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热河志

  朝阳县【即三座塔防】
  兴中故城 即朝阳县治慕容燕之国都也十六国春秋前燕録晋咸康七年慕容皝以栁城之北龙山之西【一作南】福地也使筑龙城八年皝迁都龙城歴苻泰及后燕北燕元魏并曰龙城魏之营州昌黎郡隋之营州辽西郡唐之营州栁城郡皆在其地亦曰黄龙城水经注白狼水北迳黄龙城魏氏土地记曰黄龙城西南有白狼河北燕冯宏称臣于宋封为黄龙国主高齐时以营州刺史镇黄龙隋书称契丹居黄龙之北皆即指龙城而言至唐时入于奚辽太祖平奚置霸州彰武军重熙十年升兴中府治兴中县金因之元至元七年降为兴中州属大宁路明初改置营州左右中前后五卫永乐初废明史成化九年辽东总兵欧信以偏将韩斌等败三卫于兴中即其地也今其城在土黙特右翼旗界周七里有奇辽金时所建三塔犹存土人称为三座塔蒙古语三为古尔班塔为苏巴尔罕故名古尔班苏巴尔罕城乾隆十六年于其地设巡检司为塔子沟防东境三十九年析置三座塔防四十三年改设县治
  慕容燕宫殿 在故龙城内十六国春秋前燕録晋咸康七年正月慕容皝使阳裕等筑龙城构门阙宫殿庙园八年七月皝营龙城新殿建元元年十月复大起龙城宫阙永和元年二月有黒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羣僚观之还宫号所居新宫曰和龙宫又有承干殿前燕録慕容皝十四年十月飨羣臣于承干殿又有新昌殿后燕録慕容盛长乐二年十二月防羣臣于新昌又有承华殿后燕録慕容熙为苻后起承华殿今并无存东庠 在故龙城内十六国春秋前燕録慕容皝十二年二月赐大臣子弟为官学生者号高门生立东于旧宫以行乡饮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十四年正月皝亲临东庠考试学生其通经秀异者擢充近侍今无存
  白雀园 在故龙城内十六国春秋后燕録慕容盛长乐元年四月有异雀素身緑首栖翔东园二旬而去改东园为白雀园今无存
  东堂 在故龙城内十六国春秋后燕録长乐二年十二月引见百僚于东堂考详器艺又北燕録冯跋每遣守宰必亲见东堂今无存
  洪光门 在故龙城十六园春秋后燕録慕容熈光始四年四月拟邺之鳯阳门作洪光门累级九重建始元年冯跋等为乱帅众攻洪光门北燕録太平元年高云为幸臣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升洪光门以观变十三年洪光门鹳雀折今无存龙腾苑 在故龙城外十六国春秋后燕録光始三年五月熈大筑龙腾苑广袤十余里起景云山于苑内基广五百步峯高十七丈四年四月苑起逍遥宫甘露殿连房数百观阇相交凿天河渠引水入宫又凿曲光海清凉【一作浄】池其后至建始元年冯跋闭门距守熈夜至城门攻北门不克退入龙腾苑知苑在城外今无存
  韭町 在故龙城十六国春秋北燕録冯跋太平二年立高云庙于韭町置园邑二十家今无考前燕慕容皝墓 在故龙城东龙山上十六国春秋前燕録慕容皝葬于龙山陵曰龙平元一统志谓墓在兴中州西北狼山下又近马兠山慕容皝设兵防处皝卒塟于此显与十六国春秋不合其说恐无据
  后燕慕容熙墓 在故龙城西十六国春秋后燕録墓容熙营苻后墓下锢三泉周轮数里内则图画尚书八座之象号曰徽平陵及将葬熙为冯跋等所杀高云僭立与苻后共葬于徽平陵元一统志徽平陵在兴中州西三十里慕容熙与苻妃葬处即八角墓
  五栁戍 在故营州南唐贞观时置羁縻顺州于此后废今无考
  静蕃戍 在故营州东北唐贞观时置羁縻昌州于此后废今无考
  阳师镇 在故营州东北唐贞观时置羁縻崇州师州于此后废今无考
  安徳故城 在朝阳县东南柏山上辽置安徳州治安徳县属兴中府金废州仍以县属兴中府大定七年改名永徳元废今土黙特右翼旂南七十里界栢山上有废城址城外古井旁有辽干统八年安徳州灵岩寺碑为朝请大夫守殿中少监知安徳州军州事耶律劭撰文知即故安徳城考辽史地理志安徳县析霸城东南境户置霸城即兴中府为今县治此城正居其东南与辽史合白川州故城 在朝阳县东北六十七里辽置川州会同中诏为白川州后省曰川州治咸康县并领宏理宜民二县寻省宏理县金大定六年废州惟存宜民县属懿州承安二年复置川州治宜民县泰和四年又废州以县属兴中府元复置川州以宜民县省入属大宁路明初废武经总要【元一统志之川州乃金元改置与辽川州异】谓白川州西南至霸州【即兴中城】七十里今土黙特右翼旗北一百五里地名四角坂有废城址东西一百五丈南北一百六十丈周不及三里蒙古名卓索喀喇城其西南距县治六十七里与武经总要所记方位正合城内有辽开泰二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石幢记为白川州官吏所建知即辽时故白川州城
  佛顶尊胜陀罗尼石幢 在白川州故城内辽开泰二年建石幢记首云奉为神赞天辅皇帝齐天彰徳皇后万嵗亲王公主千秋文武百僚恒居禄位风调雨顺海晏河清一切有情同霑利乐长宁军节度掌书记儒林郎试大理评事武骑尉王桂撰长宁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傅使持节白川州诸军事白川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以下俱阙神赞天辅为圣宗尊号辽史仁徳皇后云册为齐天皇碑云齐天彰徳皇后则史文阙畧也左方列衔可辨识者有银青崇禄大夫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商税麴务都监王元泰银青崇禄大夫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同兼麴务张翼三司押衙麴务判官兼知商税事翟可行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崔扆儒林郎试大理寺评事守白川州咸康县令武骑尉王【阙】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左防骑常侍兼殿中侍御史骁骑尉江涛观察判官儒林郎试大理司直云骑尉赐绯鱼袋田能成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使持节白川州诸军事白川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钜鹿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戸耿延【阙】皆官此土者也左方同列名者则有寺主僧义超都维那僧义训其末行云石作院使王徳辛镌字
  宜民故城 在朝阳县北辽统和中置宜民县属川州而川州自治咸康县金大定六年废川州惟存宜民县永安二年复置川州泰和四年废州以县属兴中府盖金复置之川州移治宜民已非辽川州之旧元大宁路有川州无宜民县亦当治宜民故地矣元一统志谓川州南至兴中州西至武平县西南至金源县今其地有土城址高六丈周八里土人称为黒城子城北八里有元至正年川州重修东岳庙碑为儒学正徐潜撰文医学正张质书丹隂有川州逹噜噶齐【旧作达鲁花赤今改正】特穆尔【旧作帖木儿今改正】及建平典史数字知即辽金之宜民县元之故川州城也黒城子南距县治一百六十八里与元一统志所记方位正合此与辽之白川州别为一城方舆纪要谓川州有东南二城是也建州故城 在朝阳县西辽太祖置建州治永霸县州初在凌河之南圣宗迁于河北金因之元以永霸县省入明初废元一统志谓建州东至兴中州西南至利州西至富庶县北至金源县今土黙特右翼旗一百七十里地名黄河滩有废城址东西二百七十丈南北三百六十丈周七里有奇四门蒙古名喀喇城城西北有浮图十七级周十二丈其旁又有小浮图七级周四丈其东距县治为兴中州地其西南达大城子为利州地当为故建州城
  荆岸 在故建州东元一统志荆岸以建州东有荆水昔人决岸溉田故名
  石晋李太后墓 在故建州境元一统志李太后墓在建州熨斗山之北五代汉干祐二年二月辽主耶律徳光徙晋出帝及李太后于建州节度使赵延晖避正寝以馆之明年三月李太后寝疾谓出帝曰我死焚其骨送范阳佛舍遂卒帝与后宫人宫者被髪徒跣扶舁其柩至熨斗山得地穿其陇首而葬焉后人因号为李太后冡又有安妃从出帝北迁死于建州道中遂与李太后并葬于此大悲心陀罗尼石幢 在建州故城北高三尺三寸六面各镌陀罗尼咒备蒙古畏吾及汉字数体书又附近境内有陀罗尼咒废碑为建州香花邑人所立字画殊劣亦不详建置年月惟首云奉为承天太后昭圣皇帝皇后万嵗考承天乃辽圣宗太后尊号昭圣乃圣宗初即位时之尊号则此碑当建于圣宗初年又满代营子有元至治二年废碑上有建州南开泰乡安家庄字可辨开泰乡见元一统志建州乡镇内知其地亦建州界也汉儿城 在朝阳县境内五代史晋家人李太后自驰至霸州见永康王求于汉儿城侧赐地种牧以为生明年徙帝太后于建州节度使赵延晖避正寝以馆之去建州数千里外得地五十余顷帝遣从行者耕而食之辽史亦云故石晋太后诣世宗求于汉城侧耕垦自赡许于建州南四十里给地五十顷营搆房室创立宗庙所称汉儿城者盖即建城也然建州自有二城一在凌河之南一在凌河之北世宗之时州尚在河南也今县属土黙特右翼旗西南一百二十里地名五十家子有废城址周二里许四门久圯城中有浮图一在大凌河之南当即辽初之建州城谓汉儿城是也石家寨 在朝阳县境内辽史耶律哈喇齐【旧作合里只今改正】传云重熙中充宋国生辰使馆于白沟驿宋宴劳优者嘲萧惠河西之败哈喇齐曰胜负兵家常事我嗣圣皇帝俘石重贵至今兴中有石家寨恵之一败何足较哉宋人惭服所称石家寨者当与建州故城相近今无考
  宿军城 在朝阳县东北十六国春秋后燕録慕容熈时髙句骊攻宿军平州刺史慕容归弃城走后改置营州刺史镇宿军方舆纪要在营州东北今无考检顿城 在朝阳县魏书地形志昌黎郡龙城县有检顿城今无考
  雀目城 在朝阳县境内水经注方城川水北屈迳一故城西世谓之雀目城今无考
  倭城 在朝阳县境内水经注高平川水东流迳倭城北今无考
  乳楼城 在朝阳县境内水经注高平川水东南迳乳楼城北又东南注白狼水乳楼城与倭城并当在县南境今无考
  麝香崖石刻 在朝阳县东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天授世宗尊号也元一统志谓辽天授皇帝尝猎其间获一香麝故名麝香崖在今土黙特右翼旗东九十里其石刻今无存
  紫草务石木桥 在朝阳县南之羊角屯屯西故渠旁立二碑其一落剥不能辨其一有懿州路兴中州南孝行乡紫草务至正四年甲申年壬寅月丁夘日重修石木桥碑记孝行乡见元一统志兴中州乡镇内碑记文多残缺字画亦劣其文略云山西有涧入于凌源水冲壊要路邑众人等建石木桥一座今水涸防流桥址无存
  佛顶尊胜陀罗尼碑 在朝阳县南五十家子废城内塔上高不及三尺共四石先列陀罗尼经序次列陀罗尼经咒字体端整不详建置年月铁舍利塔 在朝阳县南辽时建灵感寺重熙中铸铁塔以藏佛舍利后以定光佛舍利六百粒释迦佛舍利一千三百余粒改藏塔下地宫今塔已无存土人尝于其处掘土丈余见地宫一所高八尺广六尺五寸八面相等周遭嵌碑文中有一碑字大径二寸余云维大契丹国兴中府重熙十五年丙戌嵗十一月丁丑朔十六日壬辰起手铸次年四月乙巳朔八日壬子午时葬释迦佛舍利记末载辨塔主僧则觉花岛海云寺业律沙门志全也又有二片为天庆二年讲经律论师慧材所撰释迦定光二佛的身舍利塔记文称重和十五年铸铁塔一所歴十三檐亘二百尺徃徃夜晦屡放虹光迩后展讨殿宇津置堂廊每嗟佛垄闭于南隩大众佥议欲移中央即有行大徳潜资义仓提黙云敷共舍浄资一千缗其诸释侣量力施钱共四百千用充功费寻择良辰亦得吉卦折至十檐获定光佛舎利六百余颗至地宫内获释迦佛舍利一千三百余颗再选定四月八日午时依旧如法安葬考辽诸帝无纪元重和者书写之譌以重熙为重和耳
  石观音像 在朝阳县南境之天庆寺像高七尺围五尺二寸辽沙门智公所造首唱胎字韵诗二章自兵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郑若愚以下和者二十四人勒石寺中今尚存
  卧佛寺石佛 在朝阳县南恩及山中高八尺围四尺不许何年所凿蒙古于其地建寺寺中有辽应歴七年十月石幢记首云奉为当今皇帝建造其记文首二行已缺落第三行以下差可辨识不知何人所撰
  千佛洞石佛 在朝阳县南八十里山腰有洞穿洞口而入有三路其一东出中有大小石佛数十尊庄严法身具诸殊相洞前有碑石裂为三段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咒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立
  台头沟山石佛 在朝阳县东北一百九十里山下为防峪道院故址今惟石佛大小数尊尚存半已残损有金皇统八年宜州防峪道院复建藏经千人邑碑东海徐卓撰文考金史地理志义州辽宜州天徳三年更州名此碑在天徳之前故仍称宜州也州治在今锦州府之义州此当为州西境矣碑文称防峪者耶律赛音温【旧作详穏今改正】家之墓所今无考
  波罗台沟石佛 在朝阳县西六十里山洞中有石佛像一
  石人沟 在朝阳县东一百十里山涧中有石人二
  附録无考诸废城
  土城子废城 今丰宁县【即四旂防】治
  土城子西北废城 在丰宁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城基周三里有奇地邻潮河俗名土西城
  巴顔托哈废城 在平泉州【即八沟防】北喀喇沁扎萨克公旂界城基髙数尺周二里东西有门
  三道营废城 在平泉州北三百六十里喀喇沁右翼旂界城 周约十里东西有门
  达拉海沟废城基在平泉州北三百三十里城基髙四尺东南北有门
  巴顔乌拉沟废城 在平泉州北三百四十里城基髙六尺四门久圮
  乌兰哈达西北废城 在赤峯县【即乌兰哈达防】境内翁牛特界城基高四五尺周八里
  乌兰哈达西南废城 在赤峯县境内翁牛特界城基高四五尺周四里
  翁牛特北废城 在赤峯县境内周五里仅有基址可辨
  蓝旗营废城 在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境内城基周三里四门
  苞骨洛营废城 在朝阳县境内城基周三里谨按诸废城大抵皆辽金以来州县遗趾以别无证据未能定为何地且自慕容燕元魏以后又有非州非县之城如凡城乙连城之今不敢传会谨附录卷末俟参考焉



  钦定热河志卷九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九十九
  故事一
  承徳府全境越在闗外自汉迄明惟辽金元三朝全得之其余诸代皆分割参错之壤也其一时用兵胜负封贡徃来以及边防营建行幸振贷诸典载在史传事迹纷如于诸卷门无可附丽而又不容遗逸爰别彚成帙以代相系以相从袪繁复而资参互庶一展卷间时会之兴衰幅员之广隘约畧可覩焉志故事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