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续修台湾县志
续修台湾县志
兽:内山产野牛,千百为群,圈而绝其食,施羁靮豢之,与家牛无异。马,地产小而弱。麋鹿旧盛产,今取之既尽,为难得,必求之番酋。羊、猪、猫、狗,皆如内地。熊、猴、山鼠、番猪、山猫,亦时有。
鱼:鲤、鲳、鲈、鳗、鲫、鳝、涂魠、麻虱目、鰇鱼、马鲛,鳓、墨鱼、比目、贴沙,皆美。鲨,龙文鲨为最,其翅特美。乌鲨,大者数百觔,能食人。虎鲨、圆头鲨,皆噬人。乞食鲨,皮可饰刀鞘。白鲨、双髻鲨、乌翅鲨、锯仔鲨、鼠浯鲨、蛤婆鲨、油鲨、泥鳅鲨、青鲨、扁鲨、狗鲨,皆鲨属。乌鱼,鲻也。冬至前捕者曰正乌,肉肥。冬至后捕者为回头乌,则瘦。魟(音烘),鱼身如蟹叶,口在颔下,尾长一尺。黄魟,大而肉粗。燕魟,小而肉润。锦魟、身有花点,大者三、四百觔。泥魟、扫帚魟、水沉魟,皆魟属(「旧志」以魟为鲂讹)。鳊,鲂也。贴沙,侧口;比目,侧目;鮸,黄鱼;黄鱼,石首也。虎鱼似虎,鮡鱼善跳;白带、八带,八带、银刀也。蛇,水母也。海翁,海鱛也,狮刀、乌颊、龙尖、花身、沙蚕、红纱、青鳞、花铃、金钱、沙梭、竹梭、金梭、遍身苦、涂虱、田鸽、梳齿、青箭、飞乌、含西、海蛎、黄翅、黄爵、新妇啼、饲子饭,皆杂鱼。
介:鼋、龟、鳖、鲎、香螺、响螺、花螺、肉螺、珠螺、寄生螺、石螺、田螺、蟹、虎狮蟹、青蚶蟹、金钱蟹。沙钻,善钻入沙。沙马,善疾走。大脚仙、桀步,桀步、拥剑也。一螯大一螯小曰拥剑。膏多曰红蟳,无膏曰菜蟳。螯尖而长者曰■〈蠘,韭代隹〉。蚝,牡蛎也。螯(俗音蛲),车螯也。水龟,龙虱也。虾蚶、西施舌、蚌蛏皆产。花蛤,雍正癸卯骤生,他少见。海豆芽,如小蛏,伸尾白如荳芽。
虫:所产与内地无异,惟蜥蜴能鸣,鸣如吠蛤,至北路则否。蚻多而蜩蝉少,二、一月即鸣于树间者皆蚻。
论曰:相土居民,则凡百视乎地利,非第所生所养资以利吾民而已,盖得其形势之为难也。台地衍沃,以利啖闽、广之人。二百年来,创始守业者,经营已尽,而传闻者犹以为乐土,纷至沓来,弗可止息。邑居澎、厦之冲,舟航所集,计程虽无过数百里,而风涛之险,性命争焉,则其势阻。徼天之幸,一帆乘利,刻日而至,无奔走之劳。偷渡者处处可登陆,则其势又甚便。夫阻则谨畏者不来,重厚者不来,有身家妻子者不来,士、农、工、商,卓然可以自立于内地者皆不来。便则无所依者必来,有所迫者必来,多所贪者必来,窘所施者必来,故乃惰游失业、计无聊俚之徒,而或负罪逃奔,名在士师之籍,谓海外可藏奸,指此邦为利薮,空拳虚橐,志佚愿奢,手无技能,倚奸为利,莫不跃身以东,飘风而至。若是者置之庄野,必不能安为小人;厕之公门,适足以害夫良善。然则台湾为不肖之所趋,其势然也。
夫贤者之谋邑,犹治家也。善治家者,培其垣墉,固其樊篱,慎其扃钥,奴婢臧获佣役之人严其防,交游往来之辈择其行,匪僻之族不入门,樗蒲之戏不入座,而后家可理也。今台湾邑治,犹人家于四达之衢,无垣墉樊篱扃钥之卫。房闼之内,所与居处饮食者,更易参错,多不识面之人,而不知何许氏者也。则其形势地利固尔也。夫自有人而有土,人必与土著而后可以为人。故曰土著之民。自有土而有财物,必自土生而后厥心臧。故曰土物之爱。聚奸黠无行之民,久居乎此土,土不任受也。聚奸黠无行之人,诱乱乎此土,而土物不加爱也。邑欲治得乎?昔周官行乡遂之法,管子易之而意存。后世乃为保甲。保甲不行,虽圣贤不能治其邑。保甲之法,行之台地为难者,道在海禁也。然则地理之形势定,而政教兵防之事,了然在目,可与知者道矣。
卷二
政志
朝贺坛庙户口田赋杂饷耗羡经费衙署仓库公廨义所屯田邮传祥异赈恤县官宪纪
孔子曰:「政者正也」,岂非所以正民也欤哉?然而正民之难,莫台湾为甚矣。国家之设官,以为民也。有官斯有政,是故为政非难,善其政则难矣。方今圣人御世,纲举目张,一道同仁,无远弗暨;而蛮方礼乐未兴,民非土著、经界不一,赋役所施,难易靡常。簿书期会之劳,有加于中土。国宪所颁,讵弗示之以礼、怀之以仁,谓田畴有经,税敛必简也。昔朱子论「西铭」之文曰:『上节如棋局,下节如棋子』。本律令为胪陈,皆棋局也;岂无闲闲高着,已得大势者欤?是在善正民者。述政志第二。
朝贺
坛庙
户口
田赋
杂饷
耗羡
经费
衙署
仓库
公廨
义所
屯田
邮传
祥异赈恤
县官
宪纪
朝贺
万寿宫,在东安坊县学宫之东,南向。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焄改建,即校士院旧址也。结构宏敞,崇台邃宇,以奉龙幄。设东西台、班房、厅事,殿门外左右为更衣厅,正南为午门,门外为东西朝房,周以缭垣,为东西阙门。先是,岁时庆贺,仅就郡学明伦堂行礼。康熙五十年,台厦道陈璸始择地于城东永康里,建万寿亭;前立午门,门旁列朝房,亭后为祝圣殿。五十六年,台厦道梁文科修,环以墙,东西辟门二,曰敷文,曰振武。六十年飓风圮;雍正元年重建,后置僧舍奉扫除。有香灯田五十甲,在彰化赤涂崎庄,岁收租榖一百石。雍正五年,复益以诸罗西港仔园二十五甲,乃前诸罗令周锺瑄所置(本前总镇欧阳凯官庄),以充香火之用。乾隆十七年,巡道金溶、知府陈玉友以地属城外,遇庆贺需启闭为非便,乃仍行礼于明伦堂。其香灯田二百七十石,拨充崇文书院膏火。至东安坊之构成,而礼制始严焉。四十年,知府蒋元枢修建,修皆陈朝梁董其事(有记见「艺文」)。
坛庙
社稷坛:在大东门内东安坊,旧属永康里(坛制坐南向北,高三尺,广二丈五尺,四出陛各三级。国朝顺治初定,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日祭,设神牌红质金字,雍正二年奏准府称府社之神、府稷之神,县称县社之神、县稷之神,祭毕奉主藏于城隍庙)。康熙五十年,巡道陈璸建。坛下余地四周各二丈余,缭以垣。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同坛:在社稷坛之右(坛制高二尺五寸,方广二丈五尺,坐北向南,四出陛南向五级,东西北各三级,每岁二仲月祭,设神牌,赤质金字,雍正二年奏准风云雷雨之神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祭毕奉神牌藏于城隍庙)。康熙五十年,巡道陈璸建。
先农坛:在东郊外长兴里(坛制高二尺一寸,坐北向南,四出陛各三级。雍正四年,覆准各省府州县择地照九卿所耕耤田四亩九分之数,设先农坛,率属员耆老农夫恭祭毕,行九推之礼,五年颁行耤田坛位规制)。雍正五年,知县张廷琰建。坛前耤田四亩九分。坛后立庙,奉先农之神(神牌红质金字)。左右夹室,左贮祭器农具,右贮耤田所收米粟。东西配房,东为庖湢,西住勤谨农夫二人。
厉坛:在小北门外(坛制方广一丈五尺,高二尺,前出陛三级,缭以垣,开门南向,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祭无主孤魂于是。坛地为康熙辛丑死事台协水师游击游崇功栖神所,以前楹像设地藏资冥福,故为地藏葊。雍正初元,巡道陈大辇建,嗣有司议举厉祀,即其区行事,遂标名为北坛。乾隆十一年,知县鲁鼎梅修;三十七年,巡道奇宠格倡修(有记),里人陈朝梁等董其事)。
上四坛,邑附郭不别为坛。
风神庙:在大西门外接官亭后。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建(旁有上宪官厅,临街东西有文武官厅。三十年,知府蒋允焄修,四十二年郡守蒋元枢修,皆有记)。
火神庙:在小南门外(即法华寺前殿)。康熙四十七年,凤山县知县宋永清建,仍置园一所(在港西里大湖庄),以奉香灯(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焄修,并有记见「艺文」)。
龙神庙:在宁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梁文科建(有记见「艺文」。乾隆四年,知府刘良璧修;三十年,知府蒋允焄修,有碑记)。
田祖庙:在镇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梁文科建(有记见「艺文」)。今庙已圮。又伪时建田祖庙二:一在广储西里。康熙五十四年,里众易茅以瓦;五十九年,增建露亭于庙前。一在保大西里。
府城隍庙:在东安坊郡署之右(伪时建,康熙间修。乾隆二十四年,郡守觉罗四明修建两廊戏台,有记。四十二年,郡守蒋元枢复修;嘉庆四年,绅士黄拔萃辈鸠众修)。
县城隍庙:在镇北坊。康熙五十年,知县张宏建(乾隆十年,知县李阊权修,并砌庙门外石道,有记。十六年,知县鲁鼎梅复修;三十二年,知县赵爱修;五十六年,知县仇赋苹修;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广其规,建两廊焉)。
(附)安平镇城隍庙:乾隆十四年,水师协镇沈廷耀建。五十年,协镇丁朝雄修;嘉庆六年,水师守备陈景星倡修;九年,游击詹胜、守备陈廷梅、李文澜等复修。
仓神庙:在镇北坊赤嵌楼后。雍正十年,知县林兴泗建(乾隆十五年,县令鲁鼎梅修)。
关帝庙:在镇北坊(伪时建,庙有宁靖王匾。康熙二十九年,巡道王效宗始修;五十三年,巡道陈璸重修;五十六年,里人鸠众改建;乾隆三年,巡道尹士俍倡修;三十一年,署巡道蒋允焄修,增建更衣厅于庙左;四十二年,知府蒋元枢修,五十四年,知府杨廷理修,于庙门外建戏台焉。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捐俸倡修;绅士林朝英、吴春贵、陈启良等司其事。又坊里庙祀甚多:一在西定坊港口,俗呼小关帝庙,伪时建。一在道署左,康熙间建。雍正初,巡道吴昌祚修;有凤山县、大港社田租粟六十石,以奉香火。乾隆间,巡道金溶复修。一在土墼埕保,今圮。一在安平镇、一在永康里许厝甲、一在保舍甲、一在新丰里、一在长兴里,俱伪时建。一在保大东里、一在澎湖妈宫西,俱康熙间建。又其一在法华寺左,乾隆五十七年,郡守杨廷理新建)。
天后庙:在西定坊(后林姓,兴北莆田人。父名愿,五代时官都巡检。母王氏,以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产后于莆田之湄洲屿。方诞,红光满室,异气氤氲,生弥月,不闻啼声,故名默娘。八岁就塾读书,辄解奥义,喜焚香礼佛。十三岁得道,典秘法。年十六,观井得符,能布席海上济人。康熙四年丁亥秋九月九日,升化(或云二月十九日),年二十有八。是后常衣朱衣,乘云游岛屿间。里人祠之,有祷辄应。宣和间,赐顺济庙号;自是讫明,屡征灵迹。嘉靖中,编入祀典,以后迭加徽号。国朝康熙十九年,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以荡平海岛,神灵显应,奏准敕封。二十二年,我师征澎湖,恍有神兵导引;及屯兵妈宫澳,靖海侯施琅谒庙,见神衣袍半湿、脸汗未干,始悟实邀神助。又澳中井泉,只可供数百口;是日驻师八万人,泉暴涌不竭。及琅率舟师入鹿耳门,复见神兵前导,海潮骤涨,表上其异,特遣礼部致祭。敕建神祠于原籍,纪功加封天后。五十九年,编入祀典。雍正四年,御赐「神昭海表」额于今庙。十一年,赐「锡福安澜」扁,令沿海各省一体奉祠致祭。后英灵溥济,呼吸感通,不可思议。沿海船户,俱各虔供香火。倘有危难,辄呼妈祖,洋中风雨晦冥,惨黑如墨,往往于樯端见神灯示佑,舟必无恙。今莆田林氏族中妇人饲子者,将往田园或采捕,以其儿置庙中;祝曰:『姑好看儿』!去竟日,儿不啼不饥,不出阈,暮各负以归。盖神之笃厚宗人又如此。康熙二十三年,靖海侯施琅建庙,即伪时宁靖王府;诸罗县知县季麒光置香灯园二十一甲,在安定里,岁收粟一百二十五石。乾隆五年十一月,镇标游击石良臣于后殿建左右厅,以其右庙祀总镇张玉麒。四十年,郡守蒋元枢修,有碑记。四十九年,郡守孙景燧复修,董某事者绅士陈名标、韩日文。嘉庆元年,绅士沈清泽、林有德、黄世绶辈同住持僧超如复募修焉)。
澎湖天后庙:在妈宫澳(澳以庙得名,即康熙二十一年靖海将军施琅克澎湖入庙见神衣半湿处)。
海安宫:在西定坊港口。乾隆五十三年,钦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偕众官公建,郡守杨廷理成其事。庙内御书扁曰:「佑济昭灵」,有文武官列名碑记(宫凡三进,中殿祀天后,其后殿祀观音大士。郡守杨廷理筹置香灯赀,有上横街店厝二所,年收税银一十八两,钱四千八百文。又其两旁旷地付居民盖搭,岁收租番银一十二饼;更右畔小船澳一所,岁收番银一十饼。嘉庆三年,董事赵宝、绅衿陈起良、郭拔萃辈倡修;增置禾寮港街店一所,年收租银六十饼。于是香灯之费,胥有赖焉。按天后庙祀,所在多有。官建者尚有鹿耳门庙;康熙五十八年,文武官公建,经历王士勷董其事。今总镇爱新泰重修。又,道署、府同知署皆有庙。其附郭者,如镇北坊水仔尾,俗呼小妈祖宫;则始初庙祀也。郡守蒋允焄、蒋元枢皆尝修焉。又宁南坊上横街庙,名曰温陵祖庙;泉人建。又西门外镇北坊有妈祖楼,其街以楼得名。又海边砻米街船厂、砖仔桥及武定里洲仔尾、新昌里濑北场皆有庙,他如澎湖各澳,有不胜载者)。
精忠庙:在东安坊(祀岳武穆王)。
马王庙:在东安坊(祀马祖,乃天驷房星之神。伪时建。乾隆四十二年,郡守蒋元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