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志台湾府


  朕思从前海洋,如朱濆、蔡牵,总由捕务废弛,酿成大患。似此因循疲玩,将来倘又有此等小丑跳梁不靖,尚复成何事体?将弁为兵丁领袖,总须练习有素,方可指挥士卒,操纵得宜。其考核兵丁,固须以技艺之优劣,为拔补之等差,尤当以捕务之勤能,分等第之高下。水师保送俸满千总,尤宜详慎,以为储才地步。水师提镇向归督抚考核,着通谕沿海督抚等,嗣后务当严饬水师提镇,实心训练,实力缉捕,无事则以训练之精,储缉捕之用,有事则以缉捕之效,验训练之精。遇有盗劫等案,破除情面,据实参奏,毋许徇隐。倘仍有游匪出劫及洋面失事等情,该督抚瞻徇不奏,经朕访闻,惟该督抚是问,决不宽贷,毋谓诰诫之不早也!钦此。

  道光十三年十二月上谕

  本日在见福建陆路提督马济胜,年届七旬,精神强固,朕心甚为喜悦!上年冬间,台湾逆匪张丙等率党滋事,分股扰掳,戕害官弁。惟时全台官兵一万四千余名,不能得力,该镇等婴城固守,请调兵三万赴援。马济胜经魏元烺派往,独带兵二千渡台接仗,身先士卒,所向克捷,以少胜众,一战成功。各股贼匪纷纷溃散,逆匪陆续就擒,不烦内地兵力。当瑚松额等未经渡台以前,全局勘定,厥功甚伟。前经赏给御书「忠勇严明」四字匾额、二等男爵世职、双眼花翎,兹来京陛见,允宜优加懋赏,笃眷酬庸。马济胜着加恩晋二等子爵,在御前侍卫上行走,紫禁城内骑马,并赏御书「福」「寿」二字各一方、宝蓝缂丝蟒袍一件、缨纬两匣、大卷八丝缎二件、大卷江绸二件,颁给祗领,以奖忠勤。

  再台湾一役,福建巡抚魏元烺于奏请调兵时,稔知台湾府为根本重地,一面奏闻,一面派马济胜带兵前往,迅速蒇功,办理甚合机宜。魏元烺着加恩赏戴花翎,仍交部从优议叙,以示朕论功行赏、权衡至当之意。钦此。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首之六。
 
星野

  台海西界于漳,南邻于粤,而北则闽安对峙。漳分野视闽,而粤分野视漳。唐一行有云:『星纪当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则台郡宅东南,分野仍属牛女,与一行之说相符(岛上附传)。

  刘向曰:『吴越属斗牛女分』。晋、隋、元志:吴越,其辰在丑;伊古以来,未有非之者。而说者曰:『吕宋居巽已,入翼十度;日本在寅艮,入轸八度;台湾背接吕宋,右连日本,其值翼九度无疑矣』。夫台之去吕宋也,水道七十更有奇,其去日本也,水道亦七十更有奇;二岛不在九州岛之内,荒远难稽,星野实不足据。若由台开棹中流,至澎四更焉止矣,由澎至厦七更焉止矣。澎旧隶同安,星野其能别异乎?澎不能别异,而谓台星野其能别异乎?且自省会达鸡笼,水道亦祗七更,浮屿如关童、白畎以及旗干石等处,似蛛丝马迹,脉络昭然可寻。倘谓凤山星野入翼九度,诸罗星野入翼八度,则同郡之地至差一度,而吕宋水道至台六、七千里而遥者,反谓其入翼十度;舍耳目之近而持渺茫无据之论,未敢以为信也。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一。
 

沿革

  沿革表

  国朝           元           明

  台湾府 康熙二十三年始入版图,立府,领县四,厅三。  元东番地。  明天启间,为红毛荷兰夷人所踞,属于日本。郑成功逐荷兰夷,遂据其地,伪置东都,设二县。后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

  台湾县 康熙二十三年置,为府治。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凤山县 康熙二十三年置.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嘉义县 康熙二十三年置诸罗县,乾隆五十二年改曰嘉义。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彰化县 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地置。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淡水厅 雍正元年置。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澎湖厅 雍正五年置。  元置巡司。  明嘉靖间设巡检。天启间为红夷所据。伪郑设安抚司。

  噶玛兰厅 嘉庆十六年入籍置。  元东番荒地。  明红夷荒地。

  沿革

  大清一统志:台湾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明莆田周婴着远游编载东番记,称台湾为台员,盖南音也。或以为古探国,疑非是。昔人所谓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考其原则琉球之余种,自哈喇分支,近通日本,远接吕宋,控南澳,阻铜山,以澎湖为外援。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始称台湾)。明天启中为红毛荷兰夷人所据,属于日本。本朝顺治六年,郑成功逐荷兰据之。康熙二十二年,讨平郑氏,改置台湾府,属福建布政使司,领县三。

  台湾府志:雍正元年,增设县一,曰彰化,并增淡水厅。五年,增设澎湖厅。嘉庆十六年,增设噶玛兰厅。今领四县、三厅。

  台湾府志:台湾古未隶版图。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通志作郑和)舟下西洋,因风泊此。嘉靖四十二年,林道干寇边海,都督俞大猷逐入台,留偏师驻澎湖,时哨鹿耳门外。道干从安平镇二鲲身遁去占城(属广南),台之偏师亦罢,因设巡检守之,寻裁。天启元年,汉人颜思齐为东洋国甲螺(东洋,今日本;甲螺,头目之类),引倭屯于台,郑芝龙附之(台湾有中国民,自思齐始),寻弃去。久之,荷兰红毛舟遭飓风飘此,借居于土番。绐之曰:『得一牛皮地足矣』。土番许之。红毛翦牛皮如缕,周围圈匝,已数十丈,因筑台湾城居之(今安平城),复筑赤嵌楼与相望。设市于城外,而漳泉之商贾集焉。国朝顺治七年庚寅,甲螺郭怀一谋逐红毛,事觉被戮。辛丑(十八年),郑芝龙子成功自江南败归,孤军厦门;适甲螺何斌诱成功取台地,舟至鹿耳门,乘大雾骈进。荷兰归一王以死拒战。成功告之曰:『此地先人故物,今珍宝听而载归,地仍还我』。荷兰知不敌,遁去。成功遂入据之。改台湾为安平镇,赤嵌为承天府,总名东都;设县二:曰天兴,曰万年。成功死,子经改东都为东宁,二县为二州;设安抚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总督姚启圣用间谍谋阴散其党,约伪宾客司傅为霖为内应,垂成事泄,为霖遇害(按泉州府志,郑氏杀其眷属,独为霖与父逃免)。二十二年,水师提督施琅统舟师进征。六月,由铜山直抵澎湖八罩澳,取虎井、桶盘屿,戒军士毋得妄杀。军士苦水咸,岛岸突涌甘泉,遂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平。克塽(经子)震慑,遂籍府库纳地归诚。

  台湾县;大清一统志:台湾县,附郭,本东番地;郑氏伪置天兴、万年二州,属承天府。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废二州,改置台湾县,为府治。

  凤山县:大清一统志:凤山县在府治南八十里,本东番地;郑氏属万年州。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分置凤山县。

  嘉义县:大清一统志:嘉义县在府治北一百十七里,本东番地;郑氏属天兴州。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分置诸罗县,乾隆五十二年改曰嘉义县。

  彰化县:大清一统志:彰化县在府治北三百九十七里,本东番地;郑氏属天兴州。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属诸罗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半线地置彰化县(诸罗县北二百八十里地名半线)。

  淡水厅:淡水者,台湾西北隅尽处也。高山嵯峨,俯瞰大海,与福州府之闽安镇东西相望,隔海遥峙。山下临江埤堄为淡水城,亦前红毛为守港口设者。郑氏时以淡水近内地,设重兵戍守。国朝雍正元年,既分诸罗县地增设彰化县,并于诸罗极北置淡水厅,驻竹堑(参裨海纪游、台湾府志)。

  澎湖厅:隋开皇中,尝遣虎贲陈棱略澎湖地。元末置巡司。明洪武间,尽徙屿民而墟其地。嘉靖间,仍设巡检。寻裁。万历间,增设游兵,又设冲锋游兵以备倭。天启二年,红毛据之。四年,巡抚南居益遣总兵俞咨皋擒其渠帅献于朝。郑氏时伪置安抚司。国朝雍正五年增设澎湖厅(参海防考、赤嵌笔谈、漳州府志、台湾府志)。

  文献通考:琉球国在泉州东,有岛曰澎湖,旁有毗舍耶国(耶一作那),语言不通,袒裸睢盱,殆非人类;喜铁器,临敌用镖,镖以绳十余丈为操纵。按澎湖东南即今台湾,其情状相似,殆即毗舍耶国也(台海使槎录)。

  噶玛兰厅:噶玛兰旧称蛤仔难,在淡水东北三貂、鸡笼大山后社番地。国朝嘉庆十二年十二月,少詹事福州人梁上国上言:蛤仔难田土平旷丰饶,每为海盗窥伺,若收入版图,不特绝窥伺之端,且可获海疆之利。上命总督阿林保、巡抚张师诚议之。十五年,总督方维甸巡台。至艋舺,有蛤仔难番土目及民人潜入垦田者呈送户口清册,请照则升科,设官弹压。维甸乃覆奏:淡水玉山之后,地名噶玛兰,系番语,闽音不正,讹为蛤仔难;并条奏其地势情形甚悉。十六年,总督汪志伊、巡抚张师诚酌定条例以闻,置噶玛兰厅(节东槎纪略)。

  附载总督觉罗满保题报生番归化疏

  台湾远属海外,民番杂处,习俗异宜。自入版图以来,所有凤山县之熟悉力力等十社、诸罗县之熟番萧垄等三十四社,数十余年,仰邀圣泽,俱各民安物阜,俗易风移。其余南北二路生番,自古僻处山榖,声教未通。近见内附熟番,赋薄徭轻,饱食暖衣,优游圣世,耕凿自安,莫不欢欣鼓舞,愿附编氓。今据台湾镇道详报,南路生番山猪毛等十武土番匝目等共四百四十六户、男妇老幼计共一千三百八十五名口,北路生番岸里等五社土番阿穆等共四百二十二户、男妇老幼计共三千三百六十八名口,俱各倾心向化,愿同熟番一体内附等由,册报前来,臣批行镇道确勘议详,复行福建布按二司详悉酌议去后。兹据布政使沙木哈会同按察使董永芠详报称,南北二路生番向与凤诸二邑熟番接界,各有土官统摄,醇朴驯良,应循习俗,令其照旧居处,仍用本社土官管束,无庸另设滋扰。其汛守防范,原有凤属南路一营之淡水汛、诸属北路营之半线汛,相去匪遥,饬令照旧防范,用资强压,并令文员加意抚恤。除熟番听其照常贸易外,内地兵民毋许擅入番界生事,及藉巡查扰累。所报丁口附入版图,勿事编查。顺其不识不知之性,使之共乐尧天。其南北二路每年各愿纳鹿皮五十张,各折银一十二两代输贡赋,听其按年输纳,载入额编,就台充饷。臣会同抚臣陈璸捐备花红、银牌、袍帽、猪酒,饬令该地方官将土官从优给赏外,所当恭疏报闻,请旨纂入舆图,昭垂典册,以志无疆之盛业。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三。
 
疆域

  台湾府在东南大海中,距省一千二百里(水行自鹿耳门至澎湖水程四更,自澎湖至厦门水程七更。旧志以六十里为一更,计六百六十里。自泉州同安县至省城,五百四十里)。上达京师七千三百三十二里。东至大山番界五十里(乾隆通志:抵咬狗溪大脚山五十里。府志:抵罗汉门庄内门六十五里,是曰中路),西至澎湖岛五十里(府志:抵澎湖三百二十里,水程四更计二百四十里,澎湖纵横皆八十里),南至沙马矶头海五百三十里(府志:四百六十里,是曰南路),北至鸡笼城海二千三百十五里(府志:抵鸡笼六百三十四里,是曰北路)。东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广一百里,南北距二千八百四十五里(府志:广三百八十五里,袤一千九十四里)。

  台湾县(附郭):东至大山番界四十五里(府志:至罗汉门庄内门六十五里),西至鹿耳门海五里(府志:三里),南至凤山县界十里(府志:至二赞行溪凤山县界二十里。原至依仁里交界仅十里,雍正十二年改),北至诸罗县(乾隆间改嘉义)四十里(府志:至新港溪嘉义县界二十里。溪以南有新港社新化里,原属诸罗,雍正十二年改溪南属台湾,溪北属诸罗)。东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广五十里,南北距五十里(府志:广六十八里,袤四十里。海防志:处大海之中,坐东南,面西北,为江、浙、闽、粤四省之外界,诸岛往来之要会。蓉洲文稿:缘高邱之阻以作屏,临广洋之险以面势。凤山县志: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客问: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平台异志:诚天设之险,为海疆最要)。

  凤山县在府治南八十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五里(府志:至港西旗尾溪五十五里),西至海三十里(府志:至打鼓港十里),南至沙马矶头二百三十里(府志:三百七十里),北至台湾县界四十五里(府志:至二赞行溪台湾县界五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台湾志略:矶耸沙马,林险阿猴。旧志:傀儡高峰,近接天际,琉球孤屿,远映海中)。

  嘉义县(原诸罗县)在府北一百十七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一里(府志:至大武峦山二十一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台湾县界七十七里(府志:新港溪为界),北至彰化县界一百二十八里(府志:虎尾溪为界)。东西距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零五里(宋永清论:全台锁钥,径道蜿蜓。台湾志略:白玉山插翠青霄,大武陇深入沓海)。

  彰化县在府北三百九十七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里(府志:至南北投二十里),西至鹿仔港海二十里,南至嘉义县治二百八十里(府志:至虎尾溪嘉义县界五十里),北至鸡笼城海六百零八里(府志:至大甲溪四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八十八里(台湾志略:山有火焰、姑婆之奇,溪有虎尾、大甲之险。旧志:近防三林、鹿子,远控淡水、鸡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