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六里志

六  区 8103.2 6938.5 1151.0 13.7 ?
七  区 36657.9 30055.0 5204.0 382.7 16.2

  附全县农户百分比统计表备考
  二十四年普查报告

区  别 户  数 农户数 百分比
全  县 49568 29158 58.8
一  区 4427 1574 35.6
二  区 4414 2699 61.1
三  区 7592 5408 71.2
四  区 7430 4906 66.0
五  区 12038 7989 66.4
六  区 3053 1348 44.2
七  区 10614 5234 49.3

     附全县每农户及每人平均分得之熟地面积统计表
  二十四年普查报告、表内面积皆以市亩为单位计

区别 熟地总面积 农户数 人口总数 每一农户平均
分得之面积 每人平均得之面积
全县 195168.8 29158 227801 6.7 0.9
一区 11294.4 1574 19346 7.2 0.6

二区 21155.0 2699 19441 7.8 1.1
三区 33892.7 5408 40066 6.3 0.8
四区 37418.3 4906 33789 7.6 1.1
五区 46647.5 7989 55072 5.8 0.8
六区 8103.2 1345 13589 6.0 0.6
七区 36657.9 5234 46498 7.0 0.8

  附县各乡镇户口表
  据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统计年报资料十四乡镇编定

乡镇别 户 数 人 数 男 丁 女 丁
全 县 47125 207485 110484 96999
吴航镇 2967 12680 6719 5961
鹤云镇 2989 12750 6750 6000
沙壶乡 3415 13682 7461 6221
旒漳乡 3476 13252 7053 6199
古槐镇 4502 18757 10293 8464
松江乡 4437 19011 9498 9513
金峰镇 4259 15966 8399 7567
潭头镇 3844 15521 8301 7220
梅花镇 3066 12047 6333 5814
东湖乡 2818 10850 5575 5275
营前镇 4010 26119 13684 12515
康隆乡 2648 12114 6894 5222
罗钦乡 5416 23212 12782 10431
东沙乡 305 1442 845 597

附全县乡镇区域表(一)
  据民国三十六年九月整编保甲资料编定

乡镇名 等级 辖     保 甲数 户数 面积方里 乡镇公所
保数 保   名 所在地 距离里数
吴航镇 甲 11 梅龙、司马、汾华、中正、中山、西关、河阳、胜德、井上、里仁、石屏 145 3341 160 县城 ?
鹤云乡 乙 10 蓝洞、云坛、歧阳、新览、仙街、后石、岱岭、青桥、桃坑、北山 151 2989 160 鹤上 10
旒漳乡 乙 12 陈桥、大厝、白眉、峰顶、演边、龙峰、屏洋、漳屿、漳后、百户、仙岐、路顶 174 3476 180 漳港 30
沙壶乡 乙 11 岐湖、上林、湖尾、路北、下屿、岐山、东衕、万沙、屿南、屿中、屿北 152 2429 220 之林 10
古槐镇 乙 11 青湖、龙田、中街、高楼、洋下、塘昆、七星、竹田、感恩、溪北、溪山 187 4502 220 古槐 20
松江乡 甲 15 东山、仙西、漳流、石门、双桂、双兴、林柄、周东、明江、朱江、长龙、前祉、首祉、连山、松下 227 4437 260 江田 40
金峰镇 甲 15 建国、复兴、玉田、峰陈、六林、前林、华阳、三星、仙塘、凤阳、凤沙、首台、岱灵、岭南、岭北 220 4259 260 金峰 30

附全县乡镇区域表(二)
  据民国三十六年九月整编保甲资料编定

乡镇名 等级 辖     保 甲数 户数 面积方里 乡镇公所
保数 保   名 所在地 距离里数
东湖乡 乙 10 鹏东、鹏陈、华晓、仙高、厚团、新宅、陈芝、湖南、仙富、大鹤 156 2846 210 东卓 35
梅花镇 丙 8 梅城、梅市、梅东、东吴、文岭、石董、阜山、阜峰 109 3052 170 梅花 40
潭头镇 甲 14 菊潭、筹峰、文溪、泽文、二刘、宏湖、相林、鳌峰、汶上、厚亭、厚东、克明、凤井、水上 204 3838 220 潭头 40
东沙乡 丙 3 青蕃、炽坪、■〈石扈〉屿 25 1230 14048 青蕃 150
营前镇 甲 17 瀛江、瀛里、安限、泮野、祥朱、霞洲、筹东、洋屿、高山、象山、猴屿、浮岐、下洋、里井、忠义、水上、湖里 257 4278 240 营前 10
康隆乡 丙 10 东渡、凤田、珠琼、岱边、龙门、龙池、首峰、首占、富阳、鹏上 129 2668 120 首占 10
罗钦乡 乙 12 王峰、唐山、赤龙、琅峰、琅阡、大溪、八社、桃源、玉田、罗北、罗南、环山 209 5416 2616 玉田 25
合计 159 2342 47786 282848

  ●卷四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名 胜

  洞天岩 在猴屿屏山。石洞幽邃,擅一方之胜。清嘉庆间举人郑积馨《洞天岩记》:“岩之有洞,皆天造也。若桃源、榴花,借非天造,岂人力可及哉?然造自天者亦不可不参以人。侯封有岩,名曰洞天,余少游时辄览其胜。今复假馆名区,训课之暇,扶杖逍遥,游目骋怀,此乐何极。岩之路,自乡而往,始至秀安山,苍松偃盖,周天一碧。缘阶而升,有石门焉,双峰对峙,劈若天开。门之旁隐有一洞,潭石秀丽,虽未参以人工,已足引人入胜。迨入斯门,则有竹,有梅、有松,有柏,间以奇花异卉,疏疏密密,芳芳拂拂。又有蝙蝠洞、合掌岩诸胜。节节奇观,不一而足。已而行曲径,步入深林。群石对垒,环区四周,中藏古寺,颜曰‘屏山’,盖以寺前得石横列如屏,壁立数仞,寺因以名。于是寺转而西,其地稍下。谷口仰开,中含巨石,石畔有泉,联珠错落,镗鎝有声,名曰滴滴泉。缓步而窥,俯首可入。褰裳升阶,石径侧行,径尽景开,居然仙府,列石铺筵,绰有余地,所谓洞天其在是矣。今复因天之造而参以人,于洞之后辟而进之,愈空愈奇,愈幽愈邃,兼以片瓦高悬,涌泉不竭,帽石居左,中潭峙西,坐卧其间,俗缘尽脱。快哉斯景,飘飘欲仙。至若远望长江堤岸一带,俯躬近眺村落烟连,鸡洲、凤岭拱于前,石鼓、金鸡绕其后,盘及绝顶,顾盼靡涯,禽鸟飞鸣,风云百变,则又洞外之胜概也。抑斯洞也,较之桃源、榴花有胜焉者。桃源、榴花,乍有乍无,渔郎仙客而外无踪迹,孰若斯洞长在人间,兴起而游,兴尽而返,无分雅俗,有心共赏,其为乐更何如也。岂必幻情化景始足称宇宙之奇哉!今诸阮辈嘱记于余,第笔墨迂疏,未足尽斯岩之胜也。”剑峰林凌霄氏勒石诗云:“瑞气钟凝小洞天,屏山环绕碧岩前。龙门片石遵凭眺,更听泉声滴滴泉。”郑振瑞勒石诗云:“半世沦尘宇,炎凉变态多,何如超物外,习静听张罗。”李永选《洞天岩歌》云:“际海侯封真福地,丹崖翠壁开仙掌,泉声滴滴卧听来,恍若空阶环玦响。石上留痕传鬼斧,洞中别有乾坤两,鸟弄猿呼不闭门,与客空山待月上。神游心赏在幽谷,何必蓬莱去来想?”林亦岐诗云:“闻道洞天胜,扶筇采药临。波光环海峡,春色满山林;万象岩前幻,一诗石上吟。未应游兴罢,晚照奈西沉。”案猴屿又称侯封。石刻详《金石》。滴滴岩擅一方之胜,标为“洞天听水”,以之为六里四景之一。
  金狮岩 在江左里天池山。又称蟛蜞洋山。明万历间高僧真潮居此。有斋堂,有陈震勒“金狮岩”三字。沦陷时敌驻重兵。
  弥陀岩 在洋屿。元护军参谋陈弦诗云:“城南野寺草萋萋,老去登临兴不迷。黄菊有情留客醉,青猿何事向人啼?长江落水孤帆远,古道寒芜匹马嘶。愿得相从休物累,频来此地共幽栖。”
  狮子岩 在洋屿云门山。宋丞相郑昭先有狮子诗勒石云:“生出群毛长,英雄夸百尊。爪牙应大用,今且踞高冈。”传为郑八岁时所作诗。
  泗洲岩 在洋屿。
  乌石岩 在筹岐。《闽都记》云:“筹岐俗呼铁岐,乌石岩在其上。宋江东提刑王益祥由义乌卜居于此。”
  八仙岩 在营前。石有八仙,形迹甚肖。
  观音岩 在营前伯牙潭。有天然观音像。
  蝙蝠洞 一在营前伯牙潭,一在屏山洞天岩。
  闽山洞 在筹岐。
  龙 窟 在光俗里伯牙潭。
  牛 冈 在光俗里霞洲。
  仙人厝 在钦仁里鳌峰山。
  仙人迹 在大象山中。鬼人坑亦在其处。地险人迹罕到,明末清初,草寇尝啸聚于此。民初土匪猖獗,多巢其间。
  松 序 在至德里马头。元郑周可居之。(见明宋景濂《茂承斋铭》)白鹭坑在其后,水帘高挂,望之若白鹭,风动有欲飞状。
  三台石 在营前。《闽侯县志》云:“相传石自武夷飞来。明状元陈谨读书处在其下。有峰曰文笔。”
  鼓 石 在赤屿。鸣则为瑞。
  状元帽石 在营前。前为旧分县衙门。
  指动石 在高安螺井。有石浮于上,可以指动。
  鲤鱼石 在伯牙潭,以形名。
  狮子石 在至德里灵洞山。
  龙脚石 在江左里石龙后山。石可七八丈。宋熙宁二年,进士武陵翁华有诗云:“香开岩桂露凄清,翠锁晴岚泼眼明。风度南枝鸟鹊啭,月斜西坞玉蝉横。来游十里水云窟,偿我一生邱壑情。诗句乞君高挂壁,且容鼻息撼雷鸣。”(见《福州府志》)
  金刚腿石 在江左里南岸。为闽江口有名之古迹。有萨镇冰、李厚基石刻,旁镌“古物保存,禁止砍伐”等字。据说此处本来有一右腿,当造万寿桥时凿去,架为桥梁,尺度不够,将石沉于大桥底下。
  伯牙潭 在光俗里,与罗星塔隔江相对。有高山流水之音,故以伯牙名之。横江渡在其处,通马尾、福州,往来者不绝如缕。海关建筑宏敞,风景殊佳。江心停泊海船,入夜电灯照耀若满天星焉。有龙窟、观音岩、鲤鱼石、木鱼潭诸胜。岱峰李永选《伯牙潭》诗云:“如此江山似画图,潮来潮去与云俱。潭倾岸侧涛声壮,欲问中流砥柱无?”“流水高山独赏音,松间小憩豁胸襟,烟含龙窟如将雨,何日飞腾化作霖?”“浪花雪白满江风,遥望青洲一塔嵩,山近海门秋欲早,相逢途次客匆匆。”“摇摇潭影水泠泠,浦溆轻舟向晚停。小坞芦漪尘不受,渔家倨傲欲忘形。”此地标为“瀛洲环碧”,为六里四景之一。
  毗济潭 在至德里九龙山狂牛岭南。俗曰水停湟。有瀑布,潭深莫测,传神龙窟宅也。祷雨辄应。明成化间亢旱,里人车水,内现石刻“毗济潭”三大字,为朱子所书。(并见《闽都记》、《闽侯县志》、《唐峰形胜图志》。)林涵春撰《林之蕃传》云:“之蕃甲申变后,隐居唐屿,有潭曰毗济,朱子游迹处也。日汲潭洗耳,牢骚感愤,咸于诗之发之。尝作悲秋诗以自况。之蕃示友有句云:“若问故人生计在,石田茅屋隐山邱。”(并见《福建艺文志》)
  芦■〈艹際〉潭 在江左里芹山溪。有瀑布,岁旱祷雨有验。诸石刻详《金石》。邑志《杂录》云:“长、闽交界之区为五竹浦,山行四五里,有芦■〈艹際〉潭焉。巉岩削壁,水深无底。父老曰:‘此前明夏允彝祷雨处也,’上香时,潭中忽现龙爪。归半路,浓云四起,山雨欲来。允彝祝曰:‘神果有灵,暂停云此山,俟回县时与吾民共赏之。’果然,因勒停云于石。迄今二百余年,鲜有能继之者。同治八年七月间,合境大旱,民以为忧。邑令彭光藻偕守戎芒鞋素服步祷,时秋阳亢烈,汗挥如雨,令独往返无倦色,观者咸叹息泣下。数日之内,果沛甘霖,令大喜过望。大书‘霖雨苍生’四字于潭之石壁,并叙其缘起云云。”案石刻曰芦■〈艹際〉潭,邑志误■〈艹際〉为芒也。
  九松古迹 在洞头。清咸丰四年重修。有碑记。
  上元古迹 在浮岐。有庙祀周姓兄弟三人。
  圆山寨城 《福州府志》云:“在江左里,与江右闽安崇新寨城相对。”
  洋屿城 在洋屿。清初防海原仅一面筑墙,嗣于乾隆间协领李学文承修时,又增三面围墙,为驻兵防守凭借。墙高一丈零,内有八路十二街道,王伯秋专员改名其地曰齐礼村。
  南岸炮台 在象屿,与闽安对峙。创于顺治十三年,道光戍申,闽浙总督刘重筑。抗战时毁于寇。
  里岸炮台 在象屿。与南岸同时所建。今则亦毁于日寇。
  长福寨 在江左里石龙后山。昔之屯兵处也。
  鸡笼寨 在猴屿鸡笼山。
  后塘寨 在光俗里湖里山之下。
  鲤冈书院 在洋屿。
  唐峰精舍 在唐屿鲤鱼山。元至治间,黄勉斋先生七世孙黄少川讲学之处。
  灵洞精舍 在洞头。
  朱子祠 在洋屿云门山。有记。祀朱晦翁。
  黄文肃公祠 在黄李。祀宋理学勉斋先生。
  卢玉溪先生祠 在浮岐。祀宋玉溪先生。民国乙酉,乡人重修。
  郑文靖公祠 在洋屿。祀宋丞相郑昭先。真文忠匾曰“亩忠堂”,并为之记。重建于明。陈艮有记。清大司寇陈望波先生题曰“克昌厥后”。今为洋屿国民校。
  麻公祠 在玉田。祀宋麻家兄弟三忠。
  文昌祠 一在洋屿云门山,一在猴屿,一在下洋,一在霞洲,一在长安,明崇祯间林成章筹建。一在唐屿,今废。一在赤屿,一在大溪,今圮。一在玉田,曾一度改为县中学宿舍。
  厉 坛 在高安。祀唐大将军张巡。一在湖里金鸡山下。
  值符坛 在霞洲后山。
  武圣庙 一在洞头,一在象屿,一在高安,一在洋屿,清雍正间水师立营时,阿尔赛将军捐廉一千两建筑。
  文武圣庙。在营前,嗣圮。
  五圣庙 在洋屿。清雍正间建。
  城隍庙 在光俗里坛后山。案林通《图经》云:“汉御史周奇守荥阳不屈,为项羽所烹,后高祖思其忠烈,令天下立庙祀之。”又按旧时城隍皆有封号,府曰公,州曰侯,县曰伯,里则未闻有封焉。
  水部尚书庙 在洞头。祀宋陈忠肃文龙。
  盘古庙 在下洋。为清季时猎人所建。
  威烈王庙 在光俗里祥洲。案《闽侯县志》云:“威烈王祖庙在光俗里。祀神姓陈,捍灾御患,无不应。宋时累封威烈昭济侯。”
  金吾庙 一在江左里后洋,一在唐屿鲤鱼山,祀唐邑人林通伭。传宋初有寇至自梅江,神树旗率兵御之,遂退。是日降灵于人,述生平及父母妻甚悉。事闻,敕赐十字“金吾镇国万姓无敌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