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畿辅通志
畿辅通志
穑为小民之依所期时和岁丰嘉生乐育然年榖顺成
雨泽是资诗曰琴瑟击鼓以祈甘雨信乎
天心仁爱亭毒万物而协灵効顺优渥沾足之应皆有神焉
以司之亦如分猷布泽之无敢旷厥职焉距京师西三
十余里金山之麓有潭泓然以深不泛不涸前代时以
亢旱祷望其地輙能兴致霖雨因名黑龙潭焉潭之侧
倚山瞰壑旧有祠宇以祀其神朕数以祈雨驻跸于兹
爰谋式廓其庙貌以昭灵贶而敬民事今者四郊之内
雨旸时若岁登大稔工适告成惟神之功徳实能膏泽
田畴以福庇生民揆诸捍患御灾之义莫大于此用是
勒诸贞石垂示无穷宁不伟欤
普济堂碑记
京师广宁门外有普济堂焉门临孔道地接神区萃万
卷八
国之梯航普兆民之乐利熙来攘往之众胥庆春台肩
摩毂击之伦咸登寿域然而川涂跋渉易兴趼足之嗟
风雨晦明难遂栖身之愿或徘徊岐路最急赀粮或偃
蹇孱躯尤需医药于是都人尚义上户输金托此三乘
之津梁用济四生之疾苦慈云法雨资佛力以醒羣迷
夕呗晨钟赞王化以弘大泽寒得衣而饥得食羇旅如
归病有托而疗有方疲癃立起既安全之甚众且存殁
之皆宁有司以闻深为嘉悦夫好义轻施乃良民之美
行恤灾拯患实盛世之休风喜见我民还敦古道咸能
体朕忧民之念推朕救民之心创建虽肇乎都城效法
期及乎寰宇成比户可封之俗慰一夫不获之懐书传
从欲于四方诗咏徧徳于百姓此则朕之志也爰赐之
额曰膏泽回春而为之记康熙四十四年五月日
东岳庙碑文
京师朝阳门外向有东岳庙自元明迄今歴有年所康
熙三十七年居民不戒而毁于火其明年朕发广善库
卷八
金鸠工庇材命和硕裕亲王董其事不劳一民不兴一
役经始于三十九年三月讫工于四十一年六月不三
岁而落成殿阁廊庑视旧加饬焉夫五岳为名山之长
而泰山尤羣岳之宗于时为春于徳为仁而其神之灵
又能肤寸成云霖雨天下故诸岳止祀于其方而泰山
之祠徧宇内崇徳报功所从来久矣朕即位以来殚心
治理访求民隐阅视河工屡经鲁地皆命专官致祭凡
以为苍生祈福祉也兹朝阳既都城之巽位而东岳庙
又适在其地则因其方位之宜以隆望秩之典亦礼之
可以义起者然则斯庙之成也神既得所凭依而民亦
遂其瞻仰自兹以往风雨以节寒暑以时俾海宇得休
养生息以共乐于丰穰之世庶于朕四十余年惠爱黎
元之意其稍有慰乎爰书重建之岁月以昭示来兹云
尔康熙岁次甲申冬十一月上旬书
隆兴寺碑文
正定府城隆兴寺者前临滹水后睇恒山城郭逶迤林
卷八
木萦带敞髙明之净域标爽垲之琳宫考厥始基肇自
隋代宋开寳时重加创建神光夜烛首出亦山之铜法
雨晨流复下颊龙之木灵异既启崇宇斯兴遂洗香埿
仍装寳像稽诸纪载良有明征自是以来七百余载风
雨摧剥日就倾圮朕曩从巡省所过爰命鸠工役不烦
民赀出内府复以专官董领其事经始康熙四十二年
之夏落成四十八年之冬复殿重楼云日辉映层栾列
栋金碧参差开铣鋈之真容具庄严之寳相七十三尺
复还旧观千万亿身长留胜迹洵十方所瞻仰为万品
所皈依兹寺也宻迩神京接连畿辅地当都会时际丰
穰烟火于焉殷繁轮蹄之所辐凑莫不斋心肃虑致礼
加虔斯亦慈氏之宏规而法门之杰构矣夫旨穷六度
首以仁义为宗谛演三乘多证善恶之果宣昭觉路导
引迷津亦有禆于人心不无关于世敎今兹重新梵宇
更续禅灯上为
慈闱祝厘下为兆民祈福营建之意实在于斯寺中榜额凡
卷八
十有九皆朕亲书复制碑文勒诸贞石俾垂无穷焉
热河穹览寺碑文
哈喇河屯者蒙古名色释之即乌城也乃古兴州之辖
因世久事殊前朝未及设官分职皇舆等书遍察难考
朕避暑出塞因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故驻跸于此未尝
不饮食倍加精神爽健所以鸠工此地建离宫数十间
茅茨土阶不彩不画但取其容坐避暑之计也日理万
几未尝少辍与宫中无异万几偶暇即穷经史性理诸
书临池挥翰膳后即较射观徳以寓安不忘危之念此其
大略也因有离宫随侍人员共祝万寿而建寺不日即
成又求扁额以垂永久朕赐书云穹览取沈约骧首览
层穹之意在行宫之巽位寺势虽微莲社梵音铃铎经
声巨细皆备内有三大士相仙衣飘扬瑞园涵影以空
寂为本慈悲为敎汲引四生津梁三界清钟夜闻逺近
罔弗皈依月殿朗辉中外靡不瞻仰况右倚层岩左带
大河口外诸藩来往进贡皆由经过三庚无暑六月生
卷八
风地脉宜榖气清少病诚为佳景前朝以戍边不暇何
得驻跸今四海为一八表同风自京北至万里如同家
人父子岂有他术哉以诚而已矣今臣下归福于朕朕
曰天下皆福朕之福也先忧后乐朕之职也所愿者年
丰岁稔烟尘永息余之念兹在兹之意足矣
重修西顶广仁宫碑文
天地之大徳曰生在四时为春在四徳为仁易文言曰
元者善之长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自古帝王茂对育
物四海之大万民之众以及昆虫草木之微各遂其生
者无非体天地好生之徳以流泽于无穷也易繋辞又
言干大生坤广生则是生物之功天始之而地更广之
盖坤者母道也母道主慈其于生物为尤近焉京城西
直门外有西顶旧建碧霞元君宫地近西山之麓今西
苑之西南所谓万泉庄者固郊畿一胜境也元君初号
天妃宋宣和间始着灵异厥后御灾捍患竒迹屡彰下
迄元明代加封号成弘而后祠观尤盛郛郭之间五顶
卷八
环列西顶其一也岁时既久陈迹都荒碑碣犹存榱桷
弗歴其谓妥神何岁在戊子发内帑命有司鸠工重葺
之阅一载而落成栋宇穹然垣庑翼然殿寝秩然丹雘
灿然瞻拜其下者虔肃有加焉朕于万几之暇亦往展
礼仰祝
圣母之厘俯介生民之祉以祈纯嘏以巩皇图颜其额曰广
仁宫羣臣请立石以纪之朕思仁之为道大矣扩之可
放六合约之止在一心先儒论仁谓心如榖种其生之
性即为仁故物物而有仁则生生而不已天地之于人
物父母之于子皆是道也朕君临天下日以养育羣生
为念俾穉者得以长壮者得以乐老者得以安期于生
齿殷繁兵刑寝息民无夭札物无疵疠总以一人推之
而有余今独于兹庙曰广仁者盖以元君之为神有母
道焉母道莫大于坤今之庙宫适位坤维元君其佐坤
之厚徳以广其仁使首善之区同臻寿域寰寓之内永
托慈庥斯神贶与日星共着而禋祀与金石常新矣
卷八
石鼓赞 有序
朕释奠
先师于国学观石鼓于庙门之两庑缅懐周宣迄今二
千余年而中兴之烈岐阳之搜俯仰如昨鲁壁汲冢
阙有间矣此文此石独焕然与日月争光是三代法
物之仅存者也今列在太学实斯文之盛尝寻绎榻
本推详其遗义有会于心焉乃为赞曰
猗欤周宣缵绪文武一时从臣方叔召虎搜于岐阳陈
列斨弩镌功告成伐石作鼓以歌以铭载规载矩岂备
考击致烦蒙瞽鼓鼙思将义盖有取歴二千年铄日蚀
土蝌蚪失传剥落谁补车攻马同麀鹿麌麌晨星阙月
完句可数天门詄荡岐山翔舞轩颉是班锺王敢伍陈
在泮宫设于廊庑是切是磋匪击匪拊桥门观礼如对
簋簠庶几文治再见三古
祈榖坛颂 有序
尝观古之明王必严于敬天隆于尊祖诚于养人惟
卷八
其敬天故飨帝尊祖故崇配养人故重农而上辛祈
榖厥义备焉盖阴阳顺风雨调灾沴不生五榖咸熟
斯比户可风然后寛刑简赋导以礼乐跻之仁寿茍
阴阳失序风雨不时则五榖伤矣五榖伤而民饥至
矣修粢盛而奏馨闻将何藉焉予肃将禋祀每遇荐
享大典备极诚敬期于孚格苍穹为羣黎禔福幸海
内穑事浃岁顺成即间遘微祲而补助旋施有秋洊
至岂非
上天粒我烝民而黙佑予一人以无疆之休哉仰戴
帝慈莫可名喻聊摅感忱作为颂曰
皇矣
上帝仁覆万国靡物弗懐鉴于有徳古圣聿修昭事建极元
日殷荐爰祈粒食藐躬受命精意以禋太圻体方郊丘
象圜屋而大享典礼均虔外至必主本祖本天巍巍三
圣陟降攸格尽志对越百神其怿曰洁豆笾曰崇珪璧
匪祝一身为民请泽惟
卷八
天监观爱我兆人宜夏而夏宜春而春和风应节甘雨司辰
灾螟罔作瑞穗含醇岂止郊畿式暨五服畇畇疆理何
土不淑嶷嶷黍稷何产不熟造化靳施伊谁能育启蛰
而耕纳稼而场于耜于趾我仓我箱讵曰农夫实予之
庆上下交裕藉此丰穰民则不知予敢忘
赐湛恩汪濊颂思奚匮岁岁吉蠲竭诚肆类庶其眷之永锡
乐利
刈麦记
塞外地寒最宜禾黍迩来中外一家版图万里朕避暑
山庄歴年已多今百榖齐成与内地相似不过迟十数
日而已故种麦者颇蕃山庄苑内麦榖黍稻皆寓焉从
来稼穑之艰不可不知亦不可虚设朕念切民依痌瘝
一体年近七旬精力渐衰扶杖而阅耕种临畦而观刈
获遇雨旸时若则收割之际苍颜野老共庆有秋黄口
稚子无愁乏食此朕一时之真乐也五十四年夏六月
小暑乃苑中刈麦之候荐新观成如云表盛晨气暖风
卷八
秀标竒逺闻各省麦秋相同此目前之实景也孔子
云吾不如老农老圃孟子云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
体为小人农夫足食则乐天下至广兆民至众天时之
不齐地脉之不一吾之乐民有食也以目前之实景而
且不能必其尽同又如此呜呼岂如田野村夫忧乐止
繋于身家而计虑不及于逺大乎故心之劳逸不可同
日而语也夫
显应寺碑记
都城之西有佛舍一区创自前明中叶虽歴加修葺而
岁月寖久复毁于火旧观既替香界就荒非所以崇象
敎广禅悦也朕以古刹胜因宜规整饬爰发帑金鸠材
董役经始于康熙五十年十二月落成于五十八年正
月不庳不侈栋宇一新答士庶敬信之忱慰缁衲皈依
之愿用锡嘉名颜为显应盖以慧炬祥光无微不显慈
云法力有感必通泽万品于真源耀十空于寳智同圆
妙果长稔福田云尔
卷八
丫髻山玉皇阁碑记
距京师百里有山曰丫髻隶懐柔县两峯髙矗望之如
髻故得是名自元明以来号为近畿福地因上有碧霞
元君之祠是以每岁孟夏四方之民会此祈祷者骈肩
迭迹不可胜计古称积髙之区神明所舍况兹山北倚
紫塞南拱神京冈峦回合蜿蜒磅礴而锺秀于是则其
神气之感数有灵应理固然也康熙五十二年值朕六
旬诞期诸臣民就兹山瞻礼为朕祝禧因共建玉皇阁
以祈延寿经始于癸巳三月十八日落成于甲午三月
十八日而请记其事朕御极五十余年夙夜孜孜惟体
上帝仁爱斯民之心以抚绥天下幸四海清晏年榖顺成朕
与天下臣民得同享太平之福者皆
上帝之眷佑也朕之祗承于
上帝者惟在天下臣民之永安而天下臣民之祝愿于
上帝者惟在朕躬之永年然则兹阁之建即
上帝之陟降监观于是乎在矣爰立贞珉载其始末以传永
卷八
久云
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
塞外山胍自西北来至热河冈峦回合形势郁盘环左
右百里间多名泉而山庄之东北有汤山其泉涌出山
腰自然而温浴之蠲烦除疴导和怡性朕始经其地谓
水候微凉更得暄暖乃宜于体比再往则加燠矣记称
邱陵川谷能出云为风雨者皆有神况是山藴金砂之
气蒸为醴液又应候如意岂非有神灵黙相者欤爰于
泉上缭以周垣构行宫数椽为避暑休浴之所而于其
中建龙尊王佛庙以奉香火焉考汤泉着于史传者骊
山天都最为名迹其它亦散见于山经杂志而此地自
古未入版图故川原之胜蔽翳于荆榛沙碛间幸今中
外一家兹泉始得呈其灵异古人谓地胍之兴亦有待
而然非虚语也夫君子澡身浴徳如沃盥以去垢朕于
此窃附汤盘之警期与天下日新而所以膏泽吾民以
及蒙古诸部落使咸寿考康宁者则不能无望于佛之
卷八
庇佑焉是为记
香嵒寺碑记
京师近郊峯峦林壑之胜无踰西山歴世以来琳宫梵
宇在崖谷间者星罗碁布永丰屯则距山数里旧有奉
佛处曰弥勒院连山环拱苍翠万状烟林相错皋壤联
绵兼以轮蹄罕至清旷无尘洵自然之福地也院以岁
久日圯近始拓而新之更名曰香嵒寺凡佛堂经室宾
序僧寮莫不备具宏杰壮丽屹然为近山巨刹旷览遐
瞩左右暎带登临胜槩殊加于旧寺乃宫庭为朕祝禧
所建朕临幸天下五十余年幸方内乂安时和年丰兆
民乐业
上天锡福莫大于此朕以天下为一家四海为一人所愿亲
踈遐迩无不获康宁寿耉之庆此朕之夙志也庶几为
诸神灵之所鉴欤因勒辞于石以识其始云
资福院碑文
辛丑春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诸蒙古汗王贝勒贝子
卷八
公台吉他布囊等赴阙稽首合辞奏言皇帝纂承鸿业
六十余年天地清宁海宇安泰边塞逺人饮和禔福为
日久矣往者噶尔旦恃强侵轶皇帝亲总六军荡除狡
冦安集散亡龙沙瀚海百十部落普荫大慈安土乐业
垂三十载策妄阿喇布坦凶孽之余肆其顽悖欲灭法
敎皇帝讨辠捄灾命帅受算深入旷古絶域斩俘逐北
遂恢故宇振法轮青海以南三危以北百蕃之长悉心
向化欣睹天日臣等伏思皇帝神功巍焕景祚绵逺亘
古未觏凡有知识咸思仰报况臣等沐累朝禄赐受皇
帝髙厚踊跃乌能自已乞于京师鼎建梵刹申颂无疆
且以木石砖甓之余于安定门外立十方院为饭僧所
徒众自逺至者得有栖止朕以建寺烦费诏谕止之而
允其立院之请诸汗王等复奏言禁城西之崇国寺故
西僧香火也今愿新之为皇帝祝厘地朕以其诚恳亦
俞允之夏五月十方院建修功先竣诸汗王等请院额
朕赐名曰资福盖嘉诸蒙古平日服事之勤而取释氏
卷八
广资福縁之谛也书曰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徳汝则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