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甘肃通志
甘肃通志
东泉 在打剌赤堡东二里清冽可灌田西泉亦清冽近盐池入池亦能生盐
岷州
东山 在城东二里叠水经其下北流入于洮冷落山 在州东五十里山形孤耸盛夏隂晦即雨雪故名
遮阳山 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山临官道以日影为山所蔽故名其右为门山
贵清山 在州东一百五十里顶平衍可耕种岷山 在城北江水所出洮水经其下土色纯黒四时有雪不生草木其西麓接四川界
金童山 在城南半里下瞰城市
崆峒山 在州东十里
氆氇山 在州东北七十五里明置寨于此为岷巩之冲要俗名木寨岭
分水岭 在州东南四十里山南为岷山即大禹导江处山北入叠藏河
西山 在州西二十五里上有五台寺观音湫祷雨輙应
隐贤山 在州南一百里旧有三阁昔姚太师结庵读书于此
摩云岭 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下临江水宋有临江砦
穿山洞 在州东北一百三十里其洞自山东穿石而入约二里许至山西而出中有溪水流出土人以木板覆其上遂为入山通径人行洞中木上水在木下石势巉岩水声潺湲洞西为巩岷通衢洞东为一大川土沃民庶彷佛桃源境界俗名朱古洞
洮河 在州北一里由洮州卫东北流至此又东北流入临洮府界北入黄河
岷江 在州东南四十里分水岭下南流为岷江由阶文入四川界
叠藏河 在州东一里源出古叠州番境经城东而北流入洮河即禹贡桓水
荔川河 在州东南九十里宋有荔川寨以此名遮阳河 在州东南九十里源出氆氇山东至遮阳会金沟河至三岔为漳河上源
闾井河 在州东一百四十里源出莫遮拦山流入马淳河东北入漳
临江河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源出吐谷浑至西固入白水江
良恭河 在城南二百八十里宋有良恭镇故名俱南流入岷江
西川 在城南洮水之南延袤五十里土脉肥饶居民耕植
南川 在城南叠藏河西岸地可树萟
灵泉 在州北一里可祷雨布和天泉在西郭又卧龙泉在西南五里平泉在东二十里
金紫池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州人祷雨处又金龙池庙坪池白龙池俱在东黒松泽池在城南二十五里
千丈潭 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遮阳山之西南三丰井 在城西北角仙人张三丰寓杨氏宅所掘以栢木为底后建祠于井北绘像祀之
洮州卫【边外山水附内】
葫芦山 在城中以形似故名
鳯凰山 半在城外半在城中有五峯中若伸颈傍若舒翼故以形得名
东陇山 在卫东南一里明沐英讨叛番筑城于山之南川
石门山 在卫西南六十里两峯壁立中辟一门山南即古叠州之地
石岭山 在卫西北十里山势峭防多林木唐置石岭关于此
玉笋山 在卫西北五里山皆白石最中上挺一石宛如玉笋登之可望数百里
黒松岭 在卫东北三十里土黒而多松
石峡山 在卫东北五十里两峡中洮河流焉俗名石门口
观音洞 在卫东北五十里洞之中顶滴水如磬声其下一圆石承之水滴上浮而旁无溢泛每冬结为氷柱歳旱祈祷多应
莲花山 在卫北七十里山形似莲
九条岭 在卫西一百里地当险要有丹巴川为畨部之路
西倾山 在卫西南三百五十里又名嵹台山延袤千里外跨诸羌内连列郡洮水出焉为西南之祖山
素岭山 在卫西南番界即西倾傍支春夏常多积雪
石镜山 在卫西南番界山石皎洁可鉴形体故名中有铜窟隋代常采铸之
南河 在南门外源出石岭山经卫南入洮
洮河 在卫南三十里源出西倾山之东即嵹台山东北流经吐谷浑中三百里至卫城南又东流至野狐桥入岷州界又东流至岷州东境北流折而复西至本卫境又东北流过临洮狄道而入大河其流湍急每冬不及冻结珠蔽河而下故谓洮河流珠
羊撒河 在卫北六十里又六十里有冶木河常山池 在卫北一百二十里池夹两山中盘蜒十余里值冬氷冻平合不溢
黄河 在卫西九百里番界东北流入河州界莫河川 在西倾山北晋义熙初吐谷浑为乞伏干归所败其王大孩走死树洛干嗣立帅众奔此川沙漒诸戎悉附之
朶的河 在卫西三百里源出朶的番族南流入洮河
纳怜河 在卫西七百里哈藏族西北流入黄河旧志有野厖河源出西倾山北流五百余里入黄河
垫江 在卫西南番界一名羌水一名白水江源出西倾山南一曰西嵹山东流迳仇池出宕渠至巴郡入江
药水 在卫西南番境源出古合川县东北平地有患冷者煎水服之立愈
度周川 在西番界晋隆安二年乞伏干归弟益州败吐谷浑王视态于此川
长柳川 在西番界晋义熙九年乞伏炽磐击吐谷浑支旁于长柳川又击破别部于泣勒川又十三年炽磐遣其子安乐击破树洛干之弟阿子干于尧扞川二川俱在卫西南
西固城
东山 在城东五里地土寛平里民多居其上固人田庄大半在焉路通阶文
笔架山 在城南二里接悉界
武都山 在城西二十里山髙峻为一方巨瞻孔函谷 在城南姜维欲断魏军后自防中从此谷入北道
仙人山 在城东三十里昔有马仙人尸解于此故名
朝阳山 在城西三十里
翠峰山 在城北十里极耸峻
天门山 在城北二十里四时积雪不生草木值旱入穴取水祈雨多应
露骨山 在城北三十里亦曰雪山积雪不消东连阶文北极河洮宋王韶穿露骨山道隘险释马而行即此
鲁班崖 在城北九十里两崖悬絶有二灵柯插入岩隙间以栈覆土以通往来
中流底柱石 在城南二十里紫水江中其石巉峻波浪冲激非人所到
白水江 在城南自岷州界东南流入阶州亦名羌水
岷江 在城东四十里源发分水岭南流入四川界三眼泉 在城北三里于石厓孔中涌出冲激浩瀚穿城而过有水门二入白水江近城田土赖此灌溉
南麓飞泉 在城南五里悬厓瀑布如千尺白练洒空而下
平凉府
平凉县
崆峒山 在府西三十里一名笄头山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西至山问道上有问道宫絶顶有香山有广成子洞峯之最髙者为翠屏峰山有圆石累累如珠者名垂珠峯巨石上平下鋭者名香炉峯有峯如柱当路矗立者名蜡烛峯层崖防宻踞絶岩间者名雷神峯巨石横亘两峯之间名仙人桥有石棋盘名仙人弈处东台下有岩洞名皂鹤洞又有青龙洞雨后将晴云輙归洞中亦谓之归云洞山之西北为望驾山下有撒宝岩西岩有泉又有琉璃泉俱甘
笄头山 在县西四十里以形名泾水所出黄帝西至于崆峒登笄头与崆峒山连
翠屏山 在县南一里
铜城山 在县南寰宇记在潘原县西南三十里寿星山 在县南六十里
石马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北麓抵泾川有水入之东与马岭山对峙而最髙者为箭括岭子山
可蓝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元和志一名都卢山十六国春秋赫连定胜光二年畋于隂槃登岢蓝山屯兵于此寰宇记可蓝山亦泾水源与笄头山连亘又为分水岭山
大统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与可蓝山相接
天坛山 在县北五里一名卧虎山下有全真洞元道士贺志贞所居其西为会盟坛唐贞元三年吐蕃诈请盟因筑坛于此使浑瑊与吐蕃防盟被刼处也
马屯山 在县西晋太元十九年苻登奔平凉收集遗众入山姚兴率众攻之其山南北二十里东西三十里
雕窠峡 在县南三十里两山深险为羣雕出入往来之路因名马岭石马之水道流入于泾
金佛峡 在县西六十里峡长二十里峭壁层峙不见天日中有金装佛明嘉靖十九年于峡口筑城复建溃水红沙二石墩于山上以増戍守为河西险要
弹筝峡 在县西一百里泾水南流经都卢山中风吹流水常如弹筝之声行旅因谓之弹筝峡魏宇文防在夏州驰赴平凉令杜朔周先据此唐突厥入犯诏李艺屯华亭及此峡以备之建中三年鳯翔陇右节度与吐蕃盟以泾州西至弹筝峡为唐界贞元七年刘昌城平凉开地三百里扼峡口
孙丘谷 在县东南晋苻秦平凉太守金熙与姚秦将姚方成战于此败之又甲积谷在东南二十里
茍头原 在县东晋时苻登自平凉进据此逼姚苌于安定又有叶平原在县东南十里自原而东五十里以暨泾州之囬中皆谓之南山其水皆北流入泾又虎山西二十里曰杏原又虎山北十里有小芦河原又北十里曰大芦河原又北十里曰浅涧原佛堂原在县北三十里草峰原在县东北五十里卓村原在县东北二十里以上诸原皆平旷可耕植
泾河 在县西北笄头山发源有二支南支出崆峒峡中曰前峡北支出老山曰后峡合流至府城西北一里疏为渠以分流溉田东入泾州界
横河 在县西五十里源出华亭县与湫峪诸水俱入泾
清水河 在县东五里成化末疏为利民渠凡南来水咸滙之以溉民田
太平水 在县东郭旧志源出小谷亦曰后谷谷髙数丈县南诸山泉流滙焉三十里许北折入泾东西溉田各里许明嘉靖六年水暴涨漂没东郭溺居民又东二里曰岨谷东西山泉所滙流八里入泾暴水视后稍减自此以东南北山谷之水咸入泾民以利灌汲多负水以居
湫峪水 在县东三里源出翠屏山又大岔水在府东南十里源出寿星山皆北流入泾水
潘谷水 在县东寰宇记在潘原县东三十里流入泾柳湖 在县北三十里湖畔柳数千株
胡卢水 在县西源出镇原县頺沙山下流入泾本名蔚茹水唐志白草军在蔚茹之西即此
湫池 在县东北五十里其水四时常溢旱祷有应苏林曰湫渊在安定朝那县方四十里停水不流冬夏不増不减不生草木
暖泉 在县北二里其水涌出四时温然潭深数寻蒲荷甚盛东流溉田三里
崇信县
锦屏山 在县治南城据其麓上列雉堞繁花木三时绚烂如屏然一曰花山
闭银山 在县南赤城右山特峻防
五马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状如五马故名
玉京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
烽台山 在县西五里山最髙盘折数十层始至其顶昔时烽堠之所今为砦可备兵
断万山 在县西四十里险絶难登与武安监接壤其左有三姑山
文笔山 在县西四十里峡口北岸竒峯秀削状若芙蕖
五龙山 在县西四十里距峡口之阳峰岭蜿蜒林木蓊蘙相传为唐时御戎故垒
鳯山 在县北三十里形如鳯翥巅作柱石峯与文壁映其下为芮谷悬飞泉南流入汭
迎驾坡 在县西南三十里昔太王游畋至此居民箪食壶浆以迎之
箭筈山 在县赤城南
文壁峯 在县东三里巅髙四丈五尺
唐毛山 在县境自唐林木丛生如毛可以取材故名
峡口 在县西北四十里神禹疏凿故迹两崖峻削羣峯巑岏汭水自华亭南北二源合流出此雪浪喷涌每瞻风雨望云物昔为西戎咽喉要地唐人屯兵塞险有勒石遗迹
拽兵原 在县北唐李元谅破吐蕃兵于此故名汭水 在县北八十步县西北四十里有峡口汭水自华亭县东出峡口流入县境流四十里经县城北东入泾州界又有汭水渠在县北一里唐李元谅疏渠引汭水莳荷畜鱼民享其利今渠尚存
白石川 在县南六十里源出五马山东流入灵台县境为逹溪川即长武黒水之上源也东至邠之停口入于泾
赤城川 在县南四十里至灵台县东北入于黒水以滙于泾
左峪水 在县西四十里铜城西南流入汭
五马峪水 在县西南五马山下通汭峪水在县北临汭堡右红土峪水在县西南迎驾坡左西寺峪水在县南二里俱北流入汭
城东峪水 在县东门折而西环城之西北以入汭四峪水 在县南县志赤城之南三十里有龙峪水西南八十里有神峪水又十里有九峪水又新窰二水之交曰对峪水水滙而成川于赤城川之南白石川之北谓之四峪水可资灌溉
湫峪水 在县北鳯山右南流入汭内有湫深广里许
散化峪水 在县北鳯山左南流入汭殿子坡峪水在县北鳯山下聚贯珠浓露诸泉之水由滙口而南流入汭
新柳滩 在县西北一里汭水之濵傍有稻畦顺治间知县武全文溉植
暖泉 有二一在县东五里为上暖泉一在县北十里为下暖泉
康王井 在县西北郭昔李武康王元谅所凿以城中水咸汲汭稍远濬深一丈径五尺得甘泉华亭县
陇山 在县西三十里北接大漠南界汧陇髙五十里冬夏有雪县西境之山皆陇山东麓其支峰别阜随地异名元和志小陇山在县西四十里寰宇记接崆峒山界
仪山 在县东二里古仪州以此名通志一名义山俗名囬头山
石堡山 在县东至窰头土咸垩石为炭以埴器华尖山 在县北明一统志在县西北二里县居山之麓
断万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府志自断万山极于五马山号为汭水东峡
桦岭山 在县东五十里中多桦树
王母山 在县南一里山巅有古王母宫因名海龙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有泉东南流入汧水深入曰宝盖山火焰山鬼门关接静宁州水洛川絶人迹
仙姑山 在县西十里
齐山 在县西十三里与仙姑山连汭水南源出此望仙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
皛然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
朝那山 在县西七十五里汉朝那县以此名湫头山 在县北六十里汭水北源出此即朝那山山有湫池二其深莫测遇旱祷雨多应
白崖山 在县西北笄头山南泾水别源出此龙马山 在县西北
髙山 在县西北山海经泾水出髙山府志笄头西北曰髙山即山海经所称也亦名老山
瓦亭山 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即隗嚣使将牛邯所守之地瓦亭关在其西麓东二十里即弹筝峡
飞鳯山 在县西北一百里形如飞鳯故名
烂柯山 在县北十五里见寰宇记
马岭山 在县东北与平凉县接界
见子岩 在县东四十里世传人失其子数载至此见之因名
石香炉峡 在县西北四十里其北又有松子峡马铺岭 在县西北四十里
支磨原 在县境东北郭汾阳家传大厯十年吐蕃界潘原西至小石门白草川又下朝那川至百里城支磨原而入华亭子仪遣浑瑊破走之于故平凉城今县西南有水磨川或以为支磨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