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地方志提要


  松江府志五十八卷明崇祯三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方岳贡修,陈继儒纂。岳贡字四长,号禹修,谷城县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崇祯元年调任松江知府。继儒字仲醇,华亭县人,能诗文,善书画。是编乃踵顾清《松江府志》重纂,增辑百二十年之事物,全书共五十八卷,分为四十八门,卷前列图三十二页,及董其昌、陈继儒二序。此志与崇祯四年刻本方岳贡、陈继儒修纂之《松江府志》九十四卷,是为二书也。二志卷帙篇目各不相同,版刻亦异,前本则字体较大,后本则字体略小。其文辞亦略有异,前本则纪载简核,后本则词多事增,相比之下,固非一书也。何为仅阅年而二次纂府志,参康熙府志旧志考,未有纪载。后见继儒撰《眉公十种藏书》中有《白石樵真稿》卷二《松江志小序》一篇,与崇祯四年刊本《松江府志》序同。又此书卷五《修志始末记》,首述知府方贡禹修志事。后叙述崇祯四年刊本修志事,乃继儒秉笔亲撰府志事也。据此猜测,岳贡初修府志,以继儒为总纂,志成继儒视为不足,因而重纂也。因此初修之本不传,今仅存此书,前为金山姚石子先生视为镇库珍藏,石子卒后十余年,其家人捐归于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今为上海图书馆所藏之秘籍。

  五茸志逸随笔八卷清道光间精抄本(松江县图书馆藏)

  明吴履震纂。履震字长公,号退庵道人,金山县人。明亡不仕,里居璜溪,以著述终老。五茸松江之别名,为战国时吴王之猎所也。是编履震于明亡之后,取乡故老传闻,及身所亲历,一郡可歌可泣之事,及明松郡诸公之嘉言懿行,秩秩然书之,告成于清顺治十八年。后来所修府志,取其材者甚多焉。按是编向无刻本,流传绝少,仅见光绪重修《金山县志·艺文志》载,明吴履震撰《五茸志逸》,而易其书之原名矣。按此书前有光绪戊戌沈祥龙题记谓:“此册原为归安凌麈遗所藏,而赠以祥龙者也。乃道光初星农王氏手抄。星农不知何许人,蝇头细字,双行夹写,无一笔苟且,书法挺秀,是为精写本也。

  五茸志逸录存一卷清姚椿通艺阁抄本。王海容手校(上海图书馆藏)

  清姚椿辑。椿字春木,一字子善,娄县人。道光时布衣,尝从桐城姚鼐游,以古文名,晚岁主讲松江景吴书院,卒年七十七岁。著有《通艺阁诗录》《晚学斋文抄》,辑《清文录》。此编椿手录明吴履震撰《五茸志逸随笔》之重要材料。又经清王海容手笔评校二十余条注于书眉,如校正“粮里”为“粮长”之误等条,颇具考证,俾有益于松江文献也。此本鉴定系椿与海容之手迹,二人皆道光时名士,故此本尤为珍贵也。

  云间志略一卷清道光二十五年宝晋斋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题渔矶散人编。考渔矾散人即雷琳,字晓峰,为清乾隆时人也。琳善诗文,著有《渔矶漫钞》十卷。是编纪载郡县之因革,山川之脉络,以及古迹艺文,靡不略具。全书分郡邑沿革略、云间三十二峰考、海江浦泖诸镇市古迹辑略、吕克孝松江田家月令诗、九峰人物记略五篇。大致辑录郡县志书,及自行采访笔录者,编为一卷。按此书自咸丰间兵燹之后,百无一存。此本之外,仅见松江张寿甫先生藏有抄本。

  松江志稿华娄二县金石志稿二卷稿本(松江县图书馆藏)

  杜镇球纂。镇球字亚诒,松江人。民国乙亥李子韩官松江,延聘沈惟贤(思齐)纂《松江志》,镇球分纂金石志,而成此稿,是为《松江志稿》之一部。松江金石六朝前无可考,唐以下吉光片羽尚有存者。而以元至正间孔庙礼器三十余件为最古,石刻以唐大中时陀罗尼经幢为最旧。按镇球自序谓:“松江图书馆藏有华、娄二邑石刻拓本,及孔庙礼器完整无缺。”此稿为镇球据图书馆所藏石刻拓本再为广征博采,自唐至清末共得五百余件,为之编录而成。稿辑成于丁丑秋,较前松江郡县诸志之金石志,所增补奚止倍蓰耶。

  华亭县志十六卷明正德十六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聂豹修,沈锡纂。豹字文蔚,永丰人。正德十三年进士,十五年任华亭知县,官至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卒谥贞襄。锡字恩卿,华亭县人,贡生。华亭置县始于唐,实为今松江一府之地。元至元中升为松江府,仍以华亭为郭县。县之有志,自此志始。其书体例,严简详实,凡三十四门,图四。按光绪《华亭县志》凡例言修志时,《正德县志》已佚。又称此志为邑人孙承恩编辑。但按此志孙承恩序有云:“自无以副纂,乃嘱庠生沈锡,及金廷桂、沈东洎、顾曦三人为之。”承恩实未述一辞,幸此志犹存,以证光绪县志之谬。

  干山志十六卷抄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十五)

  清周厚地纂。厚地字雨坪,松江干山村人。按此志为村镇志之类,卷一宸翰、奏疏,卷二山川、里族,卷三土产、风俗,卷四赋役、荒政、社名、坊、庄、津梁、汛防,卷五水利、盐法、义学、科目、封赠、坛庙,卷六第宅,卷七园林,卷八塚墓,卷九丛林、道观,卷十古迹,卷十一至十二人物,卷十三艺术、流寓,卷十四列女、方外,卷十五著述、金石刊,卷十六祥异、遗事。按其书记载至乾隆三十七年,编次紊乱,为明、清乡村志之习例;惟著述一门,列明吕廷振撰《干山杂识志》,明时干山已有志矣。按干山村名,亦山名焉,为松江天马山九峰之一也。

  金山卫志六卷明正德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张奎修,夏有文纂。奎字文光,正德十年以都指挥佥事莅守金山卫。有文事迹未详。考金山卫之设,始于明初,为备防倭患,于华亭县之筿馆筑城置戍。因与海中金山相对,故名曰金山卫。其地东南际大海,卫区西抵浙江海宁,北抵吴淞。明以扬州等处备倭总兵驻之,至清初仍然。考其卫城,即今南汇县城。卫志自此志始。奎以其地事多可书,而世无所闻,乃咨询故老,录其异闻遗事若干,以授其幕客有文汇为此书。按其凡例所订,以兵制为主,故记明时卫制军政条例,及军法定律甚详。其书体例,分为二志、十纲,凡六十目。上志卷一边域、建设,卷二栋宇,卷三将校、兵政。下志卷一险固、学校,卷二祠祀、人物,卷三土产。其书重于记事实,所载皆足征信焉。不立艺文志,有关卫事之诗文,附入于各门。此书原为顾氏秀野草堂之物焉,又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收藏,向称稀见罕秘之书。

  金山卫志二卷抄本,近人陈乃乾据明正德本校并跋(上海图书馆藏)

  纂辑人未详。按陈乃乾跋略云:“此本不著写者姓名,亦不详所自出。惟玄、祯、弘等字皆缺笔,知出乾隆以后人之手。余取秀野草堂旧藏正德原本勘之,正德以来尚无刊本。”案此本编例,日上志:卷之一边域、建设,卷之二栋宇,卷之三将校、兵政。曰下志:卷之一险固、学校,卷之二祠祀、人物,卷之三土产。凡六卷,为纲十,为目六十七。其目录与正德刊本符合。

  咸丰金山县志稿不分卷清咸丰五年未竟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钱熙泰纂。熙泰号鲈香,金山县人,靖江县训导。金山之名始于明洪武间金山设卫,后卫废,清雍正四年置金山县。乾隆十六年知县常琬创修县志二十卷,道光间邑人姚汭重为纂辑,历数十年稿凡几易,终未及竟而卒。是编据《姚志稿》重纂,熙泰出资聘吴江董兆熊、南汇张文虎及同邑姚怀桥,复采访《姚志稿》道光十五年后之事,重为编辑,属稿未竟而熙泰卒,其子廉具禀邑令(禀稿存本书附件),愿捐资设局继纂,刊刻成书,以竟父志。因兵乱不果,钱氏子孙保其稿数十年。今归上海图书馆,存散页一束,光贻供职该馆时,尝为之釐订成册,得熙泰自序,及《姚原田论修志书》,与舆图、建置、县境、诸水、山水、水利、古迹、坟墓、赋法、役法、盐法、兵防、海防、职官、列传、艺文诸篇,大致属稿未竟。又得修志移文、采访摘录、档案及采用书籍笔录,诸修志资料分置四函。按光绪《金山县志》凡例谓:“钱熙泰重订稿,为表四,为志八,为传十二。”与此稿所拟定目录则同,而内文则未经编次焉,且四表仅存职官。

  分建南汇县志十六卷清雍正八年写刻本,十二年增刻(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钦琏修,顾成天纂。琏一名涟,字宝光,号幼畹,浙江长兴县人。据《吴兴科第表》作乌程县人,钦氏家谱载:涟幼依舅家乌程叶氏,遂蒙姓,康熙五十九年中式顺天乡试,复已姓。雍正元年成进士,铨知县用,四年任新建南汇县知县。时县新设,规划措置,事事得宜,巡抚重其才,题署松江府篆,以飞语落职。雍正十一年复莅南汇知县,后调高淳、江浦、江宁等县,所至皆有政声,年六十余卒。著有《虚白斋文集》四卷、《幼畹游草》六卷、《吴中水利》一卷。成天字良哉,号小崖,南汇县人。雍正八年进士,授常山知县,著有《金管集》。南汇县为上海县所分出,地处黄浦之东,滨大海之南。雍正三年江苏巡抚张为,奏请分上海浦东之长人乡,置南汇县,设县治于三团,三团为明初金山卫之卫城焉。琏为建县首任知县,至任甫一载即与士绅议修新志,访得《蒋沙志》,是为记南汇十九保事;及邑士蒋思永辑《新分县志稿》。遂延成天及邑进士叶承、举人顾昌,纂辑此志。阅年志稿甫就,成天等均因事北上,琏亦调去,携志稿自为雠校。雍正八年刻成于松江,十一年回署南汇,复据成志匡误补遗,而增刻之。此志实出于琏之手笔者居多。其书编例,为图十,分疆土、建设、赋役、人物、经略、杂志六门,凡四十目,定例简严。书中每卷首行皆标“分建”二字,以示新为分建之县,首修之志也。按江苏于雍正初年,分苏、松、常、太四府州之大县,分建一十三县,分建之县,当时大抵新修县志,而未见有标明记号者。惟此《南汇志》加冠“分建”二字,此例古亦罕见。查此志原刻本今极稀少,光贻少时于乡里曾见王修(季欢)表舅藏有抄本,为乡先哲钦琏所修,视为珍本。邑人咸议此志体裁极佳,谓吾邑自宋乾道间周彦广(淙)撰《临安志》,嘉泰间施武子(宿)撰《会稽志》,世号名书;其后邑之士夫修纂志乘者,虽代不乏人,惟钦琏此志,最为淳朴也。今得见其原本,非惟体例可嘉,即其板刻亦精写工锓,果不失为善本云。

  清浦县志八卷明万历二十六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缺卷一至卷四)

  明卓钿修,王圻纂。钿字邦华,号荣麓,福建沙县人。万历甲午科举人,万历二十年任青浦知县殁于官。圻字元翰,号洪洲,上海县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除清江知县,调万安县,累升,历官陕西布政司右参议,云南道监察御史,提督湖广学政。后乞养归,筑室吴淞江之滨,种梅万树,自曰梅花源,以娱终老,卒年八十一岁。青浦设县,始于明嘉靖二十一年,三十二年废,万历六年复置。其版图割自上海、华亭二县之地,二百四十六里,县治先在青龙镇,万历中筑城于唐行镇,遂迁唐行。《归震川集》有《唐行镇免役记》一文,镇因以闻名。青龙为古镇,《吴志》载:孙权造青龙战舰于此故名。青浦县志,此志为首创,今仅见存此残本。据康熙《青浦县志》所载此志王圻序云:“为图、为志、为表、为传凡八卷三十二目,稿成尝请正于陆宗伯,与圻同订者,又有陈文龙、杨廷芳等。”《康熙县志》凡例称此志:“分沿革、分野、山川、土产、公署、水利、名宦、人物凡八门。”今此书所存者,为后之四门,惟水利独详,以县当泽国之中,西滨溯泖,北枕淞江,水道不可胜数。按此志所记水利,皆述捞浅堤防之策,虽浦港泾塘,不厌其繁细,导流灌溉之所宜,无不尽载也。至其人物之取材,及于谱牒碑碣,摭采可谓勤矣。

  盘龙镇志三卷清光绪元年修,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金惟鼇纂。惟鼇青浦县盘龙镇人,咸丰六年廪生。此志惟鼇创辑始于同治九年,迄光绪元年稿成,未见刻本。其书编次,分镇巷、风俗、物产、水利、田赋、官署、义局、寺庙、桥梁、故匾、科目、人物、列女、艺文、杂志十五门,事颇核实,言多足征。镇巷述镇在青浦县东,据盘龙塘之左。盘龙塘一作蟠龙浦,为吴淞江五大支流之一,其入江处名曰蟠龙江,宋范仲淹谓“淞江一曲为蟠龙”者即指此。镇始建于清初,街巷东西长一里,南北长半里。四周皆水道,东则横沥小涞,南则蒲溪横泖,西则崧塘,北则蚪江,利于稼穑渔鱼,盖亦饭稻羹鱼之乡也。纪人物则代有闻人,叙诸翟侯氏一门,文学彪炳,别列世家一篇,登诸人物之首,殊欠体例。且诸翟则隶嘉定县,所定志界范围过广,不免冗繁之弊者也。

  嘉定县志二十二卷明万历三十三年刊本(上海市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明韩浚纂修。浚字邃之,山东淄川县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翌年任嘉定知县。嘉定县志,肇于何时,按此志凡例有云:“县志始创于元至元间邑人秦辅之,国朝洪熙中邑人曾鲁重修,成化中陈侯渊聘郡人都太仆穆,更为《图记》二卷。嘉靖初,邑人龚尚书弘增修凡五卷,三十五年杨侯旦,聘邑人浦助教南金增修凡十二卷。至今又五十年,而韩侯浚复请重修。”其叙邑志源流具备。此志乃浚延邑人张应武、唐时升、娄坚、郑闲孟、李流芳编纂,成于万历三十三年,卷前有邑人时偕行序。其书编例,首列嘉定水利图二、县城图一、旧县治图一、县治图一、儒学图一、吴淞所城图一、宝山所城图一。志类凡十,曰疆域考,析子目九;曰营建考,有图四,子目十一;曰田赋考,析子目八;曰职官考,析子目三;曰选举考,析子目七;曰人物考,析子目十;曰水利考,析子目二;曰兵防考,析子目七;曰杂记,析子目六;曰文苑,析子目三;分纲领目,尚具条贯。据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九,有《题韩浚嘉定县志后》一文,谓此志纂人张应武、唐时升、娄坚、郑闲孟、李流芳诸人,皆私淑震川,以文章名一时,故词笔雅驯,而考证殊多疏舛。又例举书中谬误数端,并言志家不之考,而妄为之说如此者,殆未能更仆数也。然阅此志体裁,尚臻完备,文笔亦雅洁矣,惟考订未能详确,务出乖误。窃以为志乘家致以考据词章缺一不可。但于考据既详,而词章又美矣,若欠于编例,亦有所不足也。故文人之纂志乘者,往往胜于文之所长,而拙于考据体例,所为之志,能尽善尽美者甚少。此书原为杨卫玉所藏,其侄希时所捐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