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志康熙本

  四川东乡令童诚墓(冯屋坊)
  处州府通判李榆墓(白岭)
  大庾知县童大猷墓(昼锦桥)
  义宁知县童志德墓(姚家坪)
  教谕吴文旭墓(席湖营)
  同安教谕许浩志墓(许坊杨梅不平)
  教谕谢文宝墓(田心)
  义宁教谕许承宗墓(竹尾山)
  惠来教谕谢魁墓(黄坊)
  平乐府教授谢必恭墓(连安铺)
  贡士林瑞墓(璧州)
  勅赐廪膳童邦杰墓(冠廌山下)
  廪生沈禹民墓(小张坊)
  将军宋祯墓(後龙山)
  总管李文庆墓(横坑)
  总管李仲山墓(莲塘)
  隐 士 墓
  林茂轻墓(北安里)
  童四郎墓(白坑)
  李必达墓(罗冈头)
  林景芳墓(鹧鸪岭)
  谢君祐墓(鹫峰岩)
  黄一正墓(姚家坪)
  童克铭墓(龙潭头)
  谢本道墓(田心白鸠塘)
  童四四郎墓(曾屋山)
  谢超墓(徐坊乌石夹)
  童守乾墓(下江坊)
  李唐墓(姚坊)
  童得庆墓(青草湖)
  林魁夫妇合葬墓(迪坑)
  黄一魁墓(高桥山)
  处 士 墓
  黄表墓(溪源)
  丘文统墓(官庄陇)
  林禄墓(杨家坊)
  丘文星墓(龙家坪)
  ③
  沈朝宰墓(莒溪)
  李仕庄墓(墩坑陇)
  黄万一郎墓(寨头)
  黄福善墓(滴水岩)
  黄志美墓(瑶前山坛前)
  黄云翁墓(垄一④)妻彭氏墓(老营下)
  (俱举人黄德燝、黄道珪祖坟)
  续  志
  县令杨芳盛墓(辽东人)
  游击谭骐墓
  守备王崇典墓
  【注释】
  ①小宗之祧:兄弟的後代承继为後嗣。小宗,旧时称长子以下诸子的世系。祧,承继为後嗣。
  ②若敖之馁:喻绝嗣。若敖,氏名。春秋楚子熊鄂生熊仪,命名为若敖,子孙为若敖氏。春秋鲁宣公四年,楚子尽灭若敖氏。馁,饥饿。
  ③复印本丘墓至此缺一页,今据由北京图书馆残本抄回的文字补回。
  ④垄一:此二字恐抄误,乾隆县志作“龙背上”。

  ○古  迹
  (见前卷中者不重载)
  王城(河源里。文丞相扶帝昺起义兵驻此,因名之)
  垂珠岭(河源里朋口。文丞相扶帝昺,过此垂泪,居人痛而哀之,故名。)
  龙骨坑(北安里。相传有龙毙此,至今乡人取之犹有骨)
  星汶沸(凡二:一县治西,即放生池;一在曾地坪,今迁文川桥下)
  旗石砻(县东六②)
  乌石夹(北安里)
  打鼓岭(姑田里。其石巉岩,凡新任官入境时,假道避之吉)
  出米石(凡二:一水西岭,一旗石寨。有石穴寸许,溜米,随人多寡足以食之。今无米出)
  石钟(姑田里石燕岩中有石悬于岩,如钟形,叩之鍧然作金玉声)
  丘氏书院(在冠廌三元殿左,系丘鳞、丘方读书处)
  罗天麟(南顺里亨子堡,祀天麟庙,系元朝人)③
  【注释】
  ①文丞相:文天祥。
  ②六:疑是“六里”之误。
  ③此条古迹文字有误,似应作“天麟庙(南顺里亨子堡。祀罗天麟--系元朝人)”。


  ●卷十 仙 释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
  尝闻左氏①浮夸,好言鬼神之事,未闻其言仙释也。佛自后汉时流入中国,即范史②亦未尝言之,惟唐人好为小说,而神仙之事骎广抑诞矣。欧阳修五代史,屏之弗道,而《本论》焯然千古,与《原道》③并峙,诚吾道之堤防也。老氏④近杨⑤精于杨,崇清净,尚无为。汉代食马肝⑥,而盖公为曹参师⑦,于治道小补,未尝有书符咒水、踏罡步斗一切妄说。佛氏⑧之说进于墨⑨,黑衣宰相(注10)足以乱政,亦衰世之米比政(注11)耳。若夫秦皇、汉武,车辙马迹遍天下,与周穆王(注12)同一梦呓,盖死魄驱之而脱衣而走耳。凡有名教之责者,草薙而兽蒐(注13)之。虽然,连俗好鬼,鬼物可以警愚,所谓仙释既有其人,存之以见王道之大,不删亦可。
  罗仙,南顺里山坑人,不详其名。按仙生于唐太和间,所寓常在惠济桥之广福堂。年六十有二,乃如清流盈山庵修炼。越数载,得道羽化,里人以其身塑(注14)而祀之,表曰真仙。凡遇旱疫,祷之,无不应者。
  罗仙公,唐太和间人也,诞于连之隔川亨塍。厌五浊之世界,求三乘(注15)之玄宗,标最上之法门,获脱离之神力。虎忙(注16)数年,茹柏餐松;盈山一朝,骖鸾驾鹤。垂白之叟,望而欷嘘;载赤之童,见而抃舞(注17)。盖仙风临于俄顷,而功德累乎生平。虽无鞭石(注18)之怪事,断蛟之显迹,而兴云致雨,不俟泰山之肤洒(注19);泽致不足,吸西江之润(注20)。盂底翔龙,何啻杨柳枝开;杖头丹液,殊異讲堂墨渖(注21)。咫尺风云,槁壤顿资生面;爟皞(注22)火国,羽裾忽扇清风。所以南亩棲禾,考我钟而代我鼓(注23);西畴载梱(注24),盈斯坻(注25)而满斯仓。连人之奉仙,匪朝伊夕;仙翁之惠连,以年代日。较之咒酒灭火、口巽火盛矢,逞犭曹狡(注26)于一时,用伎俩于遇然(注27),均此仙家推罗翁为上首矣。议者陈生辈数君曰:广福堂设于坰外,香火弗肃(注28),艾肃(注29)弗亲。慨仙灵之或违,念玄心之不坠。鄙屍乡(注30)之已湮,祝鸡(注31)之莫续。爰建精舍而为法宇,从此汲水献花如闻罄咳(注32),燃香诵经如睹彷佛。以朝礼为功课,以供养为皈依,不类祀淫而嗟报歉,诚善举也。自建为始,洵克有终。仙□呵获(注33),风雨以时,烟火百里,可谓和乐者乎!虽乱离兵火,弗薙弗除,亦何巩如屹如(注34)也哉!为之谶(注35)曰:此山没灭,英灵乃绝,山不灭兮灵不绝。
  诰  封
  云霭盈山,建登真之福地;风清洞府,开造化之仙基。丹灶药炉;黄芽白雪(注36)。六十二年而功行有感,四方朝谒而显应无边。玉旨诏命于三天(注37),金阙化身于永世。护教玄科(注38),提携后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祖师,盈山得道罗公,感应真仙,混元金阙化身天尊。
  罗仙公履历
  公诞于唐文宗太和二年戊申十月十五日子时。初在虎忙岭织履烹泉以济行人,后隐银屏山(注39)修炼。至汉隐帝乾祐二年乙酉七月十五日于隔川神仙寨飞升,计百二十岁。凡所历处,有紫云盖其上。至宋淳化间,十方于银屏山修炼处恢其宫殿。以公功行宏深,道德完满,因更其山名盈山。登真(注40)□□□□□□□□□□□□□□□□□□□□
  □□紫气迴旋,至九月□□□□□整理仙□□身金像迎祀隔川广福堂。今众以坰外香火弗肃,于康熙六年中秋日辰时,□隔川乡中建造行宫崇祀。
  杜、陈二真人,唐元贞时寓林坊村,修炼于西山绝顶。人迹罕至,不火食四十五春。一日遇东华君,飘然羽化。至宋初,建广福堂于西山,以棲其灵。自唐历今,法身犹存。或雨旸愆期(注41),灾祲间作,乡人叩祷,神应如响。现今遗有化石址仙迹。
  【注释】
  ①左氏:左丘明,春秋鲁国人,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省称《左传》。
  ②范史:南朝宋范晔作《后汉书》。
  ③《原道》:唐韩愈作。
  ④老氏:老聃,道家创始人,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五千言。
  ⑤杨:战国杨朱,主张为我。
  ⑥马肝:马肝石,以色如马肝而名。汉郭宪《洞冥记》说,“舂碎以和九转之丹,服之弥年不饥渴也。以之拂髪,白者皆黑”。
  ⑦盖公为曹参师:盖公,汉初人,善治黄老言。曹参为齐相,问治世之术。盖公为言,治世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参用其言,齐果大治。
  ⑧佛氏:佛教创始人佛陀(即释迦牟尼)。
  ⑨墨: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提倡薄葬、非乐。
  (注10)黑衣宰相:指南朝宋释惠琳。他善谈论,文帝(刘义隆)常与之议朝政,遂参与权要。会稽孔觊目为黑衣宰相。僧人穿黑色袈裟,故俗称僧为黑衣。
  (注11)粃政:同“秕政”,不良之政。
  (注12)周穆王:周穆王曾西击犬戎,《穆天子传》因以演述穆王乘八骏西行见西王母故事。
  (注13)草薙而兽蒐:除草猎兽,喻不加区别,尽行诛戮。薙,tì,除草;蒐,sōu,打猎,春猎曰蒐。
  (注14)自此以下,仙释卷版面文字不同,疑是康熙末乾隆初重印时重刻板所印。
  (注15)三乘:道家以洞真部为大乘,洞玄部为中乘,洞神部为小乘,合称三乘。
  (注16)虎忙:地名,在本县罗坊与长汀邻近之陡岭,名虎忙崠是也。
  (注17)抃舞:鼓掌舞蹈,形容喜极。
  (注18)鞭石:传说宜都郡有二大石,一为阳,一为阴,鞭阴即雨,鞭阳则晴。
  (注19)泰山之肤洒:泰山神聚云降水。泰山,泰山府君,指泰山神,俗称东岳大帝。自魏晋以来,道家传说人死魂皆归泰山,以泰山神为地下之主。旧时各地有东岳庙祀泰山神。肤,“肤合”之省,谓云气聚合。
  (注20)润:雨水,水。
  (注21)墨渖:墨汁。
  (注22)爟皞:举火的夏季天空。爟,guаn,举火,火炬;皞,通“昊”,昊天,夏季的天。
  (注23)考我钟而伐我鼓:敲我钟而击我鼓。“考”和“伐”都是敲击的意思。
  (注24)西畴载梱:梱,应作“禾困”,满。西畴,西边的田园。西畴载禾困,就是西边的田园,喜获丰收,满载而归。
  (注25)坻:chí,通“墀”,阶上空地。
  (注26)犭曹狡:疑应作“狯狡”,即狡狯。
  (注27)遇然:偶然。遇,偶。
  (注28)肃:衰落。
  (注29)艾肃:应作“艾萧”,艾蒿,臭草,喻不良。
  (注30)屍乡:地名,在今河南偃师县西。
  (注31)祝鸡:,疑应作“笑”。祝鸡,叫鸡。祝鸡翁,传说中善养鸡的仙人。旧题汉刘向《列仙传》上:“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屍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暮棲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
  (注32)罄咳:应作“謦咳”,咳,通“欬”。謦欬”,咳嗽,喻谈笑。
  (注33)疑为“仙口阿护”之误,意为有仙灵保佑、庇护。
  (注34)巩如屹如:巩固高耸。如,然,助词。
  (注35)谶:chèn,预言吉凶祸福的文字。
  (注36)黄芽白雪:黄芽,道家炼丹所用之铅华。白雪,琴曲名,相传为春秋时晋师旷所作;又疑是道家炼丹所用之汞的别名。
  (注37)三天:道家称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为三天。旧题汉东方朔《十洲记》:“方丈洲在东海中央……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
  (注38)玄科:道家科目。《南齐书·百官志》:“太始六年,以国学废,初置总明观,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玄,深奥,神妙,特指道家。
  (注39)银屏山:即清流盈山。
  (注40)以下作“□”者,皆是无法辨认之字。
  (注41)雨旸愆期:晴雨误期。旸,晴。

  ●末卷 增 添

  ○教  条①
  劝 农 文
  朱文公②
  契③勘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使凡州、县守倅④皆以劝农为职。每岁二月,载酒席出郊,延见父老,喻以课责子弟竭力耕田之意。盖欲吾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义,以共趋于富庶仁寿之域,德至渥⑤也。当职幸此承摄,敢坠彝章⑥?今有劝谕事件,具开于后:
  一今来春气已中,土膏脉起,正是耕农时节,不可迟缓。仰诸父老,教训子弟,递相劝率,浸种下秧,深耕浅种。趋时早者所得亦早,用力多者所收亦多,无致因循,自取饥饿。
  一陂塘水利,农事之本。今仰同用水人协力兴修,取令多蓄水泉,准备将来灌溉。如事干众,即时闻官,纠率人工,借贷钱本,日下修筑,不至误事。
  一耘犁之功全赖牛力,切须照管,及时餧饲,不得辄行宰杀,致妨农务。如有违戾,准勅科决脊杖二十,每头追偿五十贯文,锢身监纳,的⑦无轻恕。今仰人户递相告戒,毋致违犯。
  一种田固是本业,然粟豆麦麻、菜蔬茄芋之属亦是可食之物,若能种植,青黄未交得以接济,不为无补。今仰人户更以馀力,广行栽种。
  一蚕桑之务亦是本业,而本州从来不宜桑柘,盖缘民间种不得法。今仰人户常于冬月间,多往外路买置桑栽。相地之宜,逐相去一二丈间;深开窠窟,多用粪壤,试行栽种。待其稍长,即削去细碎拳曲枝条,数年后必见其利。如未能然,更加多种麻苎,亦可供备衣着,免被寒冻。
  一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须就田主讨田耕作。每至耕种耘田时节,又就田主贷借谷米,及至终冬成熟,方始一并填还。佃户既赖田主给佃贷,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田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⑧方能成立。今仰人户递相告戒: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如当耕牛车水之时,仰田主依常年例应副谷米;秋冬收成之候,仰佃户各备所借本息填还。其间若有负顽不还之人,仰田主经官陈论,当为监纳,以儆顽慢。
  一本州节次行下诸县,不得差人下乡乞觅、骚扰、科索、强买物色⑨、及以补发经总制钱、发纳上供银、罚科茶等为名,科罚人户银物,所以上体朝廷宽恤之意,欲使民得安居,不废农业。今恐诸县奉行违戾,仰被扰人指定实迹前陈诉,切待追究,重作行遣。
  一本州节次印给榜文,劝谕人户,莫非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意。今恐人户未能遍知,别具节略,连黏在前,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子弟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子孙或有美质,即遣上学读书,学道修身,兴起门户。右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