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志

  上杭县城【宋端平元年令赵时钺创筑周一百六十歩覆以茅竹转车激水注为壕池寻燬淳祐间令赵希譝修筑更缩其址而小之复圮于水寳祐间令潘景丑乃址以石甃以砖覆以瓦元至正间頺圮殆尽摄尹郑从吉拓旧址复筑之周五百一十五丈高一丈为门四各建楼其上后亦圮明洪武十八年邑人钟子仁作乱知县邓致中修筑甫毕而贼至民頼以全乆复圮景泰三年知县黄希礼复拓旧址更筑天顺六年溪南阙永华乱乃调汀州衞右千户所官军捍御其地成化二年廵按朱贤以城狭不足以居军檄知县胡钺斥而大之继而廵按凃斐又委成于同知程熙通判吴桓而以邑民唐纪等佐之八年始讫工周一千四百二十四丈六尺南临大溪砌以石高三丈有竒东西北并砌以砖高减以南三之一壕广二丈深半之为门七东曰昭阳西曰通驷南曰通济北曰迎恩上南曰兴文中南曰阳明下南曰太平各建敌楼其上窝舗三十有三万厯间知县李自华修葺崇祯间知县卢跃龙增城垜五尺东西北三门俱筑郭防之 国朝康熙初知县寗维邦蒋廷铨先后重修】
  武平县城【宋绍兴间使相张浚遣官创筑端平间令赵汝讘重修周二里八十歩为门三东曰永平南曰南安西曰人和后废明治间邑人兵部主事王琼奏拓旧址更筑砌以砖周七百六十二丈六尺高二丈有竒垜一千五百三十门四东曰迎春西曰秋成南曰南平北曰北高窝舗十有六又开水门于东西以泄洪潦崇祯间知县巢之梁增高三尺 国朝顺治间知县朱之焜康熙初知县刘昈署令赵良生先后修葺】
  永定县城【自明治五年知府吴文度请筑城至十年功竣周七百七十六丈五寸基广二丈有竒面基三之一南临田高一丈九尺有竒北倚山高减南十之一内外马道广一丈五尺壕二丈余深半之为门四东曰太平西曰迎恩南曰兴化北曰得胜各建敌楼其上窝舗十有六十七年知县陈济以北门岑旷可虞塞之嘉靖间增窝舗十有一隆庆崇祯间知县陈翡徐承烈相继修建 国朝因之】福宁府【霞浦县附郭】
  府城【在龙首山下明洪武二年海冦侵境明年海冦复为乱镇守驸马都尉王恭檄百户寗祥先后讨平之又明年始筑城周三里高一丈九尺厚一丈东北隅穴水门以泄涧水二十年置卫江夏侯周徳兴撤东壁拓广里许增高三尺周四里垜一千五十有二窝铺二十有九永乐五年海冦复炽御史韩瑜都指挥谷祥命増筑四门月城复增高城垣三尺四门各有楼城内外有走马路沿城壕堑濶二丈深六尺嵗乆四门楼圯成化十七年指挥朱珍重修正徳中知州万廷彩欧阳嵩先后浚壕嘉靖三十四年知州钟一元以郭西民移在城外数被冦复拓城二里三十六年知州柴应宾依内城造东北敌台三十七年夏潦城坏分守顾翀拆卸旧城増高四尺厚三尺明年倭逼城又值滛潦城工方新崩塌无完堞都司张汉令军兵取杂木环城立栅结战棚为守具倭遁去分廵舒春芳复修筑周一千五十八丈高二丈三尺厚一丈三尺东西南北为门四四十一年知州夏汝砺造敌台八增窝铺三十隆庆二年分守李纯命州同王守中毁西城旧址辇其土石筑东敌台号泰平台知州陆垓建筹边楼于其上复设东北敌台并西敌楼万厯十三年分廵徐用检令甃城下用石上用砖知州祝永夀高汝梅相继成之 国朝顺治十八年分廵周文华总镇吴万福重修城壁増高城三尺并城垜为七百有三窝铺四十有八炮防二十有九大城楼角楼各四泰平炮台东敌台八角楼水闗楼各一战楼十有一复浚城壕植栁焉】
  福安县城【在扆山下旧未有城惟筑土墙立门四东曰瑞应西曰礼贤南曰秦溪北曰衣锦广袤各二里明正徳元年始累甎为之周八百九十六丈五尺高一丈厚如之増小西门嘉靖六年重修以石三十八年防于倭知县卢仲佃力请改筑增小北门周五百六十五丈有竒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三尺垜二百八十有七敌楼二十万厯九年水夜至全城冲防知县汪美修旧城之南而展其东周八百五十丈有竒高一丈四尺西筑城以遏水高一丈八尺二十一年知县陆以载改筑东仍旧址而增修西拓南城就壕三十年知县金汝砺复拓东城于山之巅周七百九十七丈门六崇祯十二年知县章重增修国朝顺治十八年总督李率泰重修康熙五十六年知县严徳泳雍正三年知县傅植五年知县赵旭升先后修葺】
  寜徳县城【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筑土城于白鹤山下立四门嵗乆而圯宋时环以木栅明正徳元年始砌以甎开五门东曰跨鼇西曰憇亭南曰清晏北曰朝天增小东门曰登瀛各建楼其上嘉靖四年防于倭四十二年知县林时芳采石重造改门东曰镇静西曰崇顺南曰永宁北曰遵化塞登瀛门周五百九十二丈高二丈一尺广一丈二尺城屋六百九十有九敌台四十内外马道环以深壕上通水涧下接海潮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张承瑞奉檄重修増高三尺造垜口三百四十葺游廊六百四十间雍正九年知县费璜重修】
  寿宁县城【明治三年筑东西南北为门四水门二万厯间塞北门别开小东门 国朝因之周七百七十丈高二丈六尺厚一丈】
  【附】大金所城【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造周五百八十二丈高二丈二尺濶一丈东西南各辟一门永乐十五年增高三尺复砌三门月城沿城壕堑濶一丈深六尺】水澚司城 大筼筜司城 青湾司城 高罗司城【俱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筑各周一百六十丈高一丈五尺】柘洋司城【元末袁天禄筑明正统六年改为廵检司周二里高一丈五尺濶一丈】桐山城【即桐山堡 国朝康熙八年奉丈修葺】秦防城【二城俱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使石沙木哈捐修 以上霞浦县】白石司城【在福安县北明成化八年叅议陈渤筑周二百丈高一丈二尺濶一丈】麻岭司城【在宁徳县北明宣徳间筑周一百六十丈高一丈五尺】
  台湾府【台湾县附郭】
  府城 【国朝雍正三年建栅城周二千一百四十七丈设东西南北大门四东南北小门三各建楼台其上窝舗十有五】
  鳯山县城 【国朝康熙六十年始筑土城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门四外植防竹开壕】诸罗县城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设木栅周六百八十丈东西南北凡四门雍正元年知县孙鲁倡造土城周七百九十五丈四尺基濶二丈四尺城上马道濶一丈四尺濬沟离城四丈深各一丈濶各三丈水涵六五年知县刘良璧重建门楼砌水涵扁城门东曰襟山西曰带海南曰崇阳北曰拱辰】
  彰化县城【雍正元年台湾御史吴达礼以诸罗为台郡北路袤延千里请于县北二百八十里半线城方设立县治名曰彰化】
  【附】澎湖新城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使石沙木哈捐造】
  永春州
  州城【旧无城明嘉靖初汀漳冦至知县柴镳始建永辉永丰永薫三门三十九年倭入县失守始议筑城委徳化令张大纲督之砌以石高丈许四十年贼吕尚四攻防乃増筑周五百十八丈二尺广八丈高一丈九尺四十一年知县林万春始成四门城外浚壕周围如城数西南隅濵溪水渐齧知县谢裘甃石捍其冲又于东南城隅各建敌楼一后令许兼善杨允升各有增筑 国朝顺治四年被山冦刬平署令欧阳思知县郑名王共瞻相继修完】
  徳化县城【旧无城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邓景武始筑东西二门周八百三十七丈高一丈五尺三十九年倭大掠知县张大纲约之为六百六十八丈万厯元年知县秦霑辟北门知县何谦就城北之龙浔山建北镇楼设窝铺十八年知县丁永祚辟南门崇祯间知县李元龙增高三尺重筑北敌楼 国朝顺治四年山冦破城四门城楼皆燬康熙十五年四月大雨溪涨冲西南门城址屋宇湮塌甚多寻加修葺二十六年知县范正辂重修】
  大田县城【明嘉靖十四年廵按御史白贲疏请立县次年六月筑城依鳯山巅逶迤而下周六百八十余丈为门四东寅宾西饯日南太平北拱辰窝铺十有二 国朝因之】
  龙岩州
  州城【初编竹为限后易以土墙宋绍定三年邑令赵性夫作西砦避冦淳祐间令赵崇揆甃以石元至元问尹黄士龙即砦麓筑土城县治乃在城东寇至輙燬至正四年尹赵昱筑城包县治于是有上下二城二十一年达噜噶齐索珠律联筑为一凿壕以防后尹高琏以西逼山拓大之周八百七十二丈高二丈一尺壕九百五十九丈明洪武八年修濬为门六东曰寅賔西曰西成南曰南门曰南津北曰北门曰北闗城南辟水门各建楼其上正统间沙冦乱官民居皆烬成化八年知县韦济伍星奎先后修筑周一千九十二丈高二丈一尺为门五各以其方建敌楼设窝铺十水门一壕环之改名门东曰賔阳西曰迎薰南曰留晖北曰拱极西北曰永宁嘉靖四十年复增高城垣五尺凿壕广一丈五尺增敌楼四十有一建高亭于西北隅其后数被水患修筑不一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王有容重建南门更名丈明康熙二十年知县左岘增修东门城楼五十二年大水南北西门城垣皆圯知县陈人文重修雍正九年知县万物睹重葺】
  漳平县城【旧无城明治辛亥贼温文进乱始立木栅为守后废正徳四年重立九年知县徐鳯岐砌以石砖周六百二十余丈高一丈八尺为门四东曰迎恩西曰偃武南曰朝阳北曰拱辰门上各筑城楼为水门三窝舗九东西疏渠南北临溪积乆倾圮嘉靖中节次修筑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郑琬增建窝舗十九年大水四隅雉堞頺塌知县查继纯重修】
  宁洋县城【明隆庆元年创筑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周四百八十丈甃以砖石上为女墙门四东曰翔鳯西曰登云南曰瑞麟北曰佩玉各有敌楼东门有泸沟西南北以溪为池万歴元年增设窝铺四六年濬北城濠达于大溪十四年更城门额东曰瑞应西曰文明南曰清波北曰翔鳯 国朝顺治十一年东南二门燬十三年知县萧亮重建并架敌楼窝铺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李文然重修二十八年知县沈荃增修复开旧塞北门改名振玊城称完固】

  福建通志卷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福建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福建通志卷七
  水利
  福州府
  闽县 石浦桥浦 牛路浦 统军塘浦 寳月院前浦 圳干浦 塘尾浦 湖塘浦 寳月油车浦南塘浦 塘浦 潘洋浦 前洋浦 小桥浦 叶防古下浦 湖西浦 湖塘浦 南塘浦 湖井浦林都衙小挿浦 吴石小浦 圳尾挿浦 湖南
  浦 桥外方家前小浦 龙浦 郑桥小浦 西面屈曲小浦 康山小浦 湖浦潘浦 镜浦 尾浦桥里小挿浦 郑磜小浦 浦东磜内小浦 方
  家门前浦 吴宅浦 邻塘浦 蒋乖浦 郑坂浦师姑浦 官塘浦 东岳浦 西塘浦 塘尾浦报慈浦口大浦 薛宅前浦 东坂浦 长腹浦寳月院前洋水湖塘 林娘塘 西塘 统军塘东岳塘 阮塘 象村官塘 猴防官塘 蒜村
  石泉庄塘 童续洲赡学塘 王峬翁塘 后防清福塘 上湾王塘 白岩陈塘 良陀林塘 华严墙角圳 岳边洋中圳 岳边大圳 岳边圳 鼓山圳 东岐岊溪二闸 浩溪闸 龙塘闸【以上俱府城东】王中臣浦 康山浦 白塔浦 南门外水闸边小浦 五龙堂后浦 郑庙边小浦 后郑南面小浦王家小浦 王中臣小浦 羊官路南小浦 白
  塔头小浦 羊车路口小浦 资福院前浦 石歩头浦 吉祥庵前浦 薛□浦 薛□重浦 钱塘浦 马头浦【以上俱府城南】康山浦 鏁港边浦 西石浦后王浦后浦 汤门外浦 茶焙浦 石浦南浦官河北头小浦 南头小浦 税务前浦 后浦直渎浦【以上俱府城东南】海隄【按唐志在县东五里太和三年令李茸□初毎岁六】
  【月潮水咸卤禾苖多死隄成潴溪水殖稻其地三百戸皆良田】
  侯官县 西湖【距府城三里旧通南湖蓄水以灌民田伪闽时周廻十数里筑室其上号水晶宫后尽为民田宋淳熙间郡守赵汝愚疏请开濬寻复淤塞仅存十之一二明万厯十六年守江铎改西门外旧闸为以蓄湖水而开北关引湖水入河以通河道未几奸民借口受税养鱼掩为己物仍塞北关蓄泄不时旱潦俱困民田受其病至提学佥事熊尚文乃禁民占佃归湖之利于学宫而贷学租以完税及熊去任奸民夤缘复假里排轮佃増其税以资公费后按察使陈邦瞻始立议以湖归官以湖利归民而捐本司公费以完湖粮副使李思诚又捐俸建闸尽豁粮税泽梁于是无禁 国初用武仓皇水利莫举积猾占踞益不可问康熙二十二年总督姚啓圣廵抚金鋐会议开凿四十二年总督金世荣重濬】南湖【唐贞元十一年观察使王雄辟城五里为湖广二百四十歩与西湖通今柳桥是也岁久淤塞固已无余】石湖【在西禅寺旁今废】兴福院浦 白灶浦 报恩院前浦 林野庄前浦 高宅前浦 大王小浦林周园下浦 永山浦【旧志作永山】新桥浦 赵宅前浦曽家桥浦 石山浦 白灶小浦 南浦 桥亭
  小浦 山后大浦 高弄浦 钱塘王浦 【东属县】王石堂小浦 钱塘小浦 西桥南小浦 石湖浦王山西桥浦 菱角塘浦 官塘浦 西禅塘浦三防浦 张家洋浦 松栢桥浦 潮塘浦 中浦杨宅浦 五曹浦 翁宅浦 宋塘浦 白灶浦赵宅浦 道浦 邦浦 宋浦 洪塘浦 桥里
  浦 里洲塔前浦 外洲浦 后﨑浦 窑头浦庵头浦 白叶﨑浦 馆前浦 王简浦 林师浦功德院浦 大章浦 牛墩浦 郑﨑下浦 郑
  﨑上浦 西禅园浦 翁前浦 墩头浦 盐防上浦 水陆塘 云澚池 岳公官池 长定官池永山院前小圳 应真前小圳 西禅前小圳 横圳【以上俱府城西】东湖【在府城东北晋太守严高筑城时与西湖同凿引东北诸山之水以备旱潦周廻二十余里宋庆厯以后久塞今乡人犹有湖□之号】阳岐浦 吴山浦鳯冈浦【三浦通阳岐江潮】泽苗浦 延泽浦 仙坂浦【三浦通泽苗江潮俱府城南】
  长乐县 横防湖【即福湖周三百一十丈四窦沟长六千九百丈俗又呼为北湖】上沙湖 长林湖 金漆湖 陈令津湖 龟湖 福船洋 大塘【长三千七百丈两旁抵海为斗门二旱则潴潦则泄溉田种千石】淩古塘沙径斗门塘 斗门海塘 防南斗门塘 普塘坵溪埭 晋溪浦埭 河头浦 东港 镜石何师新三堰【合为一】嘉禾大石新城屯四堰【合为一】荻芦陂章坂潼溪陂 新田陂 湖前陂 福田沟 晋塘洋圳 大塘斗门 古浐斗门 大塘堤【以上俱县城南】延祥湖【一带两岐溉田千余顷】郑湖 桃坑湖【即桃枝湖也东西一百三丈四尺南北三百一十六丈五尺垾堘圳四溉田种千余石伪闽时势家私相转鬻为田宋咸平间民讼之勅复为湖熙宁间又有侵耕之者令萧竑因括湖塘陂堰簿而图之择主岭立经界培堤岸碑于湖之旁今周五百一十丈为石斗门三圳长二千三百余丈潴干溪水溉田二十九顷俗呼南湖】东洋塘西洋塘【即白芒坑】郑湖塘 崔塘 海路塘 后﨑塘闾山塘 漳港塘 董塘 南纲塘 大圳浦 湖堘浦 米宠浦 新塘浦 官丘四浦 还珠浦王坵浦 白灶浦 鳖石浦 后角浦 银盏浦渡龙浦 坂塘浦 官堰浦 古塘浦 师娘浦浦口小浦 下笼坂浦 桥头浦 蛎殻浦 笼臂浦 朱湖高浦 沙坂后洋溪 黄弄溪 获洋王背大溪 中圳刘背二溪 崔塘洋沟 承天沟韩塘沟 元祐沟 百石沟 横圳 延祥斗门溪口三坑 普塘堤 海塘隄 旒山塘堤 后﨑塘堤 东西二堤 白芒二塘堤 前塘堤【以上俱县东南】严湖【即西湖陈大建间里人严光舍田为之周三千二百八十丈溉田四百五十顷相传光之子恭商贩维扬尝市鼋五十而舍之光家居一日有被黒衣者五十人送钱五十千曰君之子扬州所附还也及恭回騐之实未尝有乃悟赎龟之报遂舍田为湖云】滨湖【唐大厯五年南郊沙合里人仓曹林□与其妻赵氏舍田为上下二湖周一千三百丈窦八沟八涵八溉民田七百余顷因奏请立石于炉峯皇恩寺纪其界限禁民不得侵傍湖余地为田以妨水利宋淳熙间鶠十九世孙亚文修濬后寖为豪右所占明隆庆四年知县蒋以忠厘清宿弊尽复其旧复建祠湖上祀鸥夫妇以报其功以忠自为记俗呼为东湖一呼林婆湖】填沙湖 岭口山塘 倪塘 林简塘上湖石塘 屈尺塘 元祐港【宋元祐中邑令袁正规以十七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