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六里志

  洋屿保第二国民学校 在洋屿城外。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九年六月,林大庸,张基立、杨赓轩、林大庄等创办。原名鹤山小学。校舍系郑文靖公祠堂。
  筹东保国民学校 在筹岐。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九年,王礼辉、王昭建、王益美等创立,原名筹岐小王氏学,校址祠。
  东屿国民学校 在东屿。民国三十年一月,林天建、陈佑龙、林万界等所创立。今因困于经费,已告停办。
  忠义保国民学校在黄石。儿童班一,教员一。民国二十二年,林天瀚、林仰通、林照楷等发起创办,原名黄石小校。二十九年二月,林天福、林仰智、林化友等鸠资二万元,建洋式校舍一所于后山,教室房屋计十一间。
  猴屿保国民学校 在猴屿。儿童班二,教员二。
  象峰小学校 在象屿。民国二十六年,张长炮等所创立,嗣停。
  浮岐保国民学校 在浮岐卢氏宗祠。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九年二月,卢希孟、卢善扬等创办,原名蒲峰小学。
  安限保国民学校 在长限。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七年,林鸿钦、林仁居等所创设,原为长限小学,后改称安限第一国民校。
  安限第二国民学校 在长安。嗣停办。
  湖里保国民学校 在湖里。儿童班二,教员二。创办人林庆垒等。校址太华禅寺。
  霞洲保国民学校 在霞洲。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八年,乡人邹建等发起创立,设在邹氏祠,原名闽侯第十三区祥霞小学。
  营前镇私立自爱小学校 在下洋。儿童班五,教职员五。民国十七年,李建敏、李齐琼、李国福等创立。二十八年一月,李访孙、李国福、李守可、李修翼等鸠资一万三千元,建筑工字形白砖洋式新校舍两座。
  泮野保国民学校 在泮野。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二十三年创立,发起人林继崇、林述杭等。校址林氏支祠。
  罗钦第一中心国民学校 在玉田。儿童班六,成人班一,妇女班一,教职员九。民国二年八月创设,校长郑应霖。原名闽侯第八区私立第一国民学校。校址郑氏宗祠。
  罗钦第二中心国民学校 在赤屿。儿童班四,成人班一,妇女班一,教职员六。原名赤屿小学,创于民国十六年,发起人黄大长、黄桂銮、黄笋班。校址黄氏祖堂。
  琅峰保国民学校 在琅尾李氏宗祠。儿童班二,教员二。
  三峰保第一国民学校 在马头郑氏宗祠。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三年,郑鸿霖、郑昭谷、郑纪友等创办。原名双峰小学。
  三峰保第二国民学校 在洞头。儿童班一,教员一。民国十九年,游福海、游树侯、林孝荣、方镜如等创立。原名洞岐小学。
  唐山保第一国民学校 在唐屿。儿童班一、教员一。民国九年,林元钰等所创办。原名唐屿私立两等小学校。
  唐山保第二国民学校 在黄李。儿童班一,教员一。民国三十六年,黄仁孝等创设,假黄李祠堂为学校。
  桃源保国民学校 在桃坑头。儿童班二,教员二。
  八社保国民学校 在八社。儿童班一,教员一。校址福里寺。
  大溪保国民学校 在大溪。儿童班二,教员二。
  按二十四年人口普查报告,第七区即六里男女总数四万六千三百八十二,识字者九千二百四十六,学龄儿童总数七千四百零八,男四千六百八十八,女二千七百二十。以上系按住户之男女计算。

附全县男女教育程度统计表
  据二十四年人口普查报告,系以有住户之男女计算,无家属者不例入。

区 别 全县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五区 六区 七区
男女人数 227525 19322 19405 40047 33780 55043 13546 46382
识字者 43145 4601 4470 6093 5784 10590 2361 9246
曾入私塾者 36503 3404 3806 4558 5497 8875 2205 2858
曾入学校者 4670 1246 711 248 511 1620 326 1308
有看书能力者 14915 2308 1322 1570 2119 3172 1590 2834
有写信能力者 7064 1443 680 1000 626 1262 606 1446

附全县学龄儿童统计表
  据二十四年人口普查报告,系以有住户之男女计算,无家属者不例入。

区 别 全县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五区 六区 七区
学龄儿童总数 47614 3318 2957 6536 5697 9457 2241 7408
男 童 22370 1914 1874 3999 3360 5264 1271 4688
女 童 15244 1404 1083 2537 2337 4193 970 2720
就学学龄人数 4968 747 444 553 654 1118 252 1200
就学男童人数 4235 555 381 483 581 998 210 1027
就学女童人数 733 192 63 70 73 120 42 173

  ●卷九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交 通

  公路

  长营路 已成公路。由县城至营前,全线长八公里八二,路基宽七公尺,路面宽三公尺。桥梁五,涵洞六,水管十四。筑于二十三年十二月,成于二十四年十月。经费概由省库补助。同年十二月通车,经过泮野、长安、长限、白石桥。通车时,水陆联运,交通称便,惜因抗战期中拆毁。三十年沦陷,敌迫恢复,民众怠工抵抗,因而被枪杀死者七人,未几又毁。
  营峡路 未成公路。由营前至峡兜,全线长八公里八二,始筑于二十五年二月,因省库补助经费短绌停顿,路基已成,桥涵面未筑。

  水运

  长乐县线 由县城至福州大桥,长五零公里。川走小汽船,日上下行各一次。经过霞洲、筹岐各道。
  坑田线 由坑田至福州长六零公里。川走小汽船,航行次数如上。经过赤屿、黄李、唐屿、马头、营前各道。
  老鼠洋线 由老鼠洋至福州,长六零公里,川走小汽船,航行次数、经过各道同坑田线。
  潭头线 由潭头至福州,长六零公里。川走小汽船,经过洋屿、象屿(即南岸),由亭头盘渡。
  按抗战前,琅尾、营前、下洋三道均有小汽船川走福州、马尾间,嗣废。

  津渡

  横江道 在伯牙潭,与马尾、罗星塔隔江相对。有横江渡。
  营前道 有马尾渡、县渡,福州渡。
  河下道 旧有过江渡船为闽长交通义渡,由来已久,自架柴桥,公路通后渡废。
  岐头道 与营前街相对。有陈林义渡。
  马头道 一通三叉港,一通洋尾下。有过江小渡。
  唐屿道 有福州渡,有过江小渡。
  屿后道 通鹏上。有过江小渡。
  黄李道 通丰山。有过江小渡。
  赤屿道 有福州渡;通丰山,有小渡。
  琅尾道 有福州渡。
  老鼠洋 道有福州渡船。
  筹岐道 有福州渡,马尾渡。
  霞洲道 有福州渡,过江小渡。
  洋屿道 有福州渡,县渡,营前渡,马尾渡。
  高安道、厚安道 有县渡,马尾渡。
  象屿道 又称南岸,与林森属亭头相对,有过江小渡。
  浮岐道 有亭头渡,潭头渡,琅歧渡,福州渡。
  下洋道 有琯渡,尚干渡,马尾渡,白湖渡,福州渡。
  黄石道 有琯头渡,营前渡,马尾渡,福州渡。
  按以上各道,原俱有渡船行驶福州,近或有停船者。

  桥梁

  登瀛桥 在伯牙潭。清康熙间县丞王廷锦建。
  石龙桥 在石龙后山。前为龙峰胜境。
  磐石桥 在高安磐石坑下。
  尚书桥 在猴屿。宋尚郑丙造。
  五竹桥 在五竹。凡三门,高一丈九尺三寸,阔一丈零。原为长乐闽县分界处。清道光九年已丑冬重建。题名碑有九,有石亭盖于石碑之上。
  浮桥 在泮野浮峰山前,故以名浮。通龙门。
  新桥 在洋屿,旧桥亦在其处。
  朝狮桥 在下洋。
  登龙桥 在下洋龙潭溪上。民国二十年重造,题名勒石。有亭盖之。
  高楼桥 在东屿。桥头有碑,岁久风雨剥落不可辨。抗战时拆石桥,改为活动板桥。
  山田桥 在高详里山田溪。桥下传有藏金窟古迹。
  双龙桥 在黄石。
  白石桥 在光俗里通营前。清初倪三娘所修造。
  福星桥 在仙坡。宋绍兴二十九年建,明弘治间里人重修,有石刻。
  大王桥 在玉田。明天启元年建,清雍正三年重修。
  九龙桥 在唐屿。宋嘉祐间建,明万历时里人林材重修。又名唐峰桥。
  龙首桥 在上元。有碑刻。
  万安桥 在玉田。元至顺元年造,明弘治六年重修。

  邮政

  在营前者设有□等局,信柜散布各村庄,通信甚便。

  海关

  在营前伯牙潭,又称大坞。建筑宏敞,前为海船下碇处。

附全县陆路交通线网表
  据民国二十六年专员公暑《行政月刊》

路线名称 路 别 起讫地点 全线公里 经过村落市镇
长营路 已成公路 县城至营前 8.82 泮野、长限、白石桥
长漳路 已成公路 县城至漳港 17.65 北山、鹤上、云路、洞湖、渡桥、山边
渡金路 路面未成 渡桥至金峰 6.00 洋里
长松路 未成公路 县城至松下 31.15 北山、岱岭、青桥、青山下、古槐、感恩、三溪江田、大祉、小祉
营峡路 未成公路 营前至峡兜 8.82
梅金路 未成公路 梅花至金峰 5.60 新源里、石井港
潭金路 未成公路 潭头至金峰 6.98 塘下、港口、厚福文石
东湖路 未成公路 金峰至东湖 0.83 上陈
西湖路 未成公路 金峰至西湖 3.001 大洋、沙堤
湖东路 未成公路 东湖至湖东 2.75 新池
前后董路 未成公路 后董至尾塘 0.85
阜山路 未成公路 阜山至花林 3.88 凤山

附全县陆路交通线网表
  据民国二十六年专员公暑《行政月刊》

路线名称 路 别 起讫地点 全线公里 经过村落市镇
厚福路 未成公路 厚福至前埠头 1.95
文石路 未成公路 文石至前埠头 1.64
文庄路 未成公路 大士殿至文庄 0.64
翁岩路 未成公路 西湖至枫林 1.64
农场路 已成公路 鹤上至农场 1.40
营前路 石坂旧路 县城至营前 9.50 泮野、长限、白石桥、湖里
漳港路 石板泥土 县城至漳港 16.80 鹤上、云路、旒峰山边、西邱、路顶
金峰路 石板旧路 县城至金峰 16.50 鹤上、沈下、洞湖渡桥、蓝田、六林
长蕉路 石板旧路 县城至蕉岭 17.14 闸兜、后山、岱边珠湖、佑林、坑田、秀凤、东渡
赤屿路 石板旧路 坑田至赤屿 5.0
洋屿路 石板旧路 县城至洋屿 8.9
松下路 石板泥路 县城至松下 33.00 岱岭、青桥、青山下、古槐、感恩、三溪、江田、大祉、小祉
潭头路 沙土旧路 金峰至潭头 7.00 塘下、厚福、大宏
梅花路 沙土旧路 金峰至梅花 6.00 新源里、石井港

附全县现有各线公路里程
  据三十六年县府档案。路面宽度概八公尺

路线别 起讫地点 经过地点 距离公里 桥梁 涵洞 水管 护土墙处
长营干线 县城至营前 7.00 5 6 14 3
长梅干线 县城至梅花 鹤云乡金峰镇 22.20 15 26 32
金潭支线 金峰至潭头 7.00 4 5 8 ?
渡漳支线 渡桥至漳港 5.00 1 14 5 ?
北江支线 北山至江田 沙壶乡古槐乡 15.45 15 32 28
合  计 57.45 38 83 87 3

附福州至长乐各线轮船航运概况表
  据三十六年闽江下游轮船公司资料调查编定

通航路线 距离公里 航行所
费时间 川走船名 轮船总吨 轮船净重 轮船载客 每月行次
上行 下行
县城线 50 三小时二十分 鹭江 45吨 27吨 124 28 28
潭头线 60 三小时三十分 桂江 42吨 18吨 81 30 30
阜山线 70 四小时三十分 汉江 50吨 32吨 124 28 28
东渡线 65 四小时二十分 黔江 42吨 35吨 56 30 30
坑田线 60 三小时三十分 芷江 91吨 67吨 44 15 15
坑田线 60 三小时五十分 鳌江 48吨 20吨 138 30 30

附县内河民船航运概况表
  据三十五年民航业同业公会资料编定

码头名称 起讫地点 通航里程
(公里) 航行船只 每月通行次数 备考
上行 下行
河阳道 县城至福州 50 2 15 15
河阳道 县城至琯头 40 1 28 28
长洋道 长洋至福州 45 1 15 15
洋屿道 洋屿至福州 45 1 30 30
老鼠洋道 老鼠洋至福州 65 1 15 15
坑田道 坑田至福州 60 2 15 15
鹏上道 鹏上至福州 50 1 15 15
洋尾下道 洋尾下至福州 45 1 15 15
龙门道 龙门至福州 45 2 30 30
营前道 营前至福州 40 2 26 26
潭头道 潭头至福州 60 2 30 30

  ●卷十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艺文一 经部

  宋

  《易学启蒙》三卷、《易学或问》二卷、《春秋集解》十三卷、《礼记集解》、《丧礼长编》三卷 以上宋郑文遹,字成叔,江左里人。《儒林》有传。

  明

  《仪礼举要》三卷 明陈景著著,原名湜,以字行,七星墩人。永乐乙未探花,授修撰,改福州教授。《儒林》有传。案《风洲杂编》云:“是科一甲三人皆修撰。”
  《中庸释义》一卷 明许天锡著,见《千顷堂书目》。案天锡,弘治癸丑进士,官都给事,为逆挡瑾所害。洞头人;称洞江先生。《名臣》有传。

  清

  《十三经经稗》六卷 清郑方坤著。《四库总目提要》云:“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是编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凡《易》、《书》、《诗》、《春秋》各一卷,三礼共一卷,四书共一卷。以多摭诸说部之中,故名曰稗言,犹正史之外,别有稗官耳。汉代传经,专门授受,自师承以外,罕肯旁征,故治此经者,不通诸别经,即一经之中,此师之训,故亦不通诸别师之训。故专而不杂,故得精通。自郑元淹贯六艺,参互钩稽,旁及纬书,亦多采摭,言考证之学者自是始。宋代诸儒,惟朱子穷究典籍,其余研求经义者,大抵断之以理,不甚观书,故其时博学之徒,多从而探索旧文,网罗遗佚,举古义以补其阙。于是汉儒考证之学,遂散见杂家笔记之中。宋洪迈、王应麟诸人,明杨慎、焦竑诸人,清顾炎武、阎若璩诸人,其尤著者也。夫穷经之要、在于讲明大义,得立教之精意,原不以搜求奇秘为长;然有时名物训诂之不明,事迹时地之不考,遂有凭意空谈,乖圣人之本旨者。诸人于汉学散失之余,捃摭而存一线,亦未始非饩羊之遗也。顾诸家无谈经之专书,篇帙纷繁,颇难寻检,方坤能荟萃众说,部居州分,于考核之功深为有稗,特录存之,亦朱子注《中庸》不废沈括《梦溪笔谭》之意也。”案荔乡,钦仁里玉田人,蕉溪郑善述子,宦后徙居建安。本志《循绩》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