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镜儿泉
  镜儿泉在宜禾县治西北六十里自县治西北行五十里歴五墩又十里至其地自镜儿泉折而西南行二十里至三个墩又西南行绕巴勒库尔之西五十里为肋巴泉
  木城
  木城在宜禾县治北九十里西南境有石城子自镜儿泉东北二十里至石城子又东十里至其地
  三塘
  三塘在木城北七十里南距宜禾县治一百六十里自木城东北行二十里至栅门口逾山五十里至其地
  石人子
  石人子在宜禾县治东五十里自县治东歴固原堡大泉至其地其西南境有东黒沟
  奎苏
  奎苏在石人子东四十里西距宜禾县治九十里当巴尔库勒淖尔发源处左右两流之间
  松树塘
  松树塘防古语名招摩多在奎苏东南九十里西距宜禾县治一百六十里是为县东南境南逾库舍图达巴至南山口接哈宻界
  沙山子
  沙山子在石人子东北八十里逾巴尔库勒淖尔三河源至其地
  呼济尔台
  呼济尔台在沙山子东二十里西南距宜禾县治一百五十里其东南逾山十里有盐池
  ︹唐书地理志︺伊州伊吾县南二里有盐池︹元和志︺陆盐池在伊州南六十里周回十余里无鱼水自生如海盐月满则盐多而甘月亏则盐少而苦
  按唐书及元和志俱载盐池在伊吾县南若以宜禾县东北境之盐池当之方位不合而舍此无所谓盐池者疑唐时县治尚在今盐池北境説详后哈喇和屯条
  图古里克
  图古里克在呼济尔台东一百四十里西距宜禾县治二百九十里又东南行一百二十里至多都摩垓接哈宻界
  哈喇和屯
  哈喇和屯在图古里克北三十里
  按唐伊州伊吾县故城基址史无明文以元和志新唐书伊吾县南有陆盐池及盐池海之说推之是当时县治在盐池北也若以今哈宻城镇西府城当之则盐池在城东北不在城南而今哈喇和屯则适居盐池之北疑属唐时伊吾县故城也盖歴代置立州县治所不必一处疑汉伊吾旧城隋伊吾新城皆在今哈宻至唐景龙四年于伊州西北三百里置伊吾军乃移建县治于此今之哈喇和屯殆即其遗址故南有盐池形势相合耳
  廋济
  廋济在宜禾县治西九十里北有小山东曰尖山子西曰独山子又自独山子西南六十里至托来达巴
  库尔墨图
  库尔墨图在廋济西三十里东距宜禾县治一百二十里又西六十里为巴肋泉塘哈毕尔噶布拉克出其地
  西里克拜甡
  西里克拜甡在库尔墨图西北一百十里东南距宜禾县治二百三十里西有乌尔图水塘乌尔图布拉克出其地
  ︹元和志︺伊吾军在伊州西北三百里折罗漫山北甘露川置刺史为使景龙四年置
  按库尔墨图西里克拜甡皆在镇西府西北境与元和志载伊吾军去伊州道里相近哈毕尔噶布拉克乌尔图布拉克在其左右或即甘露川之遗迹欤
  噶顺
  噶顺在西里克拜甡西南一百里东北距宜禾县治二百七十里有泉出山下南流其北四十里为鄂笼吉有旧城噶顺西接竒台县界
  以上属宜禾县
  竒台县治
  竒台县治东距府治六百九十里县治东至噶顺沟三百七十里接宜禾县界西至干沟一百十里南至南山北至苇湖西域平后于竒台设堡乾隆四十一年改设竒台县城内有
  文庙
  闗帝庙城西南有竒台堡二又南有龙口堡渠河出南山下环抱县治及诸堡左右稍东有英格布拉克出天山下北流竒台堡北有竒台塘
  济尔玛台
  济尔玛台在县治东九十里济尔玛台布拉克出天山下北流东西各建堡一名西济尔玛台堡一名东济尔玛台堡有屯田【见屯政门】
  木垒
  木垒在济尔玛台东十里负天山之隂地广饶水草宜耕牧东扼巴尔库勒西通乌鲁木齐旧为声援要地乾隆十九年大兵进讨准噶尔驻营于此有木垒城东距竒台县治百里城东南别有旧城一雍正年间筑东北境有木垒堡一木垒布拉克出南山下北流过旧城西又经新城东环堡左右其东北境有木垒塘有屯田【见屯政门】
  按后汉书伊吾五百里北通车师前部又五百里北通后部金满城今哈宻为汉伊吾辟展为汉车师前部则后部金满城当在天山北境唐为金满州又为金满县今竒台县属木垒以西迄于阜康县境特纳格尔以东正当辟展北境应皆金满地也【详见后阜康县济木萨条】
  伊勒巴尔和硕
  伊勒巴尔和硕在木垒东北四十里南有泉出北山麓有一湾泉塘
  阿克塔斯
  阿克塔斯在伊勒巴尔和硕东五十里天山北麓泉源迭发凡三道相距各十余里其西南四十里有地名乌里雅苏台
  乌兰乌苏
  乌兰乌苏地以水名在阿克塔斯东南九十里旧为准噶尔东境乾隆二十年三月大兵进讨准噶尔甫入境有扎哈沁宰桑敦多克及其德木齐巴罕曼济等来迎将军萨拉尔等宣示
  恩防敦多克等咸感动泣下奏言
  大皇帝均帱并覆抚育准噶尔部众拯诸水火登乎袵席再生之德愿无二心乃率所属一千五百余户内附此诸部落归诚之始乌兰乌苏扎哈沁防牧东界也东为库舍图又东六十里为库克车勒有泉名诺尔色必特有色必特塘又东六十里至噶顺沟口接宜禾县界
  格根
  格根在竒台县治西四十里分中东西三堡相距各五里堡各有渠源出天山下北流中格根渠酾为三道夹堡而趋东西渠俱流经堡之东境西格根之西有泉名碧流沟中格根之北有地窝铺塘
  吉布库
  吉布库在格根西二十里有吉布库堡东西有渠发源天山北麓北流夹堡之左右东名永丰沟西名永泰沟有屯田【见屯政门】北十里地有独树名一颗树有一颗树泉
  铿格尔
  铿格尔在吉布库西二十里有铿格尔堡泉出天山北麓北流经堡之东堡西别有泉土名达巴罕沟
  古城
  古城在竒台县治西北九十里由竒台塘至古城五十里南北二城南城中有
  万夀宫
  关帝庙城西有牛圏泉乾隆四十年驻防大臣索诺穆策凌于其地得唐时残碑石二方有金满县令等字知古城为唐金满地也有屯田【见屯政门】
  ︹唐书地理志︺北庭都防府县四金满轮台后庭西海 金满州都督府永徽五年以处月部落置为州龙翔二年为府
  按唐金满县应即汉车师后部金满城地汉时由车师前部北通后部金满城之路当在今阜康县东境之济木萨【详见后卷】阜康县东境与竒台西境接古城与济木萨境本相属当为唐时金满县东境碑石原建处不必定在县城也据此则今竒台县之西境阜康县之东境均当为金满故地无疑
  都尔伯勒津
  都尔伯勒津在古城东十里有旧城东有旧城屯泉自都尔伯勒津东北行经额勒苏廋济鄂克沁托赖库布乌尔图布拉克三百里至拜塔克
  干沟
  干沟在古城西六十里西接迪化州属阜康县界按今镇西府为唐伊州沙陀近冦伊州当伊州北境宜在今镇西府北唐沙陀州金满州均以处月部置地宜毗接金满属汉车师后部为今竒台县西境阜康县东境地则沙陀故境又当在今竒台阜康两县北金满州既南近天山则沙陀州自北连大碛今自竒台县西北境阜康县东北境之都尔伯勒津迤北一带戈壁东届哈布塔克拜塔克疑即沙陀旧壤其方位亦适当伊州之西北金满州之正北也
  以上属竒台县
  苏博阿拉
  苏博阿拉在镇西府竒台县西北境都尔伯勒津东北二十里又东北行二百余里至拜塔克旧为准噶尔东南界
  阿济
  阿济在镇西府宜禾县东北境哈喇和屯北一百里西接华乌里雅苏台
  必济
  必济在镇西府宜禾县境外阿济西北接华乌里雅苏台
  华乌里雅苏台
  华乌里雅苏台在必济山北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靣池泉不一东至乌里雅苏台军营五百余里由华乌里雅苏台北山西北行冈峦层叠千有余里直至古尔毕达巴阿勒坦鄂拉旧为准噶尔东界
  察罕察竒尔图
  察罕察竒尔图在镇西府宜禾县木城北一百八十里逾北山而至又西北五十里为夸察竒尔图西六十里为哈喇察竒尔图
  阿拉克椿集
  阿拉克椿集在镇西府宜禾县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又西北为察罕椿集又西北为额林椿集
  奎屯郭勒图
  奎屯郭勒图在额林椿集西北五十里地饶水草
  苏鲁图
  苏鲁图在奎屯郭勒图西北五十里又自镇西府宜禾县北境之西里克拜甡北逾哈套鄂拉北行三十里为乌尔图又北二十里为布浑又北三十里为博罗鄂博又东北五十里亦至苏鲁图
  色尔克
  色尔克在苏鲁图西北八十里又西北为昭达木济呼又西北至哈布塔克
  哈布塔克【互见山】
  哈布塔克地以山名在镇西府西北四百里北六十里即布拉干郭勒河南山北之地饶水草宜畜牧逾哈布塔克至青吉勒郭勒旧为准噶尔东南界
  拜塔克
  拜塔克地以山名在哈布塔克西青吉勒郭勒南岸由拜塔克西南行三百里至竒台县界
  谨按我
  朝旧疆与准噶尔分界处在阿勒坦鄂拉南古尔毕达巴至哈布塔克拜塔克之间爰举必济以下诸境当镇西府北界者诸卷末以表旧疆之所届云
  以上属镇西府北境外地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十目録
  疆域三【安西北路二】
  迪化州属
  迪化州治
  头道湾庄
  五道湾庄
  九道湾庄
  卡子湾庄
  古木
  地窝铺
  土墩子
  三个泉庄
  仓房沟庄
  大西沟
  防池墩
  昌吉县治
  罗克伦
  芦草沟
  呼图克拜
  绥来县治
  阳巴勒噶逊
  图古里克
  巴克呼蘓
  乌兰乌苏
  和尔郭斯
  博罗特克图鲁库
  安济哈雅
  阜康县治
  赛因塔喇
  库里叶图
  纳里特
  济木萨
  得勒呼苏台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十目録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十
  疆域三
  安西北路二
  迪化州属 统县三昌吉绥来阜康东至木垒乌兰乌苏阜康县属之得勒呼苏台接镇西府奇台县界东南逾山接天山南路辟展界西南接伊犁东路北通塔尔巴噶台西至绥来县属之安济哈雅接天山北路库尔喀喇乌苏界
  迪化州治
  迪化州治在乌鲁木齐东距镇西府一千三百八十里距京师八千八百九十里居天山之阴地当孔道托克喇鄂拉博克达鄂拉环其东乌可克达巴哲尔格斯鄂拉拱其南鄂伦淖尔潴其左乌鲁木齐郭勒经流其南北山环水绕土膏沃衍宜种殖旧为凖噶尔库木诺雅特逰牧处亦噶勒丹多尔济之昻吉乾隆二十年正月大兵进讨凖噶尔噶勒丹多尔济率其属望风降地皆内属有旧城周可三里
  赐名迪化别于旧城北建迪化新城门四东曰惠孚西曰丰庆南曰肇阜北曰憬譓在阿勒塔齐郭勒东支流环抱之内新城内有
  万寿宫城隍庙提督驻此城东有
  关帝庙旧城西亦有
  闗帝庙龙王庙乾隆三十八年改设直隶迪化州于迪化城西三十里建巩宁城门四东曰承曦西曰宜穑南曰轨同北曰枢正为知州治城内有
  万寿宫
  闗帝庙城隍庙雷雨风神庙城东为
  文庙城东南为先农坛龙王庙镇迪道驻此阿勒塔齐郭勒东西有新旧二屯【见屯政门】共建六堡堡各四门曰惠徕堡东憬德门西宣威门南迎阳门北拱化门曰屡丰堡东鬯风门西调露门南丽照门北正衡门曰宣仁堡东元善门西利和门南依光门北奉朔门曰懐义堡东登春门西稔秋门南薫溥门北阶平门曰乐全堡东引恬门西遂成门南大亨门北永贞门曰宝昌堡东延韶门西成泰门南章教门北翊辰门州境东西一百四十里东至博克达鄂拉东北接阜康县界西至头屯河接昌吉县界南北五百里南至根特克接辟展界北至苇湖
  按山北凖部为乌孙突厥旧俗逐水草无城郭史传所称古今不爽后以回部服属凖噶尔间有筑城山北者而于额鲁特穹庐氊帐之旧则未之或易自入版图后
  天朝制度维新乌鲁木齐为凖部东境胜壤始则筑城建堡屯政军政以次经理复肇设州县建置学校风教蔚兴与内地无异古称行国不土著之区幸际昌时俾其俗蒸然丕变称极盛焉其地于汉为蒲类国于唐为北庭大都防府后入吐蕃为考证于后
  ︹汉书西域传︺蒲类国王治天山西疏榆谷西南至都防治所【都防治乌垒城今属哈喇沙尔】千三百八十七里︹后汉书西域传︺蒲类国东南去长史所居千二百九十里【长史治柳中今属辟展】
  ︹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防府领后庭县本蒲类隶西州后来属宝应元年更名有蒲类郝遮咸泉三镇特罗堡
  ︹元史地理志︺自上都西北行六千里至回鹘五城唐号北庭置都防府至元五年海都叛世祖逆败之北庭
  按天山自托克喇鄂拉至博克达鄂拉百余里之间南北绵亘迪化州当其西境汉书西域传独于蒲类国曰在天山西者当即今迪化州境也又传称东蒲类王兹力支降都防分车师后王之西为乌贪訾离地以居之是蒲类故地初在东陲既降都防后乃始西迁为蒲类国在天山西也汉书乌贪訾离国蒲类国虽并载而不啻一国在今则为迪化州昌吉县境特其二国分界处不可考耳唐后庭县注本蒲类故有蒲类镇亦以旧国得名其郝遮咸泉特罗诸镇堡方隅疆域不可考矣
  ︹唐书回鹘传︺阿史那贺鲁之盗北庭婆闰以骑五万助契苾何力等破贺鲁收北庭安西北庭自天宝末失闗陇朝贡道隔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数遣使奉表不至贞元二年假道回鹘乃得至长安帝进元忠为北庭大都防自是道虽通而虏求取无涘沙陀别部六千帐与北庭相依亦厌裒索至三葛禄白眼厥素臣回鹘者宻附吐蕃故吐蕃因沙陀共寇北庭北庭防葛禄取深图川回鹘大恐稍南其部落以避之︹吐蕃传︺北庭沙陀别部叛吐蕃因是陷北庭都防府安西道絶独西川人尚为唐守
  按唐贞观二十三年以阿史那贺鲁部落置瑶池都督府永徽四年废显庆二年擒贺鲁分其地置都防都督诸府其役属诸胡皆为州总隶北庭都防自今迪化州西抵伊犁皆其境也而迪化州属境为天山北一大都会应为唐时北庭都防驻防之所爰举史传证之其随地分见者析着各条之下复统论北庭大略如此顾唐自天宝末贡道中阻厥后北庭防入吐蕃伊西以外均非唐有即初擒贺鲁开置北庭之始亦不过遥设州府以示覊縻实则户口不登贡赋不入曾不再传俱归沦弃是则天山迤北从古未隶中国舆图信有徴矣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