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至元嘉禾志
至元嘉禾志
嘉禾志卷第六
户口
嘉兴路总计四十五万九千三百七十七户
儒一千八十八户
僧四千二百二十八户
尼三百三十七户
道一百五十二户
民四十五万三千四百二十九户
急递铺一百四十三户
录事司总计六千五百八十户
儒四百八十三户
僧四百三十四户
尼五十二户
道一百八户
民五千五百四户
松江府总计二十三万四千四百七十户
儒一百九十二户
僧一千三百七十二户
尼七十户
道一十二户
民二十三万二千八百二十三户
此至元十三年报省民数也中更兵难户口减半今实管仅一十二万余户而已
嘉兴县总计一十二万七百四十二户
儒一百五十户
僧九百九十一户
道一十六户
急递铺八十五户
民一十一万九千四百八十户
海盐县总计四万二千二百五户
儒一百五十三户
僧五百三十户
尼四十九户
道一十户
民四万一千四百六十三户
崇德县总计五万五千四百户
儒一百一十户
僧九百一户
尼一百六十六户
道六户
急递铺五十八户
民五万四千一百五十九户
考证按三朝国史户凡五万一千八百六十三按九域志主户凡一十三万九千一百三十七客户无旧经则云主户四万九千八百五十九主丁九万八千三百九十五旧图则云户一十六万三千四百一十五口三十万二千八百八十五今民数已蕃息矣兹非生聚涵育之明效欤
物产
谷之品
稻 (禾亢) 糯 黍 粟
麦 麻 豆 穄 稗
油麻
帛之品
丝 绵 绡 绫 罗
纱 木棉 克丝 绸 絺
绮绣 【以上多出崇德】 绤 【海盐者佳】 布 【松江者佳】
货之品
盐 【出松江海盐】
药之品
枸杞 蛇床 瓜蒌 牵牛
菊花 香附子 菖蒲 瞿麦
薄荷 薏苡 车前子 紫苏 【海盐者佳】
天南星 麦门冬 忍冬藤 荆芥 【松江者佳】
半夏 草乌 泽兰 良姜
茴香 艾 夏枯草 火炊草
茆香 葛
果之品
桃 李 梅 杏 橘 橙
柚 枣 柿 梨 枇杷 林檎
石榴 莲 藕 菱 芡 芋
荸荠 茨菇 山药 葡萄 甜瓜
菜之品
菘 芥 葱 韭 薤 蒜
荠 芹 苋 蒿 生菜 甜菜
莴苣 芦菔 波菱 葫芦 冬瓜 苦(芹去斤改买)
稍瓜 茭白 茄 笋 胡萝卜
木之品
松 柏 桧 杉 杨 柳
榆 槐 椿 朴 楝 桑
楮 冬青
草之品
茆 茭 蒲 荻 苇 蒹葭
竹之品
淡竹 筀竹 紫竹 箸竹 篾竹 桃枝竹
笋竹
禽之品
鸡 鹅 鸭 鸿 雁 鹳
燕 雀 鸽 乌 鹊 鸠
鹑 鸥 鹭 鹰 鹞 雉
野凫 黄雀 啄木 鸲鹆 鸪(打去丁改鸣)
兽之品
牛 羊 猪 犬 猫
鱼之品
鳜 鲫 鲤 白 鲈 (鱼占)
鲭 鲦 鳗 (鱼单) (鱼酋) (鱼扁)
蟹 虾 龟 银鱼 黄颡 (上敝下黾)
蚌 蚬 勒 鳖 鲳 【此以下出海盐松江路】
石首 海鲈 海鲻 蛏 蛤 梅鱼
蝤蚌 蛎 青虾 白虾 黄虾 蟛(虫月)
白蚬 水母 白蟹
是郡号为泽国原野衍沃田宜麦禾陆宜麻豆地有资于生民日用者煮水成盐殖芦为薪地饶蔬茹水富鱼蟹而已至若草木禽兽果实药品之类亦他郡所有丝(帛系)绢帛视苕霅则次之
赋税
嘉兴路
额管
粮六十八万一千五百五十二石一斗六升六合一勺
米六十八万一千三百三十五石八斗六合八抄七撮
豆一百三十一石六斗九升五合
小麦八十四石六斗六升五合一勺
岁减公田二分
米七万九千二百六十六石二斗一升六合二勺四抄
实征
粮六十万二千一百八十五石九斗四升九合九勺四抄七撮
米六十万二千六十九石五斗八升九合八勺四抄七撮
豆一百三十一石六斗九升五合
小麦八十四石六斗六升五合一勺
松江府
额管
粮二十五万一千九百四十一石七升一合三勺
米三十五万一千七百四十一石一斗五升五合
豆一百一十五石二斗五升一合二勺
小麦八十四石六斗六升五合一勺
岁减公田二分
米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二石三升一合六勺八抄
实征
粮三十万六千一十九石三升九合六勺二抄
米三十万五千八百一十九石一斗二升三合三勺三抄
豆一百一十五石二斗五升一合二勺
小麦八十四石六斗六升五合一勺
嘉兴县
额管
粮一十九万八千七百一十四石八斗六升二合四勺八抄七撮
岁减公田二分
米二万六百六十二石二斗七升五合九勺八抄
实征
米一十七万八千四十八石五斗八升六合五勺七撮
海盐县
额管
粮八万一千六百七石八斗三升五合八勺
米八万一千五百九十一石三斗九升二合
豆一十六石四斗四升三合八勺
岁减公田二分
米七千四百一石四斗一升三合五勺四抄
实征
粮七万四千二百六石四斗二升二合二勺六抄
米七万四千一百八十九石九斗七升八合四勺六抄
豆一十六石四斗四升三合八勺
崇德县
额管
粮四万九千二百八十八石四斗四合七勺
岁减公田二分
米五千二百七十六石四斗九升五合四抄
实征
米四万四千一十一石九斗九合六勺六抄
征榷
嘉兴路
岁办总计一万五千四百七十七定一两九钱一分四厘
酒课一万一千二百五十八定三十五两
醋课四百九十五定三十二两四钱
税课三千四百八十六定一两一钱
河泊课二百三十六定三十三两四钱一分四厘
本路在城办三千四百二十定三十八两六钱六分
酒司
酒课二千二百六十定
醋课二百五十二定
税司
税课九百二定三十八两六钱六分
河泊课六定
松江府
办五千四百四十三定二十四两四钱九分四厘
酒司
酒课一千九百一十定一十三两
醋课一百八十定
税司
税课五百九十七定三十六两四钱八分
河泊课六定九两六钱
大盈务
酒课六百一十八定一十八两
税课八十五定二十六两九钱二分
河泊课二十三定二十二两二钱八分
南桥务
酒课一百四定一十二两
税课五十一定三十四两五钱六分
河泊课二定四十六两四钱
北桥务
酒课一百九十一定四十八两
税课三十四定四十六两三钱六分
亭林务
酒课一百四十三定一两四忽
税课二十四定一十三两三钱五分
河泊课一十四定四十六两四钱
青龙务
酒课七十八定
税课二十五定一十八两二钱
河泊课一定八两八钱二分四厘
蟠龙务
酒课三百三十五定二十六两
税课二十五定四十七两五钱六分
河泊课五定二十七两二钱
上海务
酒课四百七十二定四两
税课一百七十九定二十五两七钱四分
河泊课六定三十四两八钱
风泾三乡
酒课三百二十四定九钱九分九厘九毫九丝九忽
嘉兴县
办三千四十七定一十七两四分六厘
风泾白牛务
酒课七百一十八定二十六两
税课二百八十二定二十一两八钱二分四厘
河泊课五十六定一十六两三钱
魏塘务
酒课七百六十七定一十七两
税课一百二十二定一十三两五钱八分
河泊课一十一定一两
新城务
酒课五百一十六定二两
税课四十五定三十四两九钱二分
河泊课一十一定八两
陶庄务
酒课四百三十三定四十八两
税课六十五定三十两七钱二分二厘
河泊课一十六定四十六两七钱
海盐县
办一千六百二十一定三两二钱二分
在城务
酒课一百八十定四十两
醋课二十八定四十两
税课一百六定二十二两二钱四分
河泊课一十八定一十六两八钱
澉浦务
酒课五百六十八定四十四两
税课三百一十六定一十两
河泊课二十一定三十四两八钱
当湖务
酒课一百三定二十六两
税课三十五定一十一两五钱四分
河泊课八定二两
广陈务
酒课一百三定二十六两
税课三十二定九两四钱八分
河泊课五定四十一两六钱
乍浦务
酒课六十九定一十六两
税课二十二定一十二两七钱六分
崇德县
办一千九百四十四定一十九两四钱九分
在城务
酒课二百四十八定三十两
醋课三十四定四十二两四钱
税课三百八十二定四十八两四钱三分
河泊课一十九定三十八两三钱五分
石门青镇务
酒课八百三十五定三十一两九钱六分
税课一百定一十五两六钱七分六厘
河泊课三十一两三钱六分
沙渚务
酒课二百七十四定四十九两四分
税课四十六定二十二两二钱七分四厘
嘉禾志卷第七
学校
庙以崇先圣学以明人伦郡邑庙学大备于唐中废于五代宋庆历中始议州县皆立学崇宁闲着为令此州县学废兴之由也唐元和闲衡州李宽于石鼓创书院南唐升元中白鹿洞建学馆宋太祖朝潭守朱洞首于岳麓创书院真宗朝又于应天府创书院号天下四书院此书院创置之由也是邦俗素尚儒斯文至今不坠而州县学书院咸备焉
嘉兴路
路学旧在望云门内之西偏宋建炎中因更兵火移于州治之东偏即故宾馆以为之规模湫隘绍兴壬戌二月丁亥诏诸路守臣兴学如故事知州方滋于通越门内二百步立学襄阳张嵲为之记嘉定十三年守臣郑定复以兴学为先务殿宇堂庑廪廥垣墉营创缮修华焕皆逾于昔又辟地于西筑六斋其上宝佑丁巳守臣恕斋谢莹辟大门于庙西偏疏凿黉池增建泮桥刱明德堂于西改观颐堂于东咸淳丙寅守臣星渚赵景纬重建小学于庙之东生徒额三十日课四书月试举子业长升太学惧无以养或置或拨得米一百九十余石骫学职专掌之丙子兵火庙学幸仅存圣朝至元丙戌四明陈绍在分教是邦里人徐硕副之相与谋曰学久废盍撤而新之于是有请于郡郡侯嘉其志闻于省许以学廪葺其废陈绍在徐硕又撙浮费捐薄俸以佐之学有御书阁将压而复整今改名尊经阁之上以贮经籍阁之下则奉安先圣燕居像两旁则祠十先生焉 【濂溪 康节 涑水 明道 伊川 横渠 晦庵 南轩 上蔡 东莱】 学前有一井创亭其上因以育德名盖取蒙泉育德之义岁久亭几废而井亦堙矣悉从而修浚之垣墉涂塈为之一新旧有八斋曰上达立道思诚体仁教睦连茹辅德朋来教睦本以教宗属也已改为正谊矣连茹乃学优而仕之事非学者所宜先因仿紫阳先生改同安邑庠汇征斋之举改连茹为养心盖亦以紫阳先生谕职事诸生养心之说为据月有书季有考朔望三八有讲讲堂名正礼旧矣盖取荀子师者所以正礼之义
宣公书院在今录事司之东宣公唐相陆贽也嘉兴人论谏数百一本仁义城南鸳鸯湖之上旧有三贤堂三贤公居其一也宋郡侯黄大卿始为立祠赵公与心尝拨田土欲建书堂而未遂景定壬戌郡侯谢奕焘始构堂继廪焉落成郡侯率诸生祭菜于宣公曰吾闻圣贤之道率五百岁而后行由唐至于今亦五百余岁矣始克立堂以祠公岂非时乎时至矣道其行矣夫圣朝至元丙子邦人士以堂毁白于郡遂以太初堂为书院里人徐硕职教于此毕力经营而两庑从祀十哲像貌悉皆完美堂曰仁义之堂紫微史大参为之书宣公书院之扁亦紫微笔也斋四曰时习敏求思齐景行皆存旧名至元甲申以小学为阙典请于郡增置一斋曰蒙正以教乡人少俊者
松江府
府学在府治东南二百步宋天禧闲有夫子庙而已湫隘卑陋旁不可为斋馆后六十有五年陈侯谧始欲兴学邑人卫公佐公望献县之东南地且自度殿材为买国子监书以资诸生如是数年至今刘鹏始克就绪绍兴以来杨寿亨周楹侍其铨相继修葺之而学舍始整好学廪视他处为厚讲堂旧名进德令杨潜改明伦斋五曰居仁由义隆礼育才养性端平丙申县令杨瑾以学庙卑隘更地旧址之南鼎而新之庙堂廊庑斋舍庖廥一一具备堂改明善斋并为四曰体仁集义志道进德施退翁又改创斋庐作东西序中置咏仁亭今亭不存矣后有观颐堂旧属县学今以升府因为府学焉
燕居书院在今府学教授厅之左即旧县学基而为之今仍旧
嘉兴县
县学在县西南三里按旧经县有夫子庙在县西北二百步后废附于州学县学址更为郡社壝宋咸淳五年八月县令张材以县无学为阙典有请于郡侯木心文先生以西城旧驿舍为县学郡侯出帑佐费大尹高墅潜先生闻之喜又拨缗为助殿宇斋序门庑庖舍悉整备令又捐圭租亩百漕郡且相继拨田为继粟地邑民士复争以田租来助而学始成矣堂名明伦堂斋二曰省身尚志今仍旧
海盐县
县学在县东南百步按旧志文宣王庙旧在县东二百步宋大平兴国中主簿摄县事石知一建景德二年县令翁纬以旧庙逼农田移就县南重建嘉佑八年县令褚珵以宣圣旧庙久弗葺愿易其地增置学校遂立学于县东南珵自撰记言之详矣绍兴十五年朝廷兴太学州县学复修举县令徐光实一新之堂曰务本斋四曰处仁好义复礼近智干道二年县令刘铨迁学于县之南是岁疫歉仅立宣圣庙及讲堂明年县令魏汝功始盖廊庑庖湢周备易讲堂曰传道李大卞继之绘七十二贤于东西壁增学粮试补诸生淳熙十五年邑丞李直养裒众力一新廊庑绍熙元年李自丞迁令以月得餐钱修大成殿及重装宣圣十哲像立小学置书籍祭服复旧堂名为务本四斋皆用旧名复扁其堂曰明伦年久寖坏圣朝至元乙酉令命学椽鸠佣虑材凝土度木自采芹桥至殿阁廊序悉葺而新之今垣墉涂塈亦苟完矣
崇德县
县学在县东南一里半宋元丰八年令吴伯举始创县学为诸邑先沈括存中为之记米芾元章为之书学在县南运河之西岸毁于方腊令黄扬移建县之东南隅规模粗立而未备其后令之贤者相继增广堂曰成德亭曰采芹斋二曰致通育德堂东西序列四先生像 【直院吴舍人 徽学沈给事 忠定赵福王 乡先生辅朝奉】 东北游息之地有亭曰魁星令奚士达建岁久摧圮尚书陈垲捐缗钱重刱令黄元直拨田衍学廪而士有养矣今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