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类边长安志
类边长安志
蒙溪
干湫
□嘉川
鸣犊镇
员庄
涌珠泉
龙首堰
神谷
华清宫
老君殿
七圣殿
长生殿
明珠殿
四圣殿
玉女殿
飞霜殿
功德院
御汤九龙殿
笋殿
朝元阁
重明合
集灵台
望京楼
瑶光楼
观风楼
闘鸡殿
按歌台
舞焉台
羯鼓楼
斜阳楼
烽火楼
老母殿
王母祠
丹霞泉
饮鹿槽
荔枝园
梨园
金沙洞
连理木
双皂角
辇道
牡丹沟
芝兰谷
玻瓈碑
杂题
渭城朝雨
樊川晚浦
曲江春早
兴庆夜月
鴈塔题名
杏园锡宴
紫阁丹青
辋川迭嶂
玉案行云
太白山
高观潭
磻溪
柳塘
卷十
石刻
周石鼓文
秦武王羽阳宫瓦铭
秦祀大沈久湫文
秦绎山碑
汉西岳石阙铭
汉大尉杨振碑隶书
汉沛相杨君碑
汉高阳令杨君碑
汉繁阳令杨公碑
魏大飨记残碑
石经
石经音释
孝经台唐明皇八分书
孔子庙堂碑
颜氏家庙碑
大达法师玄秘塔铭
大智禅师碑
唐三藏圣教序
遗教经
金刚经碑
金刚经碑唐武敏之正书碑
道因法师碑
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
唐三藏和尚不空碑
唐千福寺楚金禅师碑
唐李氏迁先茔记
唐李氏三坟记
唐赠大保郭敬之庙碑
御史台精舍碑
御史台精舍碑
唐太保昭武公李抱玉碑
唐左神策纪圣德碑
唐右神策军碑
唐三藏圣教序
唐九成宫醴泉铭
唐从幸九成宫
唐昭陵刻石文
唐昭陵六马赞欧阳询八分书
唐西平郡王李晟神道碑
唐赠太尉叚秀实神道碑
唐赠左散骑常侍杨(王易)先庙碑
唐西平郡王李晟先庙碑
唐赠太传歧国公杜佑家庙碑
唐令狐楚先庙碑
唐柳州剌史柳宗元碑
唐赠司空杜如晦碑
唐赠吏部尚书萧灌碑
唐诚节冯昭泰碑
唐请立冯公碑表
唐赠太保郭敬之碑
唐贞顺皇后武氏碑
唐咸宜公主碑
唐旌儒庙碑
唐尚书省郎官厅石记
唐张旭草书千文
祭伯父豪州剌史文
唐荐福寺
唐花萼楼火余碑
秦相樗里子墓碣
唐升玄刘先生碑
唐玄度十体书
唐颜鲁公坐位帖
唐阿弥陀经畅整书
唐一行禅师塔碑
张说题玄宗御书记
后魏温泉铭
唐温泉碑
隋智永禅师真草千文碑
唐怀素律师圣母帖
唐臧氏紏宗碑
唐赠工部尚书臧怀恪碑
贞节东莞人官至右武卫大将军赠工部尚书碑
唐羽林大将军臧怀亮碑
唐左武卫中郎将臧希忱碑
唐赠杨州都督臧希晏碑
唐赠荣州剌史臧公碑
唐果毅都尉臧崇碑
唐报本寺碑
唐牛头山七祖遍照禅师碑
隋真寂寺碑
唐净住寺释迦文贤刼千佛像记
唐信行禅师碑
唐圭峯定慧禅师碑
唐大清宫道藏经目录碑
唐华山石阙题名
唐颜鲁公题名
唐修汉未央宫碑
晋王羲之笔阵图新说
晋谢灵运草书帖
唐张长史肚痛帖
唐邠国公修功德铭
唐金兰帖
唐华清宫津阳门诗碑
唐幵府君神道碑
唐韦皇后碑
唐华清宫三十韵诗
唐昌黎五箴
唐顺陵碑
唐三藏法师玄奘塔碑
宋新修秦始皇帝庙碑铭
宋新修汉文帝庙碑
宋大观圣作碑
宋赐辟雍诏
宋幸学御笔手诏
宋重修文宣王庙记
宋京兆府移文
宋建学勑
宋府学移石经碑记
宋永兴军创修府学记
宋永兴军府学开泮水记
宋教兴颂
京兆府小学规
宋三体阴符经
宋兴庆池禊宴诗碑
宋十八体篆额
宋武功游师雄墓志
宋凤翔八观
杜甫漫兴九首
宋绿野亭记
慈恩鴈塔
唐人登科燕集
金重修府学碑
金京兆 半宫登科记
金修府学教养碑
金府学创建题名记
金京兆府重修府学记
大元京兆府重修文宣王庙记
皇子安西王盛德之碑
皇子安西王文庙释奠记
大元创建甘河遇仙宫记
大元京兆玄都万寿宫记
大元重修终南山重阳万寿宫记
大元陜西创建三皇庙碑
大元重修磻溪成道宫记
大元京兆咸宁县南坊重修大古观记
大元中书丞相胡公神道碑
大元嘉议大夫提典司天台张公神道碑
金朝列大夫武骑尉赐紫金鱼袋文儒武君墓碑
大元中顺大夫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副使宋鉴山先生神道碑
大元故资政大夫中书左丞赠光禄大夫中书右丞忠宣公神道碑
大元修郭令公庙碑并第十九代孙奉训大夫故知宁海州郭侃碑
类边长安志 (元)骆天骧纂修
引
雍之长安其来久矣乃古之乡聚名在丰镐间周秦时已有之李善西都赋注汉高帝都关中筑宫城择嘉名可长安于子孙故曰长安城可长乐于宫室曰长乐宫长安之名自此始着宫室记曰秦之咸阳北至九山 南至南山东至河西至汧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梯绣土被朱紫宫人犬马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至汉武广开上林苑中有三十六宫二十二观秦之故宫莫不增葺秦迄今寥寥千五百载兵火相焚荡宫阙古迹十亡其九仅有存者荒台废苑坏址颓垣禾黍离离难以诘问故老相传名皆讹舛如秦庄襄王陵为韩信冢汉长安城为阳甲城隋太极殿基为走马楼董仲舒墓为虾蟇陵汉武太一谷为炭谷唐兴庆宫为九龙池虽有旧记各纪一时之事其 公革玄换之名各不同宋敏求编长安志自周秦至唐宋唐京兆府管二十三县宋永兴军领十三县华耀干三州凤翔一府阙商同二州华止有渭南蒲城两县祋祤一名今为三县漆沮二水同为一河漆出耀州俗号石州河至栎阳南交口合渭沮出同州号洛河三合口合渭相去百余里为漆沮一河其故事散布州县难以检阅仆家本长安幼从乡先生游兵后关中前进士硕儒故老犹存百人为士林义契耆年文会讲道之暇远游樊州韦杜近则鴈塔龙池其周秦汉唐遗址无不登览或谈故事或诵诗文仆每从行故得耳闻目覩每有阙疑再三请问
圣元皇子安西王胙土关中至元癸酉创建王府选长安之胜地 王相兼营司大使赵 以仆长安旧人相从遍访周秦汉唐故宫废苑遗踪故迹自丰镐阿房未央长乐太极含元兴庆鱼藻靡不登历是以长安事迹足履目见之熟从心之际每患旧志散漫乃剪去繁芜撮其枢要自汉晋隋唐宋金迄皇元更改府郡州县引用诸书检讨百家传记门分类聚并秦中古今碑刻名贤诗文长安景题及鸿儒故老传授增添数百余事裒为一集析为十卷目之目曰类编长安志览之者不劳登涉长安事迹如在目前岂不快欤然老眼昏花中间多所脱略讹错更竢好古愽雅君子改而正之元贞丙申中元日藏斋遗老骆天骧引
序
长安古都会也自周秦汉魏已降有国者多建邦于此所以山川之形胜宫室之佳胜第宅之清胜丘陵之名胜为天下冣以其历代 公革之不同玄换之或异有好事者为书以志之如三辅黄图三辅决录西京杂记关中记景龙文馆记等书或失之于繁或失之于简莫如长安志之详且尽也然或问一山一水一台一榭茫然莫之能对良由卷轴之多分布散乱未能详涉而遍窥也学者病之藏斋先生骆公飞卿辞声利而远市朝老于翰墨者也读书乐道之余取长安旧志前后二十卷十余万言门分而类别之使水能会泾渭灞浐之名山能萃太华终南之秀凡都邑宫观丘陵坟衍沿革兴废之名贤豪居处之迹士夫经行之地儁乂题品之文又注于下棊布星分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成或病其碎愚曰世之类书多矣如仪礼则指某事而必其穷源通典指某事必尽其要通鉴事总韩柳文类皆此意也傥人物混则孰能辨夷夏之殊五榖杂则孰能辨菽麦之异且志曰方以类聚物以羣分不如是则不能成治道而赞化育也物且如是书何不然若锓木以行使游秦者不劳登涉而知地理之详未至秦者得观此书目下长安宛在目前矣又不可谓秦无人焉
大德戊戌清明后二日安西路儒学教授鹿溪贾有 彧文裕序
九丘有书九州岛有贡地理有志寰宇有记皆四海之学也或有山崩川移陵迁谷变历代 公革随时废兴所以不能必其主名傥非识究堪舆学探今古至有皓首弗克致其知者方舆虽未遍览而所居乡国懵然未知可乎哉京兆教授骆飞卿长安故家也尝集先儒旧志并古人诗文从游前辈周访乡老其所得者具载无遗目曰类编长安志而废殿荒陵离宫别馆城郭之损益州郡之变更脱遗者增补讹舛者订定骆公自序已详之矣兹不必云较之旧志一完书尔长安古都会也是编一出或平居暇日披翫于几砚之间其周秦汉唐遗踪故实弗符谘访一一可知足迹未及如在目前使居是邦者胷中了然问无不知亦士君子之一快也骆公用心仁矣大德戊戌夏四月中澣日前翰林直学士太中大夫安西路总管兼府尹诸军奥鲁管内劝农事山木老人王利用序
类编长安志证题
引用诸书
尚书 毛诗 毛苌注 周礼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吕氏传
春秋元命苞 春秋说题辞 礼记
秦始皇本纪 史记 西汉书
东汉书 汉志 续汉书
汉百官志 续汉书郡国志 汉宫仪
汉武帝故事 汉武帝内传 汉书五行志
汉书训纂 汉宫殿疏 汉官解诂
后汉杜笃论 魏志 晋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隋志 史传 隋唐嘉话
唐书 唐实录 贞观正要
唐余录 唐逸史 唐杂记
唐会要 唐六典 天宝遗事
明皇杂录 唐史拾遗 开元实录
禄山故事 羯皷录 太真外传
五代史 资治通鉴 元和郡县图
周地图 开山图 二礼图
旧图仪 周旧图经 旧图经
元和郡县图志 长安图 三辅黄图
班孟坚西都赋 张平子西都赋 潘岳西征赋
三国志 魏王秦括地志 陆长源辨疑志
郊祀志 长安志 十道志
郡国志 沟洫志 地理志
九域志 宋敏求长安志 羽猎赋
李肇翰林志 戴延之西征记 太平寰宇记
皇甫谧帝王世记 辇下岁时记 王褒云阳宫记
两京道里记 郡国县道记 景龙文馆记
太康地里记 裴秀雍州记 西京杂记
东观奏记 御史台记 大业拾遗记
三秦记 秦中记 方舆记
关中记 长安记 两京记
风土记 庙记 陵记
京城记 洞冥记 英雄记
太平广记 咸阳记 通灵记
城南记 王婴古今通论 桓谭杂论
皇甫谧高士传 洪范五行传 叔孙通传
穆天子传 刘屈 牙 厂毛 传 匈奴传
王莽传 邹阳传 烈士传
霍光传 贾谊传 列仙传
外戚传 马周传 孔光传
袁盎传 东城父老传 尹先生内传
封演见闻录 三辅决录 春明退朝录
阿房宫录 松牎杂录 剧谈录
谭宾录 雍录 幽明录 异闻录
鉴诫录 叙闻录 卢氏杂说
东方朔说 娄敬说 田肯说
张良说 苏秦说 骆氏新说
后魏地形志 上杜赋 含元殿赋
杜工部诗 刘禹锡诗 白居易诗
杜牧之诗 历代诸公诗 颜师古注
臣瓒注 应劭注 苏林注
孟康注 郑玄注 晋灼注
张栺注 皇览注 张晏注
李奇注 杜预注 李廵注
水经注 李善文选注 地里丛编
杜阳编 十六国春秋 竹书纪年
李肇国史补 郦元水经注 三辅故事
酉阳杂俎 礼阁新仪 三辅会要
谯周法训 五经要义 许慎说文
虞喜志林 邺都故事 朝野佥载
唐画断 汉旧仪 百官表
白虎通 风俗通 山海经
援神契 通典 摭遗
淮南子 六臣文选 园苑疏
类编长安志证题
类编长安志卷之一
京兆路儒学教授骆天骧纂编
开成路儒学教授薛延年校正
杂着
总叙
长安 【古乡聚名】 厥壤肥饶四面俭固被山带河外有洪河之险西有汉中巴蜀北有代马之利所谓天府陆海之地也乃尚书禹贡雍州之域尧封后稷于(左牙右厂来) 【者邰今武功县】 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又公刘居豳今邠州大王徙郊 【今凤翔府】 及文王作豊 【今鄠县豊邑乡】 武王治镐 【颜师古曰昆明池北镐池是】 雍州为王畿平王东迁以岐豊之地赐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阳始皇并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项籍杀子婴分其地为三封章邯为雍王都废丘 【今兴平县】 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 【今栎阳县】 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今延州鄜城县】 谓之三秦汉高祖元年更雍州为渭南郡五年高祖在洛阳从娄敬说始都之九年罢渭南郡复为内史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此为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又置三辅中辅理华阴左辅理高陵右辅理郿兼三都尉亦曰六辅王莽纂汉分长安城旁六卿置帅各一人分三辅为六尉郡更始元年三辅各复其旧光武都洛阳以关中地复置雍州寻复置司隶校尉统三辅如旧献帝以董卓遂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