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九边考

守备顺圣西城官一员,驻箚顺圣西城地方。 札付
守备四海冶官一员,驻箚四海冶地方。 札付
守备广昌所官一员,驻箚广昌所地方。 札付
守备葛峪堡官一员,驻箚葛峪堡地方。 札付
责任同,务要操练军马,整搠器械,修理关隘墩堡,防御贼寇,保障居民。一应合行事宜须与同事官员公同计议停当而行。仍听抚按官员节制。尤须持廉秉公,正己恤下。如或贪残偾事,罪有攸归!
河南领春秋班宣府备御官二员,俱驻箚宣府镇城。不坐名 勅书
责任,管领上班下班官军往回经行去处,严加钤束。本等关支粮草之外不许恃强作践人田禾,砍伐人树木,占宿人店舍,多买人货物,拐带人人口,奸淫人妇女,夺用人车辆等项亦要善加抚恤。不许分毫科扰,亦不许纵容逃窜。有误边机,如违事发一体重罪。到边之日,仍听镇巡官调拨。若是下班回司,凡比较事故官军马匹等项,听于公堂,排设公座与同军政官协和比较,以济军务。其休息官军,令所属每月初一日点视一次,以防远出,有悮上班。本官果能不易初心,仍听本部推举别项重用。今次所领勅旨直至官有更代方才更换,不许每以奏请换给,以致烦渎。
军马考
一、本镇并各路城堡原有操备马步及新增召募官军、舍余、土壮、勇兵五万八千六十二员名。
实在官军人等五万四千九百九员名。
事故官军人等三千一百五十三员名。
本城原有常操马步并新增召募官军一万六千四百四十五员名。
实在官军一万六千四百二十五员名。
事故等项官军人等二十员名。
西路分守左参将所属万全右卫等一十二城堡,原有马步并召募官军一万三千七百六十一员名。
实有官军一万三千五百四十五员名。
事故等项官军二百一十六员名。
北路分守左参将所属独石等八城堡,原有常操马步官军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七员名。
实有官军一万九百六十八员名。
事故等项官军一千九百二十九员名。
东路分守右参将所属永宁等六城堡,原有常操马步官军六千二十五员名。
实有官军五千六百一十二员名。
事故等项官军四百一十三员名。
南路分守右参将所属顺圣川等五城堡,原有常操马步官军、舍余、土兵、壮勇四千八百五员名。
实有官军人等四千四百十四员名。
事故官军人等三百六十一员名。
中路分守左参将所属葛峪等七堡,原有常操马步并新增召募官军四千一百二十七员名。
实有官军三千九百一十三员名。
事故等项官军二百一十四员名。
紫荆并隘口原额马步官军、舍余五千八百八十六员名。
见操马步官军三千一十五员名。
下班休息并农种官军、舍余二千八百七十一员名。
常守马步官军二千五十七员名。
实有马步官军一千九百五十八员名。
事故等项官军九十九员名。
备御官军九百八十九员名。
实有官军九百七十六员名。
事故官军一十三员名。
骑操并驮枪马四百九十二匹。
本关原额马步官军、舍余三千六百六十三员名。
见操马步官军一千三百六十六员名。
下班休息并农种官军、舍余二千二百七十七员名。
常操马步官军九百六十六员名。
备御官军四百员名。
骑操并驮枪马四百一十二匹。
各隘口原额马步官军二千二百四十三员名。
见操官军一千六百四十九员名。
下班休息官军五百九十四员名。
常守官军一千六十一员名。
实有官军一千二十七员名。
事故官军三十四员名。
备御官军五百八十八员名。
骑操并驮枪马八十匹。
浮图峪口原额官军八百二十二员名。
见班官军五百一十六员名。
下班休息官军三百六员名。
常守官军二百一十六员名。
实有官军二百七员名。
在逃军九名。
备御官军三百员名。
实有官军二百九十九员名。
事故退回卫官一员。
骑操并驮枪马八十匹。
倒马关原守关隘口官军、舍余民壮、弓兵五千八百一十三员名。
常守官军、舍余、弓兵二千五百五十七员名。
备冬官余一千九百五十九员名。
备冬六个月民壮一千二百九十七名。
备御骑操马一百三十匹。
本关原额官余军舍弓兵二千二百八员名。
常守官军舍余弓兵一千九十一员名。
备冬守操舍余一千一百一十七名。
龙泉关原额马步官军余丁民壮一千二百员名。
常守马步官军余丁二百二十四员名。
备冬官余八百四十一员名。
备冬民壮一百三十五名。
各隘口原额马步官军民壮弓兵二千四百五员名。
常守马步官军一千一百四十五员名。
备冬民壮一千二百四十名。
弓兵一百二十名。
本镇原额马四万五千五百四十三匹。正德元年起至十六年止,六次其领过马二万八千一百四十四匹,马价银五万两。以后年分未经清查。
钱粮考
山东、山西、河南、北直隶岁入本镇夏税秋粮五十四万七千四百八十石七斗,每石折银一两。内粟米二万石,每石折银八钱。折(?)布一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八匹,大约每匹折银三钱。绵花绒三万七千五百斤,大约每斤折银八分。草七十万束,大约每束折银七分。本镇屯草四百四十三束,大约每束折银一分。户口食盐钞折银一万一千百九十二两八钱零。年例银八万两。额派客兵引盐银二万六千六百两。补岁用不敷引盐银八万九千四十五两。河东运司盐价银八万两。本镇屯粮六万二千三百二石。草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八十六束。团种粮五万三千一百石。草五万三千七百余束。
边夷考
北虏冈(同)留、罕哈、尔填三部常在此边住牧,兵约六万,与朵颜诸夷为邻。同留部下为营者三大酋,满惠王领之。罕哈部下为营者三大酋,猛可不郎领之。尔填部下为营者一大酋,可都留领之。入寇无常。近来套虏亦同此虏入寇。
经略考
宣府,汉上谷郡也。国初常忠武王破虏于汉北,即元之上都,设开平卫守之。置八驿,东则凉亭、沈河、赛峰、黄崖四驿接大宁、古北口,西则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接独石。太宗文皇帝三犁虏庭,皆自开平、兴和、万全出入。尝曰:“灭此残虏,惟守开平、兴和、太宁、辽东、甘肃、宁夏,则边境可永无事矣。”后太宁既以与虏,兴和亦废,而开平失援难守。宣德中,乃徙卫于独石,弃地盖三百里。土木之变,独石八城皆破,虽旋收复而宣府特重矣。今边人谓独石不如开平险隘可守。
一、宣府山川紏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就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北路独石、马营一带地虽悬远,然南阻长安领、虏难径下。中路之葛峪、大白、阳青边诸堡,西路之柴沟、洗马林、万全诸城,南路之东西顺圣,皆称虏冲,边警屡至焉。东路永宁、四海冶及龙门所,则三卫窥伺之地。而四海冶、上通、开平大路下连横岭儿,又要地矣。《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今考塞垣所据险亦几尽,第时异势,殊有不可不为之经画者。若曰补长峪城、镇边城之募军,重浮图峪、插箭岭之防守,留茂山卫京操之士以益紫荆,筑李信屯交界之堡以固两镇。此岂容已乎?
一、宣府之兵素称敢战矣,何近年参将都勋出边烧荒,遇虏二十骑而溃,关山王经前后陷没,此犹可诿也。若滴水崖郭举之叛及诸军告粮而噪,则渐不可长。况伊迩大同耳目,习染不可不虑哉!是故有抚绥之将而后有节制之兵,有节制之兵而后有疆圉之固。筹宣府者此其大计矣。
按,边储一节员外杨守谦所论盖得权宜之术。附见于后以备一时参考云。守谦曰:“尝谓弘治中,宣府各城粟菱之积多至有六七年者,少亦不下三四年,今则止数月耳。仓厫仅存瓦砾,场地鞠为茂草,或势家佃以为业。然则饱歌腾槽之势安得而复见哉?边镇弊坏亦至此极矣。赖国威灵,侥幸(幸)无事,使遇也先、火筛之变,将何以待之?司国计者不可不深长思也。宣府至京师仅三百余里,有必不得已之事则挖运之策可得也。此盖先朝已试者,亦一时拯溺救焚之方云。又按,边军饷法曰折色者六月,本色者六月。在边者折银七钱,在内者折银六钱。又曰本折间支。此诸边之通例也。然春夏之月,禾稼未登,粟价腾踊,边臣苦于蓄积之未多也,则固与之折银。秋冬之月,粟价稍平,仓廪稍积,则始与之本色。当其腾踊也,银一钱或止易粟六七升,或四五升,是一月折银犹不及半月之粟,如之何其不饥而疲且至死也?欲责其死绥之节不亦难哉?说者谓宜于岁例之外每镇发银十余万两,遇大熟之岁则于岁例招买之外籴粟六七万两。中熟亦籴三四万两,俱别储之。每春夏粟价腾踊,若岁例之粟尚足支持者勿动。惟腾踊之甚不可不支持者借支二三月,秋熟之后即于岁例内招买者补尝,仍别储之。如此则士得实惠而所少亦且数倍,即有重大虏患,征发旁午,缓急亦有所济矣。此诚今日之急务而司国计者所当讲求云。”俱见《九边论》。
一、宣府顺圣川东城有隘口三,其一丁宁口,其二鳌鱼口,其三水峪口。成化十九年,虏贼从西阳河枳儿岭进到,于东城大肆抢掠,俱从前项隘口经行往来,两三月方靖。今议每口须筑一墩就可阻截。见《余肃敏奏疏》。


皇明九边考卷第五
大同镇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长沙魏焕编集
疆域考
大同,古云中地,东至枳儿岭,西至平虏城。川原平衍无山设险,故多大举之寇。初,设大同府分封代王。外分东、中、西三路。北设二边拱卫镇城,西之平虏、威远,中之右卫、水口等处,皆称要害,盖虏南犯朔、应诸城必窥之路也。东则天城、阳和为虏入顺圣诸路之冲。北二边俱坏,虏至直抵镇城。况虏在套中平处,西近老营堡,虏才出套便涉其境。故大同称难守焉。
天城卫六十里至 阳和城六十里至 聚落驿六十里至 大同城六十里至 高山站六十里至 大同左卫六十里至 威远卫六十里至 平虏卫六十里至 井平城六十里至 朔州城。
保障考
大同镇城高拱完固,内设山西行都司,管辖东西二路一十五卫所。镇守总兵一,副总兵一,游击将军二,坐营官一统领本镇并河南春秋二班轮戍官军,东、西、北三路各设分守参将一员以守一路,设守备都指挥一十七员以守一方。北去镇城九十里旧为二边,又九十里为大边,各墙堡连络以限边夷。后两边俱坏,嘉靖十八年复筑弘赐镇川、镇边、镇虏、镇河五堡于二边内,去镇城五十里。五堡添设守备五员。弘赐堡居中,复添设分守参将一员。屯兵戍守以渐修筑,则大边可复。授镇寄者当留意焉。
成化二十一年,总督都御史余子俊踏勘过,大同小边东西长五六百里,该用墩二百一十座,摆合要害。见有墩五十六座,该修墩一百五十四座。
责任考
巡抚都御史一员,驻箚大同城。坐名 勅书
责任,与辽东同。
镇守太监一员,驻箚大同城。嘉靖十八年裁革。
镇守总兵官一员,驻箚大同城。坐名 勅书
责任,操练军马,修理城池,督瞭墩台,防御虏寇,抚恤士卒,保障居民。凡一应战守机宜须与镇守、巡抚、内外官员计议停当而行。尤须持廉秉公,正己率下。振扬军威,制御戎虏,以副委讬。如或询私偾事,责有所归。
协守大同左副总兵一员,驻箚大同城。坐名 勅书
责任,会同主将操练军马,修理城池,督瞭墩台,防御虏寇,抚恤士卒,保障居民。凡一应战守机宜须与镇守、巡抚、内外官员计议停当而行。尤须持廉秉公,正己率下。振扬军威,制御戎虏,以副委讬。如或偏执违抝,害人偾事,责有所归。
分守大同东路地方左参将一员,驻箚阳和城。坐名 勅书
分守大同西路地方右参将一员,驻箚平虏城。坐名 勅书
责任同,用心操练军伍,无事则修理墩台,抚恤士卒,遇警则领兵截杀,防御贼寇。仍听镇巡等官节制。尤须持廉秉公,正己率下,图称委任。毋或黩货偾事,自贻罪戾!
分守大同中路地方右参将一员,驻箚大同右卫城。坐名 勅书
责任,管辖大同左右并威远三卫,仍旧右卫驻箚。余同上。
分守大同北路地方右参将一员,驻箚弘赐堡。坐名 勅书
嘉靖十八年正月,该提督尚书毛伯温题为创立五堡以严边防事添设。
责任,在弘赐堡驻箚,统辖弘赐镇州(?前文为川)、镇边、镇虏、镇河五堡。务要推心置人,正己率下,抚恤得宜,操练有法,固堡城垣,防御虏寇,地无横占,家有乐业,斯称委任。仍听抚、镇等官节制。毋得黩货偾事,自贻罪戾!
大同游击将军官二员,俱驻箚大同城。坐名 勅书
责任同,将选定游击兵,精加训练以作其气,善为抚恤以安其心。如遇本镇并邻境报到贼情,依期统兵相机截杀。不许逗留失悮,轻率寡谋。尤须持廉秉公,正己率下。如或贪残偾事,法难轻贷!
大同镇城中军坐营官一员,驻箚大同城。坐名 勅书
责任,操练军士,整饬戎务,防御虏寇,抚恤士卒。凡事俱听镇巡官节制。万须持廉秉公,以副委任。如或贪黩偾事,法不轻贷!
守备灵丘城地方官一员,驻箚本城。 箚付
责任,督率土兵、火甲常川哨守。务要约己禁利,弥盗安民。毋得贪山泽之产,开财货之源,自罗法网,决不轻恕!
守备阳和城地方官一员,驻箚阳和城。 箚付
守备大同左卫城地方官一员,驻箚本城。 箚付
守备大同右卫地方官一员,驻箚本城。 箚付
守备威远城地方官一员,驻箚本城。 箚付
守备平虏城地方官一员,驻箚本城。 箚付
守备朔州城地方官一员,驻箚本城。 箚付
守备天城城地方官一员,驻箚本城。 箚付
守备应州城地方官一员,驻箚本城。 箚付
守备井平城地方官一员,驻箚本城。 箚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