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都洼 北极髙三十六度五十二分距京师偏西三十七度七分 夏至昼长五十八刻二分夜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冬至昼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夜长五十八刻二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二尺三寸八分冬至长一丈七尺五寸七分春秋分长七尺五寸
  阿克阿里克 北极髙三十七度四十一分距京师偏西三十九度四十八分 夏至昼长五十八刻六分夜长三十七刻九分冬至昼长三十七刻九分夜长五十八刻六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二尺五寸三分冬至长一丈八尺一寸六分春秋分长七尺七寸二分
  塞尔勒克 北极髙三十七度四十八分距京师偏西四十二度二十四分 夏至昼长五十八刻十分夜长三十七刻五分冬至昼长三十七刻五分夜长五十八刻十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二尺五寸五分冬至长一丈八尺二寸五分春秋分长七尺七寸六分
  喀尔楚 北极髙三十一度十一分距京师偏西四十二度三十二分 夏至昼长五十六刻二分夜长三十九刻十三分冬至昼长三十九刻十三分夜长五十六刻二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一尺三寸五分冬至长一丈四尺一寸一分春秋分长六尺零五分
  和阗属
  额里齐 北极髙三十七度距京师偏西三十五度五十二分 夏至昼长五十八刻二分夜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冬至昼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夜长五十八刻二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二尺四寸冬至长一丈七尺六寸六分春秋分长七尺五寸
  玉陇哈什 北极髙三十六度五十二分距京师偏西三十五度三十七分 夏至昼长五十八刻二分夜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冬至昼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夜长五十八刻二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二尺三寸八分冬至长一丈七尺五寸七分春秋分长七尺五寸
  哈喇哈什 北极髙三十七度十分距京师偏西三十六度十四分 夏至昼长五十八刻十分夜长三十七刻五分冬至昼长三十七刻五分夜长五十八刻十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二尺四寸三分冬至长一丈七尺七寸八分春秋分长七尺五寸八分
  齐尔喇 北极髙三十六度四十七分距京师偏西三十二度四十二分 夏至昼长五十八刻二分夜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冬至昼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夜长五十八刻二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二尺三寸六分冬至长一丈七尺五寸一分春秋分长七尺四寸八分
  塔克 北极髙三十六度十三分距京师偏西三十三度四十五分 夏至昼长五十七刻十三分夜长三十八刻二分冬至昼长三十八刻二分夜长五十七刻十三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二尺二寸六分冬至长一丈七尺一寸一分春秋分长七尺三寸二分
  克勒底雅 北极髙三十七度距京师偏西三十三度二十五分 夏至昼长五十八刻二分夜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冬至昼长三十七刻十三分夜长五十八刻二分 午正日景夏至长二尺四寸冬至长一丈七尺六寸六分春秋分长七尺五寸四分
  按北极髙偏度分及昼夜时刻午正日景皆就新疆各属地形髙下测量而得非如古分野之説托诸空虚也西域分野旧惟附于雍州井鬼之次叅用汉志其界自宏农故闗以西之説以京师偏西十八度三十二分至四十度三十三分当属井宿自偏西四十度三十三分至四十七度当属参宿而始尽夫天山南北路凖回诸境然考唐书西域传贞观二十一年议讨焉耆是夜月食昴诏曰月阴精用刑兆也星胡分数且终是又以昴为西域分星与井叅之説不合况如春秋内外传所载只浑举某宿属某国其晰指度分始于汉初堪舆家顾谓郡国所入度非古数郑康成早已疑之又古人分星或以配食或以主祀若以恒星次第分配十二州东西南北方位则据其一必违其八而二十八宿之躔已尽于中土外此大地尚賖更于何所附丽洪惟
  圣论昭垂见于毛晃禹贡指南诗注炳照日月【臣】等数四防绎知九州十二次之説流传近诬而占騐禨祥更非正道故于西域分野旧説均置弗録而复缀论其大槩如此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八
  疆域
  【臣】等谨按古者度地分野辨服区州禹迹成经职方命氏申郊圻而固封守列藩镇以周天下莫不赅通八埏条贯九域此地理郡国之志所由作也若夫大荒以外提封不及号称四塞而西境尤广夏书即叙之义仅纪流沙王制狄鞮之通未区方域三代以降纪载日详班范二史旧称该洽亦不过胪列国之名称凖道里之逺近其于都城亭堡之殊形原隰墟沙之异致罕得而详焉唐志西域兼采释氏所述称名颇异于古列为州府仅曰羁縻错壤之疆域不分领州之名号或缺揆厥所由岂非存驾驭之名鲜开辟之实有都防校尉之置而不能革单于之头衔有安西北庭之而不能登农部之版籍是以方隅觕具圭臬难徴也欤我朝统壹函夏式廓丕基兹复防逄
  盛际收凖夷之疆索辑回部之昄章其人民足以守耕牧之业其土宜足以昭贡赋之经爰设郡县建学校与内地赤县神州相表里固已逺轶汉唐而上矣今试覧其崖畧玉闗东峙洱海西环庐帐区分城垣保界莫不仰流鳞集绳贯丝联以成大一统之盛于是区列部以居方辨广轮而知数首纪安西南北路次纪天山南北路表百余年
  谟烈之长着二万里
  声灵之逺其歴代以来沿革故寔史传足征者亦随地引证使首尾贯穿用资考镜夫不履虞渊之濵不知日月之所届不登昆仑之顶不悟天地之无穷【臣】等躬逢
  郅治记载
  鸿图括两戒于阶庭巩九州如戸闼是诚伊古以来郡国地理诸书所未臻之极轨也志疆域第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八目録
  疆域一【安西南路】
  嘉峪闗
  安西州属
  安西州治
  得胜墩
  小湾堡
  双塔堡
  布朗吉
  柳沟堡
  马莲井
  桥湾堡
  新州
  古州
  百齐堡
  踏实堡
  苦峪
  石包城
  芦草沟
  玉门县治
  髙见滩
  骟马城
  恵回堡
  靖逆城
  塔儿湾堡
  敦煌县治
  甜水井
  黄墪堡
  青墩峡
  沙枣墩
  党城
  呼罗苏台
  古玉门闗
  古阳闗
  白龙堆
  流沙
  色尔腾海
  噶斯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八目録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八
  疆域一
  安西南路
  嘉峪闗
  嘉峪闗为西域东陲在肃州西七十里嘉峪山西麓西距玉门县一百八十里距安西州六百五里其地属汉酒泉郡之禄福县后汉改福禄县晋魏周因之隋大业初改属张掖郡义宁初改酒泉县唐武徳二年属肃州大歴初防吐蕃宋入西夏元属肃州路明属肃州卫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置嘉峪闗以限中外为西域贡道所从入嘉靖二年闭闗自守
  本朝初属肃州卫雍正二年裁卫属甘州府七年改属肃州闗城周二百二十二丈西四十里曰双井又西接安西州玊门县界
  明史地理志肃州卫西有嘉峪山其西麓即嘉峪闗也宏治七年扁闗曰镇西西域传太宗置哈宻沙州赤斤罕东四卫于嘉峪闗外以屏蔽西陲按汉列四郡唐据沙古称西域门戸以玉门阳闗为扼要明初嘉峪闗之设是曰重门季世因循诸番内徙但以嘉峪为中外巨防声教所及不逾闺闼我
  朝初五卫之立声援联络长防逺驭西届流沙
  皇上徳威遐畅底定西陲葱岭以西俨同内地惟是
  列圣经营之区抚绥驾御升防卫为州县适当大武告成之后未可以畧而弗书爰追旧边之屏翰拓全盛之山川仍以嘉峪闗为首
  安西州属 旧为靖逆赤金柳沟安西沙州五卫地设安西镇乾隆二十四年西域平以其地置安西府统县三渊泉墩煌玊门三十八年裁府以渊泉县地改安西州统县二敦煌玊门州境东接肃州
  界北接哈宻界西至流沙南至南山
  ︹汉书地理志︺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县九禄福表是乐涫天防玉门防水池头绥弥干齐敦煌郡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县六敦煌防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
  ︹后汉书郡国志︺酒泉郡武帝置雒阳西四千七百里九城福禄表氏乐涫玉门防水沙头安弥干齐延夀敦煌郡武帝置雒阳西五千里六城敦煌防安效谷拼泉广至龙勒
  ︹晋书地理志︺元康五年恵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防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郡之沙头县又别立防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张骏分酒泉为凉州敦煌晋昌为沙州张祚又以敦煌郡为商州︹隋书地理志︺敦煌郡旧置州统县三敦煌常乐玊门
  ︹唐书地理志︺沙州敦煌郡下都督府本州武徳五年曰西沙州贞观七年曰沙州县二敦煌夀昌州晋昌郡下都督府武徳五年析沙州之常乐置县二晋昌常乐肃州酒泉郡下武徳二年析甘州之福禄州之玊门置县三酒泉福禄玉门︹五代史四裔附録︺唐文宗时尝遣使者至西域见甘凉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防虏之人语言稍变衣服犹不改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分侵其地惟甘凉沙四州常自通中国凉沙三州将吏犹称唐官数来请命周世宗时凉州遂絶于中国独沙二州终五代常来
  ︹元史地理志︺宋景祐初西夏防沙肃三州尽得河西故地金因之元太祖二十二年破其城以八都大王至元十四年复立州十七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州焉
  按汉晋酒泉郡所属之福禄表是乐涫三县唐肃州酒泉郡所属之福禄旧地在今俱属肃州是今安西州本境及所属敦煌玉门二县境以汉晋敦煌一郡之全而兼酒泉郡之半以唐沙两州之全而兼肃州之半北魏分置会稽玊门常乐三郡隋并为敦煌一郡实与今之州属全境相凖也唐至徳后防吐蕃大中五年沙州刺史张义潮以其地来归唐末复防五代因之宋入西夏元属肃州沙州路明为赤斤防古沙州二卫地我
  朝初属边外雍正三年始设安西镇领靖逆赤金柳
  沟安西沙州五卫近以武功耆定
  诏升府县嗣因移设镇西府于巴尔库勒安西复改府
  为州闗外雄封兹其首着矣
  安西州治
  安西州治在嘉峪闗西六百五里玊门县治西四百二十五里敦煌县治东二百七十里乾隆二十四年以安西柳沟二卫地改置渊泉县与安西府同城二十七年移安西府于敦煌县遂为渊泉县治三十七年复移安西府来治三十八年改府为直安西州渊泉县裁以县境为州境东至三道沟七十里西至芦草沟九十里南至南山三百里北至半池泉八十里距京师六千三百十里城周四里二分东西南北凡四门城内有
  万夀宫
  闗帝庙城隍庙城外有风云雷雨坛社稷坛先农坛乾隆三十三年移建新城于旧治南二里城周三里三分东南北三门全境所辖为汉防安渊泉广至三县地
  ︹汉书地理志︺敦煌郡渊泉县师古曰阚骃云地多泉水故以为名
  ︹隋书地理志︺敦煌郡统县常乐后魏置常乐郡后周并凉兴大至防安闰泉合为凉兴县开皇初郡废县改为常乐
  ︹唐书地理志︺州晋昌郡县二晋昌武徳四年更名常乐武徳五年别置
  按渊泉县汉时旧名后汉改拼泉晋曰深泉并属敦煌郡苐考汉书敦煌郡在酒泉郡西所领六县渊泉最东西曰防安又西北曰广至又西曰敦煌又西南曰效谷又西曰龙勒今安西州属之柳沟卫城左右为十道沟水西南有黑水桥乱泉子等处当为汉渊泉县地又今安西州城北有苏赖昌马两河合流西注为南籍端水又西入于哈喇淖尔南籍端水即防水当为汉防安县地汉广至县为唐常乐县东至州一百五十里今安西州治西北一百五十里为百齐堡当为汉广至县地是今安西州本境兼有汉时防安渊泉广至三县地也晋之宜禾新乡伊吾为广至分邑境地毗连是又兼有晋时广至宜禾防安深泉伊吾新乡六县地而隋之常乐县唐之常乐晋昌二县皆与今安西州本境疆域相凖也至于汉敦煌效谷龙勒乃今之敦煌县境説见后
  得胜墩
  得胜墩在州治北五里旧无水泉乾隆二十二年大兵讨凖噶尔师出其地涌甘泉数十处士马得济
  勅建龙神庙于此
  封助顺昭灵龙神遣官告祭每歳春秋致祀
  勅建助顺昭灵龙神庙碑文
  国家徳被遐方威宣絶漠不惟师武臣力亦实有神灵之助用能厚集士众克成大勋惟嘉峪闗本酒泉故郡素称天险闗门外为戈壁地沙碛弥望澶漫逶迤向因艰于水泉行旅重困朕荡平西域诛其一二苞蘖之不顺命者爰整六师冞入其阻初虑士马万众绠汲或缺于供及行其地而甘泉随地涌出滃滃然汩汩然渟渗漉不特荷殳之士潄濯清流而马驼络绎赴饮不匮按酒泉城下旧有金泉泉味如酒汉氏遂以名郡兹泉出自沙汉瑞应尤异守土之吏以告朕惟祭法徳施于民则祀之当疆事方殷而泉流肆溢天人协应灵贶聿臻其事非偶爰封神为助顺昭灵龙神命守臣经营髙敞建立神庙春秋祀事惟谨绣栋云楣崇岩巨镇屹峙闗外庙既成当建碑纪述神之功烈守臣锲石以请稽诸古人君为政太平则醴泉涌朕嗣守鸿业图大思艰命将出师龚行
  天讨扫百年逋诛之冦用以缵承
  先绪式廓丕基计自今边圉静谧屯牧安恬其所以荷天庥而迓神祐者万万禩靡有纪极爰系以铭铭曰嘉峪之山岩闗峩峩六师于征后舞前歌宛宛流沙迢迢逺道天戈所临地不爱寳连岩滋液并醴防甘光澄氷镜洁比秋潭汲之日新挹之无竭士饱马腾霜清月澈廼营髙敞廼建甍标春秋载荐丹荔黄蕉斟酌灵泉惟神之庇洗兵万载锡我繁祉
  勅建助顺昭灵龙神庙歳祭文
  惟神徳漙泽民恩施育物拱岩闗而作镇气感风云临瀚海以垂波功先润泽惟酒泉之故地实戈壁之荒陲沙砾弥途向乏灵源之涌轮蹄遄迈载深渇饮之思朕命将于征指平沙而迅发全师所过恰膏液之滂滋万马腾骧快适奔泉之性千军挹注咸歌泂酌之甘俨赉赐之壶浆饮和食徳等驱驰于袵席养欲给求凡兹行李之往来普颂渊澄之功烈仰承
  天佑敬迓神庥申命守臣经营敞地閟宫大启雕几恪陈绣栱嵳峩荟蔚川原之气采椽嵽嵲缤纷藻荇之华爰于灵庙之落成更遣专官而将事云旓羽罕觇秘殿之森防桂酒椒浆共明流而防滟嗣此涵濡庶彚覩清泚之常流衍防深源永濬发而不竭尚祈昭格鍳此精禋小湾堡
  小湾堡在得胜墪东南七十五里逾河而至西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