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凤山县志


  列女

  黄氏弃娘,旧治安平镇黄堂壮女。年十九,适伪宾客司傅为霖次子璇。为霖以反间谋泄,父子俱置极刑;眷属谪配,氏兄铨为氏营救得免。方璇之被系也,氏犹冀其生;及父子遇害,遂决意身殉。其兄多方慰之;氏泣曰:『今日之事,子为父死、妻为夫亡,于理甚顺;妹复何憾』!遂自缢死。今从祀节烈祠。

  阮氏荫娘,县□□人。年十六,适王寻,居安平镇。未有所出;寻伯兄有遗腹子,嫂已别适,氏抚之如己出。未几,寻殁。寻仲兄来哭;殡毕,氏请以所抚侄为夫立后,仲许之;遂合户自经。仲嫂救苏,且慰之曰:『叔死不可复生,似何自苦乃尔』?氏曰:『夫死誓不独生,倘得藁葬夫侧,俾遂同归,愿足矣』。仲悯其志,使人防之密;氏醉以酒,即严妆整服,从容就缳。事在康熙二十二年五月。雍正五年祀节烈祠。

  郑氏月娘,县中洲庄人。年十九,归儒士王曾儒。逾年儒卒,翁以贫故,欲速葬;月娘乞稍停,愿死同穴。翁骇然,嘱邻媪劝之。月娘曰:『夫病剧时,吾以死许之矣;义不可移』。投缳而死。绅士竞挽以诗。知县宋永清嘉其节,亲祭氏坟,匾其庐曰「百年今日」。盖宋挽诗,有「百年今日乾坤老」句也。时合葬旧治依仁里内园路西。

  黄氏,凤山庄人;本县学生员李时灿妻。年二十二,灿卒;子俊臣,甫四岁。家贫守节,孝事老姑;常于滨海拾蚌、蛤以佐甘旨。乡人怜而恤之。年七十卒,子孙皆成名。乾隆十四年题旌,祀节孝祠。

  王氏掞娘,竹桥庄人。年十七,归夫黄研。逾年研卒,无嗣,或劝别适;氏曰:『妇人从一而终。夫亡无子,唯有一死,无愧九泉而已』。服三年丧。将大祥,告其姑与母曰:『我生不辰,不能终媳妇之职,报鞠育之恩;忍死至今,为夫服耳。今事毕矣』。于大祥日,哭泣尽哀;夜起梳洗,投缳而绝。缙绅挽诗盈帙。

  吴氏洁娘,县竹桥人。年十八,归夫黄尚志。尚志病剧,语氏曰:『予病不起,未有子嗣,难以守节;死后,汝宜自计』。氏泣曰:『夫之不幸,乃妾之不幸;若果不起,誓不独生』。寻尚志卒。家方治殓,氏更素服,潜出村外半里许,投水死。

  黄氏明娘,□□县人。年十九,归夫金仁。越三年,仁卒,无嗣。舅姑老且病,氏奉养备至,久而不懈。寻勇姑相继亡,氏亦病笃;人欲为延医,氏却之曰:『吾不从夫死者,为舅姑也;今舅姑往矣,吾何以生』?不药卒。闻者哀之。

  董氏,县兴隆庄人;儒士李凤妻。年二十,凤卒。遗腹生男;守节四十年,事舅姑尽孝,抚遗孤俾成立。知县邹承垣赠匾「节孝可风」。

  成氏桂娘,县兴隆庄人;儒士黄忠妻。家贫甚,事舅姑以孝闻。时姑病笃,忠外出,氏医药无计,刲股肉以进。姑卒不起,送终尽礼。里邻知其事,咸服其孝。

  曾氏好娘,县兴隆庄人;儒士卢从妻。从卒,遗孤三岁,家贫困;氏勤女红,抚养之俾成立。事舅姑,菽水尽欢。后子奇游郡庠,邻里称其节孝。

  李氏快娘,县竹桥人;儒士黄奖妻。夫卒,氏年二十三;矢志柏舟,事舅姑菽水尽欢,里邻称羡。家淡泊,抚孤成列,成均立,督孙曹中、梦兰等联游泮水。人以为节孝之报。现年几八十。

  黄氏喜娘,县兴隆庄人;儒士曾亨观妻。初籍内地,夫渡台殁;氏年二十四,家无担石,勤纺绩以奉老姑,严训督以课幼子。念夫外殁,携子东渡,省夫坟;择仁而处,遂籍于凤。其苦节完贞,里邻称羡。子成立。现年八旬余。

  杨氏茂娘,县兴隆庄人;儒士谢乞老妻。年二十二,夫故,未有男嗣;氏不欲生,因念老姑在堂,转烈为节。茹苦尝辛,以供菽水;立嗣抚养,以绍夫后。姑殁,送终尽礼。乡里钦其节孝。现年五十余,子孙成立。

  寓贤

  前明宁靖王名术桂,字天球,别号一元子;太祖九世孙辽王后、长阳郡王次支也。始授辅国将军。崇祯壬午,流寇破荆州,术桂偕惠王暨藩封宗室避湖中。甲申,京城陷,庄烈帝殉社稷,福王嗣立于建业;术桂与长阳王入朝,晋镇国将军,令同长阳守浙之宁海县。乙酉夏,浙西郡邑尽归国朝,长阳率眷属至闽中、术桂尚留宁海。而郑遵谦从绍兴迎鲁王监国,时传长阳入闽存亡莫测,监国封术桂为长阳王。郑芝龙据闽,又尊唐王为帝,建号隆武;术桂奉表称贺,隆武亦如监国所封。后闻其兄尚存,已袭辽王;术桂具疏请,以长阳之号让兄次子承之。隆武不允,改封宁靖;仍依监国,督方国安军。丙戌五月大兵渡钱塘,术桂乃涉曹娥江奔避宁海,觅海艇出石浦;监国亦由海门来会,同至舟山。十一月,郑彩率舟师北来,因芝龙与隆武不洽,知越州不守、监国出奔,故遣迎之;术桂与监国乘舟南下,岁杪抵厦门,而芝龙已先归命北行矣。是时郑鸿逵迎淮王于军中,请宁靖监其师,合芝龙子成功兵攻围泉州,经月不下;鸿逵乃载淮工与宁靖同至南澳。值粤东故将李成栋奉桂王之子称帝肇庆,改元永历,宁靖因入揭阳;永历令居鸿逵师中,月就所在地方支膳银五十两。戊子春,命督鸿逵、成功师。庚寅冬,粤事又溃。辛卯春,宁靖仍与鸿逵旋闽取金门。及成功取台湾,宁靖辄东渡,就竹沪垦田数十甲,以赡朝晡。既而元妃罗氏卒,遂葬焉。戊午,闻靖海将军施琅调集水军楼船进讨,郑氏诸臣燕雀处堂,晏如也;宁靖独蒿目忧之。常言『台湾有变,我再无他往,当以身殉』。癸亥六月大师克澎湖,二十六日郑兵败回。宁靖谓姬媵曰:『我之死期已至,汝辈听自便』。佥云:『王既能全节,妾等宁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请失赐尺帛,死随王所』!宁靖曰:『善』。姬袁氏、王氏(或云蔡,误也)、媵妾秀姑、梅姐、荷姐俱冠笄被服,同缢于堂。宁靖乃大书曰:『自壬午流贼陷荆州,携家南下,甲申避乱闽海,总为几茎头发,保全遗体,远潜外国。今四十余年,已六十有六岁。时逢大难,全发冠裳而死,不负高皇,不负父母。生事毕矣,无愧无怍』。次日,校役舁主人柩至,宁靖视之无他言;但曰『未时』。即加翼善冠、服四团龙袍、束玉带、佩印绶,将宁靖王麐钮印送交郑克塽,拜辞天地祖宗;耆士老幼俱入拜。宁靖答拜。又书绝命词曰:『艰辛避海外,总为几根发。于今事毕矣,不复采薇蕨』。书罢,结帛于梁自经;且曰:『我去矣』!遂绝。众扶之下,颜色如生。越十日,藁葬于县治长治里竹沪,与元妃合焉;不封不树。妾媵五棺,埋于台湾魁斗山,去其墓三十里;时称为五烈墓。宁靖无嗣继益王裔宗位之子名俨鉁为后;时年七岁,安置河南开封府祀县。

  李茂春,字正青,漳之龙溪人;登明末乡荐,富著述。风神秀整,跣足岸帻,旁若无人。居于台之永康里,题其茅亭曰梦蝶处,日诵佛经自娱,人称李菩萨云。卒,葬新昌里(时属凤山,雍正十二年改隶台湾)。
 
卷十一

  杂志

  凡稗官野乘、小说丛谈,皆足广见闻、资谐笑;而缙绅先生弗道焉者,为其语杂而弗纯也。虽然,五色杂而成文、黑白杂而成章;昔刘子骏有言:『过而废之,毋宁过而存之』。况名迹具一方胜概、妖祥兆五行征应,物产以谘土训、丛谈以补旧闻。诸如此类,吾存之、吾无以置之,是杂之而已矣。然则是编,将为全志之拾遗可也。志杂纪。

  其目四:名迹(附寺观、坟墓)、灾祥(兵燹附)、物产、丛谈。

  名迹(附寺观、坟墓)

  灾祥(附兵燹)

  物产

  丛谈

  名迹

  按「旧志」载红毛城、红毛井等项;查安平镇城今已改隶,兹不复载。

  埋金山,在打鼓山巅。相传明都督俞大猷讨海寇林道干,道干遁入台,舣舟打鼓山港,其妹埋金山上。时有奇花异果,入山樵采者或见焉。若怀归,则迷失道;虽识其处,再往终失之。

  仙人山,在沙马矶头。山顶常带云雾,非天朗气清,不得见也。故老传言:时有服绛衣、缟衣者对奕。说虽无稽,然生成石凳、石碁盘犹存。

  火焰山,在港西里赤山顶。时瀵涌出火,有火无烟;取薪置其上,则烟起。考「诸罗志」亦有火山,皆从水中炎上;造物化工,真不可解。闻康熙二十二年我师将进港,出火三条如彩虹亘天,三日夜始散;殆显示以出幽迁乔之象耶?山顶四旁无草木(按乾隆十四年,山巅涌温泉。初涌时,相距丈余,地颇摇动;蹑之如履淖土状。良久,流出浊泥,若悬崖瀑布)。

  石洞,在大冈山巅。多蚌蛎壳;沧海桑田,不知何时物也。山上有湖,雨则水满。山阴有小石洞,莫测所底。或以瓦掷之,窅然无声。相传其下通于海云。

  莲池潭,在县治兴隆庄北门外。潭修且广,荷花满沼,香闻数里。今为文庙泮池。

  月眉池,在维新里竹沪。明宁靖王术桂所凿。植莲其中,景致幽淡,颇堪玩适。

  龙目井,一在竹仔寮,为小竹桥、观音山二庄交界:两井相连,状若龙目,故名。其泉清洌,相传饮之可以愈痾。一在打鼓山麓:泉出石罅,夏秋雨润,泉涌如喷雪翻花,潺湲远闻;冬春稍细。然筑为陂圳,可灌田百余甲;汲以煮茗,清甘异常。极旱不竭;凡有亢旱,官民祷雨于此。

  汤泉,在观音山里大滚水山。水带浊泥,热不可近。或云下生硫磺,理或有之(别有一温泉在赤山仔,已见上条)。

  忠义亭,在港西里西势庄。康熙六十年,总督觉罗满保为粤庄义民建。凡有公事,会议斯亭。雍正十一年,御史柏修、高山重修。乾隆二十年,监生黄共兴、何昌藩、赖安仲等相继修。

  (附)寺观

  元兴守,在县城南鼓山麓。乾隆八年,住僧经元募建。寺背山面海,门前有小港环之;园林茂密,竹木、花果之属甚盛。循曲径而上,仰凌绝顶、俯瞰大海,为近邑胜概。有寺田数甲。

  与隆寺(即观音宫),在县城东北龟山麓。康熙三十□年建。寺后有石磴,屈曲数层,通天后宫。陟其巅,烟海晴波、平沙落雁,皆在目前,可供远眺(又一在埤头街草店头。一在草店尾—亦曰龙山寺、一在凤山下庄、一在淡水新园街、一在港西里万丹街)。

  泗洲寺,在县城西。创建莫考。寺前有潭一口为放生池,大旱方涸。

  慈济宫(或称吴真人庙、或称开山宫、或称保生大帝庙、或称大道公庙,皆斯神也),在兴隆庄万丹港口。创建旧,寻圮;乾隆二十八年重修。相传海岸上漂流神像于此,乡民立庙祀之(又在一县署前大街、一在兴隆庄新岐凤、一在凤山上庄、一在半屏山后劲、一在维新里竹仔港、一在观音山大社,并康熙年间乡人募建。按真君宋时人,吴姓,名本;同安白礁人。母梦吞白龟而生。长而学道,以治疾多效;及卒,人肖像祠之,有祷辄应。景佑间,敕庙额为「慈济」。庆元间,敕为「忠显」。开禧间封英惠侯,人群称之为大道公焉)。

  仙堂,在长治里前阿社。祀五文昌:梓潼、汉寿亭侯、魁星、朱衣、吕祖;后祀东王公、西王母。康熙年间,里民何侃募众建。环植竹木,颇有胜致。

  元帅庙,在观音山里(一在观音山援剿右、一在观音山滚水庄)。祀唐张睢阳。创建莫考(又一在半屏山右冲)。

  池王爷庙,在县治南蛇山麓。相传神为唐进士池姓者。乾隆初年建。

  宁靖王庙,在长治里竹沪社。王忠义炳蔚,竹沪是其垦田地,乡人立庙祀之。

  祖师庙,在观音山里(一在援剿中庄、一在角宿庄)。创建莫考。

  (附)坟墓

  宁靖王墓,在长治里竹沪庄。

  李茂春墓,在旧辖新昌里,今改隶台湾。

  黄烈妇墓,失考。

  阮烈妇墓,失考。

  郑烈妇墓,在依仁里。

  黄节孝墓,在凤山庄港仔墘。

  灾祥(兵燹附)

  顺治十八年(辛丑)夏五月,鹿耳门水涨丈余。

  先是,鹿耳门港道浅笮,内多沙线,巨艘不得进。是岁郑成功师至,水骤涨至丈余,大小战舰并进,遂据台湾;凤山属焉。

  康熙十九年(庚申)夏六月,有星孛于西南,其形如剑,长数十丈;经月乃没。是冬,大稔。

  二十年(辛酉),疫。

  二十一年(壬戌)秋七月地产毛。八月,冈山鸣。九月,雨发。是岁大饥(斗米价六钱余)。

  二十二年(癸亥)夏六月,有大星陨于海,声如雷。秋八月,鹿耳门水涨;大师入台,郑克塽降,阖郡皆雉发归顺。

  二十四年(乙丑)冬,有年。

  二十五年(丙寅)夏四月,地大震。

  二十七年(戊辰)冬,有年。

  二十九年(庚午)冬,大有年(自荡平后,年谷时熟,几不胜书;是岁尤大稔)。

  三十年(辛未)秋八月,大风坏民居(船只漂损无数)。

  三十二年(癸酉)冬,大有年。

  四十四年(乙酉)冬,饥;诏蠲免本年粮米。

  四十六年(丁亥)冬,饥;诏蠲免本年粮米十分之三。

  四十九年(庚寅)冬,饥。

  五十年(辛卯)秋九月乙酉,地震(民居仓廒倾圮甚多)。是岁,诏蠲免本年应征人丁银两(详见下五十一年)。

  五十一年(壬辰),诏蠲免本年应征粟石。

  先是,四十九年奉上谕通行蠲免直省地丁银两部议恐兵饷不敷,奉旨匀为两年。康熙五十年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九省先行蠲兔;于是福建内地折色俱蠲,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止兔丁银。三县士民公吁台厦道陈璸、知府周元文详照奉天府尹廖腾煃题请蠲兔米豆之例,台属三县本年应征粟石一例蠲兔。巡抚黄秉中具折奏请,奉旨:台湾府属五十年应征粟石已经征完在官,虽蠲兔,小民无益,其应征五十一年粟石,着行蠲兔(按台湾开征在十月收成之后,与内地不同。此举文牒往返,因海洋之隔,动稽时月;比核实具折奏请,已八月矣。中丞幕僚以上谕并「蠲免粮石」字样,又时已踰秋,恐干驳察,皆坚阻之。中丞毅然曰:『台湾在抚属内,巡抚司全国民命,宁可畏逾时驳察而缄默不言。且台本色,即内地折色也;粟尚水开征。皇上圣明,奏必兔;脱以此罢官,不犹愈他事诖误乎』?竟以折请。部议以不行早奏巡抚降三级调用;奉旨从宽降级留任。仰见圣天子痌瘝斯民,无微不至。而陈观察周郡守一详再详,黄中丞宁受处分,不挠众论,使台民得沐皇仁,其功俱不可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