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闽都记
闽都记
三山楼 宋时建。在子城东南,今废。其下为长利桥,俗呼剃刀桥。
福州左卫 宋荐福寺经院地。元时废。至正中,改建勉斋书院。国朝洪武中创为右卫。内经历司、镇抚厅,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俱隶卫。
福州中卫 宋太平寺地。国朝洪武中创为左卫。经历司、镇抚厅,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俱隶卫。
都尉营 在开元寺东直巷内。吴置典船都尉,主谪徒作船于此,今为民居。
狮桥 在寿宁坊之南。
又有经院前桥、延庆桥,在狮桥东西百步许。
庆城寺 本王延羲宅。五代晋天福七年,舍为永隆金身罗汉院。宋祥符三年,赐额并高丽铜佛像。又二石笋、小木塔,俱高丽所献,今废。
忠懿庙 本王审知故宅,在庆城北。有唐季侍郎于兢所撰《琅琊王德政碑》、宋钱昱祠碑。宋时,钱氏纳土,诏赐祠故宅,塑都押衙程斌、孟威等配享。历代以来,每岁有司必牲醪,取祠下土为春牛。万历二十九年,有诏修理先代帝王祠、墓,王裔孙诸生一腾请之两台,捐公帑重建。时转运副使临海王亮以苑马卿谪闽,亦王裔孙,力襄厥成,春、秋祭如汉闽越王例。
明叶向高《忠懿王赞》:“有貌紫光,有髯戟张。惟忠懿王,王来莅闽,闽壤荆榛,孰开其屯?王乘白马,大旗蔽野,闽山之下,父老来迎。壶浆纵横,我父我兄。兄除秽辟,绥我衽席。施及蛮貊,大贝南金。臣节弗淫,帝鉴乃心。丰碑突兀,作镇闽粤。甘棠勿伐,王子王孙。椒聊衍蕃,代高其门。王泽悠悠,王貌兹留,贲于千秋。”明徐熥《元夕》诗:“庆城灯烛夜辉煌,照见丰碑字几行。此是先朝汤沐邑,年年歌舞祭闽王。”曹学佺《谒忠懿王庙》:“翔鹍祠貌古,磔兽石文斑。作镇犹兹土,招魂自故山。文章窥逸韵,戎马得愁颜。一代兴王地,惟存梵宇间。”
井楼门街 在寿宁坊狮桥北。
王胜宅 在井楼门。胜,合肥人,为福建海道都阃,占籍右卫。事母甚孝,诏旌其门。
北斗堂 永乐六年建,今废。
七穿井 在井楼门之西,城楼因以得名。
延善庵 在平山下。
怀北社学 在贡院之东南。
贡院 在将军山之北,旧钱局地。宋时,文场在今都司巷。国朝洪武中,布政薛大昉改建于城南郡学之北,今南察院地。成化七年移今所。翰林学士柯潜为“记”。其时,门巷由丽文坊入,甚湫隘。正德季年,市民居,辟新衢里许,有桥曰“青云”。万历四年,册封使者寓宿,不戒于火。越明年,重建。巡抚都御史耿定向“记”。至公堂、鉴衡堂、监临台、藩臬署、明远楼、瞭高楼,俱在院内。
明林燫《贡院新成,沈、吴二方伯邀饮》:“使节双瞻下赤霄,新开文苑倚岧峣。炎蒸三伏披襟快,苍翠千山对酒遥。方岳虞廷咨舜举,誉髦周士佇贤招。泽宫回首他年忝,老去扁舟愧圣朝。”陈文烛《中秋明远楼玩月》:“棘围何幸得追陪,绮席欢同月夜开。影倒河山多景色,寒迥星斗见楼台。九仙宝鑑窥帘细,三岛骊珠绕座来。把酒挥毫光万丈,悬知独有子云才。”王世懋“和”:“高甍面面绝飞埃,锁棘惟将匣镜开。忽有天香飘桂子,更疑霜色上莓苔。台乌绕栢中宵动,海蚌含珠并月开。闽越宾僚盛今夕,登楼独让庾公才。”吴国伦《闽闱校文》:“棘院藜光彻曙明,桂宫秋色海天清。函书竞奏三千牍,比玉谁连十五城。不分胥臣能荐士,肯令毛遂晚知名。周家典礼宾兴重,此日岐山正凤鸣。”
凌云台 在贡院北,冶山之麓,旧为龙王庙。
自卫巷折而北,为分巡道、都督府、东山楼、城隍庙、会稽亭、禊游堂、佚老庵、欧冶池、小古楼、火器库、乾元寺、兵备道、缓带楼、诸古岭、华林寺、越王山、武备库、止戈堂、越峰罗汉院、叫佛庵、越山庵、严胜门、严公祠。
卫巷 在屯盐道右卫之中。
分巡道 在冶山之麓。
都督府 在将军山之西。本指挥钱贵宅,后创军器局,又为清军御史公署,称东察院。国朝嘉靖四十三年,总兵戚继光建衙于此,委巷内建坐营司。
东山楼 宋时建,在今丽文坊。宋守元绛更东泰门为康泰,创楼其上,面东山,故名。今废。
城隍庙 在越王山之东,威灵坊内。晋太康迁城,建庙今所。宋绍兴、淳熙作“更衣”、“肃仪”二亭。元季亭毁。国朝洪武二年,诰封“监察司民威灵公”。十七年罢封号,称福州府城隍之神。万历十年,门庑灾,寻即葺治。附郭二县,不别立庙。按宋林遹《长乐图经》:“城隍神,乃汉御史周苛为项羽所烹,高祖思苛忠烈,令天下郡县立庙祀之。”
将军山 在贡院西南。一名冶山,又名泉山。闽越故城即此。宋《治平图》曰“泉山”,《熙宁图》曰“将军山”。唐刺史裴次元于其南辟球场,即山为亭,勒二十咏曰:望京山、观海亭、双松岭、登山路、天泉池、玩琴台、筋竹岩、枇杷川、荻芦冈、桃李坞、芳茗原、山阴亭、含清洞、红蕉坪、越壑桥、独秀亭、筼筜砌、八角亭、盘石椒、白土谷,各为诗题亭壁。又有涟漪亭、东阳坡、分路桥、乾冈岭、木瓜亭、石堤桥、海榴亭、松筠陌、夜合亭。而裴次元《望京山》诗云:“积高依郡城,向拔凌霄汉。”其时山高峻,故有“望京”之名。荐经营拓,试院开凿,所存惟山骨耳。
会稽亭 在佚老庵之西。宋嘉祐间,郡守元绛建。
禊游堂 在将军山下巅。有九曲池,岁上巳日,郡人修禊于此。宣和五年,提刑俞向移欧冶亭材于是堂之东,建东兰堂,今并废。(流觞池尚存,今入民居。)
佚老庵 在流觞亭西北。宋嘉祐八年,郡守元绛建。后更“隐几”,又名净名,今废。
欧冶池 越王铸剑处。唐元和十四年,置院名剑池院。池周回数里,或大风雨,波涛晦冥。僧惟凿浚池,得刀、镮诸物,送武库。冶灶犹有在竹林中者。今院废,池亦堙塞,所存无几。池西旧有欧冶亭,今废。
宋黄裳《欧冶池》:“人随梦电几回见,剑逐云雷何处寻。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明张时彻《剑池燕集》:“若耶溪上草堂幽,仙侣云中彩鹢游。绕镜星河翻不定,近人萤火散还流。椒浆琥珀春无赖,羯鼓鱼龙晚共愁。岩畔紫芝开几许,与君今夜泛瀛洲。”又《集剑池》:“石径缘青嶂,朱筵敞翠微。采莲牵水荇,移舫乱云衣。夜引凫鹥入,秋生斗柄辉。尘缨聊暂濯,容与淡忘归。”
王应山《欧冶池怀古》:“昔闻欧冶子,鼓铸凌飞翰。芙蓉吐精英,池上生严寒。千载委尘土,犹指斗牛看。神物终合并,一跃双龙蟠。伊予夙怀宝,际时良独难。遭逢出汉表,弃置在河干。愿言爱景光,努力且加餐。”
利泽庙 在欧冶池之南。宋绍兴四年,有龙昼见池中,郡为立祠。乾道二年,参政王之望以祷雨应,为请于朝,赐额。今废。
怀东社学 在将军山之南,今为豪右侵没。
小古楼 未详何取。缭绕委巷,民居鳞次。右卫军器库,先为成造火器局。
乾元寺 本无诸旧城。晋太康迁城,以为绍因寺。唐乾元三年,防御使董玠请赐更今名。有琴石,为越王鼓琴处。金鸡井,即越王井也。尝有金鸡现异,牧羊儿见之,投以石,闻鸡声不绝,后不复见。饮马池,亦越王旧迹。福州佛寺最多,惟此一寺为最古。今为卫卒姚姓侵没其址为园池,延袤里许。议者谓宜兴复,未逮也。
明王聪诗:“屠龙人去山河改,衰草寒鸦起暮愁。”
兵备道 旧为清军道。
诸古岭 在越王山之麓。俗呼“猪姆岭”,委巷纵横。
缓带楼 在子城之西。淳熙三年创。又建超览亭,今废。
越王山 周回数里,半蟠城外。闽越王建都于山之东南,故名。一名屏山,又名平山。有环峰亭,宋光宗御书。有绝学寮,丞相张浚读书其中,今废。国初筑城,创样楼山颠,上祀玄武,今更名“镇海”。有翠涛亭,以万松名。
宋李觏《越王山》:“腊后梅花破碎香,望中情地转凄凉。游山只道寻高处,高处何曾见故乡。”陈襄《和程公辟越山亭》:“荔子园林海日边,幽亭更在碧云巅。江山旧是无诸国,楼殿今为极乐天。五马知君多暇少,一樽惟我共游偏。须知白首留连意,已有新诗寄北船。”
元萨天锡《越王山》:“粤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
明林真《越王台》:“屠龙人去几时归,空有高台对夕晖。回首旧时歌舞地,年年春草鹧鸪飞。”林瀚《越王台怀古》:“乘间独上越王台,满目兴亡事可哀。宋主行宫惟绿草,考亭旧业半苍苔。楼船东去家何在,云谷春深花自开。山色不知风景异,还从江上送青来。”刘凤《集镇海楼》:“远开雄胜嶪神楼,襟带河山表八州。海上翔螭窥井幹,云间双鹄乱城头。风驱暝色川原尽,日汎长霞岛屿浮。形胜从教夸虎踞,豪华满目付江流。”王杲《越山暑饮》:“兹山萃灵秀,我友共招寻。剧饮非河朔,高谈自古今。松风生翠浪,兰馥散幽襟。郢雪怜同调,炎敲幸不侵。”曾仕鉴《登样楼》:“无诸城北样楼开,万井烟花拂槛迴。化鲤代遥仙观在,钓龙人去霸图灰。海通南越天边尽,山引东瓯树杪来。日暮思乡更怀古,水云迢递独登楼。”赵世显《集越王山》:“君不见越王全盛时,秉圭开国称雄奇。都城百雉连云起,宫殿峨峨俯江水。甲第参差十万家,提封连亘三千里。形胜豪华那可言,须臾城阙变丘园。白云秋色含荒垅,细草轻烟拂断垣。茫茫天地何终极,古往今来空叹息。休论沧海与桑田,且把金樽对山色。与君共醉越山头,越鸟翩翩越水流。极目中原天万里,狂歌飞遏海云秋。”车大任《登镇海楼》:“粤王山拥海潮流,山上嵯峨镇海楼。花月平临关塞晚,松风长送郡城秋。遥天雁断蒹葭冷,绝岛鲸翻鼓角愁。更是何人能借箸,东来保障拱皇州。”王毓德《九日登镇海楼》:“诗社仍开九日楼,松声寒泻白云秋。目穷万里瞻天远,身陟千盘觉地浮。紫雾花间衔雉堞,沧江树杪落渔舟。登高载笔俱同调,不说龙山是胜游。”喻应益《登越山》:“遥天海色满高丘,历历山川城上头。选地得幽如在野,望春宜远更登楼。千村景驻林花霁,三市烟和井树浮。无复闽王遗迹在,空余松老不知秋。”(应益,江西南昌人。)
华林寺 旧名越山吉祥禅院,无诸旧城处。晋太康三年,迁新城,遂虚其地。宋乾德三年,吴越钱氏臣鲍修让为郡守,始创寺。后增数寺,并入华林西廊。有转轮经藏,今圮。东廊有文昌祠、普陀岩。正殿之后为法堂。法堂西祖师殿,以越王山为斧扆。
明王应山《华林寺避暑》:“琴樽酬夙约,选胜入旃林。兰馥通禅味,松涛接梵音。诸天同水月,一片共冰心。即此俱为乐,炎蒸向莫侵。”曹学佺《华林寺看梅》:“路廻城北思凄凄,寺倚屏山信杖藜。疏雨不曾妨客入,闲云元自任僧栖。参差兰若香分径,高下松根翠作梯。只惜梅花飞欲尽,不知春色在桃溪。”王毓德《华林寺赠二禅师》:“宝刹越城边,千花绣佛前。翻经同白昼,持戒各青年。灯影散疏雨,钟声寒暝烟。更怜阶树古,萝薜断仍连。”徐《华林寺》:“越山一片削芙蓉,同扣禅扉紫翠重。茶灶远携烧落叶,蒲团分坐选深松。危城半倚高低石,宿霭全迷缥缈峰。为惜春光今日尽,淹留应到夕阳钟。”郑邦祥《秋日过华林寺》:“素竹满空山,商飚下枯箨。物散心亦闲,寻僧坐幽阁。香定石磬孤,雨湿秋云落。地僻行人稀,微烟隐虚薄。”安国贤《华林寺》:“携得芒鞋与竹筇,相将选胜越王峰。当时歌舞三千尽,故国山河百二重。载酒高临云里阁,敲诗斜倚石边松。浮生一任春归去,取醉闲行听寺钟。”
止戈堂 旧安抚厅架阁库之北。宋元丰四年,郡守刘瑾建,东、西、北列甲仗库。建炎四年,建州寇范汝为猖獗,福州守程迈乞师于朝。诏参政孟庾、少师韩世忠率禁兵讨平之。饮至于此,更名其堂曰“止戈”云。
宋李纲《瓯粤铭》:“相彼瓯粤,民俗剽悍。负气尚勇,轻生喜乱。巨盗挺之,蜂附蚁从。会未期年,同恶内讧。王师之来,如雷如霆。讨叛舍服,千里震鸣。锋蝟斧螗,犹敢强拒。转战逐北,婴城自固。怒其彀麛,以抗裔狱。翘其萌芽,以激霜雹。肥牛偾豚,一举碎之。宥彼胁从,戮其鲸鲵。凶徒逆俦,尸相枕藉。咨尔瓯民:自今以往,爱育子孙。尊君亲上,焚尔甲胄。折尔瓯兵,服勤耒耜。以保尔生,孝慈以忠。砥砺名节,勒铭山阿,敢告耆耋。”(纲,邵武人,以故相谪居福州。)李弥逊《题止戈堂》:“不识威名擅汉廷,云仍今复见材卿。万家桃李栽培盛,千里妖氛却扫清。羽扇纶巾聊自适,风声鹤唳已魂惊。向来雪锷橐藏地,賸筑诗坛按酒兵。”“一麾局促楚江东,时喜邻藩好信通。坐厌文书朱墨里,静思谈笑圣贤中。浮瓯小试茶膏白,照眼分尝荔子红。想见高堂散凫鹥,竞追乐事赏年丰。”朱松《止戈堂》:“高堂岩岩面势樽,洞见万井开重门。元戎务简玉帐静,缓带酌客娱朝昏。忆初饿隶起篁竹,一啸千里来鲸髠。将军揽镜媚巾帼,何异搏虎驱狐豚。只今休父八州牧,身佩重寄忧元元。惊尘错莫羽书密,虽有美酒谁同樽。沉机且复长辔御,沥恳何啻血肉论。楼船一夕飞度海,汉家上将来天阍。狂童束手赴烈火,雕戈不污妖血痕。坐礁饮至凯歌入,船粟往哺遗民存。五兵包裹高阁束,止戈新榜真成言。便当频与方外吏,徙倚风月星河翻。几年牡籥飞不守,河济逆气腥乾坤。知公快挽天河手,坐视黠虏方游魂。权舆闽越聊小试,宁复久此淹遐藩。农桑万里望公等,愿见四海无营屯。”(松,婺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