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闽都记
闽都记
仁王寺 在神光寺之西。晋天福三年,闽连重遇建。初名道清天王院,后更今名。有雨花阁、横山阁,多颓废。万历间,主僧真庆募缘重建。
宋郑侠《仁王寺横山阁》:“案俯横山跨海来,拂云高阁为谁开。荒溪古木闲猿洞,明月白沙空钓台。晓日东峰龙夭娇,秋风西峡风徘徊。居然静卧江南岸,天堑波涛亦壮哉。”曾巩《旬休日过仁王寺》:“杂花飞尽绿阴成,处处黄鹂百啭声。随分笙歌与樽酒,且偷闲日试闲行。”李弥逊《水调歌头·横山阁对月》词:“清夜月当午,轩户踏层冰。楼高百尺缥缈,天阙敞云扃。万里风摇玉树,吹我衣裾零乱,寒入骨毛轻。径欲乘之去,高兴绕青冥。 神仙说,功名事,两难成。苇汀筠岫深处,端可寄馀龄。身外营营姑置,对景掀髯一笑,引手接飞萤。且尽杯中物,日出事还生。”
元萨天锡《仁王寺横山阁》:“千尺青莲座,烟霞拥地灵。山川几闉屐,日月两浮萍。乌没天垂海,龙归水在瓶。深堂说法夜,应有石头听。”何中《仁王寺》:“天王小精庐,山角临城闉。古称藩服雄,异境环相陈。塔影六七枝,瓦缝千万鳞。烟明南台树,潮壮方山津。逢僧肯前揖,似与异代人。指点壁间画,修庑行逡巡。观音本自在,维摩妙悲颦。苍然古木荫,寒山若可亲。板扉几尊者,一一皆风神。老僧太息言,刧馀偶遗珍。从今几年算,此壁终成尘。余笑谓老僧,子意亦良勤。适见俄已失,当悟无还真。”
明林彦弼《仁王寺避暑》:“古木阴阴宝刹幽,言寻河朔共清游。风来亭午浑无暑,雨送微涼却似秋。词客挥毫同雪调,山僧卓锡带云浮。市嚣不到禅栖处,永日相携一散愁。”王应山《游仁王寺》:“飘飘巾舃拂烟霞,古刹层崖一径赊。为访禅关入双树,如云法界演三车。引泉洗钵分蔬供,敲石烧铛荐茗芽。共喜寻芳窥色相,珠林片片落天花。”陈濓《游仁王寺》:“寻芳偶到梵王家,为叩真诠听《法华》。坐引流觞浮竹叶,厨开香积饭胡麻。春深院宇数声鸟,日永庭阶几树花。兴发留题攀绝壁,不妨沉醉落乌纱。”徐熥《避暑仁王寺》:“结夏依禅窟,松关闭寂寥。摩厓猜古篆,相地从团瓢。赤日过林尽,红尘到寺销。清涼元有境,人自爱炎歊。”洪士英:“祗园同结夏,枕藉白云深。栲栳当门树,旃檀别院林。岩钟微雨翳,山阁瞑烟沉。世味坐来淡,新蝉时一吟。”马歘《仁王寺》:“仁王名宝刹,法相是旃檀。树老春无叶,香深径有兰。法云如酿雨,慧日不生寒。醉学逃禅者,依然自在观。”曹学佺《仁王寺》:“登山才至麓,最喜得招提。泉出疑浮露,江迴似吐霓。云阴交日乱,树色入城低。自顾将行役,新诗试一题。”
千福院 梁乾元三年,闽建有长乐台,守程师孟刻石。又有飞燕亭,并废。
宋陈襄《长乐台》:“云暗驺鸣出谷时,一方生齿庇馀辉。知公才业非张翰,莫为鲈鱼有意归。”曹颖叔《长乐台》:“兰姿冰骨与秋辉,疑作危岭磴翠微。向晚山僧若留我,层层寒带乱云归。”湛俞诗:“苿莉晓迷琼径白,荔枝秋映绮筵红。”
勉斋书院 在乌石山阳。勉斋有祠,迳始于元至正间,以太平公辅坊废荐福寺为之,贡师泰“记”。国朝洪武八年,改建左卫,移书院今所。嘉靖间,祠宇倾圮,鞠为蔬园,豪门瓜分而去。隆庆间,建祠府学射圃东偏,甚湫隘,莫展祀事。
神光寺 旧号金光明院。唐大中三年,监军孟彪亭池其间,号南荘。明年,舍为大云寺。又明年,崔干请赐额于庙。宣宗夜梦神发光殿庭,览奏异之,因赐“神光”。内有絓月兰若、碧云禅窟、幞头石诸胜。
徐《过神光寺》:“宝刹摧残暮草烟,居民争占古诸天。不看繁盛看消歇,恨我生迟二百年。”
报恩塔院 在神光寺旁。唐大中间,观察使杨发以隙游亭地,命僧鉴空创寺及塔七层,为南报恩院。咸通九年,敕号神光之塔。乾符五年,巢寇入闽,焚殄无遗。开平中,王审知复建,子延曦又造石塔。宋太平兴国二年,升为寺,今并入神光,而塔已毁。万历间,又作小庵于寺后山麓,仍旧名曰“絓月兰若”。
唐欧阳衮《神光寺》:“香刹悬青磴,飞楼界碧空。石门栖怖鸽,慈塔绕归鸿。有法将心镜,无名属性通。从来乐幽寂,寻觅未能穷。”周朴《神光寺塔》:“良匠用材为塔了,神光寺与得高名。风云会处千寻出,日月中时入面明。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载福州城。相轮顶上望浮世,尘里人心应总平。”
明陈亮《登神光塔》:“宝塔层层见,天灯面面红。玉毫光不夜,火树逈当空。七级高标壮,千门属望同。朱栏清映月,金铎远鸣风。弛禁逢元夕,焚修溢梵宫。游观多士庶,登陟有文雄。共喜超群品,应知仰六通。迷津如可照,于此息微躬。”林鸿《登絓月兰若》:“金人青莲宇,乃在白云里。久与名僧期,乘闲却来此。入门闻经梵,挂壁见巾履。落涧泉影红,侵廓藓花紫。海天正南豁,一望见千里。独树川上浮,孤云鸟边起。予生况多暇,所性乐山水。真赏非外求,冥心巢居子。”又,《九日登絓月兰若忆郑二宣》:“微霜初下越王城,衰病逢秋也自轻。九日登临多纵览,百年感慨独钟情。新蝉野寺黄花晓,远树江天白雁晴。却忆浮丘炎海上,懒题诗句寄同声。”又,《夏日至絓月兰若》:“翠微精舍薜萝垂,磵户阴阴暑不知。青草旧游苔满院,白莲新社雨侵池。题诗好是书蕉叶,招隐谁同赋桂枝。不向空门休物累,下方尘土欲何为。”又,《题异上人絓月轩》:“迢迢青莲雨,寂寂野桧定。片月挂虚空,群崖破阴暝。云窗晃玉毫,露幔卷金镜。色映天影寒,光凝古坛净。尝闻止水观,可以喻禅性。夜久悟音闻,空山响烟磬。”林世璧《集神光兰若》:“夙耽玄览厌区廛,落日乌山晚兴偏。结赏共邀莲社侣,追游幸忝竹林贤。风前梵影摇双树,月里仙歌下九天。夜静空香诸想寂,愿言乘醉欲逃禅。”又,《题神光禅院》:“暂解红尘鞅,来依玉殿香。禅关落钟磬,秋色上衣裳。万象山河列,三天日月光。树含青雨气,村合白云乡。寂灭心同杳,纷纭意转伤。人间龙亦静,市远世都忘。听法昙花下,参禅怖鸽翔。夕阳萝径晚,归路绿烟长。”王应山《夏日游神光寺》:“宝刹邻乌石,携樽忆旧游。兹山自名胜,我辈坐销忧。灌木长垂阴,岩花半似秋。悠然发幽兴,得句若为酬。清泠台下寺,一径隔尘氛。野饮偏宜暑,寻山幸有君。山深稀见日,洞古忽生云。醉即依禅榻,何言已夕曛。”徐熥《过神光庵》:“薜萝深处入,一径自逶迤。待月嫌林翳,看云怯石危。岩阴灯影晦,山静磬声迟。虽有重来约,重来知几时。”徐“次”:“破寺不堪游,新庵尚可投。攀松还倚竹,寻壑更经丘。地僻门休掩,岩倾字半留。晚风花落尽,吹上老僧头。”谢肇淛《壬子元日登絓月兰若》:“春动冶城南,扪萝穴遍探。开年新蜡屐,絓月旧精蓝。野色青犹逗,林光绿已含。布沙初作径,倚石欲成岚。寺废多馀地,僧闲不出庵。香留几岁火,树剩晚冬柑。栢叶杯应禁,莲花座可参。欲将如愿祝,长日傍瞿昙。”
南涧寺 在乌石山之东。梁大通六年,居士苏清舍宅为之。唐乾宁二年,闽王建天王殿,三年,号南涧护国天王,合庵十二为寺。以居涧旁,故名。唐天宝八载五月六日,风雨雷电,涌出佛像。欧阳詹“记”。宋时,有安文头陀来游寺,于榛莾中得岩石,侧足以入,燕坐其中。大观中,赐额“普明庵”。国朝嘉靖间,寺为沙门所蚀,仅余天王崎,依山屋数椽。万历初,知县周裔先从里人请,始复为寺,视旧址不及半。寺之西,旧祀行瘟神,祷祠踵接,里人增构亭台,其山逾胜。
安文头陀《磨岩》诗:“客至不点茶,相看淡如水。白云深谷中,稳坐浮生里。”
唐欧阳衮《南涧寺》:“春寺无人乱鸟啼,藤萝阴磴野僧迷。云藏古壁遗龙象,草长香台抱鹿麋。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招提。为耽寂乐亲禅侣,莫怪闲行费马蹄。”周朴《南涧寺》:“万里重山绕福州,南横一道见溪流。天边飞鸟东西没,尘里行人早晚休。晓日春山当大海,连云古堑对高楼。那堪望断他乡目,只此萧骚自白头。”黄滔《南涧寺》:“郭内青山寺,难论此窟奇。白云生院落,流水下城池。石像雷霆启,江沙鼎鼐期。岳僧来坐夏,秦客会题诗。冈转泉根滑,门升藓级危。紫薇今日句,黄绢昔年碑。歇鹤松低阁,鸣蛩径出篱。粉垣千堵束,金塔九层支。啼鸟笙簧韵,开花锦绣姿。清斋奔井邑,玄髪剃熊罴。极浦征帆小,平芜落日迟。风篁清却暑,烟草绿无时。信士三公作,灵踪四绝惟。良游如不宿,明月拟何之。”
明萧世济《游南涧新亭》:“良朋喜新构,邀我凌巑岏。携觞入南涧,振衣陟危栏。一庵絓树杪,俯视周人环。扪萝叩石壁,排云坐禅坛。顿觉真境好,恍如世外观。开襟会佳趣,席地罗杯盘。登顿未言疲,竟兹一日欢。嗟予罣罗网,局促靡所安。会将巢岩松,共摘青霞餐。”
道士井 在天王崎下。初,晋时林氏渡江入闽,有华阳道士谓可凿井于南山足下,若遇盘石当止,必有泉焉。林如其言,果有盘石,白豕跃入井中,泉随涌出,至今大旱不涸。
鳞次台 有小阜,多奇石,乌山之支也。登其巅,望城中屋次鳞鳞,故名。其台石上摹刻米芾“第一山”三字。唐时,有道山黄氏,世居之。后人刻诗一绝于石:“祖居山下自唐迁,故老相传七百年。若是儿孙能守分,免教沧海变桑田。”宋状元黄朴居之。元季,处士吴海居之。吴近式微,乃为魏观察文焲所有,曩时坠废悉修复。
石塔寺 在鳞次台之东。唐贞元十五年德宗诞节,观察使柳冕以石建塔,庾承宣为“记”。赐名“贞元无垢浄光塔”。五代晋天福二年,王延曦重建,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国朝永乐、宣德、景泰、成化间屡修葺。嘉靖间,寺地为居民乾没,一塔仅存。会城龙角,颓废非宜。
明林恕《登石塔》:“晴霄高耸韱锋铦,海月江烟挂碧檐。地控诸天连北极,窗虚八面敞云檐。瑶池日照金运浄,碣石春摇竹笋尖。欲借乌山磨作砚,兴来书破彩霞缣。”洪士英《登塔》:“寺废塔犹存,经年不启门。邻梯闲借上,石磴始能扪。鸡犬烟中市,桑麻雨外村。残碑虽剥蚀,仿佛辨贞元。”
卷之十一 郡东闽县胜迹
东出行春门,为乐游桥、迎春亭、朝天桥、长乐山、宝月寺、黄恭墓、康山庙、罗泰墓、草参桥、东禅寺、小兰亭、海印庵、地藏寺、金鸡山、栖云庵、陈崇墓、东岳庙、能仁寺、玄妙观、奉真桥、高瑶宅、双龙庵、荔枝林、三友墓、曲水流觞、凤丘山、韩准墓、林渭墓、东山、大乘爱同寺、文殊般若寺、圣泉庵、龙首涧、许将墓、许应龙墓、华严寺、钟耆德墓、许天锡墓、鳝溪广应庙、虞公庵。
乐游桥 在行春门外,今名晋安桥。宋元祐中,道士颜象环建。又东为钵头街。
迎春亭 在易俗里。国朝成化间,知府唐珣重建。岁迎春日设宴于此,林谨夫有“记”。东有劝农亭。嘉靖初,知府汪文盛建。
朝天桥 在易俗里,跨涧为桥。有亭一,奉观世音。
明宋鋺诗:“忆昔群仙观玉京,虹桥曾听步虚声。天香晓度云间佩,月夜时闻鹤上笙。甃石凝烟瑶草绿,曲栏垂柳碧波晴。幽人卜筑依灵境,为爱青山一带横。”
长乐山 闽越时,山间居民梦神人乘白马至此,因名白马山。梁改闽县为长乐,更今名。唐武宗时,建白马庙其上。山之阴有温泉焉。山之南为三昧山、宝月山。又南为东岳岭,逾岭而东曰竹屿,邓氏居之;曰前屿,黄氏居之;曰后屿,叶氏居之。又小山曰茶园,在平田中,并民居鳞次。
宝月寺 在易俗里。唐乾宁初建。宋乾道六年,陈诚之请为功德院,改广因报先院。国朝永乐元年重建为寺,今废为豪家丘墓。
黄恭墓 在宝月山。恭,怀安诸生,事父母以孝闻。
康山灵树庙 在易俗里。神姓赵,名时畴,宋金紫光禄大夫宾之孙也。元泰定间,本郡人庙祀之。里有乔木,今犹著灵。
罗泰墓 在康山东。泰,字宗让,见郡志隐逸传,有《觉非文集》。
草参桥 宋建中靖国间建,有亭其上。
东禅寺 在白马山。郡人郑昭勇舍宅为之,旧名淨土。唐武宗时,废为白马庙。咸通中,改为东禅浄土寺。中有放生池、芙蓉阁、清阴亭、东野亭。郡守蔡襄旧额。国朝成化三年重建,改名东禅宝峰禅寺。嘉靖间,中允陈节之废为墓。寺之南,马司徒森赠尚书祖茔。
唐周朴《东禅寺》:“瓯闽此郊外,师院号东禅。物得居来正,人经论后贤。爬槽柳塞马,盖地月支綖。鹳鹊尚巢顶,惟堪举世传。”
宋李弥逊《东禅开堂》:“闽山多胜地,列屋栖高禅。妙供积香苾,宝华散金莲。往时入廛手,来见住世缘。辽辽百年后,慧炬无复燃。我公具正眼,为续旃檀烟。诸方坐老衲,具足世法船。少开迷云昏,氛埃遂澄鲜。我来偶相值,杖屦参高軿。拈花起一笑,归去跨林泉。从兹竹阴下,饱饭纵横眠。”程师孟《上巳游东禅》:“出城林迳起苍烟,白马遗踪俗尚传。第一僧居兰若处,几番身醉荔枝前。百年骚客来闲寺,三月游人作乐天。更爱堂前迎太守,路头先坠碧云鞭。”
明徐《经东禅废寺》:“春草离离覆古阡,残僧犹解说东禅。满山松柏摧薪尽,孙子何人守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