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
太祖阿骨打乃谋叛辽。西陷黄龙,南取辽阳,进陷临潢,取中京,又西得云中,遂入居庸,并幽、蓟。
【史略】宋政和三年,阿骨打嗣位初,劾里钵传其弟颇剌淑,颇剌淑传其弟盈哥。盈哥死,劾里钵长子乌雅束嗣,其弟阿骨打继之,后更名曰。四年,遂叛辽,陷宁江州州在今三万卫塞外,屡败辽军阿骨打败辽军于混同江西,又取宾、延、祥等州。其地俱在今三万卫塞外,遂称帝,国号金。渡江即混同江,陷黄龙府见前,辽主延禧自将讨之,复败还时辽主渡混同江,会其下耶律章奴作乱,遂引还。金人追败之。六年,辽将高永昌据辽阳以叛,阿骨打击破之,辽东京路州县,悉没于金。明年,拔显州今为广宁卫,辽西诸州,次第降下。宣和二年,陷辽上京。四年,陷中京,尽略居庸以北地。进取辽西京路诸州县,又取辽之东胜州在大同府西境,见前,乃还入居庸,辽人以燕京降。于是五京诸路,皆为金有。
太宗吴乞买既斩辽祚,即议南侵,汴都倾覆,还陷两河。继又遣将取陕西、河南及山东地,乃立刘豫于河南,与宋相持。
【史略】初,辽主延禧往来云中大同府以西北,古云中地也,未及还,金人悉取燕云地宋政和五年,辽主畋于鸳鸯泺,为金人所袭,遁走云中,辽人立耶律淳于燕京。淳旋卒,金人攻燕云,悉取其地。鸳鸯泺,在今宣府镇云州堡西百余里,屡败辽主于天德、云内之间天德军,在榆林镇北千余里。云内州,在大同府西北五百余里。宣和五年,阿骨打殂,弟吴乞买代立后更名晟。七年,击擒辽主于应州新城东六十里新城,今大同府西南百里新平城也。时金将娄宿袭获辽主于应州新城间,辽亡。遂遣将分道南寇。粘没喝自云州围太原,斡离不自燕山寇河北,渡河攻汴,不克而去时粘没喝亦自太原分兵陷威胜军。隆德府,复还云中。既而粘没喝陷太原,复南寇;斡离不亦自保州陷真定,引军南下,合攻汴,汴京陷,改立张邦昌为帝。建炎元年,金人尽取两河州郡,复分道寇京东西及陕西诸路,所至摧陷。宗泽守东京,与金人相持时北京亦为宋守,西京屡为敌所陷,河南统制翟进旋复取之。二年,金人略取陕西诸州镇,又陷大名,略河济而南。三年,陷徐州,遂逾淮泗,入扬州。时京东诸州多没于金,金人以刘豫知东平府,界旧河以南,俾豫统之。未几,兀术大举入寇,陷磁、单诸州及兴仁府,进陷南京,遂入淮南,乃分道:一自滁、和入江东,一自蕲、黄入江西,东陷明、越,西陷潭、岳,乃还。自是中原四京及陕西六路,悉陷于金,金人尽以畀刘豫。绍兴二年,豫自大名迁汴,屡引金人南寇。
熙宗合剌废刘豫,悉有中原地,屯田募兵,增设守备,与宋分疆。
【史略】宋绍兴五年,金阿骨打之孙合剌嗣位合剌,改名。是时刘豫数引金人入寇,为宋所败。八年,金人遂袭汴,执刘豫,废徙临潢临潢,见前,因议以河南、陕西地与宋。十年,兀术复自黎阳趋河南,撒离喝自河中趋陕西,尽夺所归地。宋因诏诸将进讨。岳飞等军屡胜,中原州镇,次第恢复。而秦桧专主割地请和,诏飞等班师,兀术等旋复南寇。十一年,和议始定。西复大散,东限长、淮,皆为金境。
袭辽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是为十九路。
【史略】金人以会宁府为上京金旧土也,初称为内地。金主天眷初,号曰上京,府曰会宁。金亮贞元初,自上京迁燕。明年,削上京之名,止称会宁府。金主雍大定十三年,复曰上京。今辽东三万卫东北塞外有废会宁城,临潢府为北京即辽上京,金初因之,金主天眷初,改曰北京。金亮天德二年,废北京,止称临潢府,辽阳府为南京即辽东京也。金主晟天会初,改曰南京。金亮改曰东京,府仍曰辽阳。又金主天辅七年,尝以平州为南京。天会七年,复曰平州,大定府为中京仍辽旧也。金亮贞元初,改曰北京,后因之,大同府为西京仍辽旧也。又金主亮贞元初,定都故辽之燕京,改为中都,府曰大兴。又改故汴京为南京,府仍曰开封。金主兴定初,以宋故西京为中京,府曰金昌。《金史》:天眷五年,宋和议既定,遂建五京,是为五京。曰河北东路治河间府,曰河北西路治真定府。金主晟天会七年,分宋河北路为东西两路,曰河东南路治平阳府,曰河东北路治太原府。天会六年,分宋河东路为南北两路,曰山东东路治益都府,即宋青州也。天会中,改宋京东东路置,曰京北路治京兆府,曰延路治延安府,曰庆原路治庆阳府,曰熙秦路治临洮府。金主皇统四年,并陕西六路为四路,曰汴京路治开封府。金亮贞元初,改曰南京路,曰大名路治大名府。初置统军司,金亮天德二年罢。正隆二年,复置总管府,曰咸平路治咸平府,初曰咸州路。金亮天德二年,升咸州为府,路因改焉。今辽东铁岭卫东北有废咸平府,后又分熙秦为凤翔、临洮二路金主雍大定二十七年,分置凤翔路治凤翔府,临洮路治临洮府,是为十四总管府。而五京亦曰上京、北京、南京、中京、西京等路金亮改南京路为东京路,仍治辽阳。又改北京路为临潢府路,于河北东路析津府改建中都,因增置中都路。大定中,又废临潢府路,并入北京大定府路,共为十九路盖北京废而中都置,临潢废而熙秦分,始终为十九路也。□□□□闲散府九北京路府二:曰广宁,今辽东广宁卫;曰兴中,辽所置府也,见前。汴京路府二:曰归德,曰河南,俱见前。河北西路府二:曰彰德,故相州;曰中山,故定州也。山东东路府一,曰济南。河东南路府一,曰河中。秦凤路府一,曰平凉。此九府也。凡不系五京、十四路所治而称府者,曰闲散。又有德兴府,故新州也。金主允济大安初升为府。晋安府,故绛州也。金主兴定二年,升为府。盖后所增置,节镇三十六,防御郡二十二,刺史郡七十三,军十有六东京路军一,曰来远。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今辽东都司西南有废来远城。汴京路军一,曰颍顺。本刘豫置。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二十四年,改为钧州,即今开封府禹州。山东东路军二:曰城阳,大定中升为州,寻改曰莒州,即今青州府莒州;曰宁海,大定中升为州,即今登州府属州。山东西路军二:曰滕阳,亦大定中升为州,寻改曰滕州,今兖州府滕县;曰泰安,大定中升为州,今济南府属州。河东北路军六:曰平安,大定中升为州;曰晋宁,大定中升为州,寻改为葭州;曰火山,大定中升为州,寻改为奥州;曰宁化,曰岢岚,曰保德,俱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见宋河东路。延路军二:曰保安,曰绥德。熙秦路军二:曰镇戎,曰积石,大定二十二年俱升为州,见宋陕西路,县六百三十二,城、寨、堡、关百二十二,镇四百八十六《金志》:大定以后,尽升军为州,或升城、堡、寨、镇为县。其后京、府、州凡百七十有九,县六百八十有三。东极海,西逾积石积石山,在西宁卫西南百余里。见陕西名山积石,北过阴山见前,南抵淮、汉,地方一万余里。自阿骨打至守绪,传九世国亡。
元起于和林和林,亦曰和宁,在碛北千余里,至也速该而始大。
【史略】蒙古本北狄别种蒙古,即鞑靼也。欧阳修曰:鞑靼,在奚、契丹东北。其后为契丹所攻,部族分散居阴山者,号鞑靼。《宋史》:蒙古在唐时为蒙兀部,亦号蒙骨斯。绍兴中,金人屡遣兵攻之,为所败,乃与议和,且册其酋敖罗孛极烈为蒙辅国王,不受。自号大蒙古国,寻称帝。《元史》:蒙古自孛端叉儿始蕃衍,居乌桓北,与畏罗、乃蛮、九姓回鹘、故城和林接壤,世奉贡于辽金,而总领于鞑靼,其后为也速该,至也速该并吞诸部,始盛大,其子曰铁木真。
太祖铁木真乃谋叛金铁木真,姓奇渥温氏,略取漠南、山北、辽海、河朔、山东及关右地。
【史略】初,金人以铁木真为察兀秃鲁铁木真侵并旁部,众益强。会塔塔儿部叛金,乃会金师击灭之。金人以其有功,拜为察兀秃鲁,犹中国招讨司也。宋开禧二年,始称帝,既而尽并附近诸部。嘉定四年,始侵扰金云中、九原之境,进取西京,遂分兵四出,尽略山后诸州,东过辽河,南至清、沧清、沧二州也,西南入雁门雁门关,见前。既又入居庸,逼中都,乃引而北。六年,复围中都,又分军为三道,出辽西,残河东,躏济上详见前。还至中都,与金平而还。七年,金迁汴。蒙古复围中都,分军取其北京,既而中都亦下。于是诸路州郡,相继降附。十年,蒙古建行省于燕云,经略大行以南,河北、山东、河东以及陕西诸路州郡,遂相次陷没。宝庆三年,蒙古主入京兆,金人惟守河据关潼关也,以为控御云。
时又并西域,
【史略】初,铁木真击灭乃蛮诸部乃蛮部与斡亦剌、蔑里乞诸部,俱在蒙古西南。时铁木真悉击灭之。宋嘉定二年,畏吾儿国降于蒙古畏吾儿,即唐之高昌也,今曰火州。四年,西域哈剌鲁部来降在今甘肃塞外哈烈卫东。十一年,击西域诸国,取讹答剌城在今西域天方国境内。十五年,入回回等国回回,今西域默德那国也,至忻都见前,灭西域四十余国而还。其后端平二年,蒙古主窝阔台复遣兵攻西域。嘉熙初,下钦察等部钦察,在今西域于阗国西南。又宝初,蒙古主蒙哥遣旭烈等伐西域。五年,平乞石迷等百余国乞石迷,在今西域国北境,转斗万里,西渡海,收富浪国富浪国,在西海西岸。于是西域之地,悉归蒙古。
兼西夏,
【史略】初,铁木真败乃蛮之兵,遂掠西夏之境。宋嘉定三年,引兵入灵州,夏主安全乞降。十年,又围夏兴州,夏主遵顼奔西京西京,即灵州也。时夏人以兴州为东京,灵州为西京。宝庆元年,取夏甘肃州西凉府,又取灵州,进次盐州川即故盐州也。夏境州郡,望风降下。三年,尽取夏城邑,夏主德旺出降。自元昊至德旺,凡九世国亡。
降高丽。
【史略】宋嘉定十二年,蒙古攻契丹部叛人于高丽之江东城城在今朝鲜境内大同江东,遂攻高丽。高丽王王暾请降。其后叛服不常,屡遣兵侵之。景定初,蒙古忽必烈嗣位,高丽王亻典复降附。
太宗窝阔台遂灭金,据有中夏,蚕食宋郊。
【史略】宋绍定二年,窝阔台嗣位于和林,寻入陕西,陷金凤翔。遣其弟拖雷等寇宋,破汉中、蜀口诸州郡,陷饶风关见前。乃沿汉而东,自金州略邓州,军于唐州,进陷钧州。窝阔台亦自河中至河清见前,渡河入郑州,会兵攻汴,西取潼关,东围归德时又陷睢州,既而引去,金人大困。蒙古主乃留别将攻汴而还。金主寻走归德,复迁蔡,汴京及中京遂相继入于蒙古。蒙古军复与宋师合攻蔡,克之,金亡。端平二年,以宋败盟,入汴、洛,遣兵分道,西侵蜀汉,东掠江淮,川、峡、襄、郢及淮西诸州,多为所陷时利州、成都、潼川三路,悉被残破,又襄阳亦降于蒙古。蒙古遂陷随、郢诸州及德安府荆门军,而淮西之蕲、舒、光诸州,亦为蒙古所陷。后汉上、淮西旋还旧境,蜀土遂不可复。宋之边衅,于是始滋矣。
宪宗蒙哥灭大理,定吐蕃,残交趾,复举兵蹙宋。
【史略】宋淳十一年,蒙古蒙哥嗣位,寻以河南、陕西地封其弟忽必烈。宝初,忽必烈引兵取大理诸蛮部,遂略定吐蕃,而分遣其将兀良合台攻诸夷未附者。合台尽平西南夷时白蛮、乌蛮、鬼蛮诸部俱顺命,罗罗斯、阿伯二国乞降,又攻下阿鲁诸国,凡得五城、八府、四郡,蛮部三十七,复入交趾,败交人于洮江洮江,即富良江也,见前。是时交趾王陈日照遁入海,遂屠其人而还。既而交趾复据其地,降于蒙古。五年,蒙古主入寇,寻入剑门,略川峡诸州之未下者。别将侵淮东,陷海州涟水军。开庆初,忽必烈渡江围鄂州,侵轶江西州郡时蒙古陷临江军,入瑞州。兀良合台亦自交而北围潭州。会蒙古主殒于合州城下,忽必烈等乃相继引还。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改号曰元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史略】忽必烈袭位于开平今宣府镇东北七百里有开平废县,遣使如宋议和,不报。宋咸淳四年,遣兵攻襄阳。九年,襄阳陷,乃命伯颜等沿汉入江,长驱东下。别将出淮西,趣扬州。既而伯颜入鄂,复分军规取荆湖以南。德初,伯颜入建康,寻分道趣临安。宋奉表请降,伯颜以帝后北去。自是穷陬远岛,宋无遗境矣。
踵辽、金故迹,仍都于燕。
【都邑考】太祖铁木真十五年,定河北诸郡,建都和林自是五传皆都于此。世祖中统初,建开平府,营阙庭于其中,而分立省部于燕京先是铁木真克金中都,改曰燕京路,而大兴府仍旧。五年,号开平为上都。至元初,又称燕京为中都。四年,改营中都城,遂定都焉。九年,改中都曰大都又至元五年,改开平府曰上都路。二十一年,改太兴府曰大都路。自是大都岁尝巡幸。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至大二年,行中书省俱改曰行尚书省。四年,复故。
【史略】元立中书省,统河北、山东、山西地,谓之腹里领大都等路二十九,曹州等州八;又属府三,顺宁、中山、河中也,属州九十一。顺宁,即唐之武州,今为宣府镇,而立行中书省,分镇藩服。曰岭北领和宁路,即和林也。蒙古初建都于此,曰元昌路,寻改转运和林使司。中统以后,不复建都,置宣慰司及都元帅府于此。大德十一年,始改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皇庆初,改曰岭北行省,而和林路亦改曰和宁路,漠北诸屯戍皆属焉,曰辽阳领辽阳等路七,咸平府一,属州十二。辽东西诸城镇以及高丽之西京皆属焉。《元志》:至元六年,高丽统领李延龄等以国中乖乱,挈西京五十余城内附。八年,改西京为东宁府,寻改曰东宁路,以领其地。西京,即高丽平壤城也。咸平府,金所置,见前,曰河南亦曰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领汴梁等路十二,南阳等府七,荆门州一,属州三十四,自河南至淮东西,又湖北之境,亦分属焉。《元志》:至元十年,尝置河南等路行省于襄阳。十三年,又置淮南行省于扬州,寻皆改废。至正中,复置淮南行省于扬州。汴梁路,即宋开封府。荆门州,即宋荆门军也,曰陕西领奉元等路四,凤翔等府五,州等州二十七,属州十二,自陕西以至汉中,又西南至四川、西山诸州之境,皆属焉。奉元,即宋京兆府也,曰四川领成都等路九,府三:潼川、绍庆、怀德也,又属府二:曰保宁、广安,属州三十六,军一:长宁也。自四川及湖广、贵州诸蛮境皆属焉。《元志》:中统三年,置陕西四州行省,治京兆。二十二年,始分置四川行省于成都。怀德府,在今西阳宣抚司西南。保宁府,即宋阆州。广安府,即宋广安军,与长宁军俱见前,曰甘肃领甘州等路七,州二:曰山丹、西宁,又属州五:西凉、瓜、灵、鸣沙、应理也。元至元八年,以置西夏、中兴等处行中书省。二十五年,改中兴府为宁夏路。元贞初,并宁夏行省于甘肃。山丹、西宁,今陕西属卫也。应理州,在今庄浪卫东,元所置。余并见前,曰云南领中庆等路三十七,府二:曰仁德、柏兴,又属府三:曰北胜、永昌、腾冲,属州五十四。自云南接四川西南,又东接贵州西境诸蛮皆属焉。中庆路,即今云南府。仁德,今为寻甸军民府。柏兴,今四川建昌行都司盐井卫也。北胜,今云南直隶州。永昌,即今永昌军民府。腾冲,今为腾冲军民卫。又云南境内有甸寨军民等府,不在路府州之列,曰江浙领杭州等路三十,府一:曰松江,州二:曰江阴、铅山,属州二十一。自两浙以至江西之湖东,又福建境内俱属焉。《元志》: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杭州路,改曰江浙行省。又至元十五年,置福建行省于泉州路。十八年,迁治福州。自是徙治不一。二十二年,并入江浙行省,其后复析置。大德初,改为福建平海等处行省,仍治泉州。至正中,还治福州。盖时废时置也。松江,即今府,元所置。江阴州,即宋江阴军。铅山,今江西饶州府属县,曰江西领龙兴等路十八,南丰等州九,又属州十三。自江西至广东之境,皆属焉。龙兴路,即今南昌府。南丰,今建昌府属县,曰湖广领武昌等路三十,归州等州十三,府二:曰汉阳、平乐,安抚司十五,军三:曰南宁、万安、吉阳,属州十七。自湖广至广西、贵州及四川南境,皆属焉。至正中,又分置广西行省于静江路。汉阳,即宋汉阳军。平乐,即宋广西路之昭州。南宁等军,俱见宋广西路,曰征东与高丽国同治。领府二:曰沈阳等路高丽军民总管府、耽罗军民总管府,又庆尚等道劝课司使五。高丽国境皆属焉。《元志》:至元中,以征日本置征东行省于高丽,寻废。大德三年复置,自是屡废屡置。沈阳,今辽东属卫。耽罗,今朝鲜全罗道南境济州城也,而边境番夷,皆立官分职,以统隶之如宣慰、宣抚之属。盖疆理之远,轶于前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