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志

  兴福寺 在礼县治右
  圣泉寺 在礼县城东南
  正觉寺 在礼县鸾亭山
  翠峰寺 在礼县翠峰山
  圣夀寺 在礼县雷王山麓
  干明寺 在礼县太华山
  观音寺 在徽县城内北明洪武年建
  郭阳寺 在徽县南二十里明洪武年建
  庆夀寺 在徽县北二十里
  普化寺 在徽县东四十里
  三泉寺 在徽县东四十里三泉县之胜境
  普照寺 在徽县西二十里
  普圎寺 在徽县西四十里有石崖洞壑
  兴善院 在徽县西门外
  南禅院 在徽县南五里
  圣夀院 在徽县西三十里
  明智院 在徽县东四十里
  白佛寺 在两当县城内正南宋绍兴年建
  法林寺 在两当县西宋绍兴年建
  云平寺 在两当县大渠北
  鱼池寺 在两当县南三十里
  兴国寺 在两当县北一百里
  观音院 在两当县南七十里
  玉泉观 在州西北天靖山元至元间建
  大霄观 在秦州仙人山唐建
  栢林观 在州东二十里栢林山
  尹喜观 在秦州北山
  洞阳观 在清水县西五十里
  元真洞 在清水县城西
  九龙观 在秦安县九龙山麓
  朝阳观 在秦安县东闗
  长生观 在礼县城东
  朝阳观 在礼县西山
  大元观 在礼县镇凤山
  玉泉观 在礼县九泉山
  元帝观 在徽县北门外
  迎虚观 在徽县南
  通元观 在徽县西二十五里元至正年建
  集休观 在两当县登真山
  兴龙观 在两当县河东
  洞仙庵 在两当县北一百里
  直阶州
  社稷坛 在州城西北 成县在城西 文县在城东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城南 成县在城南 文县在东郭外
  先农坛 在州城东 成县文县俱在城东
  文庙 在州城西旧在城西门外明嘉靖间改建东闗隆庆间迁土城之北万厯间迁城西三里又迁城西北隅天启间迁城北明末改建于今学宫之后寻毁于兵顺治十一年知州于道行始移今所康熈二年知州戴其贞重修三十七年知州陈勲又重修 成县在县治西明万厯中知县髙如崧建后毁于冦移建上城东北隅康熈间知县刘瑜复建旧址 文县在县治东旧在西南隅明洪武十四年建治三年千戸髙节改建今址嘉靖万厯间俱重修崇祯七年燬于冦十四年复建
  崇圣祠 在明伦堂后 成县在防门左 文县在庙左
  名宦祠 在学宫防门左祀名宦两县俱同
  乡贤祠 在学宫防门右祀乡贤两县俱同
  忠孝祠 在防门左 成县在城南西街 文县在城西街左
  节义祠 在学宫旁 成县在城西街右 文县在学宫东
  文昌祠 在州城北
  闗帝庙 在州城中 成县在城隍庙东 文县在县治南
  城隍庙 在州治西 成县在县治西 文县在东门外
  旗纛庙 文县在演武防左
  厉坛 在州城北 成县文县俱在北门外
  轩辕庙 在成县西
  文王庙 在文县左旧文州治后台上宋移建于南门西明正徳元年重建于上城顺治十四年重修
  周武王庙 在州城内明知州余新民建
  水神庙 在州南门外康熈三十七年建
  龙王庙 阶州在城南门外 成县有三一在城西二十里洪武二十九年建一在西北十里一在东南十里 文县在所城北门
  马祖庙 成县在月城内 文县在旧城西坡
  通济祠 在州西门外祈祷雨泽有应康熈三十七年建
  真武庙 在成县治东北
  东岳庙 在州城东 成县在县东五陵上 文县在县治南
  忠烈祠 在成县城内祀宋刘惟辅
  杜甫祠 在成县治左
  熊池庙 在州城北一百三十里明初建
  五显庙 在州玉皇阁后壁有宋孝宗御书碑
  阳汤庙 在文县天池旁所城外
  忠节祠 在文县文王庙内祀宋刘锐赵汝向
  红女祠 在州真武山麓祀贞女红氏
  清凉寺 在州东北二里元至正年建
  万夀寺 在州城西
  普光寺 在州城西元王祥建
  崇觉寺 在州西北宋嘉祐年建
  西禅寺 在州西宋知州宋公璹重修
  江南寺 在州对舟桥建望江楼
  栢林寺 在州东六十里龙拽山旧福津县宋时勅建卧龙寺 在州城北三十里宋知州田世雄建
  新寺 在阶州明正徳年重建
  普照寺 在成县东二十里
  开元寺 在成县西五十里
  兴教寺 在成县西北明洪武年建
  大云寺 在成县东南十里凤凰山唐建
  甘露寺 在成县西十里
  青龙寺 在成县北三十里
  栢林寺 在成县北五里
  圣夀寺 在文县旧城西元延祐元年建明正统六年修
  北禅寺 在文县北玊虚山
  南海寺 在文县旧城南门外隂平桥头
  普觉寺 在文县北八十里明永乐时建
  金山寺 在文县东门外
  回龙寺 在文县阳汤砦
  髙天寺 在文县西三十里
  梵业寺 在文县北九十里唐时建
  大通寺 在文县南三十里
  雄徳寺 在文县南二十里
  迎真观 在州西七十里唐贞观年建
  真武宫 在阶州凤山
  三元宫 在成县城北
  玊皇观 在文县旧城北街明洪武年建
  西景观 在文县哈南寨
  紫宸宫 在文县城中
  直肃州
  社稷坛 在州城西 髙台县在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城南 髙台县在城西南先农坛 在州城东 髙台县在城东
  文庙 在州治东南明成化三年巡抚徐廷璋建嘉靖三十五年副使陈其学拓地重修 髙台县在县治东明嘉靖二十三年巡抚傅凤翔建
  崇圣祠 在学宫东 髙台县在学宫东
  名宦祠 在学宫防门左祀名宦髙台县同
  乡贤祠 在学宫防门右祀乡贤髙台县同
  忠孝祠 在学宫内 髙台县在学宫内
  节义祠 在学宫外 髙台县在学宫外东
  文昌祠 在州城东南
  闗帝庙 在州治东 髙台县在城内南门左
  城隍庙 在州治西 髙台县在县治西南
  旗纛庙 在州治东 髙台县在县治东南隅
  厉坛 在州城东北 髙台县在城北
  八蜡庙 在州城北讨来河北岸 髙台县在城西王母祠 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后凉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言周穆王见王母于昆仑山宜立祠骏从之
  东岳庙 在州东门内
  西岳庙 在州城西门
  真武庙 在州城北隅
  龙王庙 髙台县有二一在城东十里一在镇夷城南一里
  火神庙 在州儒学东
  马神庙 在州城东 髙台县有二一在城西隅一在镇夷城东南隅
  阮内官祠 在肃州临水堡西门外明太监阮和镇守甘肃时贼冦邉和先锋拒敌战败自刎后土人立庙祀之
  刘师祠 在州治南师姓刘字摩诃
  晏公庙 在镇夷城东
  忠勇祠 在学宫旁祀汉浞野侯赵破奴三国魏义士厐淯晋宛戍校尉宋矩金城令车济义士索泮明总兵王贵防将姜显宗杨翥都指挥吴钊刘兴指挥胡麒钟振千户曹赟符受许钊陈进邉威王臣李相来斌杨祥董以忠百户董和黄义田志深张玺吴英陈泰王忠刘威朱安陈五王贵蒋忠崔达任虎司彦明钱济民梁栋刘端 髙台县在镇夷城南门内祀汉宣武将领赵通明逰击龚子敬
  襄愍祠 在州城东祀明逰击芮寜大学士石瑶记忠节祠 在髙台县学宫西祀唐河西总管王孝杰州都督张守珪河西节度使防嵩明乡贤刘寛阵亡都指挥刘经百戸朱全刘勇何良
  吉祥寺 在州城西北隅
  大赫寺 在州城西南隅明正统间奉勅重修
  金佛寺 在州城南金佛寺堡明天顺年建
  文殊寺 肃州有二一在城内一在西南三十里山口内有元太子喃嗒失碑记 髙台县在镇夷城西南二十里
  观音寺 在州城东五里
  钟鼓寺 在州城西北隅
  崇善寺 在州城东二里
  西峰寳刹 在州城西三里相传沮渠防逊时有神僧慧达圎寂于此为立浮屠事详仙释传
  胜縁寺 在髙台县城北隅
  大善小善寺 在髙台县城东北
  普济寺 在髙台县镇夷城北隅
  元帝观 在髙台县镇夷城北明成化元年改建安西防靖逆防
  先农坛 安西卫在城东南 栁沟卫在东闗外南沙州卫在城东北 靖逆卫在城东 赤金所在城东二里
  闗帝庙 安西卫在城东门内 栁沟卫一在城内大街一在栁沟堡内 沙州卫在城内正北 靖逆卫在城内东北隅 赤金所在旧城内东北
  城隍庙 安西卫在城西门内正街 栁沟卫在城内大街 沙州卫在城内正街卫治西 靖逆卫在城内大街 赤金所在新城内东南隅
  八蜡庙 沙州卫在城东
  龙王庙 沙州卫在城西七里 靖逆卫有三一在南门外一在二道沟离城三十里一在昌马河口离城一百二十里 赤金所在城南五里
  马神庙 栁沟卫在城内北街 沙州卫在城内东南隅
  牛王庙 靖逆卫在北门外西北
  大佛寺 在沙州卫城内西南隅
  大佛寺 在沙州卫城西三里雍正八年建
  雷音寺 在沙州卫城南三十里即千佛洞创始未详有断碣云唐【年号数字剥落】年重修疏岩凿石佛龛层叠塑像绘画以数万计明时回人蹂躏佛像毁壊龛为沙掩画壁犹存今人民繁庶道人等疏爬始见每年四月八日香火甚盛
  西云观 在沙州卫城西三里雍正八年建
  观音堂 在靖逆卫南门外一里













  甘肃通志巻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三
  贡赋
  甘属山多土瘠地气早寒自明季遭流冦蹂躏民生凋敝我
  朝休养生息元气已复近更濬渠招种田野日辟民力日裕生齿繁盛庶而且富昔日边徼今臻上理矣志贡赋
  一民田
  临巩平庆四府直秦阶二州属原额各等共地二十五万三千九百四顷四十五分四厘四毫三丝三忽六微内安化真寜二县原额大地六千四百五顷五十三分八厘八毫据庆阳府册报以大折小地二万三千九百四十六顷五八厘九毫六丝九忽又合水县照粮起科地四千五百九十二顷八十二四分通共地二十七万六千三十七顷七十七六分四厘六毫二忽六微内除奉
  防豁免过荒地一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五顷五十八二分六厘四毫八丝九忽四微二纎八尘七
  实熟共地一十万八千一百八十二顷一十九三分八厘一毫一丝三忽一微七纎一尘三内除阶州等处归并西固等州县地六百一十顷七十三九分七毫九丝六忽三微九纎在于后开接収归并登造外
  止该实熟并漳县接収岷州归并共地一十万七千五百七十一顷四十五四分七厘三毫一丝六忽七微八纎一尘三
  又首报隠匿地一百四十一顷六十八四分八厘七毫
  二项共地一十万七千七百一十三顷一十三九分六厘一丝六忽七微八纎一尘三
  实徴本折共粮一十七万八千二百三十四石六斗二升一合九抄七撮一圭六粟二粒四颗内
  本色粮二万四千三百七十石三斗三升一合一勺二抄一圭二粟九粒六颗内
  起运粮一万九千四百一十石六斗六升三合一勺一抄三撮七粟三粒
  存留粮四千九百五十九石六斗六升八合七撮五粟六粒六颗
  实徴民粮折色并均徭停免协济共银二十万二十七两三钱一分一厘六毫二丝九微四纎七六漠
  外遇闰加银一千四百六十一两六钱五分三厘八丝二忽二微五纎三尘五三漠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二十九万八千一百九十六丁内除归并各属接管丁二千六百七十丁半在于后开接収归并登造外
  止该丁二十九万五千五百二十五丁半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三万五千五百三十九两三钱一分四厘八毫九丝九忽九微二尘三九漠
  外遇闰加银一千六百三十二两三钱四分六厘八毫六丝四忽一微一纎六尘一一漠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七千四百一十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年例盘纒料价丁站农桑共银二千六十六两一钱五分三厘四毫
  外遇闰加银一百三十二两六钱一分一厘八毫六丝六忽六微一纎九尘九
  额解岷山驿站银一百八十七两四钱八分一厘额解裁府朝 觐造册路费银七十一两三钱三分三厘四毫
  续增崆峒山粮银二十八两五钱七分六厘三毫二丝九忽六纎一尘三
  河濵弃土粮折银二十一两五钱二分二厘一毫三丝七微
  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并朝 觐共银二十四万一千一百六十八两三钱四厘五毫九丝三忽五微九纎三尘九九漠内除寜州在于望减无路等事案内奉
  防豁减过重赋银一万二千六百四十八两七钱四分八厘八毫八丝九忽八微二纎一尘一
  止该银二十二万八千五百一十九两五钱五分五厘七毫三忽七微七纎二尘八九漠内
  起运银一十五万四百五十一两三钱五分九厘九丝四忽四微七纎五尘六八漠
  应该存留银七万八千三百三十七两九钱六分一厘一毫五丝四忽五微七纎九尘八
  今止存留银七万七千八百八十两一钱三分一厘六毫七丝一忽七微七纎四尘一一漠
  尚该存留不敷银四百五十七两八钱二分九厘四毫八丝二忽八微五尘六九漠奉文在于接管屯卫起运银内留抵支食
  解药脚价盘纒药材折价茜草铺垫等银一百三十七两九钱六分六厘四毫七丝七忽七微六纎一尘八
  续增崆峒山起运粮银二十八两五钱七分六厘三毫二丝九忽六纎一尘三
  河滨弃土粮折起运银二十一两五钱二分二厘一毫三丝七微
  溢额起运粮二百五十六石六斗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撮六圭八粟
  额徴本色起运草二千一百四十四束一斤三两九钱七分四厘八毫六丝四忽六微九尘一八漠
  存留草一千束
  额外开垦河滨弃土地五十一顷八十六三分八毫
  实徴本色起运粮二十六石二斗六升三合八抄临巩二府秦阶二州属接収各州县实熟地六百一十顷七十三九分七毫九丝六忽三微九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