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六里志

  林品石 沙京人。
  李克良 东湖人。
  蒋铁生 屿头人。
  李贵铎 沙京人。
  刘义之 潭头人。
  林泰灿 厚福人。
  郑义煋 吴航镇人。
  潘 伟 三溪人。
  吴佑民 吴航镇人。
  郑成章 吴航镇人。
  林善荫 金峰镇人。
  黄文忱 赤屿人。
  欧阳超 桃坑人。
  刘德根 文石人。
  刘德文 潭头人。
  吴 毅 梅花人。
  陈 忠 岭南人。
  郑学烜 吴航镇人。
  迨三十五年一月一日,参议会正式成立时,乡镇已缩为十三单位,每一单位产生一参议员,合农会、工会、教育会、商会、渔会五参议员共十八人。
  林庆垒 议长。营前区域。
  黄笋班 副议长。罗钦区域。
  陈调农 吴航区域。
  韩干苍 古槐区域。
  林英杰 东湖区域。
  李贵铎 沙壶区域。
  李永选 康隆区域。
  邱登钱 工会。
  李银华 农会。
  林其光 商会。
  王任翔 旒峰区域。
  陈光金 鹤云区域。
  刘德暖 潭头区域。
  董世源 梅花区域。
  陈祥英 松江区域。
  林华璇 金华区域。
  郑成章 教育会。
  吴 毅 渔会。
  间因董世源、陈祥英、李贵铎、郑成章、陈调农、韩干苍、吴毅、李银华、刘德暖先后辞职,继任者董世茂梅花区域、陈育光松江区域、刘义之潭头区域、陈肇礼吴航区域、张善勋商会、林治渭沙壶区域、潘伟古槐区域、王心湖农会、刘德根渔会。又林治渭、陈育光辞职,选出继任者,李尊书沙壶区域,未选者一人,正副议长俱由议员中选之。

  ○选举 下三 国民代表

  县国民代表,林庆垒,湖里人。按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选举结果,林庆垒得二万零三百伍十二票,李世甲(中央提名)得一万九千一百九十票,郑在莪(社会贤达)得一万二千四百十六票,陈万堪(青年党提名)得一万二千零三十三票,潘其武得一百九十票,林鼎华(民社党提名,指定国民代表)得一百三十九票,陈玠得一百零四票。
  长乐六里志卷六终。

  ●卷七

  岱峰李永选撰辑 西山张善贵校刊

  ○人物 上一 名臣

  郑丙 字少融,江左里人。宋绍兴十五年第进士,充建州教授,累转国子监主簿。孝宗即位,诏求直言,丙上从谏、远佞、勤政、用人、裕民练兵六事。隆兴元年,迁监察御史。明年,出提点荆湖北路刑狱,改提举湖南常平茶盐。乾道元年,宜章峒贼李金陷郴州,焚桂阳军。郴州与衡州密迩,提刑及常平俱置司在衡州,而提刑托行部以避贼锋,丙独督州将治城训兵,召世忠峒首领李昂霄率丁壮御贼,请发鄂诸军协讨,逐平之。寻引疾丐祠,主管台州崇道观。三年,起为成都府总运判官。宣抚使虞允文集四路僚属议事,器丙特甚,既还朝,力荐丙可用。六年五月,召除礼部员外郎,时陈俊卿与允文为左右相,高选诸王邸讲读官,丙直讲庆王府,与芮煜、李彦颖、刘焞并命,士论荣之。未几,复提点广东刑狱,移广西路。归正官沙世坚,素武勇,坐赃决配静江,部有剧贼未获,丙谕世坚立功赎过,世坚馘渠魁以献,丙奏复其官。其后,世坚遂平李接,破蒙光渐,世以丙为知人善任也。徙福建转运副使。谆熙中,擢秘书少监,驾幸秘书省,面赐紫金服。明日,进秘书监,未逾旬兼擢中书舍人。六年轮对,奏请置四川襄汉、江淮三大帅,择曾任二府有文武威望者各当一面。复列上五弊:一曰取士之弊,代笔传义公行,富人以贿得科第;二曰养兵之弊;冒名寄籍,阙额不补,懦弱不汰,一有草窃,辄动御前之军;三曰理财之弊,以横敛、豫借、重折,苛政为能;四曰刑狱之弊,故纵大辟,淹留奏案;五曰荐举之弊,非权要请托,则谬举亲旧。孝宗览奏嘉纳,榜选德殿御屏之上,拜中书舍人。七年,除吏部侍郎,仍兼外制。八年,转中大夫,兼给事中。丙感知遇,益亹亹论事。巨室裴良显诉其兄弟珣死有冤状,事下临安府。良珣,东宫春坊林龟年婿也,语连龟年,临安尹不敢治,诏送大理。朝士有为龟年地者,令运使先审,责良显不实,反坐,乃施行。丙驳奏,语曰:“愿少存国法,为子孙万世计。”竟送大理。前户部韩彦古以曾觌援,有起废意,丙极口诋之,曰:“是人仰累圣德。”大臣憾丙激切,摭二事指为卖直,欲出之。孝宗不听。他日丙入谢。孝宗谕曰:“联自喜给舍得人。”数月,进权吏部尚书,同修国史,寻兼侍读。丙取陆贽奏议切时者,反复开陈。进司马光《五规》、范祖禹《帝学》,以资乙览。转大中大夫,正除吏部尚书。丙谓所亲曰:“范镇六十三致仕,吾己迟一年矣。”上章请去。十年二月,除龙图阁学士,建宁府,移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以臧否郡守后时,降中大夫。孝宗锐意更治,手批访丙,欲通差官民户。丙奏:“通差害多,旧时着令里正专掌盗贼,烟火,比来邑官责以应办,至于破产,若以免役钱募耆长供他役,则善矣。”从之。臣僚言两浙东西四路和买不均之弊,送户部给舍等官译议。丙与转运副使邱密议立亩头均科法。诏下两浙施行,民以为便。未几请祠,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皇城逻卒诬丙载官米万斛而去,转运使遣其属核实,无之。孝宗语宰执曰:“使郑丙有是,则今日无人可信矣。”秩满,再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转通奉大夫,起知泉州。丙治泉如治越,或劝从宽,丙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吾固非用猛者;然嫉恶有素,岂以晚节丧所守哉?”光宗登极,进端明殿学士。丙应诏上封事数千言,以谨始为戒。绍熙四年致仕,明年卒,年七十有四。赠金紫光禄大夫,后赠特进,谥简肃。丙和易近人,及立朝论事,气节凛然。在铨部,抑侥倖,惩奸欺,无敢干以私者。生平留意人才,所荐萧燧、胡晋臣、罗点后俱至二府。余如季焘之博洽,刘国瑞之清正,唐仲友之学问,林栗、林雅、郑湜之刚方,丙皆援引不少置。惟与朱熹不合,尝奏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意实指熹而言。盖丙雅厚仲友,而仲友知台州,为熹所劾故也。子颐孙,奉议郎通判辰州;龄孙,承奉郎监潭州南岳庙。《宋史》丙本传云:“监察御史陈贾,奏道学之徒假名以济其伪,乞摈斥勿用。道学之目,丙倡贾和。其后为庆元学禁,善类被厄,丙罪为多。”案丙立朝事迹,伟然可传。熹作《石塾墓志》云:‘诏举才堪刺举者,吏部尚书郑丙以君对。’又作《张右司墓志》云:“刑狱使者郑君丙,阅其决事故牍,叹曰:‘此判不可移,答如南山矣。’其为名流所推服如此。”据此,熹固推丙为名流,而《石塾墓志》作于淳祐九年十二月,在丙劾熹之后,尤为不没人善之公。《宋史》仍以门户之见,尽没其实,非公论也。邑志丙立传《名臣》,作仙山人,今据猴屿屏山寺石刻及猴屿《郑氏族谱》,作江左里猴屿人也。
  郑昭先 字景绍,江左里洋屿人。宋淳熙十四年进士,授浦城县主簿,叹曰:“侥悻一茅,问学未悉。”乃往受业于朱熹。及至官,因获贼不受赏,为丞相葛邲所知,擢知归安县,欲行太湖保伍法,为豪强挠而止。嘉定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疏恳辞。宁宗谕曰:“联方求当世之彦,相与建当世之功。有大臣之才,不如有大臣之度,心平量博,无如卿者。”昭先遂拜命。明年,除参知政事。十二年,除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久之,以资求释位,拜资政殿学士,江南西路安抚使。又辞,升秩一等,提举杭州洞霄宫。卒谥文靖。昭先立朝切直,居政府,全护人才,振拨淹滞。常言:“人臣能以文王事纣之心为心,则未有不可事之君;人子能以七子事母之心为心,则未有不可事之亲。”景献太子薨,建储未定,昭先请以仁宗为法,庙谟始决。所著有《日湖遣稿》五十卷。子逢辰。见《福建通志》、《闽候县志》、洋屿《郑氏族谱》。
  郑逢辰 子伯昌。以父荫补官。端平初,除将作监主簿,历司农寺丞、大宗正司丞、金部郎中。一日、国子监祭酒蒋岘与同官会食,谓孔子诛少正卯非是。逢辰退而议笑之。既而岘除殿侍御史,会逢辰登对,言稍讦,遂劾逢辰去。谆祐初,起知衢州,修学校,宽征敛。时史嵩之当国,其皂隶包输楮皮为五邑害,逢辰数其罪,面鲸之,一郡称快。嵩之去位,范钟、杜范并相,除逢辰提举江西常平,首劾戚里吉州守王克谦罪。盱眙寇发,郡守王侑告急,逢辰以便宜从事,调发抚军剿捕,提刑宋慈又调将王舜截寇入南路,与逢辰前后夹击。寇密约宁都隅总谢元为内应,元不敢隐,逢辰令阳许之,约舜设伏以待,大破之。寻为台臣所论,改任湖南,遂以逢辰代慈。其后郴州寇迫江西界,朝旨复委逢辰讨剿,尽瘁区划,声威不减为提举时。入为吏部郎官,改浙东提刑,寻致仕归。见《福建通志》附其父《昭先传》。
  许天锡 字启衷,洞江人。明弘治癸丑进士,改庶吉士。为李东阳所推许。以思亲成疾乞假,孝宗赐传以行。还朝,授吏部给事中,謇谔有气节,时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都人有“台省三天”之目。十三年,建安书林火,天锡云:“去岁阙里孔宙灾,今兹建安书林又火,阙里道所从,书林文章所萃聚也。《春秋》书宣榭火,说者曰:‘榭所以藏乐器也。天意若曰不能行政令,何以礼乐为?礼乐不行,天故火其藏以戒也。’今书林之火,得毋类是?顷师儒失职,正教不修,上之所尚者浮华,下之所习者枝叶。今兹灾变,似欲为儒士一扫积垢,宜因此遣官临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其余悉行禁刻,于培养人才,实非浅鲜。”所司议从其言,令提学官勘校大同失事,天锡往核,具得其状。巡抚洪汉、中官刘云、总兵官王玺以下,咸获罪。十七年五月,天变求言。天锡上言:“天视听在民,民殃祸在政,而政之盅弊在人。自古灾变未有若今者,天鸣,地震,水火之患,昆虫草木之妖,风霾星雹之异,甚至昼晦八日,赤地千里,而盗贼纵横。陛下敕中外寻求弊政,考察官吏,至振刷矣。外官三年考察,又有抚、按监临,科道纠劾,其法已无可知;惟两京四品以上,例不考核,而五品以下,虽有十年考察之条,居官率限九载,或年劳转迁,或除服改补,不能及期。今请以六年为期,通行考察。其大僚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古者灾异,策免三公,阴霖辄避位,今大臣不任咎,陛下又不行策免,宜革公孤衔,俟天心既回,徐还厥职。祖宗御内官,恩不泛施,法不轻贷。内府二十四监局,及在外管事者,并有常员。近年诸监局掌印签事多至三四人,他管事无算,留都亦然,凭凌奢暴,蠹蚀民膏。乞饬司礼监会内阁严行考察,以定去留。此后或三年、五年一行,永为定制。”帝善之。于是会两京四品以上官并自陈听命,五品以下,六年考察,著为令。惟大臣削公孤及内官考察事,格不行。寻与御史何深核牛马房条,上便利十四事,岁省刍豆费五十余万。天锡倜傥不羁,存心忠孝,以古贤哲自期,立朝前后三十余年,疏多见采纳。武宗即位之七月,因灾异上疏,请痛加修省,广求直言。帝报闻,迁工科左给事中。正德改元,奉使封安南,在道进给事中。至安南,正朝礼,却餽赆,交人为建却金亭。三年春,还朝,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六月朔,清核内库,得瑾侵匿数十事,乃夜具状将以尸冻,令家人于身后上之。遂自经。时妻子无从者,一童侍侧,匿其状而遁。或曰,天锡朝罢,见御史张彧荷伽长安门左,天锡伏枷哭,归不胜愤,遂自缢。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瑾诛,复官赐祭,且恤其家。嘉靖中,天锡子春讼冤,复赐祭葬。史称正德三年六月丁卯,许天锡清核内库,得刘瑾侵匿数十事,知奏上必罹祸,乃夜具登闻鼓状,将以尸谏,令家人于身后上之,遂自经。时妻子无从者,一童侍侧,匿其状而遁。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又言,刑部员外郎宿进疏陈六事,言忤逆瑾死者,内臣如王岳,范亨,言官如许天锡、周钥,并且恤赠云云。执进至午门,杖五十,削籍归。案天锡出使时,安南王以金为赆、辞以诗曰:“菁茅又喜重苞贡,薏苡何顷满载归?”天锡死,郑善夫哭之以诗,曰:“风流不见许黄门,文字丹青阁上存。最怜佳句车盘驿,黄犊青山何处村?”《惕园初稿》云:“黄门家洞江,《木假山诗》亦自称洞江先生,葬洞江狮子峰下,许其为洞江人也。今洞江尚有许姓者。其《车盘驿诗》句云:‘青山当面似无路,黄犊出林还有村。’传为佳句,人争诵之。传见《名臣》。”
  陈谨 字德言,号环江,光俗里营田人。嘉靖壬子中式,癸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授修撰。为文温润醇雅。指言时事,不激不阿。徐阶为考官,深器之。察其所为,自朝谒外,闭户读书,不轻交接,妄取与,益重之。被命册封藩府,以拜命后期,出为惠州推官,改南京太仆丞,寻改尚宝丞,转南京国子司业,迁中允。丁父艰归,家人与营卒相殴,出解之,衰绖在身,无威仪,为乱梃所伤,卧病月余卒。给事中岑用宾劾闽抚汪道昆威令不行于士卒,白昼大都,贼害近臣,宜罢道昆,治骄卒,以正法纪。疏入,有旨罢道昆,令巡抚陈万言捕首恶把总曹一麟等。一麟乘间亡去,事遂寝。子一愚,字守明,应万历三十一年贡,廷试中式,授漳州府学训导。谨著有《内制集》、《国子讲章》及诗文稿。徐阶为墓志铭。《福州府志》、《闽侯县志》参《陈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