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闽县乡土志
闽县乡土志
农 类
田、园、场、圃、森林、畜牧,约居人丁十分之四有奇。
工 类
各色工匠,船政艺徒,诸厂官工,机器公司、手工局所劝工习艺人等,以及官私小工出境,雇匠出洋,佣工,约居人丁十分之一有奇。
商 类
坐贾、行商、店伙、肩贩,约居人丁四十分之一有奇。
地形略一(各区)
各 区
本境为福建省会,福州府附郭首县,与侯官县同城治,城左偏,侯官县治右偏。城外、东南均属本境,其西北则侯官县辖。
经线 京师偏东一度。无零分。
纬线 北极出地二十五度有奇。
福州府管辖十邑,无自治区,四至八到:东至大洋二百里。西至延平府南平县界二百五十里。南至兴化府莆田县界二百三十里。北迤西至建宁府政和县界四百里。东北至福宁府宁德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建宁府建安县界四百二十里。东南至大洋二百六十里。西南至永春州德化县界三百四十里零。东西广四百四十里,南北袤四百四十五里。
本境四正四隅:东界海岸曰壶江口,一百里而遥。 西接壤侯官县境一里而近。 南界福清县境,曰常思岭,八十五里。 北接壤侯官县境。 东北界连江县境诸岭,九十二里。 西北接侯官壤。东南界长乐县境,曰蕉岭,曰泽里,八十里许。 西南十七里,亦接侯官境。 东西广九十余里,南北袤八十余里。
新定区画:兹分本境为十一区,县治居会城之东,辖南门、水部门、东门、汤门、井楼门,五城,而旗地亦在其中。今分其在城内者,名曰城内区,城南名曰南台区,下渡区、白湖区、仁南区、内七里区、东南名曰外七里区、嘉屿区、城东名曰琯江区、马江区、东山区。大区八,南台、白湖、仁南、内外七里、琯江、马江、东山;中小区三,城内、下渡、嘉屿、汉军旗地附在外七里。
城内区
县治曰城内区,分五段:
中 段
鼓楼前总督口,属侯官。
按司前有宝福局、铸钱所也。同治七年,改为军装局,专贮军装炮弹。 又文昌庙、又按司衙。
盐道前有武圣庙,盐道衙。
府东铺即府前街之东畔。
箆梳巷
妙 巷“妙”或作“庙”。
贤壇河沿“贤”一作“元”有安澜桥。
东牙巷“牙”又作“衙”。
大龙湫、“湫”亦作“须”。
南 段
南大街西属侯官、有安泰桥。
厂横巷
花 巷即梅枝坊。
石井巷
锦 巷“锦”旧作“境”,即通贤里。
织缎巷
军门前有武备学堂、即旧抚衙。
中军后有洋务局、即旧抚标中军衙、又丁戊山学堂。
南 营有公立第一学堂,又贞寿坊。
朱紫坊有乐群学堂,又广河桥、观音桥。
学衙前有学司衙。
花园衕
府学里有教官衙。
闽县前有本县衙、典史衙、又忠义孝悌祠、又府县学、教官衙、即兴贤坊铺。
福履营
后 巷
白塔寺
总管前
太平街
夏体井一作“下底井”。
万寿巷以宦贵巷与侯辖互易焉。
南门兜
南甕城有节孝祠。
北 段有警务一局、分驻布司埕。
府直街有府衙、经历衙、西属侯官。
华林坊有福州两等学堂、在华林寺。
钱塘巷
卫 巷有升平人瑞坊,按司经首领衙。
保民巷
节钺里
贡院前有警察学堂、即旧贡院、后又孙中宪公祠、又登瀛桥、有梁无渠。
丽文坊有普通学堂。
剑池后
能补天
左营司有节孝坊。
横街口
北院后有文笔 书院、朱子祠。
赛月亭
柴井顶
北三官堂
后岚里
诸古岭有武圣庙、府立北城学堂。
大下闽语呼“树”为“□”。
屏山顶有贤良昭忠合祠。麓有越山书院,今为侯官学堂。
北库巷
仓角头
小古楼有辨志学堂。
北斗宫
剑光亭
城守营
广积营
桅杆后
内九彩
前所营
北三营巷
兰荷里
新营房
布司埕有布司衙、粮道衙、布司首领衙。
粮道后有藩经衙。
瑞麟宫
王墓山
中协埕
都司巷
益香亭
环峰境
东 段有警务二局,分驻仙塔街。
旗汛口
东街有文昌宫、教育总会、又学务公所、即旧正谊书院。
狮桥头有狮桥。
井楼门街
仙塔街有育菁学堂。
王府口有大王府、小王府。
津门楼前有兼济桥、上有阆风阁、即旧通津门。
登龙巷
圣公楼
塔移影
七转湾
柏姬庙
柏衙前有通津学堂。
铁打巷河沿
铁打巷即秀冶里。
鳌峰坊有鳌峰书院、今改法政学堂、又有公立崇正小学堂。
观 巷
法海寺有罗山小学堂、宦贵巷属侯官。
三牧坊有全闽高等学堂、旧有凤池书院、改增校舍。
三牧坊河沿有卫桥。
庆城寺有灰桥。
化民营
通天境巷
八角楼
七穿井
龙山巷
经院巷
开元楼“楼”一作“头”有工艺厂。
卫前街
射圃里
旧闽县
大蚶境
竹林境
孝义巷有府立东城学堂
东泰山巷
太阳巷
厂 巷
又旗界段
旗汛里
将军前有将军衙。
东门大街、有坊、表,澳桥。
汤门大街
河东街有德政桥。
河西街有古仙桥、又有八旗学堂。
水部大街
大门彩巷
小门彩巷
秘书巷
汤井巷
永安街
彩云里
三道湾
秘书亭
大营卫
行春境
金瓯寺
火 巷
医官庙
玉清观
珍珠境
纱帽井
蒙古营
观音堂
泗洲堂
得贵巷
马王庙
渡尾街
蓝旗街
刘老营
五圣亭
天后宫
青都观有穆公祠。
东珠妈庙有武安桥。
都统前有自治小学堂、都统衙。
荔枝园有孙公祠。
南台区
南一区,曰南台区,距城数里许,北界南门,迤及水部门。东北界东山区,西及西南与侯官境浦东西区、上渡区接壤。东南界下渡区,本区又分南台、水部两段。
南台段者 下杭街,号河泊铺、锦江铺,皆闽江之岸也。上杭街号留饭铺,渡江者投宿于此。五代南唐时,上下杭皆闽江洋洋,登南城翘望,有台临江,故北自南城外起,南至下渡藤山止,东北至水部,东至坞尾,东南至泛船浦、沿江一带,西北至太平山,西至海防分府衙门后,过白马桥,即义洲。古所谓白马观潮之古迹,以白马桥与侯官分界,西南至五保七社,苍霞洲、洲尾瑞源埕地方,与侯官分界,即所称苍霞返照之地,统称曰南台。东西袤延十有余里,南北亦十有余里,所谓台,即越王台也。宋赵汝愚书“南台”二字于钓龙台上,惟古所指为沙地、汛地、洲地者,今皆市肆毗连矣。
台江四至界址,南行者,自新港起,过鸭牳洲,至万寿桥下,水程约十里而强。北行者,钓龙台起,绕五保七社,历尚书庙,出万寿桥,水程约十里而弱。此南台江水程四至远近之略也。
江南桥即中洲桥。创于元季,在台江之南,或谓江南陈氏族人迁上渡募设。潮之自江南桥入者,西过上北馆,逾盐仓山口,绕望北台岭,渟于龙潭角。此处水极深,所谓三十六滩之殿,至上渡与侯官分界。东绕中洲铺后,上至滂洲,俗呼帮洲止德彬桥,与侯官分界。
万寿桥俗呼大桥。创于元大德七年,王头陀募造。桥下潮汹涌,内外水高下寻丈,波澜成涟漪,涨则无声,退则声闻数里。桥长三十余丈,雁齿三十六门。万寿桥之潮,西绕中洲铺后,上至滂洲彬德桥止,东入新桥税馆前分歧:其一西南行,其一东北行。西南行者入南台内港,过洲边铺,上福星桥,穿田礑铺,绕田礑洋田,至二块石桥,与侯官分界。东北行者,入南台内港,历安乐社、打索埕,是在中亭街右铺之后。逾三通桥,又分两岐,东北与小桥水汇。今先言其折而西南行者,环后洋里之北,趁张真君殿前,上星安桥,穿潭尾街,散入五保七社西南,至三捷桥,俗呼 折透。与侯官分界,西至双龙桥,与侯官分界。
沙合桥俗呼小桥。亦建于元季,潮之入小桥者,先自鸭牳洲《通志》载,桥东有洲田数十顷,今半为田,半成乡落。至新港之南,另分一港入南台内港,穿透龙桥,在中亭街左铺后洲之后。上至菓牙前,入小桥,与三通桥水汇。
南城外凿偃月池半亩,大如下弦式,坐南向北,横列一肆,俗称外城边街,铜器贸易之所。过西直出为板桥,桥下水分三派,由板桥直出为斗中街,下与洗马桥接,是为城外直街。
洗马桥上与斗中街接,下与茶亭接。铁器贸易之所。
茶 亭,上与洗马桥接,下与河口嘴接,茶肆林立,行者多憩焉。
河口嘴,上与茶亭接,下与横山铺接。横山昔有烽火堠。
铺前顶,上与横山接,下至夏街铺止。铺前街有公立学堂。
夏街铺,上与铺前顶接,下至安民崎止,退衣贸易之所。安民崎上与夏街接,下至沙合境俗呼安民崎下。止。昔濒江数里,有城门,曰南沙合门,境名及河名、桥名本此。光绪二年被水,桥坏重修,题曰:“沙合古迹。”
沙合境,上与安民崎接,下至中亭街止。
中亭街,上与沙合桥接,下至万寿桥止。鱼虾趁潮入市,城内外之以鱼货为业者,必黎明互市于此。
过万寿桥为中洲铺,上与万寿桥接,下至中洲桥止。以上为出南城之直路,上起于斗中街,计六七里。下至于中洲桥。自安民崎至万寿桥,歧而横,以西出为横路,要皆为南台之官路,大路也。若自斗中街,至中洲,岐而支行旁出,则皆小路也。今先详横路。
自安民崎歧而西行为上巷,上与安民崎接,下与白马铺接。自上巷南行数武,转而西为上杭街。东接上巷、西至塔仔兜,皆属上杭,古称留饭铺。渡江者必逆旅焉。内分四铺:曰白马铺,留饭铺,犀石铺、惟心铺。其间皆富商大贾,以茶纸为大宗。有台江书院,建于国朝康熙间,今改为台江两等小学堂。其地俗又名白鹭木臭。学堂之西有台,台下巨石嶙峋,高数仞,突起一石,尖峭如犀角,形极逼肖,故名犀石。有石刻“犀角”二字。
由水巷道折而西,曰下杭街,分三铺,锦江、福星、河泊。皆大商会馆所聚。以南郡会馆为最久,额为蔡葛山相国书。
由街向北行,曰汤房同。相传下有温泉,而安乐铺、潭尾街、苍霞洲等路即于此通焉。
南台之东,则鼓山前三十有六乡,与后洲接壤。其西三保即与侯官分界,南籐山交下渡区界。
安民崎东有龙沙书院,亦改学堂。
崎西有圣教医馆,地名银湘浦。铺前顶亦有医馆,有天主堂,横路,由龙岭麓北向,再折而西,过霞浦街,海防前,至后沟铺,再折而西为内河、小港,渡河为侯官界。
夏醴泉之西首有教堂,建立最久,建于明。更有墓埕里,以有明季古坟。转而北,至横街池墘,有玉融书院,今亦改为学堂,院中祀文昌。右有武圣庙,庙右为一真庵,建于元。惜所祀者,为乡民迷信之神。庵前为三山会馆,颇宏壮,庵右为金斗山,联洋中亭,有龚状元墓,更有亭翼然,为大士庙。由洋中亭折而南,曰铸鼎街。
由铸鼎街而北,皆南禅山麓,其地有名南禅衕者,可缘而达海防署衕,折而北曰南禅寺,皆因山而名也。寺建于五代梁时,寺内旁有鹿鸣书院,今改为开智学堂。寺东有南佛庙,独山武显庙,皆不列祀典,乡民迷信者。
水部段者 省城七门,水部门在其东南,门之外,乡村市衢,方二十余里。北自阔埕街起,南至坞尾、灰炉头,有福清玉融会馆,南北相距约八九里,东接鼓山前三十六乡,西至后洲,东西约二十余里。有金墩洋之桥,题曰“福晏桥”。
太保境,有耿藩故庄,周围约三四十里,名为绘春园,今农桑局、左公祠在焉。
柔远驿即琉球会馆,在太保境后街:前有十家排,李、张、林、王、户,郑、宋、丁、卞、吴、赵各一户,代售球商之货。
直街之右,第一条路出南城边,第二条出南较场之北向,第三条出南较场南向,第四条出祖庙,第五条出河口嘴,第六条出银湘浦,第七条出后洲,第八条出坞尾,左至三十六乡,田数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