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疆域考

  咸平府 【今铁岭县东北】 原志辽平渤海以其地多险隘建城以居流民号咸州安东军领县曰咸平金升咸平府领平郭安东新兴庆云清安归仁六县兵乱皆废元初因之隶开元路后复割出隶辽东宣慰司 【本纪泰定帝泰定二年咸平府清河寇河合流失故道坏堤堰敕蒙古军千人及民丁修之按本志有咸平府古朝鲜地箕子所封汉属乐浪郡之说语多无稽今节去】
  【按元氏辽阳中书省所属与近代略同惟开元路兼有吉林境视今为小异耳】

  盛京疆域考卷五

  ●盛京疆域考卷六

  通州杨同桂
  黄县孙宗翰辑

  明

  ○明 【地理志国朝张廷玉等奉敕撰  胜朝之经画关外幅员与昭代略同然不置行省而仅领之以指挥戍之以卫所控扼两关屏蔽三卫至于昌图海龙等城明皆未尝有也中叶以降缘边东北罢于奔命而建州一卫遂为我国家王迹所基天戈一挥海隅底定盖当明社未屋时而辽土已入于我于是屯戍之区皆丰镐矣又明洪武纪元至三十一年止迨燕王篡立黜建文年号而仍以洪武纪年故其地志有书洪武三十几年者有已着建文年号而下文又系以洪武年者不为标反令阅者滋出 【出:在第四字标下】 疑故附着之】

  辽东都指挥使司 【治在今辽阳州治】 原注元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治辽阳路原志洪武四年七月置定辽都卫六年六月置辽阳府县八年十月改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治定辽中卫领卫二十五州二十年府县俱罢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海口北至开原由海道至山东布政司二千一百五十里距京师一千七百里 【明史叶旺传初元主北走其辽阳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家奴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帝遣黄俦赍诏谕益益籍所部来归乃以益为指挥同知未几元平章洪保保马彦晖杀益右丞张良佐擒彦晖杀之保保挟俦走纳克楚良佐因权卫事以状闻帝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叶旺等镇之通鉴辑览洪武八年纳克楚以兵至辽东见御备严不敢攻越盖州趋金州指挥韦富等伏弩城下擒其骁将敌大沮沿柞河遁叶旺先扼河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坚城旁设阮阱敌至伏四起纳克楚急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穽中大溃旺合兵追击至毕噜河纳克楚仅以身免已而拥众数十万屯金山数侵辽东二十年帝以冯胜为大将军征之复遣所获之元将鼐喇固北还以书谕纳克楚胜自大宁帅师趋金山进压纳克楚营纳克楚既为大军所偪又先入鼐喇固言遂降九月封纳克楚海西侯成化以后福余等三卫屡犯辽东又李成梁传隆庆四年辛爱大人入辽东时俺答插汉部长土蛮方强泰宁部长速把亥炒花朵颜部长董狐狸长昂佐之东则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杨吉砮之属亦时窥塞十 【十:在第二字下下】 下年之闲殷尚质杨照王治道三大将皆战死成梁方为都督佥事大修战备无何土蛮大入成梁过 【过:遇】 于卓山败之及成梁子如松如柏相继镇辽东而土蛮炒花犹时入为患云】
  定辽中卫 【今辽阳州治】 原注元辽阳路治辽阳县原志洪武四年罢六年复置十年复罢十七年置卫 【本纪嘉靖四十年把都儿犯辽阳盖州又李成梁传隆庆六年十月土蛮六百骑营旧辽阳北河去边二百余里俟集众大举成梁击走之万历九年黑石炭以儿邓小歹青卜言兔入辽阳副将曹簠追至长安堡遇伏多所损失十四年土蛮部长一克灰正纠把兔儿炒花花大等三万骑约共驰辽阳挟赏成梁侦得之以轻骑出铁边堡昼伏夜行二百余里至可可母林大风雷敌不觉既至敌大惊将士冒死陷阵破之十八年卜言台周黄台吉结西部五万余骑复深入辽渖海盖成梁潜遣兵出塞袭之遇伏大败国朝天命六年三月癸亥取明辽阳其经略袁应泰自缢】 原注西南有首山南有千山又东南有安平山山有铁场又西有辽河自塞外流入至海州卫入海又西北有浑河一名小辽水东北有太子河一名大梁水又名东梁水下流俱入于辽水 【开国方略国朝天命六年征明辽阳其城守官闻我兵至决太子河水于壕闭西闸列火器以守我兵奋力夺桥遂克其城】 又东有鸭绿江东南入海又东有凤凰城在凤凰山东南成化十七年筑为朝鲜入贡之道又南有镇江堡城 【国朝既下辽阳降者大小七十余城凤凰镇江等城俱降】 又连山关亦在东南
  城堡附考 【顾炎武天下部国利病书云辽阳下城一堡二十四曰中辽阳城鞍山驿堡长店铺堡皮驿堡沙河铺堡甘泉铺堡八里铺堡烂泥铺堡首山铺堡板桥铺堡山坳铺堡接官厅铺堡路台二十四座东路马枫单堡散平峪堡一堵墙堡堵堡清河堡张其哈蝲佃子堡敌台四十九座边墙九十四里西路张勇堡长胜堡武靖营堡长定堡长宁堡长静堡长安堡敌台八十二座边墙一百七十里其险山堡下堡十四曰宽佃子堡散等堡双堆儿堡洒马吉堡汤站堡叆阳堡镇东堡长岭堡长佃子堡草河堡凤凰城堡镇夷堡青苔峪堡甜水站堡敌台七十四座边墙七十四里按明时宽甸堡等处称辽东六堡通鉴辑览辽阳镇东二百余里旧有六堡其地不毛与辽阳声援不接万历三年李成梁请移建孤山堡于章齐喀喇甸亦曰新甸险山堡于宽甸沿江新安等四堡于长甸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其地并扼要害可拓境七八百里益收耕牧利廷议从之又李成梁传迤东都督王兀堂故通市宽奠后参将徐国辅等强抑市价万历八年三月兀堂以六百骑犯叆阳及黄冈岭指挥王宗义战死复以千余骑从永奠入成梁击走之其秋兀堂复犯宽奠副将姚大节击破之兀堂由是不振初成梁献议移建孤山等堡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孤山等堡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时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户乃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给事中宋一韩力言弃地非策熊廷弼复连章极论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国朝天命六年取明辽阳于是险山堡孤山驿新甸宽甸大甸永甸长甸等城俱降】
  定辽左卫原志洪武六年十一月置
  定辽右卫原志洪武六年十一月置
  定辽前卫原志洪武八年二月置
  定辽后卫原志本辽东卫洪武四年二月置八年二月改九年十月徙治辽阳城北寻复
  东宁卫原志本东宁南京海洋草河女真五千户所洪武十三年置十九年七月改置
  自在州 【原治今开原县】 原志永乐七年置于三万卫城寻徙
  以上五卫一州同治都司城内
  海州卫 【今州治】 原志本海州洪武初置于旧澄州城九年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东北距都司百二十里 【李成梁传万历十八年土蛮族弟土墨台猪借西部青把都恰不慎及长昂滚兔十万骑深入海州成梁不敢击纵掠数日而去国朝天命六年既下辽阳于是海州等七十余城俱降】 原注西南滨海有盐场西有辽河汇浑河太子河入海谓之三岔河又西有南北通江亦合于辽河东有大片岭关有盐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海州下城一堡三曰海州城东胜堡东昌堡耀州堡路台十二座墩台四十四座边墙四十四里】
  盖州卫 【今盖平县治】 原注元盖州属辽阳路原志洪武四年废五年六月复置九年十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复废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国朝天命六年既下辽阳盖州亦降】 原注东北有石城山又北有平山其下有盐场又东有驻跸山西滨海有连云岛上有关又东有泥河南有清河东南有毕里河下流皆入于海又南有永宁监城永乐七年置又西北有梁房口关 【今营口厅】 海运之舟由此入辽河旁有盐场又东有石门关西有盐场北有铁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盖州下城二十三堡四曰盖州城熊岳堡五十砦堡伏兵堡岫岩堡关山堡曹家祚子山城铁矿山城永宁监城赤山城猫儿岭山城霹雳山城西家山城壅石砦山城冰谷山城黄孛罗背山城一面山城匾山城石邱山城小观觜山城得力山城桂羽河山城夹河山城马才山城松山城龙潭山城七家觜山城墩台八座】
  复州卫 【今州治】 原志本复州洪武五年六月置于旧复州城十四年九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北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国朝天命六年既下辽阳复州亦降】 原注西滨海西南有长生岛又南有沙河合麻河西注于海东有得利嬴城元季土人筑洪武四年二月置辽东卫于此寻徙又南有乐古关西有盐场北有铁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复州下城五堡一曰复州城大黄山城吕洪山城骆驼山城栾古驿城羊官堡敌台二十九座】
  金州卫 【今州治】 原志本金州洪武五年六月置于旧金州八年四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北距都司六百里 【国朝天命六年既下辽阳金州望海埚亦降】 原注东有大黑山小沙河出焉又有小黑山骆马河清沙河俱出焉卫东西南三面皆滨海南有南关岛 【顾氏方舆纪要岛在卫南二十里天启中守将张盘议开河断南关岛以守卫城即此】 东有莲花岛东南有金线岛 【方舆纪要莲花岛在卫东三十里金线岛在卫东南百二十里明时俱有兵戍守】 又东有皮岛 【方舆纪要皮岛在卫东七十余里明天启中毛文龙屯驻于此崇祯二年袁崇焕杀文龙于双岛国朝崇德二年四月取明皮岛】 又有长行岛南有双岛及三十岛 【方舆纪要三山岛在城南海中长行岛在卫东南百余里明天启中毛文龙使朱昌国驻长行岛曾有功驻三山岛张盘守金州为碁布之势今按本注三十岛盖即三山岛也】 西南有铁山岛东北有萧家岛有关又旅顺口关在南海运之舟由此登岸有南北二城其北城有中左千户所洪武二十年置 【国朝天命十年正月克明旅顺城明兵之航海来驻守者也天聪七年七月大军克旅顺口明总兵黄龙战死广鹿岛副将尚可喜以广鹿长山石城诸岛来归】 又东南有望海埚石城永乐七年置 【方舆纪要望海埚堡在卫东南七十余里地特高可驻兵千余明洪武初都督耿忠于此筑堡备倭海滨咽喉地也永乐十七年总兵刘江用石垒之倭入犯尽歼之辽之倭患遂绝】 又卫东有铁场东北有盐场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金州下城十七堡八曰金州城关厢城木场驿堡旅顺口堡望海埚堡黄骨岛堡石河驿堡盐场堡牛心山城赛歌山城金鹿山城虎洞山城小黑山城中顶山城太白东觜山城岛山城成儿山城可罗山城缩利把山城纵城山城望高山城鹿子山城归服堡红觜堡敌台九十五座】
  广宁卫 【今县治】 原注元广宁路原志洪武初废二十三年五月置卫东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本纪正统七年兀良哈犯广宁嘉靖二十七年把都儿寇广宁参将关振战死李成梁传万历九年十月土蛮复连速把亥等十余万骑攻围广宁不克转掠团山堡盘山驿及十三山驿攻义州成梁御却之二十九年成梁再镇辽东开原广宁复开马木二市诸部耽市利争就款国朝天命七年正月征明广宁由东昌堡度辽河围西平堡城克之副将罗一贵等歼焉又破总兵刘渠等援兵广宁巡抚王化贞遂弃城入山海关大军入城于是□州大凌河闾阳驿十三山驿等四十余城皆降】 原注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建辽王府建文中改封湖广荆州府西有医无闾山南滨海东有路河东北有珠子河下流皆注于辽河又板桥河在西南流入海北有白土厂关又有分水岭关西北有魏家岭关又北有懿州元属辽阳路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广宁后屯卫于此永乐八年州废徙卫于义州卫城又西南有闾阳关东北有望平县元俱属广宁路又西北有川州元属大宁路又东北有顺州西北有成州元俱属东宁路 【按元史地理志东宁路本高骊平壤城至元六年李延□等以府州县镇六十城来归八年改西京为东宁府十三年升东宁路总管府然则东宁路属皆在高骊境内平壤城左右今本注以顺成二州与广宁卫邻接揆之地理相去悬绝恐亦有误】 又西南有锺秀城元置千户所于此俱洪武中废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广宁下城三堡一曰广宁城闾阳峡城□山驿城高平堡其正安堡下堡八曰正安堡团山堡镇宁堡镇远堡镇安堡镇静堡镇边堡镇夷堡墩台七十九座边墙一百七十二里】
  广宁中卫原志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
  广宁左卫原志 【同上】
  广宁右卫原志本治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 以上三卫俱在广宁卫城
  广宁前卫原志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后废
  广宁后卫原志 【同上】
  义州卫 【今州治】 原注元义州属大宁路原志洪武初州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东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李成梁传万历十年速把亥率弟炒花子卜言兔入犯义州成梁御之镇夷堡设伏待之斩速把亥十七年三月土蛮部犯义州复入太平堡把总朱永寿一军尽没国朝天命七年大军既取广宁移向山海关明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尽焚沿途村堡而走大军遂克义州】 原注西北有大凌河下流入海东北有清河下流合大凌河
  城堡附考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义州下城二堡十曰义州城率马岭驿大清堡大靖堡大宁堡太平堡大康堡大安堡大定堡戚家堡狗河砦堡大顺堡路台八座敌台一百二十座边墙一百五十六里】
  广宁后屯卫原志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于旧懿州永乐八年徙治义州卫城
  广宁中屯卫 【今锦县治】 原注元锦州属大宁路原志洪武初州废二十四年九月置卫东南距都司六百里 【李成梁传土蛮数求贡市关吏不许万历七年以四万骑自前屯锦州营深入成梁遏其冲会戚继光亦来援敌遂退俄又与速把亥合璧红土城声言入海州而分兵入锦义成梁踰塞二百里直抵红土城击败之土蛮益□诸部兵分犯锦义及右屯大凌河以城堡坚不可克而成梁及蓟镇兵亦集乃引去无何复以二万骑从大镇堡入攻锦州部将周之望等战死敌乃分掠小凌河松山杏山成梁驰援始出境去国朝天命七年取明广宁锦州等处遂降已而明复遣兵戍守十一年正月征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等七城守将焚粮储遁天聪元年五月征锦州遂败明兵于宁远崇德五年遣兵防戍锦州六年八月再征锦州大破明兵七年三月己卯克锦州总兵祖大寿降】 原注东有木叶山 【方舆纪要木叶山在卫东三十里契丹阿保机建南楼于木叶山在今三卫境内废永州非此山也】 西有东西红螺山西南有杏山东南有乳峰山又东有大凌河小凌河又西有女儿河与小凌河合又南有松山堡在松山西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左千户所于此辖杏山驿至小凌河驿东有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广宁右卫二十八年四月废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右千户所于此辖凌河驿 【通鉴辑览明万历三十七年恭图陷大胜堡复深入小凌河官军大败时杜松驻大凌河不敢救国朝天聪五年八月围明大凌河城破锦州援兵崇德四年正月征明松山三月败其援兵于锦州六年五月败明总督洪承畴于松山八月征锦州驻营于松山杏山之间自乌忻河南山至海横截大路乙丑大破明兵十三万于松山七年二月克松山洪承畴等就擒】 至十三山驿 【袁崇焕传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时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与总督王象让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告经略王在晋在晋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 又城南有盐场二铁场一又西有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