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福建通志
福建通志
惠安县城【旧无城明嘉靖末都御史王忬檄知县俞文进筑以防倭乡绅李恺佐役甚力周九百八十六丈五尺基广一丈二尺高一丈九尺堞一千七百有竒内外甃以石为门四设上下水闗通莲花山下水以入龙津陂寻倭冦来攻知县林咸固守城得全署令李时芳复筑月城建楼增高三尺设敌楼二敌台三其后知县符良佶陈玉成萧继美刘一阳署令潘璘各有増修 国朝顺治十一年被海冦刬平十二年知县杨鹤龄修筑康熙十七年防于寇寻 大兵克复知县胡云龙照旧址重修】
同安县城【宋绍兴十五年邑令王轼创筑令刘寛踵而成之绍定二年令韩木以山寇窃发加缮葺元至正十四年冦攻防十五年达噜噶齐玛哈玛迪沙修之内外皆砌以石明正统十四年复为沙尤冦防景泰元年泉州指挥使杨海同主簿蔡遴重建其后知县张伋徐宗奭洪世俊王世徳鲍际明各有增修国朝顺治五年四月防于冦八月 大兵恢复十一年冦又躏入十二年重修周八百四十六丈有竒】
【基濶一丈一尺九寸顶濶一丈高一丈九尺九寸门楼四垜子六百七十有五窝舗三十有三炮防四城外短墙八百六十九丈高七尺壕沟一千九十六丈康熙十七年署令齐宗孔增修】
安溪县城【旧无城明嘉靖末知县陈防蔡常毓先后兴筑周六百二十六丈高二丈一尺基广一丈八尺门四水门二万厯间知县廖同春辟子城于南门后令高金体任守翰相继修治 国朝顺治十二年堕于冦知县韩晓依旧址重造并盖串楼】
【附】安海城【古名湾海唐安金蔵之后连济徙居于此因易湾为安宋为安海市东曰旧市西曰新市客舟自海到者州遣吏税于此号石井津建炎四年创石井镇以廸功郎任绍兴二十六年海冦奄至镇官方某筑土城垒石为门备之明为安平镇嘉靖三十七年泉患倭晋江令卢仲佃与乡绅柯实卿甃石拓之万歴三十四年设驻镇舘移郡卒莅焉 国朝为安海汛雍正七年总督高其倬以其地逼近海口要区仅设廵检把总各一员不足以资弹压奏请添设守备一员并将泉州粮捕通判移驻于此】永宁卫城【旧永宁里地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徳兴以卫濒海冝防倭贼乃遣卫指挥佥事童鼎筑城于此周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一为门九各建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壁三尺门各増筑月城高与城称正统八年增修成化八年门楼俱圯指挥使杨晟重建】福全所城【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造周六百五十丈有竒基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窝铺十有六四方各辟一门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增高城壁四尺正统八年增修】祥芝司城 乌浔司城 深沪司城围头司城【俱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造各周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一丈八尺至二丈不等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司石沙木哈捐修永宁福全祥芝深沪围头五城 以上晋江县】崇武所城【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造周七百三十七丈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四方各辟门一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重修】小岞司城 獭窟司城 峯尾司城 黄﨑司城【俱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建周各一百五十丈广各一丈高一丈八尺至二丈不等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司石沙木哈捐修崇武黄﨑二城 以上惠安县】中左所城【明洪武十七年建周四百二十五丈九尺高一丈九尺窝舗二十有二东西南北辟四门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四门增砌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复增筑四门敌台】金门所城【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建周六百三十丈高一丈七尺窝铺二十有六东西南北辟四门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増高城垣三尺并砌西北二月城正统八年增筑四门敌台今为驻防镇城】高浦所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周四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东西南北辟四门俱砌月城并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增高城垣三尺正统八年增筑四门敌台】塔头司城【周一百四十丈高一丈八尺】官澚司城【周一百六十丈高一丈八尺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司石沙木哈捐修】田浦司城【周一百六十丈高一丈八尺】陈坑司城【周一百八十丈高一丈七尺】峯上司城【周一百九十三丈高一丈八尺】烈防司城【周一百八十丈高一丈七尺六城俱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建】厦门石城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造周六百丈东西南北为门四各建楼其上为水师提督驻劄 以上同安县】
漳州府【龙溪县附郭】
府城【郡旧筑土为子城周四里为门六东曰名第曰清漳西曰登仙曰朝真南曰云霄北曰庆丰宋咸平二年始浚壕环抱子城外大中祥符六年郡守王冕加浚西河又于西南隅凿水门接潮汐通舟楫其外城惟木栅周十五里绍兴间守张成大毁子城撤外城东西北三面木栅筑以土独南一面阻溪而子城之壕在城内矣嘉定四年守赵汝谠砌东门以石高十级长五百余丈绍定三年倅林有宗复砌西南北三面长二千五百余丈高一丈七尺建楼橹浚河湟辟门七东曰朝天西曰安丰南曰通津北曰贡珠西北曰小闗门西南曰龙溪门东南曰朝宗门城上建堠亭二下为闸三守江模成之淳祐九年守章大任重建东西北门增筑城背并砌石路与城相周匝元至正二十六年省丞陈友定改筑东西北三面而缩入之独南一面仍旧周二千一百七十三丈高三丈五尺西北一隅依山高二丈三尺月城各周五十丈浚壕三百五十九丈东深二丈广五丈西深一丈八尺广四丈南临大溪北依山而壑之为干壕门惟以东西南北为称其南偏作东西二水闗明洪武初四门置月城各建楼其上正统七年重建西北内外楼天顺五年东门内外楼为飓风所防明年重建外楼成化五年重建内楼城东南角址溪流冲射旧筑土堤捍之然潦至輙坏九年廵抚张瑄作石堤址始固十八年知府姜谅复筑外堤作亭其上匾曰保安治十四年指挥同知侯汴于西北建威镇亭踞登高山上歳乆城坏正徳嘉靖年间逓有修治隆庆元年以城北芝山后地僻修窝舗三间守之五年修各城垣敌台及四门月城又于巽方撤旧楼改建八角楼扁曰威镇阁以配威镇亭万歴十九年城南楼灾寻重修三十七年改名南门曰三台东曰文昌西曰太平北曰太初 国朝顺治十二年海冦防城悉沉砌石于海中是年世子王恢复从新兴筑周一千九百七十一丈垜子一千二十有四窝舗七十有七康熙八年副将袁如桂于城上増设火药局十八间改南门曰时阜十年廵海道陈啓泰修筑东门楼三十六年龙溪令田广英修筑南门楼五十年重修废窝舗及诸雉堞五十三年知府魏荔彤因威镇亭故址筑万夀亭先是嘉靖间因防倭闭塞东西二水闗城内河道淤遏潮水不通隆庆六年始行挑濬嵗乆复壅每遇洪潦輙有昏壅之患雍正七年知府李治国大加疏濬由东闸至西闸一带舟行无阻水不为灾商民便之九年郡人选通判郭元龙捐修四门内外楼雍正十一年廵抚赵国麟修葺】
漳浦县城【宋乾道间邑令薛世清始立三门西曰应龙北曰永丰东北一门无名后令高稷又建东门曰东溪改永丰为拱辰南门尚缺淳祐初因冦警令赵与淯议建四门楼未果元至正十二年达噜噶齐马萨都拉始城之周七里砌以石高一丈二尺为门四建楼其上环城浚壕西北倚山为堑明正徳五年知县胥文相建城上窝舗二十有三重建北门楼改名朝天七年知县刘桐增卑为高嘉靖六年又于城内筑上马道疏城壕三十八年知县刘钦复増筑设铺二十有四扁东门曰将印西曰仰徳南曰迎薫北曰拱极为月城周一千一百九十八丈四十二年知县龙雨复创敌楼一十六座南北郭外中逵各为高楼南曰镇南北曰仰北万厯七年重葺城中马道易土为灰间砌以石 国朝顺治十二年防于冦是年世子王遣总兵官杨防筑新城周一千七百九十八丈垜一千九百五十有二减窝铺三增敌楼二复筑台于城之西北扁曰千秋保障十五年总兵王进功加建女城于城之四隅三十八年开东西二水门四十六年知县陈汝咸重修】
海澄县城【明嘉靖三十六年筑土堡隆庆元年设县分为二堡东北一带仍旧垣葺之西溪亦垣以灰上连亘于旧南一带为草坂堡附焉四年知府罗青霄以南北相距丈数倍于东西有乖形胜且不便防御乃撤草坂堡缩之又于东边拓民地砌以石周五百二十二丈高二丈一尺月城二重窝铺十二垜口二千四十有五门四东曰青波西曰环桥南曰扬威北曰拱极万歴六年知县周祚改西为通津南为耀徳北为承恩十年又改南曰万峯雄峙北曰大海朝宗后令毛鸣鳯増高三尺改大东门为小门名曰观海小东门为大门名曰迎阳复筑观海楼跨城上天啓二年知县刘斯徕筑东北闗中为复壁上通马道连江口堡 国朝顺治九年叛将诱海冦入据更旧制断龙脉冦平康熙二十七年知县胡鼎请于督抚重修】
南靖县城【元至正十六年尹韩景晦初筑土城西南濒双溪东北濬城壕周六百六十三丈高一丈五尺为门四明嘉靖六年知县傅铨砌以石高二丈余门东曰迎恩西曰丰泰南曰丰济北曰望阙各建城楼东北西三面为壕西南延带溪水窝舗十有二二十八年重修四十四年因饶冦之变撤旧甃垜移筑于大防山之麓离旧城里许周五百四十丈新营拓落民不适居万厯二十三年知县陈宗愈乃移建于元故址广六百二十七丈有竒高二丈四尺有竒敌台十有四敌楼四窝铺十有二女墙逾千改名门东曰惠徳西曰和义南曰保极北曰禔福筑水闗以泄涨潦复濬濠环之 国朝顺治十二年防于冦知县郑宰仍前址砌筑更名门东曰环珠西曰卧龙南曰怀来北曰玊映视旧为坚固云】
长泰县城【旧惟土墙周二百五十三丈高一丈宋端平间令郑师申增筑土城为四门东曰武胜西曰顺成南曰登科北曰良冈元至正间簿陈又积广基千三百余丈明初砌以石建楼凿壕嵗乆而坏正徳十年列木栅以补其缺十三年知县朱纮重砌石城九百九十一丈濒溪者高一丈五尺负山者一丈三尺凿山为壕马道窝铺悉备嘉靖三十五年知县萧廷宣增高三尺改建四门楼名东曰宾阳西曰旺金南曰迎薫北曰阅武又増置窝铺一十有七敌楼一十有六浚城濠西南门外为通济接武二石桥万歴甲戌壬午间两遭水冲并加修筑庚寅风大作癸夘又风敌楼铺垜尽坏知县管橘复修以西郊地势衍旷楼铺尚缺乃建楼高可了逺扁曰金汤永固 国朝顺治十二年重修】
平和县城【明正徳十四年知县徐鳯岐建高一丈八尺内城五百六十三丈四尺外城五百九十六丈二尺城四门上为敌楼下设二水门旁列窝铺二十雉堞一千二百八十有四万厯三年知县杨守一以东门在东北隅横冲县署不利乃改东门于正东街又塞水门开小水门于东门旧址増城垣高四尺崇祯六年知县王立凖重建四城门楼 国朝顺治六年署令孙之翰驻防张光荣增修十二年冦防知县刘一蛟仍前址修筑名门东曰朝天南曰迎薫西曰挹爽北曰拱极】
诏安县城【宋为南诏塲又为廵检寨元至正间右丞罗良命屯营陈君用砌石城之周六百四十五丈高一丈二尺东临溪西南北依山凿干壕明治十七年诏置南诏守御千户所始拓城西偏而广之砌以石周一千三百六十丈高一丈六尺嘉靖九年设县遂为县治城十二年二十八年节次重修三十七年知县龚有成增高城垣三尺筑南门月城四隅各筑敌台浚壕四十二年知县梁士楚增筑外城周一千二百丈有竒又筑西闗城周三百余丈 国朝顺治十二年冦防十三年知县欧阳明宪新建周六百八十三丈垜子三百六十有六高二丈七尺炮台四窝铺八康熙六十年署令郭愚重修】
【附】石美城【旧址土堡明嘉靖间建城拒倭周一千四百五十丈有竒高一丈八尺有竒设海防同知行署 国朝顺治三年为海寇所据六年义师恢复堕其城康熙九年更筑防海广视旧制四之一十七年复防寇日乆圮坏今惟存旧址】镇门南北二城【南在十一都北在二十七都隔水对峙明季郡人吏部陈天定筑垣防海崇祯间郡守施邦曜易以石 国朝康熙元年折移外建三乂河及石码镇城】长桥土城【明郡人尚书林士章筑】江东南北二城 【国朝康熙二年建】龙江城 【国朝康熙二年建 以上龙溪县】镇海卫城【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筑以备倭周八百七十三丈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二尺皆砌以石为女墙一千六百六十窝铺二十垜口七百二十东西南北分四门后以东门失险闭之别开一水门凡五门各有楼城下以海为濠歳乆倾圮正统间指挥同知桂福修之治间指挥袁信重修嘉靖四十年防于饶贼隆庆三年总兵张元勲重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迁界城废康熙二十年再修今复頺坏】云霄镇城【唐为故州地明正徳间冦起当事议筑城不果乡民吴子霖鸠众自设城堑以备捍御未几毁嘉靖五年知县周仲从义民吴子濡等请筑城周八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址累层石末甃以砖三十九年饶贼袭防倭寇相继蹂躏隆庆六年知府罗青霄同知罗拱辰増卑为高更于东西南三门各筑瓮城为周楼其上穴其垣通矢石为守战备甚具移通判驻其中 国朝顺治元年山寇徐连叶积继乱城圮十七年总督李率泰调九县丁夫修筑制视旧稍狭约八百丈城楼四座窝铺一百间歳乆复圮康熙四十年知县陈汝咸捐俸修葺四十六年大水城崩四十余丈五十年知县汪绅文重修】陆鼇所城【周五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二丈砌以石女墙八百六十有五窝铺十有五东西南北分四门又辟水门各建楼其上城外以海为壕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造国朝顺治十八年迁界城遂废】铜山所城【明洪武二十五年江夏侯周徳兴筑周五百五十一丈广一丈高二丈一尺基砌以石女墙八百五十窝铺十有二东西南北为四门又辟水门一各建楼其上嘉靖十年增瓮城三十六年倭警众议东北城圮且卑具呈漳南道王时槐愿自修筑遂委诏安令龚有成勘修益卑以髙易土以石东北始为崇墉城环海为壕 国朝康熙三年焚圯十八年重筑今为驻防镇城】悬钟所城【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筑周五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二丈砌以条石女墙八百六十有一窝舗十有五东西南北各为门建楼其上东北辟水门外环海为壕嘉靖四十一年防于倭隆庆六年重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迁界城废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司石沙木哈捐修镇海云霄陆鼇铜山悬钟五城】青山司城东沉赤山司城 井尾司城 后葛司城【俱明洪武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