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通志

  观音寺【在锦屏县城东明正徳十三年建】
  白云寺【在锦屏县城东南二里明永乐八年建嘉靖十四年苗燬天启二年重建】上帝观【在锦屏县城南明万歴十三年建】
  玉虚观【在锦屏县西明永乐六年建 国朝康熙十四年火燬十八年重建】
  北极观【在锦屏县城北一里明治五年建万歴二年重修】
  大定府
  夀佛寺【在府城内中街黔西州亦有】
  大佛寺【在府城南 国朝康熙八年知府甯云鹏建黔西平逺俱有】
  东山寺【在府城东门外 国朝总兵李起建】
  万夀观【在府城内中街黔西平逺亦有江西人建祀许旌阳以为防馆】
  南林寺【在平逺州城南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游击王耀麟重修】
  东山寺【在平逺州城东 国朝康熙八年副将霍维鼐倡建十年逰撃赵印昌増修】开元寺【在黔西州城东门外 国朝康熙五年总兵李如碧建】
  回龙寺【在黔西州城西门外】
  玉皇阁【在黔西州城东门外】
  普慧寺【一名双井寺在毕节县城东门外】
  寳龙寺【在毕节县赤水白岩】
  三元宫【在毕节县赤水古刹】
  南笼府
  玉泉寺【在府城东门外】
  兴隆寺【在府城东二十里披叠山】
  圆通寺【在府城西闗洞山上】
  夀佛寺【在府城北门外一在安南县】
  海潮寺【在府城北半里万夀山】
  北极观【在府城西北山防】
  三元宫【在府城北门外】
  三清殿【在府城西北髙岗上】
  玉皇阁【在府城东门外一在安南县】
  大寺阁【在府城西北髙岗上】
  卧佛寺【在普安州城东半里】
  大威寺【在普安州城北三里】
  普照寺【在普安县城北】
  朝阳寺【在普安州城北三十二里】
  水星寺【在普安州城北半里】
  碧云寺【在普安县城南二十五里碧云山】
  松岿寺【在普安县北新路罐子窰】
  南峰寺【在安南县南闗外始建极宏敞后遭兵燹重修复燬于火今玉皇阁即寺后殿】涌泉寺【在安南县城南里许鸦闗上明沐国公建】
  东观【在安南县东门外独秀山明时建】
  南观【一名髙真观在安南县南门外玉枕山明时梁姓指挥倡建后圮 国朝康熙三十年僧飞航重修】
  遵义府
  佛光寺【在府城内初有铜佛像在荒莽中人往观辄风雷不可近后有异僧命居人斋戒往迎置此寺】
  雷音寺【在府城南五十里水中突起一山其下有飞云庵】
  西来寺【在府城西三十里明末僧两生建】
  万夀寺【在府城北即龙山寺】
  茅衙寺【在府城北十五里茅坪原名仙岩庄初为杨应龙妻田惜玉所居称曰茅衙平播后李氏得之改建为寺】
  海潮寺【在府城北三十里海龙明万歴间平播后兵备道傅光宅建】
  黄钟寺【在府城北四十里四境皆田中耸一石如螺明治间夜大风雨光怪闪烁居人旦往视之有钟悬树间因建寺居之后圮国朝顺治十八年里人张时有増修】
  天台寺【在府城北四十里僧烜一建岩洞皆竒】
  玉皇观【在府城内旧有文昌乩笔碑记 国朝康熙五十八年知府赵光荣重修】先天观【在府城北三十里紫霞山明正徳初杨颠仙建今改名紫霞寺】
  大士阁【在府治前明万歴四十年知府孙敏改建后燬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副将魏相建】胥觉寺【在正安州古刹也明万歴九年僧锡牌増修俗名锡牌寺】
  本刚寺【在正安州 国朝康熙七年知州髙瑆重建】
  蟠溪寺【在正安州明万厯初僧孤舟面壁于此】
  甘露寺【在桐梓县三坡砌石为径髙下悬絶行人每苦渇 国朝顺治间副将陈福平冦至此见军士覔水弗得为之恻然因建寺一所斲木为槽引水巡抚张徳地因以甘露名寺】龙罩寺【在桐梓县西五十里雄峙山顶势极巍峩】
  莲池寺【在桐梓县西七十里平原中攒列数峯形如莲瓣故名】
  三座寺【在桐梓县北二十里耸岫危峦水环若带又名三教寺】
  辰山寺【在绥阳县西十五里】
  螺水寺【在绥阳县西十七里旧名三教寺】
  回龙寺【在绥阳县西二十三里本为蒲象庵元时建后增修改今名】
  亲云寺【在绥阳县西三十里 国朝顺治间僧了幻建】
  天竺寺【在绥阳县北十五里】
  长磏寺【在绥阳县东北九十里明永乐初张三丰常寓于此】
  寳象寺【在仁懐县旧城内】
  祝庆寺【在仁懐县旧城内】
  西禅寺【在仁懐县二郎里】














  贵州通志卷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贵州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贵州通志卷十一
  食货志序
  【户口 田赋 课程 经费蠲恤 积贮 物产】
  贵州物产鲜少生计瘠薄民间无终岁蓄故通十三府计之户口才二十万土地硗确惟正之供不敌中土一大县虽山产铅汞商课税以少佐军国然视江淮关津之征云南铜盐之利仅矣而官吏师生军伍邮传诸经费且至百万仰给他省
  国家奚利焉顾山川风气有时而开淮海惟扬州在禹贡厥田下下厥赋下上而自唐宋以后财赋遂甲天下岂非人聚则土辟土辟则物丰财贿资用自饶给欤我
  朝浩荡之恩
  令天下孳生户口永不加赋贵州军伍屯田许民间占
  为永业不取其值
  大泽深仁煦育蒸濡民蕃物阜丰亨豫大之道在是矣述
  食货志
  食货
  户口
  宋以前无考
  元至元十六年七月西南八番罗氏等国来附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户凡十万一千一百六十有八二十六年六月西南夷中下烂土等处洞长忽带等以洞三百寨百一十来归得户三千余闰十月西南生番心□等八族计千六百二十户内附二十九年正月八番都元帅刘徳禄言新附蛮洞因籍户懐疑窜匿诏招集之诏曰爰自前宋归附五十余年阅实户数乃有司当知之事诸郡皆然非独尔播自今以往咸奠厥居流移失所者招谕复业有司常加存恤毋致烦扰重困吾民二月乌鲁斯招附桑州生苗罗甸国古州等洞酋长三十一所部民十二万九千三百二十六户诣阙贡献三十一年减八番所设官二百一十六员八番称新附九十万户设官四百二十四员及遣官覈实止十六万九千余户故减之三十八年十二月八番洞官吴金叔等以所部二百五十寨民二万有竒内附诣阙贡方物
  泰定元年八番生蛮韦光正等及黄杨五种人以其户二万七千来附请岁输布二千五百疋置长官司以抚之
  顺帝至元四年五月诏湖广行省元领新化洞古州潭溪龙里洪州诸洞三百余处洞民六万余户分隶靖州
  明
  治十五年贵州布政司户四万三千三百六十七口二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三
  万厯六年贵州布政司户四万三千四百五口二十九万九百七十二
  国朝
  贵州布政司
  原额户口一十七万五千三百三十五户雍正五年新收四川割归遵义一府五州县户口三万八百八十四户又收湖南广西割归天柱荔波二县更名永丰州开泰锦屏玉屏青溪等县原无户口雍正五年割永宁县隶四川除户口二千二百四十二户八年割威宁州属可渡桥西地隶云南除户口八百六十六户雍正十年又收四川叙永厅赤水河南地方隶毕节县户口五十八户又割毕节县属赤水河北地方隶四川无原额户口又各府新增户口六万九千五百十八户实在户口二十七万二千六百八十七户
  原额人丁一十五万八千二百九十丁内除九万六千六百九十八丁原不编差并随田带泒亦不征差外实额编差人丁六万一千五百九十二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丁七分一厘一毫六丝又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编增额外人丁并提督举报官庄人丁一千二百六十四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二丁二分八厘八毫四丝【是年纂修通志照编审实数】
  原额丁差及随田带泒丁银二万二千八百五十四两八钱七分七厘三毫七丝一忽六微四尘八纤六渺内除逃亡无征银一万五千四百五十一两四钱一分二厘一毫九忽六微一尘四纤四渺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七千六百五十六两五钱八分一厘九毫四丝七微八渺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千三百九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八丁二分八厘八毫四丝实额征丁差银八千一百七十四两四钱八分二厘四毫九丝三忽五微四尘四渺外铜仁府属遇闰加增银五两六钱六分五厘五毫六丝五忽六微五尘四纤八渺无闰之年不加是年钦奉
  恩诏以后编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五年割永宁一县隶四川除原额人丁二千三百一十五丁内实在征差人丁二百五十五丁又除威宁州拨归云南人丁一百七十四丁又施秉县拨归湖南一十五丁共除征差人丁四百四十四丁除征丁差银六十五两六钱雍正五年新收湖南割归天柱县更名开泰锦屏玉屏青溪等县人丁五千八百六十二丁三分四毫四丝六忽三微五尘九渺内除豁免并随粮带泒及减除人丁一千四百四十九丁丁银二两外实征差人丁四千四百一十三丁三分四毫四丝六忽三微五尘九渺实征丁银二百一十八两三钱七分八厘四毫六丝二忽二微七尘二纤七渺七漠六茫六沙二漂又新收四川割归遵义一府五州县原额随田起征人丁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丁七斗六升二合七勺一抄八撮四圭七粒七粟三末内除新垦尚未起征田人丁三丁六斗七升五勺四圭实征差人丁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九丁九升二合三勺九抄八撮七粒七粟三末实征丁差银五千三百一十一两八钱五分一毫九丝一忽二微七尘七纎六渺雍正九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二万五千三百五十七丁五分九厘二毫八丝六忽三微五尘九渺又随田起征人丁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九丁九升二合三勺九抄八撮七粒三粟三末
  实额征差并随田带泒银一万三千六百三十九两一钱一分一厘一毫四丝七忽九尘七渺七漠六茫六沙二漂内于雍正十年改征米石银一千一百六十八两二钱六分四厘九毫一丝九忽四微六尘二纤改征米一千四百八十八石三斗二升一合一勺一抄四撮八圭三粒九粟外实征银一万二千四百七十两八钱四分六厘二毫二丝七忽六微二尘八纤七渺七漠六茫六沙二漂又于雍正十年割毕节县属赤水河北地方隶四川原额人丁一千九百七十五丁原额丁差银一百九十七两五钱内有逃亡人丁一千九百十二丁实除现征丁差人丁六十三丁除有征丁差银六两三钱又收四川叙永厅赤水河南岩上岩下地方隶毕节县随粮起征人丁二百十六丁五斗九升五合四勺五抄六撮六圭三粒八粟有征丁差银一百五十三两五钱三厘八毫八丝九微二尘七纎八渺又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万三千五百五十三丁永不加赋
  贵阳府
  原额户口一万五千八百一十八户新增户口七千八百六十四户
  原额人丁四万八千九百八十八丁七分内除三万二千九百四丁俱系八番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外实编差人丁一万六千八十四丁七分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八千三百五十五丁五分又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新增额外人丁一百二十二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七千八百五十丁二分
  原额征丁差银三千七百四十一两一分四毫内除丁逃无征银二千四十八两二钱八分一厘四毫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千七百一十七两二钱二分九厘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一百七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八千二十四丁二分实额征丁差银一千七百五十五两四钱七分九厘又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四千七十七丁永不加赋
  贵阳府亲辖
  原额户口无新增户口九百三十七户
  原额人丁一百一十七丁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编增人丁四十七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一百六十四丁有征丁差银三十四两九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三十二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一百九十六丁实额征丁差银四十一两四钱又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一十一丁永不加赋
  贵筑县
  原额户口六千一百六十八户新增户口一千五百七十二户
  原额人丁八千五百一十四丁七分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四千八百六十八丁五分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三千六百四十六丁二分
  原额丁差银二千一百五十七两一钱内除丁逃无征银一千二百八十四两七钱三厘四毫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八百七十二两三钱九分六厘六毫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新增征差人丁四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三千六百九十二丁二分实额征丁差银八百八十四两四钱四分四厘二毫又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千五百七十二丁永不加赋
  定番州
  原额户口四千二百二十一户新增户口七百三十三户
  原额人丁二万五千二百二十二丁俱系八番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康熙三十年至三十五年新编征差人丁六十一丁有征丁差银一十二两二钱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四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六十五丁实额征丁差银一十三两又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编审新增
  盛世滋生人丁一百三十三丁永不加赋
  广顺州
  原额户口一千一百一十九户
  原额人丁八千四百六十七丁内除七千六百八十二丁俱系苗狆原未审丁征银外止有流寓附籍额丁七百八十五丁内除节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百九十丁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征差人丁五百九十五丁
  原额征丁差银一百五十七两内除丁逃无征银三十八两康熙三十五年编审实在有征丁差银一百一十九两又三十五年至五十年增征差人丁一十六丁康熙五十年编审实额征差人丁六百一十一丁实额征丁差银一百二十二两二钱又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九年编审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