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顺镇江志

    梁宝寺
在县南五十里丁桥西梁大同闲建
   金坛县
    慈云寺
在县治东南一百步梁大同初庐陵王府兵曹周祥建宋改今额开禧中重修漫塘刘宰为记 【其文曰慈云寺建于梁之大同而金坛置县在唐垂拱闲先后盖百有五十年今郭内之寺三曰报恩兴于久废草创未具曰笃信在郭之隅建炎有旨专以奉故中书侍郎忠穆张公之祀其宅邑之中为众所向者慈云而已固宜栋宇日辟像设日严而渡江之初衣冠流寓梵呗息而家人尔汝陛级圯而鸡犬睢盱其徒去之晨香夕灯灰寒烬冷开禧中承务郎赵君汝璔丞邑承直郎邓君谦之徯新城次于里中乃相与谋欲遂改作保义郎赵崇谋登仕郎潘炳将仕郎唐大明进义副尉茅拱与路(王肃)段康民闻而和之僧法荣善庆如松祖贤奔走其闲金谷之施来者接武既劝相寓族各适有居乃薙厥芜乃屏厥翳乃撤庙貌更其朽蠹而新之乃饰院宇聚其徒众而居之院拆为四而虚其左之前以须来者外缭周墙中耸双塔承平旧观远矣复还父老叹嗟儿童惊喜又以役之未竟而施之者之难常也岁以七月既望合众建斋籍其赢以充费遂兴两庑余五十楹峙其后为斋祭之堂虽庖湢之舍亦更新之既成而康民与僧如理妙信普应师逵来求余文以记余学孔子者于浮屠氏无考焉而康民阅再岁请不懈作而问事之颠末则自经始以迄于今盖十六年矣而康民等汲汲然惟役之祇忘其寒暑之更鬓发之改其持久不倦有如此者汝璔旋代去邓赵潘路诸君与法荣善庆如松祖贤皆前死康民方盛推其功曰微夫人不及此其成功不居有如此者至于以其术自售而不丏于人以其赢为费而不私于已皆与他为浮屠学者不类故不辞而为之书 山门金刚工制精极】
    普慈寺
在县东二十五里礼智乡梁大同中置隋大业中废唐长庆初重建
    报恩尼寺
在县治东三百步梁大同初庐陵王府兵曹周祥建
    广恩崇福寺
在县西南五十里地名希墟干道四年建故参政张纲之功德寺
    布金寺
去县五十里大和五年建号龙泉在华阳巿后移于方山之二十一都改金布中废嘉定改元故吏部尚书曾(日奂)再建
    同建寺
在县东二里久废
    延庆寺
在县西诸里村宋宝佑闲僧了义率徒舍衣砵建
    同建寺
在三洞乡
    崇福寺
在游仙乡
    法中平等寺
梁中书舍人袁兴祖舍所居宅为之 【兴祖字道生勒碑纪实】 今废
  院 【院○(钞本此下数叶皆在下卷)】
   本府
    三教辩正院
在小竹竿巷至元二十七年永嘉徐苏孙舍宅为之 【徐苏孙永嘉人字垣翁祝发为僧改名弥芝继以旧宅为庵塑孔老释像于内右丞史弼为书额曰三教辩正之院元贞元年总管百家奴为立三教坊】
    华藏院
在石(石达)桥北宋总领倪垕之故宅皇庆元年改创
    表善院
在崇德隅
    妙善尼院
在鹤林门里至元十二年毁于火十三年重建
    福田弥陀尼院
在上河街南皇庆元年建
    戒德尼院
在化隆隅
    千佛院
在崇德隅旧在丹阳县东北九里石羊子宋宝佑闲建 【宝佑闲有尼僧德照自龟山来谒欧道者于庵邑人刘氏薛氏舍地结茅居之众尼踵至共为屋数楹请本府废寺额揭之】 今移于此
   丹徒县
    延寿院
在郡西南唐时建 【唐李建勋有赠延寿长老诗见润州类集】 宋赐名普慈禅院今废
    般若院
在竖土山巅至元十六年本路副达鲁花赤马薛里吉思即金山地建二寺一曰云山寺一曰聚明山寺至大四年改为金山下院赐今名集贤学士赵孟俯奉敕撰碑 【其略曰皇帝登极之岁五月甲申诞降玺书遣宣政院断事官泼闾都功德使司丞臣答失帖木儿乘驿驰喻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曰也里可温擅作十字寺于金山地其毁拆十字命前画塑白塔寺工刘高往改作寺殿屋壁佛菩萨天龙图像官具给须用物以还金山庚辰洊降玺书护持金山也里可温子子孙孙勿争争者坐罪以重论十有一月庚戌都功德使臣海音都特奉玉音金山地外道也里可温倚势修盖十字寺既除拆所塑其重作佛像绘画寺壁永以为金山下院命臣孟俯为文立碑金山传示无极臣孟俯不佞谨拜手稽首为文云谨按金山晋建武始立寺名泽心梁天监水陆法式成即寺营斋宋大中祥符改龙游名赐江南西津田及地山皇朝至元十六年也里可温马薛里吉思任镇江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建两十字寺西津冈颠金山田地为也里可温所夺历二十有七年乃复得二寺为下院三方辉照一峰中流益以壮伟乃作颂云云】 翰林学士潘昂霄又奉敕撰碑 【略曰佛大矣法门不二如虚空无去来大千剎土应缘而现而其法门则一而已宁有二乎外此以为法非吾佛所谓法也金山古名剎屹乎大江中流胜绝天下江南诸山南来抵江而止巉岩对峙视中流之峰脉理融贯倾耸揖顾若外护然至元十六年也里可温马薛里吉思者绾监郡符势张甚掇危峰秀绝之所屋其颠祠彼教曰银山寺营隙为侪类葬区嘻西竺之道九十有六唯吾佛为正法以法之正容有邪有外耶今皇践阼敕宣政臣婆闾等即寺故像撤去之仿京剎梵相朱金绀碧一新清供付金山住持佛海应声长老锡名金山寺般若禅院举域一辞归诚赞羡集贤大学士臣李邦宁奏宜文坚示永远翰林学士承旨臣旦牙答思承诏臣昂霄属笔云云】
    华严院
在大慈乡宋淳佑十二年建
    上生院
在丹徒乡宋嘉熙三年建
    宝胜院
在崇德乡宋景定四年建
    瑞相院
在高平乡宋绍定闲建
    化生院
宋淳佑十二年建
    轮藏院
在大慈乡宋嘉熙四年建
    弥勒院
在长乐乡横山宋嘉熙二年建
    弥陀院
在长乐乡宋开庆元年建
    观音院
在丹徒乡宋淳佑十二年建
    释迦院
在洞仙乡宋开庆元年建
以上十一院并移延庆寺内废院额揭之
    文殊院
在丹徒乡
    显庆崇福院
在三里冈
    大圣院
在官沙宋景定四年建
    崇惠院
在丁角镇唐大中初建
水晶院择胜院报亲院下会观音院大慈院并在高平乡
鹤林院丛秀院昭庆院思敬院报亲院崇恩院长山顺宁院石马奉慈院并在义里乡
德善院显亲院妙智院荐福院大圣院上善院千佛院并在大慈乡
观音院时思院大圣院并在崇德乡
妙惠院宁国院长山兴云院无违院净土院庆仙院思敬院崇圣院并在长乐乡
单巷观音院赤岸崇敬院奉先院栅口奉先院经藏院并在洞仙乡
   丹阳县
    广福院
在县东二里观音山旧名观音院宋治平末赐额寿圣隆兴中改今名 【院有古钱详见杂录门考古类】 景定闲僧祖权修 【先是院多竹木景界清幽淳佑年闲有僧普洽住持斧斤之入不时栋宇之坏不葺几于废院景定闲淮僧祖权不茹荤饮酒戒行颇修入院之后期复旧规贡士蔡逢为之倡重(土瓦)藏殿云】 归附后至元中僧普贤复加兴刱有一碧万顷亭 【亭面湖旧名湖光嘉熙闲改今名丞相吴潜书扁副端立庵章琰记】
    孝感院
在县东北三十里枢密安简邵亢之功德院
    戒珠院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萧塘港之北旧名皇基梁刺史王僧辩建 【按建康实录梁武帝大同十年幸兰陵于皇基寺设斋又按通鉴丹阳宏氏自湘江滨买巨木东下刺史王僧辩诬之以盗没入上方为武帝造此寺父老云武帝墓在其下梁碑事见杂录门】 唐改名皇业 【避元宗之讳】 宋改今名
    崇教院
在县北四十里即经山院
    广教院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即沈山院
    植德博施院
在县东北四十里宋参政忠惠公翟汝文之功德院
    三圣院
释迦下院并在县巿
    普贤院
在县东南十二里青阳邑人为侍郎汤东野追修之所
    智宝院
在县西二十里都官村
    菩萨院
经藏院并在县西南三十里寿安乡
    大圣院
在县东二十七里陵口居士锺宗悟建 【宗悟建昌太守锺公颖之族侄也舍俗出家得萧氏舍寺基结屋居之每日缘化度僧徒十余人捐家产作常住创建寺宇近岁住持德镇经纬颇密轮奂一新】
    道林院
在县东北四十里唐干宁二年僧行员置天佑赐额
    崇福院
在县南四十四里季子庙侧
复福院旌孝院显庆院嘉山真珠院并在永济乡
宝光院龙竿廨院董巷大圣院并在仁信乡
崇庆院三仙院昌福院大慈院并在练塘乡
普化院新游院地藏院圆通院麦埤大圣院并在太平乡
崇德院前周大圣院下庄观音院并在寿安乡
白莲院延寿院广惠院天王廨院岳祠大圣院越塘大圣院并在石城乡
横塘大圣院在高牧乡
东(田翏)大圣院在桂仙乡
存心院栅口廨院并在永和乡
   金坛县
    笃忠显庆院
在县东三里唐光启中建旧名新兴宋建炎三年中书侍郎张悫请为坟院赐今额
    灵建塔院
在金山乡
地藏院圣僧院尊圣院药王院并在县巿
新兴院西禅接代院并在三洞乡
真如院崇先院持爱院福缘院邢坞接待院并在游仙乡
新院福先院兴福院万安院并在登荣乡
彭城院在上元乡
妙法院广惠院显庆院并在孝德乡
福善院在大云乡
  庵 【庵○(钞本此下数叶亦在下卷) 案上文僧寺叙云今列其寺院庵宇之次是此卷内有院亦有庵也张氏鉴云自三教辩正院至单巷观音院皆系僧寺不应入道观门此必旧子目分院庵等类传写者混并之也严氏元照亦同其说盖三教辩正院以下为本府之僧院(三教辩正院在小竹竿巷表善院在崇德隅妙善尼院在鹤林门里福田弥勒尼院在上河街南戒德尼院在化隆隅千佛院在崇德隅皆录事司所统之地)延寿院以下为丹徒县之僧院(延寿院在郡西南般若院在竖土山巅显庆崇福院在三里冈大圣院在官沙崇惠院在丁角镇其余诸院散在各乡皆丹徒县所统之地)和光道院以下为本府之道院(和光道院在大市坊北佑圣道院在小围桥西报亲道院在斜桥南大隐道院在化隆隅卷篷桥北真武道院在柏家桥北安定道院在范公桥西庆真道院在大围桥西崇真道院在还京门里崇福道院在鹤林坊奉真道院在西花园巷皆录事司所统之地)拱真道院以下为丹徒县之道院(拱真道院在还京门外义里乡敬真道院在高平乡三仙道院在仁和门外丹阳道院在定波门外三茅道院在登云门外宝盖山皆丹徒县所统之地)广福院以下为丹阳县之僧院集真道院以下为丹阳县之道院(张氏鉴云丹阳县道院惟有集真道院一处今检乾隆镇江志寺观门丹阳县内惟凝真观条下云旧名集真道院此外诸观旧名道院者甚少则非此志有脱文矣)笃忠显庆院以下为金坛县之僧院真惠道院以下为金坛县之道院(张氏鉴云金坛县以下皆非道院今检真惠道院城隍三茅道院上元道院嗣真道院崇真道院佑圣道院皆在金坛则不得谓金坛无道院矣)今将僧院移入此卷寺类之后而道院仍列下卷观类之后以免混淆至于龙华庵以下为本府之僧庵(钞本龙华庵前有本府二字)清真庵以下为本府之道庵(清真庵条下云今为三茅元符宫下院守真庵条下云女道士吴氏舍宅建垕德庵条下云女冠处之元通庵条下云道士袁志清建通真庵条下云女冠处之又有全真庵五全真女冠庵五皆道庵之证)报亲庵以下为丹徒县之僧庵(钞本报亲庵前有丹徒县三字)高庄吴坟庵以下为丹徒县之道庵(就中通真庵全真庵皆道庵之证且洞仙义里丹徒三乡之僧庵已见上文则此为道庵明矣)大同庵以下为丹阳县之僧庵(崇真庵以下为丹阳县之道庵崇真庵既是道庵之名而都官庵条下云女冠处之尤道庵之证且太平桂仙永济上德等乡之僧庵已见上文则此非道庵而何就中三山庵在练湖北华墅其地属于丹阳县钞本误列于丹徒县道庵之后今改正)施水庵以下为金坛县之僧庵(钞本列于丹阳诸庵之后今检施水以下诸庵或在三洞乡或在登荣乡或在上元乡或在大云乡或在孝德乡或在唐安乡或在游仙乡其地皆属于金坛不属于丹阳兹特改正)礼真庵以下为金坛县之道庵(就中礼真庵常静庵既是道庵之名而唐安大云登荣孝德三洞上元游仙等乡之僧庵又皆见上文则此为道庵无疑)今将僧庵移入此卷院类之后而道庵仍列下卷道院类之后以归画一】
   本府
    龙华庵
在仁和门里天福山至元二十四年都统张舍宅基建 【圆明虚彻禅师如慧明山住持其弟子普宁普度相继营葺门径迂僻竹树幽茂城巿之山林也】
    庆寿庵
在文昌巷
    大圆庵
在仁和门里
    普应庵
在竹竿巷内大德九年建
    圆觉庵
在皇佑桥南至元二十七年建
    白莲庵
在静宁隅
    妙觉庵
在上闸西
善德庵显扬尼庵并在践教隅
圆通庵法云尼庵并在临津隅
千佛庵常乐庵释迦庵观音庵并在崇德隅
龙王庵净明尼庵并在还仁隅
    广惠庵
在大围桥东巷内 【庵中有土偶名黑哥哥居民失猫祷之多应今俗呼为黑哥哥庵巷亦以此得名焉】
    法华尼庵
在果子巷
    干明尼庵
在布袋巷
   丹徒县
    报亲庵
在崇德乡白兔山宋开府詹文守坟庵景定中詹氏子孙建初名报德归附后毁于火庵僧静庆等重建改今名江山县尹俞希鲁为记 【文曰润之属邑曰丹徒去城东南十五里山曰白兔宋开府詹公文及其子资政公度实葬焉景定中诸孙始创庵舍于墓茔之左而扁曰报德置田地若山七百五十亩有奇以赡其庵之僧徒俾奉祠事至于今七十余年矣皇元崇尚释氏教至元庚寅令民占籍凡土田之隶于僧者咸蠲其租入是庵之业亦与焉越七年当元贞甲申詹氏子孙之贫者辄以其田鬻于人又十有四年庵罹回禄之变华榱巨栋荡为墟莽遗址亩仅三十余僧净庆德法遂共以钱贸其地于詹氏乃营乃度乃建堂宇门庑庖湢整理旧绪绍朴崇广实左右之庆号云翁本四明定海张氏子法其母弟朴其季父广其兄之子也因为祠以奉其祖考而詹氏之祀亦不忍废乃易其名曰云翁报亲庵庆既化去法又罄其衣砵之资铢积寸累月滋岁益垂二十年得田地山园以亩计者四百八十有五内割田地亩五十入因胜寺常住用充净庆忌辰之供余产则庵之僧师弟子甲乙相授具词有司申严约束一日吾友王君彦明来致法之言曰惟詹氏之先以安业畀吾徒使守坟墓而其后昆罔念陵迟隳废靡有孑遗吾惕焉疚怀惟香灯之无续是惧辛勤夙夜以有此屋田租虽微官赋之余粗给(鱼干)粥他日吾嗣崇广将次第以传永久顾创始之惟艰思守成之不易愿记颠末庸示来者余曰噫嘻巨家大室丰敛厚葬自以为与山川相悠远然不一再世而其子孙弗恤视其木思以为薪登其垄思发其藏者盖比比也今浮屠氏视其身犹电露而兹庵也庆作于前法述于后堂构菑获以贻厥嗣而又能亲其亲以及人之亲则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姑述梗概俾继夫后者观之庶几有所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