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记

  金粟台 万岁寺北。宋守程师孟以塔中闽时所塑金粟如来像,故名。石上刻“金粟台”三字。元少卿绛篆石,侄积中为守,绘金粟像于台侧,作小堂安奉。堂今废,台亦芜秽不可登。
  明郑善夫《金粟台秋望》:“鳌峰乌石宛相对,越王城中亦壮哉。正堪乘此黄花节,况得销忧金粟台。斜日远天寒雁到,绪风高树暮蝉哀。芙蓉冷落秋江净,故国惊心白发催。”
  文昌祠 在定光塔后。万历年间建,祀梓潼帝君也。
  文殊院 在九仙山东南。景福二年王潮建,今废。
  圆明院 在九仙山之南。显德五年,伪臣李廷谔建,名观音院。宋天禧三年,改圆通禅寺。天圣二年,避彭城郡王名通,改为明,今废。
  天王院 在九仙山之下。崇宁三年,为崇宁观厨宫。建炎元年仍旧,今废。
  育王院 在九仙山下。嘉祐二年建,有海月堂。程师孟有诗。今废。
  资福尼院 在九仙山之南。元祐五年建,今废。
  安境侯庙 在九仙山之南。伪闽永隆元年,封光威振远将军。会同十年封今号,诰词云:“闽府苦于多难,近致承平,得非神福其善而善者兴,祸其淫而淫者败。九仙山光威振远将军夙严祠宇,久尊是邦,幽赞伊人,炳然慕义。是致封疆大肃,黍稷长馨。苟虚褒美之恩,曷报感通之惠?可封安境侯。”国朝废为里社。万历中,里人屡增修饰。旧有双石之奇,今亦不存。
  九天采访应玄翼运真君阁 在九仙殿南。政和六年,尚书黄裳建,自为记。今废。
  紫霞宫 在法云寺后。今圮。匡续先生匾曰:“匡庐别峤”。万历间建。
  由尚书里达于水部门,为泉山书院、烈威祖庙、德政桥、使君桥、水部门闸、得胜桥、拱星坊。
  泉山书院 正德间改崇庆尼寺。为林文安瀚藏修之所。公卒,遂为家庙。
  烈威祖庙 在使君桥之北。神姓陈,与其二弟名讳俱不传。生当五季之衰,一门以忠义自许,卒而为神。里人祀之,有祷辄应。宋时累封,并为侯。
  德政桥 旧有津渡,宋绍兴间,僧觉渐建。
  使君桥 宋大中祥符二年建。初名河西桥,与德政桥纵横数步,桥之东南为清水堰。绍兴二十六年,乡人因置闸名使君,并以名桥。俗呼新桥,非是。
  水部门闸 引江潮从河口入城,分为二派:一派从德政桥通澳桥;一派从使君桥横入通津桥。
  得胜桥 在水部门闸边。
  拱星坊 俗名卢巷。
  由罢浦坊达于渡尾为观音堂、天妃宫、会应庙。
  观音堂 在河之东,建置未详,今存。
  天妃宫 在水部门之东。宋时建,元至正十七年重修。编修藁城倪中为“记”。神姓林,世居莆田湄州屿,都巡检孚第六孙女也。生宋元祐八年,少而灵异,知人祸福。乡人以疾告,辄愈。室处几三十年而卒。初,有庙在莆之江口,绍兴间,有司以灵应闻于朝,封灵异夫人。历宋、元,累封天妃。国朝永乐间,又加封弘仁普济天妃。水部门外河口亦有庙。成化间,镇守太监陈道重修,尚书林瀚“记”。闽海滨在在有祠。长乐广石为册封疏球使者开洋处,尤极崇奉。海上往还,有谕祭文,神援舟功烈最著也。闽人渡海,风波危急,吁叩于神,有红光显异,或燕、雀、蜓、蝶翔集舟中,则无虞矣。按:高澄“记”,宫庙在河口者,东室有祠临水夫人,神之妹也。守祠登言:塑像面上有汗如珠,则从海上援舟还耳。神父母兄妹皆有(封)署。按《莆阳志》,神父名愿,生卒年月与倪记稍异。未详孰是。
  会应庙 旧为灵泽庙,号五龙,配以方色。相传闽时建。宋皇祐中,邑人以旱祀祷,雨大至。北位黑龙,鳞甲犹带池萍。绍圣四年,郡守温益修其庙,元符元年功成,有神光发于殿屋。是冬大旱,麦苗将槁,守率僚属于庙,读“祝”未毕雨随集,命侯官尉王寿刻石记之。乾道三年,郡守王之望请于朝,赐额“灵泽”。闽令丁长卿“记”之。庙傍有田及莲塘二十馀亩,命僧掌之,蠲其税。淳熙十四年,抚使贾选大新庙宇,奏改今名。大观二年,诏署五龙位,皆号为王。
  渡尾 去津门二里许,俗呼王马头,以国朝洪武初驸马都尉王恭修城、驻节于此。东北委巷经纬,行者莫知所出。其南有负郭田数顷,今皆为池塘。
  


卷之六 郡城西南隅 侯官县

  还珠门右门迤南,为永通坊、登俊坊巷、郎官巷、文兴坊、旌孝坊、新美坊巷、黄璞宅、锡类坊、贞节坊、聚英坊、拱极楼、税课司、吉庇巷、利涉坊、桂枝坊巷、真教寺、官贤坊、侯官县、儒学、泮宫坊。
  永通坊 内有宋通判衙,今废。
  登俊坊巷 旧名右通衢。宋宣和间更名春风楼,俗呼杨桥巷。西通雅俗桥,故名。
  郎官巷 宋刘涛居此,子孙皆为郎官,故名。
  文兴坊 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今名,俗呼塔巷,以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今废。
  旌孝坊 在文兴坊内。国朝弘治间,为孝子高均建。明罗伦《寄赠孝子高惟一》诗:“三年蔬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伦,吉水人。)
  新美坊 在黄巷口。晋永嘉时,黄氏居此。宋崔大夫及第,更名新美。巷之西又有新美坊,今并废。
  黄璞宅 在黄巷内。璞字德温,侯官人,举进士,官校书郎。著《雾居子》十卷,唐季归隐于此。黄巢兵入闽,以璞儒行,戒无毁其居。后徙莆田,亦称黄巷。
  锡类坊 在安民巷口。宋刘藻以孝闻,诏以粟帛旌之,故名。后因太宰余深旧居于此,改曰“元台育德”。元行省都事贾讷居此,其母贞节,更名“贞节。”
  贞节坊 在安民巷内。国朝嘉靖间,旌表儒士邓坦妻邓氏建。
  聚英坊 在宫巷内。旧称仙居,以紫极宫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又改英达,今废。
  拱极楼 宫巷之南。宋丞相郑性之建,在居第北,西向。理宗御书“拱极楼”三字,径三尺,有碑竖楼下。今楼圮,犹巍然,今在南园郑氏宗祠之右,而不知重,惜哉。
  税课司 在安泰桥西北。宋税务旧址也。国朝洪武七年建,万历间火,十六年重建。
  吉庇巷 俗呼急避巷。郑性之丞相致仕,建耆德魁辅坊。闽俗相传:腊月念四日祀灶,性之微时,以是日贷肉于巷口屠者之妻。屠者归而大恚,径入其舍,取熟肉以去。性之画一马,题诗其上,焚以送灶云:“一匹乌骓一双鞭,送君骑去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后以殿元积官江西安抚使,加宝章阁待制。昼锦归第,气势恒赫。屠者耽视之,曰:“郑秀才至是耶?”性之令缚至庭,数其罪,捶杀之。自是出入,巷无行人。后坊废,名其巷为“急避”。《南村辍耕录》云:“性之素以私怨滥杀,所居清风堂下有卧尸影,阴晦则现,涴濯不去。”国朝嘉靖间,里人恶其声,更署今名。
  利涉坊 在旧罗城利涉门之北。今坊废,巷亦塞。
  桂枝坊 以乡名。唐元和间,里人陈去疾登第,建坊并名其乡。
  真教寺 在安泰桥下。俗呼礼拜,色目人礼佛诵经于此。国朝初建,嘉靖间毁,重建。
  官贤坊 在侯官县街口。旧名侯官里。人以候阙日久,更今名。
  侯官县 旧在岊江之西。唐贞元中,徙郡城今所。元至大间,又迁城西北旧澄澜阁址,以县为普平章衙。国朝洪武三年,复为县,规建并视闽县。二十九年火,知县张继重建。永乐元年又火,宣德二年重建。
  儒学 在县治东。文庙在其西。两廊为东、西斋。其北为尊经阁。
  泮宫坊 在学东。接奎文阁。嘉靖间毁。
  由后街雅俗桥折而南,为丰盈坊、鼎魁坊、衣锦坊巷、文儒坊巷、柏郎中祠、光禄吟台、光禄坊、澳门桥、风宪坊、市舶提举司、两贤祠、怀德坊。
  丰盈坊 旧杨桥坊。今废。横冲有花巷、大小水流坑。
  鼎魁坊 后更“聚奎”,并废。
  衣锦坊巷 旧通潮巷。初以陆藻、陆蕴并典乡郡,名棣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居此,更今名。国朝嘉靖三十二年火,四十三年重建。
  文儒坊巷 旧山阴巷口,初名儒林,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嘉靖中,里人张经重修,署尚书里。
  柏郎中祠 洪武中,侍郎夏元吉为采访使,并祀元行省郎中柏帖穆尔。
  光禄吟台 旧号闽山保福寺。后更法祥院,古闽山也。宋建隆三年,镌观音像,有刻云:“寺虽新号,山则旧名。”熙宁三年,郡守程师孟过之,镌“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今入民居。其山铲削殆尽。所存巨石巍然,游客罕至。
  宋程师孟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
  明陈朝锭《登光禄吟台》:“薛老峰前返照深,名山高绝敞云岑。偶过光禄吟诗处,聊与高人说道心。花影满庭香气散,凉飚吹树月华新。王猷最有探奇癖,何日重游过竹林。”
  光禄坊 旧曰闽山。因法祥院内有程师孟光禄吟台,更今名。国朝万历,坊圮。里人方氏称,宋光禄大夫方实居此,建坊署名。妄诞甚矣。
  澳门桥 旧清远门壕桥也,俗呼鸭门桥。
  风宪坊 旧清远门外。宋余深为御史时居此,故名。今废。
  市舶提举司 都指挥王胜故宅也。国朝初,市舶置司于泉州,成化五年,因修撰罗伦谪官,奏移今所。
  两贤祠 祀罗文毅公伦、舒文节公芬。伦,庐陵人,以论辅臣李贤,起复,谪副市舶;芬,进贤人,正德丁丑进士第一,亦以翰撰直谏,谪副市舶,时称梓溪先生。嘉靖间,巡按聂约建一峰书院于朱紫坊。万历十七年,督学使耿定力请于抚台,以废提举司合祀二公,署两贤祠。二十二年,改提举衙为督捕馆,以居杉洋捕盗通判。督学使徐即登市民居,为门南向,买田建碑,祀典益隆。三十七年,为水所坏,参议甘雨重为修葺,自为“记”,勒祠中。
  明徐即登《祠记》:“予为祠部郎,阅诸路学使上祀籍。至闽,展阅两贤祠而无门,询之有司,诘所以兴废故,则称两贤并祀于提举司。主之者,中丞周公;成之者,学宪耿公。其后,太守既并督捕私署,乃改署于斯祠,门遂塞。予偕陈参藩、张兵宪二公,从署门入谒焉。则见祠仅存一堂,堂率置他物。前则鞠为蔬圃,后则为衙舍。子三人悼叹久之。予谂于二公曰:‘此祠也,生而居,没而祀,顺也。计祀之日至改之年方五稔,未远也。而兴废顿易,人情固有不可知者乎?今欲兴复之,盍为久远计。’二公佥曰:唯唯。二公乃以其事嘱福郡温二守,二守欣然任之,于祠前得地十数丈,辟门从东南出。祠后吐还原所,以妥神寝。左右高墙垣,以隔私署。予又访吾江占籍兹土李日新、周其和,给与衣巾,世世奉祀。是役上不妨官署,下不费民财,神有堂室,人有蒸尝,庶几其可久乎?二公有感于废兴之故,嘱予记之。予述所闻两贤事,并祠始末。”
  怀德坊 旧名延平。宋司业郑南居之,改儒宗。国朝天顺间,镇守少监来住,寓地平寺,重建,更名。内有永安坊,与怀德坊相直,西通山兜尾,北通板桥亭。常丰仓前亦来住所建,今并废。
  由衣锦坊而西为闽山坊、王益祥宅、百胜营、车弩桥、贞节坊、三山驿、西察院、董忠宪祠、拙斋祠、递运所。
  闽山坊 俗呼庙巷。南通文儒坊,北为牙道营坊,今圮。
  王益祥宅 益祥字谦叔,宋淳熙甲辰进士及第,枢密院编修,监察御史,江东提刑致仕。旧居闽县江左里之筹岐,后迁今所。国朝洪武二十一年,为镇守帅臣所夺,创中卫仓,寻毁于火。天顺元年,八世孙参政佐疏于朝,复之。
  元韩准《咏王益祥监察御史诰》:“绣衣人去诰犹存,百代珍藏付子孙。为问王家堂上燕,几回冠盖过高门。”
  百胜营 宋时厢军屯驻于此,今废。内有委巷,并称营里。
  车弩桥 在圆通、打线二巷口。旧有木梁,国朝成化十七年,始甃以石桥。西则三山驿也,俗呼馆驿桥。
  贞节坊 旌表李徽妻林氏。子源,领成化辛卯乡荐。
  三山驿 即元东驿地。宋提刑司团结军营故基也。宋时,城中为驿五,后尽废。元至元间,以宋赵资政注府为在城驿,元贞二年,平章高兴移今所。国朝洪武间,建三山驿于元东驿。隆庆间,作二公馆于驿之东。
  西察院 即元西驿地。国朝正统十年,建为福宁道西院,旧在钟山之西。嘉靖间移今所,为使臣传舍。
  董忠献庙 祀元参政董文炳。文炳略地于闽,秋毫无犯,闽人德之。祠今废。
  拙斋祠 祀宋儒林之奇,以吕祖谦配之。黄朴匾其堂曰“尊拙”,莆田陈宓署其门曰“拙斋先生书院”,岁久倾圮。国朝成化间,裔孙培重建。万历庚戌,督学熊尚文重修。
  递运所 洪武间建。在驿之东南。
  由文儒坊而西为闽山庙、金斗桥、洋尾园。
  闽山庙 神姓卓名祐之,宋景祐进士,秀州判官。生平正直,精爽过人,自谓死当为神。及卒,果著灵异,乡人即所居庙祀之。号应公大夫,有二神焉。端平间,返风灭火。殄汀郡之寇,有司以闻。敕封广利侯,寻加“威显”。赐额“灵应”,祠官领之。国朝弘治四年重建,香火益盛。嘉靖初,里人迎神,金鼓喧沸。巡按御史程昌莅庙,拆其屋之半,后又修复。宋赐敕二道:“敕福州灵应庙神,长乐巨镇,统收八州,带山负海,民俗繁庶,盖东南一都会也。庙于其地,赫然有声,二神同宇,合以揭额。返风灭火,霈泽苏旱。郡人以尔之灵应为言,申命牧司,开以侯爵,益施惠利之实,永祐邑里之民,可特封广利侯。奉敕如右,牒到奉行。端平乙未年九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