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湖广通志
湖广通志
飞鳯山县北五里
羊乳山县北三十里
金盖山县北七十里
梁台山县北三百二十里
石门山县东北三十五里山有石径深若重门汉昭烈为陆逊所破走迳此门追者甚急乃烧铠断道得免
向王山县东北五十里与明月山相连髙大无树木常有云气冬则先有雪传古向王耕此
龙防山县东北归州界上有水火风三洞
青铜山去县北二十里尝产青铜今絶
长岭县东南三百一十里
长子岭县西南三百里
马岭县西南四百二十里
仙人岩县西北后一都
马岩清江南后一都
破石峡县东归州界
门扇峡县西大江两峯相对峭壁如门
巴峡县西三峡之一袁崧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杜诗即从巴峡穿巫峡
无源洞县东五里中有溪流飞防如银深邃莫测两岸可容万人居民每避兵于此
罗头洞县东五十里
鎻洞县西北四十里
下马洞县北十里
秋石洞县北二十里
大沱石县西北大江处欧阳修砚谱其色青黒斑斑其文微丽亦颇发墨
将军石长丰里石直立百余仭
杨栁荒县西南建始里
青电荒县北在市里
大江源出蜀之岷山自巫山经县属万流驿西瀼东瀼牛口等处入归州
清江河自施州经县属野三关桃符口南滩长滩等处入长阳
三垻河源出九江坪一流入房县一流入大宁一流入西瀼溪与大江合
三潮水石间有水一日三潮
东瀼溪 西瀼溪县东西二水入大江唐杜甫常居此草堂址尚存
罗溪长丰里
紫阳溪 赤溪俱长丰里
八斗滩县东十五里有二上八斗近香炉滩下八斗近横梁滩
石门滩县东三十五里
清水滩县西十里江水泛急触而为漩舟人戒严于此
白磁滩县南二百一十里
温凉井县南三百里
隂晴井县南四百里井上有云则雨无云则晴塔院井西岭上去江五里江长则长江消则消消不至涸长不至溢
旧盐井县北八十里元置盐课司
通幽井相传饮此可疗疾下尝有鼓乐声
相公井夀宁寺
恩施县
回龙山城内昻然竒秀如龙回头
象耳山城内一名舵楼山
龟山城内城隍庙居上
成山城内土主庙在上
连珠山县东五峯如贯珠宋政和中封山神为嘉惠侯与此山相接控清江之口者曰龙首山
金瓦山县东四十里岩石鳞次瓦而色黄
石盘山县东四十九里项有大石如盘
天楼山县东五十六里山势耸拔如危楼倚天画屛山县东六十里
羊角山县东百余里尖峯髙耸天半
巾子山县东百六十里
东门山县东南百余里旧有关在山之东土蛮以此分界
文笔山县南二里卓立如笔
天成山县南十五里上有天生桥
金柱山县南七十二里
翠涛山文笔山西南山石髙起数十寻中有窍通北透明俗号通明山
客星山县西七里南连雪岭髙出云霄
猿啼山客星山北猿啼最多宋黄知命诗大猿呌罢小猿啼箐里行人白昼迷春夏常积雪又名雪岭药山县西二十里下瞰麒麟溪
石乳山县西北七十里周回百余里多生石乳宜山县西北与月台对
赭马山县西北百一十二里
铜瓮山县北七十六里
都亭山县北二百里崇冈深麓映带左右山下多良田广囿后周置亭州取此
飞鳯山县北
朝阳山大田所北门外与城内山连
碧波峯县东抱城西绕委折如波
旗峯县北十里与鼓水俱近演武场
朝霞岭大田所东五十余里
瘦驴岭县西七十里宋黄庭坚诗艰危宁度瘦驴岭奔走莫随肥马尘
通天岩县东八里上有窍通天下有澄潭莫测洪岩县南三十里
大龙洞城东十五里
影娥洞城南十五里日影水光相荡照人洞境甚异双城洞县北四十五里
清江绕城而东至宜都入大江
西北江大田所西二十里有二溪合流下入洞又有桥髙十余丈若天生然
头渡河大田所东十里派出龙洞口流为河
万顷湖大田所西南二百里与酉阳接界
铁沟水城东苏轼赠乔太傅诗城东坡垅何所似风吹海涛低复起城中病守无所为走马来寻铁沟水朝贡水县东六十里
麒麟溪城南相传宋雍熙中麒麟出此
黔黎溪城西南三百四十里源出北荒中
通潮溪连珠山北其水朝长暮消与海潮相通盘龙溪清江东北
嘉莲池县前一名鼓角池符瑞志宋端拱元年七月旋州鼓角池生嘉莲
虾蟇池县南百二十里池多虾蟇春水涨辄跳跃出岸间后距先爪前趾变羽即随众鸟飞去土人徃徃张罗得之
马公泉县北一里
宜泉城北味极甘美
文明井儒学内
龙冈井回龙山下景泰中凿清冽甘美
广利井大田城内
湖广通志巻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湖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十一
山川志
长沙府
长沙县
谷山在县西七十里
大富山在县北七里
鵞羊山在县北二十里杜光庭福地记鵞羊山许逊斩蛟处宋史食货志长沙一郡乌山铜鑪之所六十有四麻潭鵞羊山铜户数百余家
书堂山在县北五十里唐欧阳询读书处
智度山在县北五十里
云母山本名铜官山在县西北九十里水经注湘水又北迳铜官山西临湘水山土紫色内含云母故亦谓之云母山也列仙传长沙云母服之长生
定王冈在县东寰宇记定王庙连冈一丈俗谓之定王冈
湘江在城外水经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又东北过隂山县西又北过澧陵县西又北过临湘县西注湘水又迳船官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又右迳临湘故城西县治湘水濵临川侧故即名焉
浏渭水在城北五里经浏阳县前名浏水西名渭水水经浏水出临湘县东南浏阳县西北过其县东北与涝溪水合西入于湘
沩水在城北水经注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入临湘县歴沩口戍东南注湘水
穿水在城内
靖港在县西北五十里明一统志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
铜官浦在城北六十里水经注湘水右岸铜官浦出焉荆州记程普闗公分界于此铸铜棺为誓相侵者以铜棺贮之方舆胜览铜官浦在宁乡县界三十里旧志楚铸钱处唐杜甫铜官渚守风诗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鸳鸯洲在城西北
明月池在城内明一统志世传在长沙星下故不涸宋政和中取醴陵明月石置池上故名
流杯池在城北五里明一统志五代马希范凿为上已祓禊宴集之地
龙门泉在县北智度山下
善化县
闗山在县东四十里
伏龙山在县东五十里
昭山在县东五十里下有潭曰昭潭水经注湘水又北迳昭山西九域志长沙县有昭山
岳麓山在县西五里隔湘江旧名麓山水经注湘水又北迳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隰息心之士多所萃焉盛之荆州记长沙西岸有麓山其下有精舎左右林岭环囘泉涧旁有矾石每至严冬其水不停霜雪元和郡国志岳麓山在长沙县西隔湘江水六里盖衡山之足徐灵期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鴈为首岳麓为足方舆胜览岳麓山又名灵岳峯乃岳山七十二峯之一自湘西古渡登岸夹径乔松泉涧盘绕诸峯叠秀下瞰湘江岳麓寺在山上百余级乃至今名惠光寺下有李邕麓山寺碑
尖山一名圭峯在县西二十里
云葢山在县西二十里峯峦秀丽望之如盖上有虎溪蛇井
华林山在县西六十里
锡山在县南三里隋书地理志长沙县有锡山骞旗山在县南三里
妙高峯在县南高耸云表江流环带宋张栻建城南书院于此
仙女岭在县西七十里
金牛冈在县西湘中记汉武时有田父牵一赤牛告渔人求渡渔人曰舟小岂能胜牛田父曰但相容不重君船于是登舟及半牛粪于船田父曰以此相赠既渡渔人怒其汚以桡拨弃水欲尽方觉是金讶其异蹑之见人牛俱入岭遂掘之不可得
抱黄洞在岳麓山
靳江即瓦官水在县西二十里其水自湘乡万载塘经宁乡之麻山过楚靳尚墓前入湘江水经注湘水又北左会瓦官水口湘浦也九域志长沙有靳江漏水在县西
昭潭在县东水经注湘水又北迳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故言昭潭无底也亦或谓之曰湘州潭元和郡国志隋改湘州曰潭州取昭潭为名
橘州在县西四里水经注湘水又北迳南津城西西对橘洲或作吉字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子洲戍故郭尚存寰宇记橘洲在江中时有大水洲渚皆没此洲独存故湘中谚云昭潭无底橘洲浮
国朝雍正七年
勅建江神庙于洲上
禁蛙池在岳麓山下明一统志相传宋张栻读书于此厌蛙声聒耳禁之蛙遂无声
湘潭县
壶山在县东三十里上有巨石如壶
五顶山在县西七十里
石鳍山在县西九十里
隠山在县西一百一十里
银山在县西一百四十里
陶公山在县西一百四十里明一统志晋陶侃卜筑于此
石马山在县南五十里
晓霞山在县南七十里
歴山在县南二百里
昌山在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夷坚志昌山周四十里多篠簜花结实每石得米五斗宋庆元间米翔贵民頼以饲上有雷祖庙祷之始获有米
金紫山在县西南一百四十里
石龙峯在县西百里
琵琶峯在县南百里南岳七十二峯之一
玉几峯在县南一百三十里
草衣岩在县西百里明一统志五代周时蜀僧奉初结草为衣居岩中
落星石在县北
云湖在县南六十里受乌石四十八泉灌田千畆防水在县西南十五里发源南岳北合数溪迳县之龙口东流入湘江
凿石浦在县西百里唐杜甫有宿凿石浦诗
晩洲在县南一百一十里唐杜甫诗晚洲适知名秀色故异状
锦湾在县西
洗砚池在县南
空泠峡在县西北六十里水经注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迅同三峡又作空舲十道四畨志湘水空泠滩荆州记空舲峡甚高峻又作空灵唐杜甫诗空灵霞石峻枫栝隠奔峭
稠青泉在县北三十里
碧泉文献通考湘潭有碧泉方舆胜览碧泉在湘潭县西南七十里沉碧如染溉田五十余畆
湘隂县
白鹤山在县东五十里
玉池山在县东六十里
神鼎山在县东六十里
垒石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水经注湘水自汨口西北迳垒石山西而北对青草湖亦或谓之青草山也青山在县南三十里
白霞山在县南五十里
黄陵山在县北四十五里大江之濆上有舜二妃庙水经注黄水西流入于湘谓之黄陵口
汨罗山在县北七十里汨罗江畔上有屈原墓玉笥山一名石防山在县北七十里屈潭之左隋于此置玉州水经注罗水西迳玉笥山罗含湘中记云道士遗言此福地也一曰地脚山甄列湘中记屈潭之左玉笥山屈平之放栖于此山而作九歌焉太平广记汉武好仙于玉笥山顶上置防真坛大设丹灶道士昼夜祈祷天感其诚乃防白玉笥置坛上武帝遣使取之至其坛侧飘风大震巻玉笥而去因名玉笥山焉
汨罗江在县北七十里汉书地里志罗县注盛之荆州记云县北带汨水沿汨西北去县三十里名为屈潭屈原自沉处隋书地理志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因鼓櫂争归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戱水经注汨水东出豫章艾县桓山西迳罗山北谓之罗水又西为屈潭即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于此故渊潭以屈为名昔贾谊史迁皆甞迳此弭檝江波投吊于渊汨水又西迳汨罗戍南西流注于湘世谓汨罗口异苑长沙罗县有屈原自投之川山水明净异于常处民为立祠在汨潭之西岸盘石马迹犹在相传云原投川之日乘白骥而来
青草湖在县北百里详岳州府
三十六湾水在县南湘水也北流至县门泾江口析东流为三十六折唐许浑诗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
黄水在县北四十里水经注湘水又北迳黄陵亭西又合黄陵水口黄水又西流入于湘
文洲武洲在县南三十里明一统志水中二洲左右相对
湘乡县
东台山在县东十里
蟹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
龙山在县西一百八十里九域志湘乡有龙山珍涟山在县西一百八十里
葛仙山在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上有丹灶洗药池世传葛仙翁炼丹处
石鱼山在县西南十里水经注涟水东入湘乡县歴石鱼山下多石山高八十余丈广十里石色黒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輙有鱼形鳞鳍首尾宛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酉阳杂爼湘乡有石鱼山石黒色理若生雄黄有鱼形岳山在县西南三十里
龙梅山在县西南百里
韶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世传韶氏三女于此升仙
望岳峯在县东九十里与南岳祝融峯相望
文笔峯在县南九十里
金紫峯在县南百里
芭蕉岭在县南二十五里
龙岩在县西三十里
鸣水洞在县南
八仙石在县南九十里有钜石八相对而峙
涟水在县儒学前水经注涟水出连道县西澬水之别水出邵陵县界控引众流合成一谿东入湘乡县湑水在县东出安化县龙安山
洗笔池在县北明一统志唐禇遂艮贬潭州行部至邑洗笔池上后人为立祠宋邑令榜曰唐大都督褚公洗笔池咸淳间邑令赵必槐于池上得断碑刻禇公湘潭偶题诗逺山崒翠凝烟烂熳桐花二月天游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
铜坑龙井在县东明一统志凡旱祷雨投以楮币受则沉否则浮洪武七年封为铜坑龙井之神
仙人井在县东
芗水井在县南水芬馥如兰
醴陵县
玉仙山一名王乔山在县东十里周王子乔炼丹于此上有三空洞登真观宋太宗御书阁后汉书郡国志醴陵县注荆州记曰县东西四十里有大山山有三石室室中有石牀石臼父老相传昔有道士学仙此室即合金沙之臼唐书地理志醴陵县有王乔山小沩山在县东三十里
东山在县东
西山在县西二里明一统志唐李靖驻兵于此石壁上有靖遗像
鳯凰山在县西五里
吉仙山在县西二十里明一统志昔有吉仙修炼于此
丁仙山在县南七里明一统志上有石坛世传丁令威得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