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志

  皇清顺治七年裁前后二卫十四年复裁中卫止存左右二卫康熙【原阙】年移行都司于兰州改置巩昌分府统甘州卫雍正三年裁行都司升甘州卫为府甘肃布政司统张掖山丹髙台三县八年以髙台分肃州领县二曰张掖山丹
  张掖县【附郭】
  汉武帝开置张掖郡治□得县晋仍曰张掖郡治永平隆安中北凉沮渠防逊都此西魏置甘州周仍置张掖郡隋初郡废改酒泉县大业二年复置张掖郡治张掖县唐仍为张掖郡又改甘州寻陷于吐蕃宋为西夏所据元置甘州路为行省治明改置甘州卫陜西行都司
  皇清雍正三年置张掖县甘州府
  山丹县
  汉武帝始置删丹县属张掖郡后汉因之献帝时分属西郡晋因之后魏改删丹曰山丹西魏郡废改县为弱水后周省弱水县入山丹隋大业初复曰删丹属张掖郡唐属甘州宋为西夏所据置甘肃军元至元二十二年升为山丹州属甘肃行省明初废洪武二十四年置山丹卫陜西行都司
  皇清雍正三年改为县甘州府








  甘肃通志巻三上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三下
  凉州府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凉州府
  秦为月支国后为浑邪休屠王右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命霍去病出陇西击败之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郡领十县【姑臧武威张掖休屠揟次鸾鸟朴□媪围苍松宣威】元封五年置凉州部刺史以统之其地势西北斜出在南山之间南隔西羌西通西域号为断匈奴右臂三国魏文帝分置凉州晋仍其名东晋为张轨所都居姑臧称凉王是为前凉继为吕光所据都姑臧号后凉又据于秃发乌孤号南凉李暠据敦煌自称西凉公迁酒泉号西凉沮渠防逊初据张掖寻徙姑臧又为北凉元魏平北凉改州为镇太和十四年复置凉州周因之置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府废寻复为武威郡唐初为李轨所据武徳二年复置凉州总管府景云初置河西节度使二年分陇右为河西道天寳元年复曰武威郡乾元元年复曰凉州广徳二年陷于吐蕃宣宗复河湟宋初置西凉府属陜西路景徳中为西夏元昊所据元灭夏降为西凉州属永昌路明洪武九年改置凉州卫属陜西行都司
  皇清因之雍正三年陞为凉州府甘肃布政司领县五
  武威县【附郭】
  汉武帝开置武威郡治姑臧县魏晋因之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北凉沮渠防逊皆都于此后魏改林中县后周复故名隋因之唐贞观初曰凉州亦为武威郡开元中置河西节度使治武威广徳初陷于吐蕃宋为西凉府地后陷西夏元属永昌路明为凉州卫地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凉州卫为武威县隶凉州府
  永昌县
  汉置番和县属张掖县晋改属武威郡后魏置番和郡后周废郡置镇隋开皇中复为县仍属武威郡唐初曰番和开元十六年改置大斗军属凉州后陷吐蕃宋为西凉府景徳中为元昊所据元置永昌路明洪武三年改置永昌卫属陜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永昌县
  镇番县
  汉置武威宣威二县属武威郡后汉因之晋以后为后凉吕氏将杨轨所据后魏改置武安郡西魏郡县皆省入姑臧唐郭元振为凉州都督置白亭军后陷于吐蕃宋为西夏所据元为小河滩城明洪武二十九年分置镇番卫属陜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镇番县
  古浪县
  汉置苍松县属武威郡后汉改为仓松晋因之东晋太元中吕光改置昌松郡后魏仍旧周废郡为昌松县隋开皇初改县为永世后复故名属武威郡唐嗣圣十八年郭元振为凉州都督始于武威东南境石峡筑和戎城五代相沿宋为西夏所据元属永昌路明洪武五年平定河西开设凉州卫十年因旧水名改为古浪筑城于今治所正统三年置古浪守御千户所属陜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所为古浪县
  平番县
  汉金城郡地晋建兴中前凉分置广武郡后魏置广武县为郡治后周因之隋开皇初郡废为广武县大业初改为允吾属武威郡唐武徳三年复为广武属兰州后陷于吐蕃宋为西夏所据元属永昌路明洪武十年置荘浪卫后废为庄浪守御千户所永乐元年复为庄浪卫属陜西行都司
  皇清康熙二年复降为所雍正三年改庄浪所为平番县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宁夏府
  禹贡雍州渠搜之地春秋时羌戎所居秦取河南之北千里地筑城徙民居之号曰新秦属北地郡汉仍为北地郡武帝元朔二年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并州刺史东汉因之晋乱为赫连氏所据筑统万城曰夏州又曰忻都在河套中黑水之南去今镇城二百余里所谓黑水故城是也后魏置化郡领岩緑县夏州西魏曰化郡后周始置懐远郡及带普乐郡隋开皇三年郡废又置朔方灵武二郡唐以夏州朔方郡领朔方静徳宁朔三县而灵州灵武郡领廻乐灵武懐远保静四县更以统万城为定难节度使治均属关内道唐末拓防思恭镇夏州其弟思谦代之遂世有其地厯五代迄宋其孙继捧入朝献地景徳间复据灵州传子徳明城懐远镇为兴州居之即今镇城其子元昊僭号陞兴州为兴庆府又改中兴府遂为西夏国都疆域与宋延庆熙河分升宋寳庆中元灭夏置宁夏路立总管府以灵州鸣沙州应理州焉明初设宁夏府洪武五年府废徙其民九年改置宁夏卫迁五方之人实之又増前中左右共五屯卫陜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其旧顺治十五年以前屯卫并入宁夏卫以中屯卫并入右卫宁夏道雍正三年陞为宁夏府领州一县六
  宁夏县【附郭】
  汉北地郡富平县地魏置六镇三戍于此后周置懐远县属懐远郡隋属灵武郡唐属灵州宋初废为镇干兴二年西夏徳明城之元属宁夏路明置宁夏五卫
  皇清顺治十五年并前卫入宁夏卫雍正三年裁卫改宁
  夏县附郭
  宁朔县【附郭】
  汉富平县地后周置宁朔县隋属朔方郡唐夏州朔方郡宋为懐远镇入西夏元属宁夏路明为宁夏右卫
  皇清顺治十五年并中卫入右卫雍正三年裁卫改宁朔
  县附郭
  平罗县
  汉北地郡北境唐为灵州定远城北境明洪武初置平虏千户所属宁夏卫
  皇清为平罗所雍正三年裁所改平罗县
  灵州
  秦北地郡地汉惠帝四年置灵洲县属北地郡以洲在河渚之中随水上下未尝沦没故号曰灵洲后汉徙废后魏太延二年置薄骨律镇孝昌中改置灵州西魏又为盐州地后周置带普乐郡及回乐县隋初郡废大业三年改为灵武郡唐为灵州又为灵武郡置大都督府属关内道开元中置朔方节度使天寳初复改州为灵武郡十五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五代仍为朔方军治宋咸平时李继迁叛据改为西平府又名翔庆军元复曰灵州属宁夏路明初州废治十五年置守御千户所正徳元年改宁夏后卫仍以所千总摄之属宁夏道
  皇清因之雍正三年改为州并省宁夏守御所附入
  中卫县
  秦北地郡地汉置眴巻县属安定郡后魏为灵州地隋为灵武郡地唐灵州鸣沙县地宋没于西夏元置应理州属宁夏路明洪武初州废三十二年建宁夏中卫属陜西行都司
  皇清因之雍正三年裁卫改为中卫县
  新渠县
  汉北地郡北境唐定远城【元和志灵州有定远城在州东北二百里汉北地方渠县之地】又名警州【新唐志警州本定远城】宋初置定州西夏因之元废明宁夏卫地【明志定州城在卫北六十里又曰有田州城在卫北六十里今县在田州塔南田州盖定远之讹也】
  皇清因之雍正四年建县曰新渠【其地近名察罕托和】
  寳丰县
  汉北地郡方渠县地宋定州地西夏筑省嵬城于此后废明宁夏卫地
  皇清因之雍正四年建县曰寳丰【其地在省嵬城西近名察罕托和府北河侧之滩也土地膏腴旧未开垦时为宁夏民樵牧之所康熙三十六年套夷渡河渐徙而南去旧镇城仅半舍四十八年镇臣始令徙出】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西宁府
  古西羌所居谓之湟中汉武帝逐诸羌筑龙居寨宣帝时赵充国伐先零诸羌以其地开屯田置破羌县属金城郡后汉建安中分置西平郡治西都县晋初因之东晋末南凉秃发乌孤据为国都后魏孝昌二年置鄯州改破羌县为西都周改置乐都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湟水大业初复为西平郡唐武徳二年复曰鄯州仪凤二年置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置陇右节度使天寳初曰西平郡乾元初复曰鄯州属陇右道寳应元年没入吐蕃宋初属西夏后为吐蕃所据号青唐城元符二年收复复置鄯州陇右节度三年弃之崇宁三年收复建陇右都防府改鄯州为西宁州后复属西夏元至元中仍曰西宁州属甘肃行省明洪武十九年改为西宁卫陜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府领县二卫一
  西宁县【附郭】
  东汉置西都县为西平郡治魏晋因之后魏废为鄯善镇周为乐都郡地隋为湟水县地唐仪凤三年分置鄯城县后陷废宋元皆为西宁州治明为卫治
  皇清雍正三年设西宁府置西宁县
  碾伯县
  古湟中地汉神爵二年置破羌县属金城郡魏因之晋废为乐都郡地后魏孝昌二年改曰西都县后废属鄯州周复属乐都郡隋开皇十八年置县曰湟水属西平郡唐复改属鄯州寳应初陷吐蕃宋元符初收复置湟州建中靖国三年改西平郡为西宁州乐都为碾伯明初立卫洪武十九年移卫于西宁州碾伯为右所
  皇清初裁所设卫雍正三年置碾伯县属西宁府
  大通卫
  向系西番羌囘之地路通甘凉西宁逼近喇嘛各寺
  皇清雍正三年设大通卫建筑卫城及白塔城彻尔图城总兵镇守分设参将游击守备千把马步战守兵丁遂为边重镇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直秦州
  古成纪地周封非子于秦亭因名秦秦为陇西郡地汉曰上邽县属陇西郡后隗嚣据其地东汉属汉阳郡治冀三国魏置秦州治上邽蜀汉建兴六年属蜀魏甘露元年属魏晋改汉阳为天水郡亦治上邽寻废复置秦州建兴以后前赵后赵前秦后秦相继割据义熙十三年刘裕灭秦归宋后魏避讳改曰上封仍为州郡治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改县曰上邽唐复为秦州开元间徒治成纪天寳初还治上邽改天水郡乾元初复曰秦州大厯中陷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景福初为李茂贞所据五代初没于蜀后唐平蜀厯唐晋汉周郡俱仍旧宋仍曰秦州天水郡雄武军节度属秦凤路金为镇远军治成纪元复为秦州巩昌路明洪武初省县入州巩昌府领县三清水秦安礼县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升为直州领县五
  清水县
  秦陇西郡地汉置清水县属天水郡后汉废为陇县地晋复置属畧阳郡后魏因之隋属天水郡唐武徳四年于县置邽州六年州废县属秦州大厯以后陷于吐蕃大中间收复凤翔府仍属秦州宋因之金置冶坊县元以冶坊并入明如之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属直秦州
  秦安县
  汉置成纪县属天水郡为凉州治东汉属汉阳郡晋属天水郡后没于氐羌隋仍属天水郡唐开元中移秦州来治属秦州天水郡宋为纳甲城金始置秦安县属秦州元为秦安县至正七年并鸡川陇城二县入焉属秦州明因之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属直秦州
  礼县
  汉嘉陵道地后汉为上禄县地三国属蜀汉元魏置汉阳郡治兰仓县西魏改为长道郡治汉阳县后周改为天水郡隋为长道县属汉阳郡唐属成州寳应中陷废咸通中复置长道县改属秦州五代因之宋熙宁中改属岷州南宋属西和州后割于金元置礼店军民府明初置礼店千户所属岷州洪武十五年改属秦州卫成化九年廵抚马文升奏设礼县秦州属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属直秦州
  徽县
  秦陇西郡地汉河池县属武都郡后汉因之三国时属蜀汉晋永嘉后没于氐羌元魏置广化县于县置广化郡隋初郡废仁寿初改县曰河池属河池郡唐属凤州五代因之宋开寳五年移治固镇属凤州元置南凤州于河池又分置永宁县至元初改曰徽州七年并省县入州属巩昌路明仍曰徽州领县一曰两当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州为县属直秦州
  两当县
  秦陇西郡地汉故道县属武都郡后汉因之晋永嘉后没于氐羌元魏析置两当县兼置两当郡隋初郡废属凤州大业初属河池郡唐属凤州五代因之宋徙治广乡镇属凤州元初属南凤州至元中改属徽州明仍属徽州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属直秦州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直阶州
  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白马氐居之秦为陇西郡地汉置武都郡后汉因之三国时属于蜀汉晋初因之永嘉后为氐杨茂搜所据后魏置武都镇西魏置武阶郡寻改为武州后周又改曰永都隋初郡废后复为武都郡唐复为武州治将利县属陇右道天寳初曰武都郡乾元初复为武州大厯后陷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景福初始名阶州因其地陡峻由城门而上如升阶然宋仍曰阶州武都郡治福津县属秦凤路建炎后属利州路元移治桞城至元七年以福津将利二县省入为阶州属巩昌路明洪武二年改为阶县十年复为州巩昌府领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