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畿辅通志
畿辅通志
城县界东南一百八十五里至顺徳府巨鹿县治
西南二百一十五里至顺徳府邢台县界东北三
十五里至正定府藁城县界西北二十五里至正
定府元氏县界东西广一百五里南北袤一百二
里
本州岛境 东十五里至宁晋县界西二十二里至正
定府元氏县界南三十里至柏乡县界北二十里
至正定府栾城县界东南二十里至宁晋县界西
南二十五里至高邑县界东北三十五里至正定
府藁城县界西北二十五里至正定府元氏县界
东西广四十里南北袤五十里
柏乡县 在州南六十里东十五里至隆平县界西
十三里至髙邑县界南二十五里至顺徳府唐山
县界北三十里至本州岛界东南三十五里至隆平
县治西南三十五里至临城县治东北五十里至
宁晋县治西北二十五里至髙邑县治东西广二
十八里南北袤五十二里
隆平县 在州东南九十里东三十里至顺徳府巨
鹿县界西二十里至柏乡县界南十五里至顺徳
府任县界北四十里至宁晋县界东南六十里至
顺徳府巨鹿县治西南二十里至顺徳府唐山县
治东北九十里至冀州新河县治西北三十五里
至柏乡县治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五十五里
高邑县 在州西南五十里东十二里至柏乡县界
西二十里至正定府赞皇县界南十五里至临城
县界北十五里至正定府元氏县界东南六十里
至顺徳府唐山县治西南五十里至临城县界东
北五十里至本州岛治西北三十五里至正定府元
氏县治东西广三十二里南北袤三十里
临城县 在州西九十里东二十里至隆平县界西
一百二十里至山西平定州乐平县界南十五里
至顺徳府内邱县界北三十里至髙邑县界东南
十五里至顺徳府唐山县界西南六十里至顺徳
府邢台县界东北二十五里至柏乡县界西北四
十五里至正定府赞皇县治东西广一百四十里
南北袤四十五里
宁晋县 在州东少南四十里东五十里至冀州新
河县界西二十里至本州岛界南三十里至隆平县
界北二十五里至本州岛界东南四十五里至冀州
新河县界西南五十里至柏乡县治东北六十里
至正定府晋州界西北二十里至本州岛界东西广
七十五里南北袤六十里
深州
在 京师西南六百一十二里东六十八里至河
间府交河县界西五十五里至保定府束鹿县界
南五十里至冀州衡水县界北六十五里至保定
府蠡县界东南六十里至冀州武邑县治西南六
十五里至保定府束鹿县治东北一百六十里至
河间府河间县治西北七十里至定州深泽县治
东西广一百二十三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五里
本州岛境 东三十八里至武强县界西五十里至保
定府束鹿县界南五十里至冀州衡水县界北四
十里至安平县界东南六十里至冀州武邑县治
西南六十五里至保定府束鹿县治东北七十里
至饶阳县治西北七十里至保定府深泽县治东
西广九十三里南北袤九十里
武强县 在州东五十里东三十里至河间府交河
县界西十二里至本州岛界南八里至冀州武邑县
界北四十里至饶阳县界东南十二里至冀州武
邑县界西南十八里至冀州衡水县界东北三十
五里至河间府献县界西北十五里至本州岛东西
广九十三里南北袤九十里
饶阳县 在州北六十里东三十里至河间府献县
界西二十里至安平县界南三十里至本州岛界北
二十里至河间府肃宁县界东南六十里至武强
县治西南六十里至保定府束鹿县治东北九十
里至河间府河间县治西北七十里至保定府蠡
县治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五十里
安平县 在州西北五十里东二十里至饶阳县界
西三十里至保定府深泽县界南十里至本州岛界
北四十八里至保定府蠡县界东南九十里至武
强县治西南六十里至保定府束鹿县治东北八
十里至河间府肃宁县治西北六十里至保定府
博野县治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五十八里
定州
在 京师西南五百里东四十里至保定府祁州
界西九十里至正定府阜平县界南六十里至正
定府藁城县界北三十里至保定府庆都县界东
南一百二十里至保定府束鹿县界西南一百四
十里至正定府正定县治东北六十里至保定府
庆都县治西北六十里至保定府唐县治东西广
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九十里
本州岛境 东四十里至保定府祁州界西三十里至
曲阳县界南三十五里至正定府新乐县界北三
十里至保定府庆都县界东南九十里至深泽县
治西南五十里至正定府新乐县治东北六十里
至保定府庆都县治西北六十里至保定府唐县
治东南广七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
深泽县 在州东南九十里东三十里至深州安平
县界南二十二里至正定府晋州界西二十五里
至正定府无极县界北二十四里至保定府祁州
界东南三十里至保定府束鹿县界西南二十里
至正定府晋州界东北十五里至保定府祁州界
西北九十里至本州岛治东西广五十四里南北袤
四十七里
曲阳县 在州西北六十里东三十里至本州岛界西
六十里至正定府阜平县界南三十里至正定府
行唐县界北五十里至保定府唐县界东南一百
二十里至正定府无极县治西南二十五里至正
定府行唐县界东北六十里至保定府唐县治西
北一百二十里至正定府阜平县治东西广九十
里南北袤八十里
承徳州
在府东北四百二十里东至八沟西至濠村沟南
至栁河边墙北至汤泉沟东南至冷口西南至卯
正东北至车轮窖西北至老子沟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十七
山川
古者建国邑必依于山川葢以天地成而聚于髙归
物于下髙者山之聚下者川泽之归材用于是乎出
衣食于是乎生故曰水土演而民用也原有小大气
有厚薄聚有众寡故自古帝王之都必择形胜而无
若渤碣之间为两戒山川所总会者其山则大行东
来环神京之北而恒山镇其西二山连延限河北道
之东西以为天下脊信乎其天作而地成也其川则
卫白二河为要合卫之川滹沱为大合白之川桑干
为大而漳滏入于滹沱滋沙滱易濡涞徐雹并入于
桑干滦河及寛渝恒漆诸川自入于海其泽则在畿
南者为广阿即禹贡之大陆也土人呼为泊泊之南
羣水入焉者十泊之北羣水入焉者十有二近海有
东西二淀或云即古笥沟旧有九十九淀支相灌输
今
京畿州县诸沽淀是也粤稽禹贡大河北条之山自岍
岐至于碣石而川泽随之史记天官书亦曰海内山
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终于渤碣而 臣 伏读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深究地络泰山实发源于长白三江贯
海铁山皇成鼍矶脊脉时现伏于海中至登州福山
丹崖而陆起西南八百余里结为太山以拥
神京之左岂惟两戒山川总会于是哉抑乃四海地络
所周环也是以五种咸宜六扰并硕转漕便利百货
阜通诚所谓原大则饶气厚而聚多者欤谨备列支
山支川陂池泽薮以备山师川师之籍俾后有考焉
山
顺天府
西山 宛平县西三十里太行山首起河内北至幽
州第八陉在燕羣峯秀拔若龙翔鳯舞云连星拱
于
皇都之右
西山苍苍上干云霄重冈叠阜来朝皇阙 金李晏 碑记
太行首于济源伏于河折北而尊为恒山支峦复
冈毕赴于燕复纚属以东数千百里入于海上土
人以其西来号曰西山 元袁 桷集
西山自太行聨亘起伏数百里东入于海而都城
受其朝灵秀之所会 明李东阳 游西山记
内接太行外属诸边磅礴数千里林麓苍黝溪涧
镂错神皋奥区也 张鸣鳯 西山记
都城之西有山焉蜿蜒磅礴首太行尾居庸东向
而北绕实京师雄观也 乔宇游 西山记
西山神京右臂亦名小清凉诸兰若白塔与山隈
青蔼相间疏泉满道或注荒池或伏草径或散漫
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
飘丹冬则积雪凝素信足赏心而雪景尤胜 长安 游记
北都惟西山为最竒峰怪石幽泉邃壑茂林澄湖
与夫琳宫仙梵辉映金碧诚天府之佳丽一方之
竒观矣 图书 编
大雪初霁千峰万壑积素凝华若画图然为京师
八景之一曰西山霁雪 名山 记
翠微山 宛平县西三十里脉自香山分两支而东
其上平原百里烟云树石皆称竒胜明成化中车
驾尝幸此山
山上有圆通寺葢旧平坡寺也姚少师尝言平坡
最幽胜学佛者所宜居山半有平地故名洪初
始改今名 天府 广记
寺一阁庋山颠于逺眺犹胜 同上
卢师山 宛平县西三十里
安礼寨西北有卢师神祠桑干水出山之口东及
幽州四十余里 宋史宋 琪传
山半为秘魔岩岩石嵌空几二丈传隋末有沙门
曰卢师居此山能驯伏大青小青二龙故名岩下
一池二青蛰处视之若不甚深然探入不可穷 天 府
广 记
卢师山与平坡山并峙诸刹鳞次皆古刹也 长安 游记
觉山 宛平县西三十里
觉山有五华一名寿安双泉翠峰仰山诸峰环之
如屏 燕都游 覧记
悬崖之上与卢师平坡鼎峙西有三泉曰清冷曰
清旨曰洊至 天府 广记
聚寳山宛平县西三十里
玉泉西南行数里度两石桥循溪转至卧佛寺复
二里为碧云寺岩下有泉从石罅中出有亭曰听
水佳处亭前小池种白莲百本池边修竹成林康
十七年
圣祖御书激湍二字
碧云金碧鲜妍宛一天界岩下一泉石渠导之过
斋厨绕长廊汇于殿前石池泉傍一栁人呼瘿栁
栁左堂三楹明万厯御题水天一色前临荷沼沼
南修竹成林岩下一亭曰啸云 天府 广记
顷至碧云下窥岩洞松风如沸飒有竒趣 明陆釴 春游西
山 记
盘龙山 宛平县西三十五里
韩家山 宛平县西三十六里
山阴有汉左冯翊韩延寿墓韩世居于此俗呼罕
山又呼黒山汇 天府 广记
罕山志称韩家山韩延寿家焉罕韩音讹也俗呼
黑山汇黒罕音又讹也山阳有二寺曰云福曰延
寿 帝京景 物畧
石径山 一名石 景山 宛平县西三十七里
大徳六年修卢沟上流石径山河堤 元史河 渠志
石径山孤峰特立洞皆凿石而成最上金阁寺有
塔宜逺眺东南行至林衡署古松数百株参错平
野间 明阮旻 锡纪游
金阁寺逺望苍黄一道如带南缀者浑河也浑河
古桑干水万厯戊子九月幸石径山观浑河顾问
侍臣水从何来申时行对曰从大漠经居庸下天
津则朝宗于海矣因勑河臣亟修堤岸 帝京景 物畧
五峰山 宛平县西四十里五峰秀峙宛若列屏土
人每望此山之云气以验晴雨
双泉山 宛平县西四十里山有二泉故名其南有
两家山东北二里许有黒龙湾
戒坛山 宛平县西五十里有戒坛甃石为之中置
髙座相传创自隋唐间辽金时所植松具在殿外
辽金碑各一
本朝康十七年
圣祖赐御书清戒二字山有极乐三慧朝阳观音龎涓孙膑
等洞山之东南有狮子岩自岩而上十八折始及
戒坛东去浑河二十里两岸壁立中通一径多林
木泉涧之胜上为极乐峰
都城中西望一山髙秀如驼脊上峰如侧方山冠
者戒坛后五里极乐峰也逺黛有増近翠不减 帝 京
景物 畧
万安山 一名垣 墙山 宛平县西五十里山有铁鼎其下
有旧置冶处
翠峰山 一名遮 风岭 宛平县西五十里
马鞍山 宛平县西六十里
鳯凰山 宛平县西七十里
潭柘山 宛平县西八十里西山诸峰连绵而西潭
柘为尤胜山有潭柘寺相传本青龙潭开山时潭
平为寺晋曰嘉福唐曰龙泉
山磅礴连拥三峰傍有二潭潭上有古柘一株形
曲如虬因名 明统 志
潭柘以一培塿当羣山心九峰扆而立焉志所谓
老柘羙竹者乌有矣而两殿鸱工絶则金元故物
也寺后故有龙潭今已甃为池而其支委尚阔去
山数里泉走石崖壁间声甚怒 春明梦 余録
谚曰先有潭柘后有幽州寺莫先焉矣寺碑七金
碑二明昌五年僧重玉诗大定十三年杨节度记
元碑二至正八年葛天麟记至正某年危素记明
碑三正统某年胡濙记弘治十年谢迁记万厯中
紫栢送龙子归潭文也 帝京景 物畧
龙鳞山 宛平县西八十里又西有九渠山大驼山
管山
九龙山 宛平县西九十里
西湖山 宛平县西百里
太山 宛平县西二百里
史家营太山有石如臼昔有仙人居此臼巾日产
米随寺众多少取给不乏后有僧畏其险峻凿穴
通之穴成而米遂絶 燕山 丛録
马兰山 宛平县西二百里
出沿河守御城西门渡石涧进马兰山曲折上坂
石子磊磊难步陟至法幢庵又五里至马兰村登
三大士阁一松髙十丈余厯磴上三里许翠峰壁
立
千佛山 一名黑 风山 宛平县西二百里
观音山 去千佛山数里
观音山旧有菩提树仙人望海石 帝京景 物畧
鹤子山 宛平县西二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