐宋朝人物第一胸中自有数万甲兵泰山北斗出将入相一韩一范各大字山顶古塔九级唐建洪钟一口金造【府志】
  三台山 在县南一里【县册】有大通寺山下有龙耳泉【府志】伏龙山【一名虎头山】在城北五里一名虎头山【府志】肤施倚有伏龙山【金史地理志】上郡之名山【郡国志】伏龙山在肤施状如卧龙故名【潜确类书】
  牡丹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许【名山记】牡丹山在肤施名曰花园头产牡丹极多樵者以之为薪【潜确类书】相传杜甫避乱时游此【贾志】
  卧虎山 在府南十里以形似名【府志】
  亚支山【一名野猪峡】在府南四十里又名野猪峡【府志】险窄可避兵南接甘泉界【县册】
  琉璃山 在县东北八十里【县册】在丰林县北九十五里【元和志 丰林故城在县东】
  【附考】肤施县有丰林山【隋书地理志】肤施县有牢山【隋书地理志按二山俱无考】
  清水【即区水一名去斤水一名濯筋水】在县城东北自安塞县南流入县界又东入延长界【县图】清水又东得龙尾水口又东会三湖水水出南山三湖谷东北流入清水清水又东迳髙奴县合丰林水地理志谓之洧水故言髙奴有洧水肥可防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丰林川长津泻注北流防洧洧水又有谿谷水注之水西出奚川东南流入洧水【水经注 髙奴故城在县北】肤施县清水鲜卑谓之去斤水斤一作筋北自金明县界流入【元和志 金明县今属安塞】濯筋水在县北二十九里又流入丰林县界耆老云昔尸毘王割身救鸽身肉并尽于此水中濯其筋骨因名【寰宇记】肤施县有濯筋水金志谓之濯巾水【九域志】延水在府城东门外源出安塞县芦闗岭东南流入府境俗称濯筋水【明一统志】自入境至虎头峁合西小河水又迳县东合杏子河水东流至延长界计行二百八十里【县册 按西小河即安塞之小平川水又按此杏子河别是一水非保安之杏子河也】
  金明川【一名西小河】在县西北五里俗名西小河自安塞县流来入延水【县册】
  定防泉水【防一作甲】在县东一里百二十步万佛寺北山半崖其泉温洁流入延水【雍胜畧】以尸毘王割肤疗之故名【府志】
  南河水【一名杏子河】在城南门外源自甘泉野猪峡北流至城东入延水【贾志】一名杏子河自亚支山流至郡城嘉岭山下凡四十五里入延水【府志】小河在县南七里源出牡丹山东南流四十里入杏子河一名牡丹川又名杜甫川以子美常居此故名【县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