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满洲源流考


附金史姓氏考
附金史姓氏考

按金史所载姓氏均与满洲氏族相合第译对字讹今悉据八旗姓氏通谱改正仍依百官志所载序次如左

完颜(金始祖自新罗来居完颜部因以为氏)

温特赫(旧作温迪罕今改正史云图们江水温赫特部景祖时来附)

爪尔佳(旧作夹谷)

布萨(旧作仆散)

珠格(旧作术虎又作凖葛今并改)

伊勒图(旧作移剌答)

沃哷(旧作斡勤)

旺札卜(旧作斡凖把)

阿布哈(旧作阿不罕)

珠噜(旧作卓鲁)

辉特(旧作回特)

辉罕(旧作黒罕)

辉罗(旧作兰)

彻木衮(旧作沉谷)

赛宻哷(旧作塞蒲里)

乌克逊(旧作乌古孙)

舒尔都(旧作石敦)

卓特(旧作卓陀)

乌苏占(旧作阿厮凖)

博提斯(旧作匹独思)

博尔济克(旧作潘术古)

乌实拉(旧作暗石剌)

舒古苏(旧作石古若)

珠尔罕(旧作缀罕)

光嘉喇(旧作光吉剌以上皆封金源郡)

费摩(旧作裴满)

图克坦(旧作徒丹)

温都(旧作温敦)




乌凌阿(旧作兀林答)

阿克占(旧作阿典)

赫舍哩(旧作纥石烈)

纳喇(旧作纳兰)

富珠哩(旧作孛术鲁)

珠勒根(旧作阿勒根)

纳哈塔(旧作纳合)

实嘉(旧作石盏)

布希(旧作蒲鲜)

爪尔佳(旧作古里甲)

阿达(旧作阿迭)

尼玛兰(旧作聂摸栾)

穆延(旧作抹撚)

纳塔(旧作纳坦)

乌苏(旧作兀撒惹)

乌新(旧作阿鲜)

拜格(旧作把古)

温都逊旧作温古孙

诺延旧作耨碗

色赫哩旧作撒合烈

乌色旧作五塞

哈萨喇旧作和速嘉

纳雅旧作能偃

阿里(从原文)

巴尔旧作班兀里

富色里(旧作蒲速烈以上皆封广平郡)

乌库里旧作乌古论

乌雅旧作兀颜

钮祜禄旧作女奚烈

通吉旧作独吉

洪果旧作黄掴

延札旧作颜盏

博和哩旧作蒲古里

必喇旧作必兰

斡哩旧作斡雷

都克塔旧作独鼎

尼玛哈旧作尼庞窟又作尼庞古今并改

托罗特旧作拓特

赫舒旧作合散

沙逹喇旧作撒答牙

阿苏旧作阿速

萨察旧作撒刬

卓多穆旧作凖土谷

纳木都鲁旧作纳诸鲁

雅苏贝旧作业速布

额苏哩旧作安煦烈

爱新旧作爱申

纳克旧作拿可

古勒浑旧作贵益昆

斡色旧作温撒

索欢旧作梭罕

呼雅旧作霍域以上皆封陇西郡

唐古旧作唐括又作同古今并改

富察旧作蒲察

珠嘉旧作木甲

古以原文又作刮亦作括今并改

伯苏旧作蒲速

鄂屯旧作奥屯

锡黙旧作斜邜

爱满旧作谙蛮

都克塔哩旧作独虎术鲁

摩年旧作磨辇

伊年旧作益辇

托诺旧作帖暖

苏伯林旧作苏孛辇以上皆封彭城郡
兴京
洪惟我国家肇造大东覆育区宇舆图之盛历古所无始祖建国鄂多理城肇祖徙居赫图阿拉,诒谋考卜实启兴京。

太祖髙皇帝以十三戎甲次第削平诸部经始沈辽。太宗文皇帝正号太清,濯征明国臣服朝鲜。世祖章皇帝统一方舆,极天所覆罔不率俾溯王迹之肇基缅神区之钟萃在原在巘因陟降而地灵成邑成都启版图于日辟若肃慎以下故城旧治及渤海金元之所建置遗迹犹在,沿革可稽(臣)等谨立疆域一门条举史传所载附以考证仍先列兴京及吉林黒龙江将军所辖于前验古徴今庶几暸如指掌至如奉天锦州所属四州八县之地则具详一统志。盛京通志中不复兼载云兴京谨按兴京周以前为肃慎氏汉晋为挹娄南北朝暨隋为靺鞨唐时渤海定理府辽金迄元为沈阳地,在盛京城东南二百七十里城周五里群山拱河水环萦实。本朝邠岐故壤考发祥世纪,始祖居长白山东俄莫恵之野鄂多理城城在兴京东一千五百里寜古塔城西南三百三十里勒福善河西岸,肇祖原皇帝殱仇创业始居呼兰哈逹山下赫图阿拉太祖天挺神武相险宅中始缔构于兴京旋经营于辽沈东渐海西讫辽西东南及朝鲜北暨嫩江黒龙江以至使犬诺罗诸部罔不臣服。太宗继伐幅员孔长其城堡之隶,兴京境内者有老城(城南八里周十一里余),髙丽城(城南一百二十里周三里余),碱厂旧城(城南一百四十六里周二里余),碱厂新城(城南一百四十八里周一百十歩),清河城(城西南一百六十里周四里余),山羊峪城(城西南一百九十五里周一里余),玛哈丹城(城西南二百一十里周二里余太祖戊午年征明降其城),萨尔浒城(城西一百二十里内城周三里外城周七里太祖破明四路兵二十万于此),界藩城(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在铁背山上太祖殱明将杜松于此)。而亲御桴鼓及命帅奏功者曰乌拉(在混同江东尼什哈站北太祖癸丑年平其国冇宜罕山城太祖戊申年攻克临河五城金州城壬子年攻克逊扎泰城郭多城鄂谟城富勒哈城皆癸丑年攻克),哈达(在开原东北边外即明时所谓南闗也有绥哈城太祖己亥年平其国),辉发(国城在辉发河边扈尔奇山上冇多璧城太祖乙未年攻克之丁未年平其国),叶赫(在威逺堡东北近叶赫河岸即明时所谓北闗也太祖癸巳年破叶赫等九部兵于古埒山甲辰年攻取张阿奇兰二城癸丑年取吉当阿城乌苏城雅哈城赫尔苏城喀布齐赉城哈敦城额吉岱城天命四年取克伊特城是年亲统大兵攻克东西二城平其国东城即叶赫新城西城即叶赫老城也),苏克素河(在清河东所属城寨曰图伦城太祖癸未年起兵讨尼堪外兰于此曰萨尔浒城亦癸未年攻取曰玛尔墩寨甲申年攻取曰安国瓜尔佳城乙酉年攻取曰嘉木瑚城曰沾河寨曰古哷城曰沙济城皆癸未以后收服),浑河(太祖甲申年征之凿道噶哈岭乙酉年败其兵于太兰冈吉林崖所属城寨曰巴尔逵城丙戍年攻取曰兆佳城己丑年攻取曰杭甲城曰札库木城曰东佳城曰伯伊堚寨俱以次攻取),完颜(太祖戊子年平其部),栋鄂(在寛甸堡外有齐吉达城翁鄂洛城太祖甲申年征之戊子来归),哲陈(太祖乙酉年征之托漠河章甲巴尔达界藩俱集兵来御我兵四人败其八百人癸亥复征克之),长白山之讷殷(有佛多和城太祖癸巳年剿诛纳殷部长于此),珠舍哩(太祖癸巳年征之),鸭渌江部(太祖辛卯年征取之),瓦尔喀之安褚拉库内河(太祖丙申年征之取屯寨三十余),乌尔里尼满(太祖天聪九年平其部),乌尔格辰(崇徳二年平其部),绥芬(太祖庚戌年攻克),雅兰(太祖甲寅年攻克),瑚叶(太祖己酉年攻克),乌尔吉额赫库伦(俱崇徳二年攻克),诺罗阿万(天命元年招服),呼尔哈之扎库塔(太祖辛亥年攻克),乌扎拉(崇徳五年征服),乌兰海伦(崇徳五年征服)。库尔喀之拉里禅铎辰阿萨津多津乌库尔城卦拉尔额苏里额尔图(俱崇徳五年征服)黑龙江之萨哈连部(天命元年征之取其屯寨三十六)卦尔察部(天命十年十一年两次征之天聪八年归附)索伦部(天聪八年通贡崇徳五年征之)博和里诺尔噶尔都里(崇徳八年攻取)小噶尔达苏大噶尔达苏绰库禅能吉尔(俱崇徳八年征降)窝集之赫什赫鄂谟和索啰佛纳赫托克索八(俱太祖丁未年征取)锡璘(太祖甲寅年征取)而部落之举族内附者曰苏完(太祖戌子年归附)曰雅尔古(太祖戊子年归附)瓦尔喀则有斐优(太祖丁未年部长为乌拉所侵率户五百归顺)呼尔喀则有锡喇忻(天命元年招服)格伊克哩(天聪二年归附)纳堪泰(天聪四年朝贡)托科罗努雅喇黙尔库勒赫叶(俱崇徳二年朝贡)辉克(崇徳五年朝贡)玛尔哲赖科尔佛科尔库萨喀哩(俱崇徳六年朝贡)喀尔喀木哲克特库塔图库福题希额尔珲斡齐奇库巴扎拉额题奇萨里尼叶尔北(俱崇徳七年招降)松阿哩则有巴雅喇(天聪二年朝贡)黒龙江则有杜莫讷武因库鲁木图纳屯(俱天聪八年朝贡)果博尔色布奇赫赫岱克殷乌鲁苏裕尔根海伦固浓昆都伦乌兰(俱天聪九年朝贡)扈尔布尔俄勒(俱崇徳三年朝贡)索伦之萨哈尔察(天聪六年朝贡)博穆博果尔(崇徳二年朝贡)纳木丹尼都逊乌喇喀徳都尔(俱崇徳五年归附)库尔喀之赖达尔(崇徳六年朝贡)及延楚地方之库雅喇(即库尔喀之别名在图们江北岸与朝鲜之庆逺相对去寜古塔五百里崇徳八年朝贡)精格里河浑春(崇徳三年朝贡)窝集则有那木都鲁寜古塔尼玛察(俱太祖庚戌年招降)使犬部则有盖青(天聪八年朝贡)使鹿部则有喀木尼汉(崇德元年招降)东北边部落以次入贡者自寜古塔东北行四百余里住呼尔哈松花江两岸者曰诺雷(天聪五年朝贡)曰克宜克勒(崇徳二年朝贡)曰祜什哈哩(崇徳三年朝贡)皆编甲入户自寜古塔东行千余里住乌苏里江两岸者曰木伦(太祖辛亥年征降)又东二百余里住尼满河源者曰奇雅喀喇(乂冇班吉尔汉喀喇亦在寜古塔东南去乌苏哩四千里每二年一次遣官至尼满河地方收贡颁赐)自寜古塔东北行千五百里住松花江黒龙江两岸者曰赫哲喀喇又东北行四五百里住乌苏里松花黑龙三江汇流左右者亦曰赫哲喀喇自(寜古塔水路至其部东北界共四千五百余里)即使犬国也又东北行七八百里曰费雅喀(又有居处甚逺不能至寜古塔之库叶一部每年六月遣官至离宁古塔三千里之普禄鄊收贡颁赐)自寜古塔东北行三千里曰奇勒尔(即使鹿卾伦春牧处所距齐齐哈尔城千余里又使马鄂伦春亦散处山林距齐齐哈尔五六百里)直至于大东海,皆自古荒逺未闻之地,朝贡惟谨逺至迩安广轮有截丰水诒谋夐乎莫并矣。

吉林
谨按吉林,周以前为肃慎地,汉以后属挹娄,靺鞨,唐初为新罗之鸡林州,寻属渤海,辽于混同江左右置滨州,寜江州,稍西为黄龙府,金于混同江左右置肇州,隆州,信州,江之西为率賔路,南近髙丽为海兰路,皆统于上京,元置海兰府,硕达勒达路,万户府,五分领混同江南北之民,宁古塔则渤海之忽汗州,后称上京龙泉府,今城西南六十里呼尔哈河南古城周三十里,内城周五里,宫殿旧址犹存,金为呼尔哈路,亦统于上京拉林勒楚喀之间,则金上京城在焉今城南四里,尚有古城及子城宫殿遗址。我朝于吉林乌拉设将军以统诸城,而宁古塔白都讷三姓阿勒楚喀拉林各设副都统,分镇焉时代虽遥山川犹昔按其方域尚可参稽焉尔。

黑龙江
谨按黒龙江在吉林东北,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里。后魏时曰黒水部,属勿吉,唐曰黒水靺鞨,跨江分南北部,黒水部之北为思慕靺鞨郡利靺鞨窟说靺鞨,近西北者为室韦部,唐会要靺鞨传言思慕等部南与渤海徳里府接,东至大海,北至小海,今考黒龙江极北有小海,北史所云于已尼大水,即北海当即指此,辽为女真,金属上京,北境及夫余路,溟渤逺环兴安层抱重江叠嶂控扼诸藩虽渤海之盛,亦不能全有其地也,所云思慕郡利窟说等地名亦皆得自传闻未通使。传我朝徳威逺被海隅日出罔不率俾黒龙江诸城爰自国初望风景附至康熙二十三年设将军副都统镇守之与内地郡县无异固,汉唐以来简所不能详者

肃慎四至
后汉书古肃慎国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

晋书肃慎在不咸山北(案不咸山即今长白山)东滨大海西接冦漫汗国北极弱水其土界广袤数千里通考魏正始六年母丘俭讨髙丽过沃沮千余里到肃慎南界。

旧唐书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

肃慎城肃慎县
松漠纪闻古肃慎城四面约五里余遗堞尚在在渤海国都三十里以石累城脚。

辽史东京路辽阳府肃慎县以渤海户置黄龙府黄龙县本渤海长平县并富利佐慕肃慎县置。

元史开元路古肃慎之地(案元时开元路所统甚广不止今开原一邑元字明初始改原)。

谨案肃慎疆域仅见于后汉书晋书其国界南包长白北抵弱水东极大海广袤数千里约而计之正在今吉林寜古塔黒龙江境史云西接冦漫汗国考晋书有寇莫汗国去养云国马行百日养云国去禆离国五十日禆离国在肃慎西北可二百日莫与漫音实相同汗当为王称计去肃慎三百五十程矣又考辽史集州古陴离郡地金属贵徳州今为抚顺和屯陴与禆音亦相同抚顺正在长白山西北然则后汉书言肃慎在夫余东北者指寜古塔黒龙江诸境而言晋书谓禆离国在肃慎西北者指不咸山而言其程邮第约略计之未为确据耳松漠纪闻称古肃慎城在渤海国都三十里考唐书渤海始都忽汗州以忽汗河得名今呼尔哈河是也唐天宝末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考呼尔哈河源出吉林界色齐窝集中诸源汇为一大河东注镜泊又从镜泊之发库东注绕寜古塔城南复东北与混同江合是渤海王都皆临忽汗而上京为肃慎故地则肃慎古城实在上京为今寜古塔地也至辽时黄龙府肃慎旧县并入黄龙县者当为渤海县名辽阳府之肃慎县则辽所自置虽各止一隅,要皆肃慎之故地也。

夫余国都
后汉书夫余国在元莵北千里南与髙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三国魏志夫余本属元菟汉末更属辽东时句骊鲜卑强夫余在二国间其印文言濊王之印国有故城名濊城盖本濊地而夫余王其中晋书夫余在元莵北千余里南接鲜卑(案后汉书作西接鲜卑当系此误),国中有古濊城。

晋书永和二年夫余为百济所侵西徙近燕。

夫余城夫余府
通典夫余南接髙丽东接挹娄西接鲜卑后髙丽得其地置夫余城唐乾封二年薛仁贵破髙丽于金山进拔夫余城后属于渤海。

新唐书李勣伐髙丽拔夫余城。

通考夫余故地渤海为夫余府常屯劲兵扞契丹领扶仙二州。

册府元龟后唐天成元年,陈继威使契丹至渤海界夫余府,契丹族帐在府城东南隅。通考辽太祖攻渤海夫余城下之改夫余城为东丹府(案辽史作拔忽汗城以为东丹王国误)。

辽史地理志通州安逺军本夫余国王城渤海号夫余城通逺县本渤海夫余县(案辽史又有夫余县乃太祖迁渤海夫余县降户所置非故地也)。

辽史地理志龙州黄龙府本渤海夫余府。

金史地理志隆州古夫余之地有混同江拉林河,谨按夫余在汉元莵郡北元莵为今海城盖平复州自开原以北千余里皆夫余之境南北朝为慕容氏所侵走保沃沮又因百济侵略西徙近燕寻为髙句丽分据唐灭髙丽入于渤海辽并渤海以为东京若龙州同州祺州肃州皆其故地其国王城则为通州领通逺安逺归仁渔谷四县金为隆州属上京路寻废州以三县并入归仁属咸平府元初又废归仁故城在今铁岭东北金山据明统志在开原西北三百五十里辽河北岸又西北三十里曰东金山又二十里曰西金山三山绵亘三百余里与乌梁海接境则隋唐伐髙丽所谓出夫余道者盖常由此而渤海传所云,夫余为契丹道及后汉书所言西接鲜卑者皆相符合,至朝鲜亦有夫余县,则徒袭其名不足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