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志

  赤磨岭 在县西南至番界八十里以赤磨岭爲界又西北至番界一百三十五里以大恭岭爲界见寰宇记有蛇倒岭在县西极爲险窄
  滴水崖 在城北乱山矗立两峯划开如髻对峙有飞泉千尺如疋练居人置槽引之以资用
  象山 在儒学后以形似故名
  将台山 在东郭外平地突起一峯南向白水金珠山 在县西武德元年移州于白马水西接金珠山即此
  素岭山 在县西一百六十里高峻积雪黒水发源于此一名露骨山
  分水岭 在县北三十里一山横亘两水分流北流者至尖山南流者至泮宫
  八盘山 在县北四十里嘉树菁葱人行浓阴中俨如图书一
  尖山 在县北六十里其峯如削独出山表
  野羊崖 在县西北又猫儿崖在县西百余里爲阶州道路栈道倚崖极爲险峻
  城平峪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又小盘峪在东一百四十里
  白马峪 在县西南十五里
  长平峪 在县东北九十里又大盘峪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
  银峪 在县西北七十里其山产银又鉢峪在县西北一百七十里
  上清洞 在县北四十里其深莫测又飞卭洞在北一百三十里其高接天在天池傍
  白水江 在城南白水出临洮西倾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黒水合民居水上者爲白水氐方舆纪要白水江即禹贡之桓水源出西倾经西和成县畧阳宁羗之界又经阶州南而入文县又南流经城东入四川龙安府界又东流至昭化县北而合于嘉陵江葢与西汉水并爲嘉陵江之上源
  东维水 在县西北出西北维谷东南流经维城西又东南入白水
  白马水 在县西南出故长松县西南白马溪东北注白水
  羗水 在县北三十里自阶州流入境一名太白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方舆纪要此即白龙江
  黒水 在县西六十里源发羗中西南经黒水城又西南入于白水
  五渡水 在县北七十里源出洋汤番界东合天池水至尖山随山曲折凡五渡东流入白龙江
  雍川水 在县南源出县西南雍溪东北注白水甘溪 在县北三十五里自林间流出清冽甘美因名
  天池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一名天魏湫在天魏山下合众山水凹爲大壑环百五十里水平山颡不见畔岸池傍有洋汤龙王庙祈雨辄应
  金窟 在县东麻仓谷接四川昭化县界窟如井中产金取之甚难
  西园渠 在县南又有雪夜碧云复古清波三闗等渠皆有灌溉之利
  甘棠渠 在县西二十里引水入城灌田相近又有东谷渠亦资溉利
  流春渠 在县西亦资灌溉
  直肃州
  肃州
  观音山 在州东南一百八十里与雪山相连因山有观音寺故名
  红山 在州东南一百六十里与观音山相连寒水石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与红山相连硫黄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与寒水石山相连九九山 在州东南二百余里接西宁地方后山有虏路亦可通通典酒泉县有九龙山寰宇记九龙山在县南一百里一统志云即今清水堡之九九山也
  青平山 在州南五十五里
  祁连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一名雪山峯峦高耸四时积雪春夏消释氷水入河以灌田畆郡人頼之自凉州连亘至此皆曰祁连山即天山也
  文殊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两山南北对峙水泉中流昔人多凿洞穿穴绘塑佛像
  淖泥山 在文殊山西南二百五十里山多水泉泥淖又曰滥泥山
  昆仑山 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山岭峻极彷佛昆仑故名经夏积雪不消世呼雪山后凉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言周穆王见西王母于此宜立王母祠骏从之昆仑山本在西域朶甘斯东北番名为伊拉玛愽罗山此山名同或曰即禹贡之西戎昆仑也
  南山 在州西南史记大宛传张骞自大夏还并南山欲从羗中归又匈奴浑邪王降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汉至西域南北有大山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正义南山即终南山从终南东至华山东北过河东北连延至海即中条山也
  雪逹巴山 即祁连山之别名也因其山稍卑故名小雪逹巴
  牌楼山 在州西南百里卯来泉堡南形如牌楼洞庭山 在州西七十里四靣悬絶人不能上遥望焰焰如铸铜色
  嘉峪山 在州西七十里山之西麓即嘉峪闗一名玉石山下有九眼泉
  崆峒山 在州东南六十里旧属福禄县
  黒山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屹立沙漠中黒水经其下一名紫塞其山口在西北一百四十里
  照壁山 在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山如壁峙故名火石山 在州东北六十里石可打火
  松逹巴山 在淖泥山东北离城二百二十里名松山
  孤红山 在州东北金塔寺东三百八十里凡往来哈宻北山者必聚于此
  狼心山 在州东北七百里亦防古经过之地探听者常至此取红玛瑙石爲记
  大干粮山 在州东北下古城堡东北六十里一名沙山其侧有小口子
  罗汉洞 在州西南三十里
  大草滩 在嘉峪闗西八十里其地广而多草白亭海 在州东北一百四十里一名防水以众水所防故曰会水以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
  讨来河 在州北一百里源出祁连山下流合清水河沙河经防水县入张掖河
  天仓河 在州东北三百里即讨来河之水与城东水磨渠同东流至岔口合镇夷黒河同向东北流俗以黒河爲雄河天仓河爲雌河以黒河之水能冲断天仓之水也讨来河之水在金佛寺南一百一十里西流绕南山之后其势甚急人马不可渉唯天生楚坝二桥可渡至卯来泉堡西南分北流谓之讨来河又折而东北迳州城西北合清水红水白水沙河又东迳下古城南折而北流出边爲天仓河又东迳金塔寺北三十里至岔口镇夷界合张掖河
  额齐讷海 东北一千三百余里额齐讷城东众水所会处也
  沙河 在州东四十里源出雪山北流入讨来河清水河 在州北五十里源出州西北清水泉东流入讨来河
  黒水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地志云出张掖县鸡山之下
  红水 在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南山谷中下流合黒白二水至下古城东南入讨来河水有红色故名旧志卫城南有红水坝又分爲东洞子坝西洞子坝昔时地高水下田不可艺明景防间千戸曹斌凿崖爲碉引水由下渐上直透崖顶分流而下大爲民利
  白水 在州西南二十里源出州北山谷中下与黒红二水合流
  放驿湖 在州东一里周六里余亦名站家湖铧尖湖 在州东南二十里有二处肃营官马常在此放牧
  郑家湖 在州北七里郑家堡前
  苍儿湖 在州北二十五里俗谓之大湖塲
  花城儿湖 在州北八十里大湖一处北虏常窃据于此鸳鸯池 在州东北四十里产白盐夷人至秋每牧于此
  酒泉 在州城下有泉其味如酒因以名郡
  路家海子 旧在城西二十五歩有水汪洋不竭水色稍黄人亦谓酒泉焉
  暖泉 在州东一十五里大湖一围中有涌泉冬夏不涸不冻时人谓之暖泉湖有一堡此水浇灌
  卯来河泉 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滥泥山下有泉水向东北流
  九眼泉 在州西嘉峪山下水碧青不竭溉田数顷又城北三百八十里有九眼泉近羊头泉爲番人必由之路亦军夜哨贼之处
  榆树泉 在州西北八十五里小鉢和寺山口西番尝濳匿于此入冦明嘉靖时叅将崔麒修墩台一座以防之
  羊头泉 在州北三百三十里金塔寺北一百二十里北虏由天仓河北来者咸至此歇马亦贼所必由之要路
  沙枣泉 在州东北二百三十里北虏顺天仓河西行必至此泉歇马又孤红山石城儿等虏亦常至此住歇爲冲要之地
  崔家泉 在州东闗厢东北一里涌出清水碧澄北流人疑以爲酒泉但色味不同因在崔家庄侧地旁故名崔家泉
  高台县
  榆木山 在县南四十里上产榆树故名东起梨园西尽暖泉延长百余里
  祁连山 在县南百余里接甘州府界
  白城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石磴曲折有林泉之胜合黎山 在县北十里东接高台西接镇夷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是也张掖河水经其谷今名石硖口今案合黎山起山丹石硖口至于镇夷延长三百余里其山产茶
  鵞头山 都司志在镇夷西北五十里以形似名当北虏出入要道
  黒山 在镇夷东北二十里与合黎山相接土石多黒望之黯然
  红崖 在镇夷城西十五里其色赤形如屏障弱水 在县北二百歩即黒河自甘州流入又西入镇夷界一名张掖河弱水之下流也禹贡弱水余波入于流沙史记正义羗谷水自合弱水又西迳合黎山折而北流迳流沙碛之西入居延海
  呼蚕水 自肃州西东北流入镇夷与张掖河合汉志福禄县呼蚕水东北至防水入羗谷新志谓之讨来河
  五坝湖 在县东十二里
  大芦湾湖 在县东北二十里
  黒泉站家湖 在县东四十里
  鸳鸯湖 在县西十里
  七坝湖 在县西二十里
  月牙湖 在县西北五里
  高台站家湖 在县西北五里
  水磨湖 在县西北一十里
  海底湖 在县西北一十里
  苇塲湖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狼窝湖 在县西北二十里
  李家湖 在县西北二十里
  官军湖 在县西北一百七十里
  局匠湖 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先年止局匠牧马割草今军民通牧焉
  夜不收湖 在县西北临胭脂堡离城百余里止夜不收牧马取草
  乌尔古讷湖 镇夷北五百里防古住牧之地大湖 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居民牧畜
  白盐池 在县西北二百二十里产白盐
  安西卫
  南山 在城南五十里
  雪山 元和志在晋昌县南一百六十里南连吐谷浑界积雪至夏不消一统志云甘凉之山多以雪爲名此山葢亦祁连之西陇也按旧志晋昌县在州北
  南籍端水 汉志防安县南籍端水出南羗中西北入其泽应劭曰防安防水出入其泽元和志晋昌县防水自吐谷浑界流入大泽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丰水草宜畜牧
  蘓頼河 在城北三里由柳沟卫西北流入又经沙州卫西北党河南来入焉
  柳沟卫
  南山 即雪山在卫南三百里冬夏积雪不消东西绵亘不絶
  北山 在桥湾北一百里
  蘓頼河 发源南山由靖逆西行经柳沟入安西卫界
  三道沟 在卫东九十里有微泉按柳沟自头道起自东而西其头二道沟在靖逆界
  四道沟 在卫东七十里雪山昌马河北流由桥湾入蘓頼河之故道
  五道沟 在卫东六十里有微泉
  六道沟 在卫东五十五里有微泉
  七道沟 在卫东五十里有微泉
  八道沟 在卫东四十里有微泉
  九道沟 在卫东三十里有微泉
  十道沟 在卫东二里有微泉
  黒水河 在卫西九十里水色微黒发源迤东沙窝流入芦草沟
  窟窿河 在卫西四十里发源土葫芦沟东南西流经双塔堡入蘓頼河内多大穴上小下大深防不测牲畜误入即不能出好事者或坠石试之莫竟其底
  忒不忒河 在卫西九十里
  布鲁湖 在卫东北一百二十里
  沙州卫
  三危山 孔安国传三危西裔之山舜窜三苗于三危禹贡三危既宅是也隋志敦煌县有三危山括地志山在沙州东南三十里山有三峯故名都司志三危爲沙州望山俗名升雨山
  鸣沙山 元和志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沙州城南七里其山积沙爲之峯峦危峭逾于山石四靣皆沙陇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頺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歴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旧唐志又名沙角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于城内又五代晋高居诲记云在州南十里冬夏殷殷有声如雷禹贡所谓流沙也未知孰是
  龙勒山 沙州城东一百二十里汉龙勒县因山以名括地志在沙州寿昌县南一百六十五里新唐志又有云雨山
  天山 伊吾郡有天山高十五里广六十里冬夏积雪不消一名雪山匈奴谓之天山过皆下马拜焉汉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二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虏万骑而还即此地也元和志一名折罗漫山在伊吾县北一百三十里出好米及金铁旧志天山在哈宻卫北一百二十里又在土鲁番西北三百余里一统志唐伊西二州皆有天山葢天山东西千里亘二州之界也
  俱宻山 在卫西北元和志在伊州纳职县北一百四十里又北二十里直抵蒲海
  葱岭山 按汉史云西域三十六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阸以玉门阳闗西则限以葱岭自玉门阳闗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爲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支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防勒爲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水经云葱岭高千里行十三日可至其顶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名
  沙陀金山 月支别种西突厥之苗裔本号朱邪世居金沙山之阳蒲海之东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爲突厥故名其地有大碛名曰沙陀后因以沙陀爲号朱邪爲姓至宪宗时朱邪尽忠始见于中国其后有朱邪赤心懿宗时赐姓李名国昌克用其子也
  白龙堆 郡国记敦煌正西闗外有白龙堆沙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卑者丈余东倚三危北望蒲昌是爲极要路
  流沙 后周书鄯善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爲行旅之患风之将至惟老驼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爲候亦即拥蔽口鼻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顔师古曰流沙在敦煌西八十里明一统志流沙碛在玉门闗外有三断石极大世谓之三陇山
  高梧谷 十六国春秋吕光自龟兹还至宜禾凉州刺史梁熙谋闭境拒之高昌太守杨翰白熙以高梧谷口险阻之要宜先守之而夺其水如以其远不守伊吾之闗亦可拒也光初闻翰谋大惧既而闻熙不听乃进
  羊膊山 沙州城南多岩石无草木山北有一岩曰羊膊
  北塞山 沙州境汉武帝时天马朝发京师夕至敦煌北塞山下即此
  雷石碛 按唐志西州之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一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经雷口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
  黒水 禹贡导黒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括地志黒水出伊吾县北百二十里东南絶流三危山二千余里至鄯州又东南四百余里至河州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