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渤海国记
渤海国记
丙戌 三 四 五
丁亥 四 五 六
戊子 端拱元年 六 七
己丑 定安国王子因女真使献方物于宋 二定安国王子附献马雕羽鸣镝 七 八
庚寅 淳化元年以乌惹不通朝贡诏女真攻之斩一级给绢五匹 八 九
辛卯 宋使女真攻我 二 九 十
壬辰 三 十 十一
癸巳 四 十一 十二
甲午 宋人来赂使叛契丹 五赂乌惹使叛契丹 十二 十三 以乌惹叛告于契丹
乙未 酋长乌昭度与燕颇同侵铁利 乌惹酋长乌昭度与燕颇来侵 至道元年 十三遣奚王和朔奴等讨乌惹 十四
丙申 【脱二字】 十四 十五
丁酉 三 十五 十六
戊戌 真宗咸平元年 十六 穆宗元年
己亥 部人乌昭庆叛入辽 二 十七 二
庚子 三 十八 三
辛丑 四 十九 四
壬寅 五 二十 五
癸卯 补遣使入贡于辽 六 二十一补乌惹渤海等五部遣使来贡 六
甲辰 景德元年 二十二 七 送乌昭庆妻子于辽
乙巳 二 二十三 八
丙午 三 二十四 九
丁未 四 二十五 十
戊申 大中祥符元年 二十六 十一
己酉 二 二十七 十二
庚戌 三 二十八 显宗元年
辛亥 四 二十九 二
壬子 国主那沙送乌惹户百余于辽 五 开泰元年赐铁利丝绢 复赐佛像一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 三
癸丑 六 二 四
甲寅 七 三 五
乙卯 八 四 六
丙辰 九 五 七
丁巳 大禧元年 六 八
戊午 二 七 九
己未 三 八 十
庚申 四 九 十一
辛酉 五 太平元年 十二
壬戌 干兴元年 二 十三
癸亥 仁宗天圣元年 三 十四
甲子 二 四 十五
乙丑 三 五 十六
丙寅 四 六 十七
丁卯 五 七 十八
戊辰 六 八 十九
己巳 八月大延琳称帝于辽之东京国号兴辽改元天庆 七 九 二十兴辽国大延琳使来告建国兴辽国遣宁州刺史大庆翰郢州刺史李匡禄来乞援是岁契丹渤海人归附甚众
庚午 八 十 二十一
辛未 九 兴宗景福元年 二十二
壬申 遣使如高丽贡献 明道元年 重熙元年 德宗元年铁利使来献貂鼠皮渤海监军门大道行郎都军判官高真祥孔目王光禄押司官李南松等来投
癸酉 遣使如高丽贡献 二 二 二铁利献良马及貂鼠皮
甲戌 景佑元年 三 三
乙亥 二 四 靖宗元年
丙子 三 五 二
丁丑 四 六 三
戊寅 宝元元年 七 四
己卯 二 八 五
庚辰 康定元年 九 六
辛巳 庆历元年 十 七
壬午 二 十一 八
癸未 三 十二 九
甲申 四 十三 十
乙酉 五 十四 十一
丙戌 六 十五 十二
丁亥 七 十六 文宗元年
戊子 八 十七 二
己丑 皇佑元年 十八 三
庚寅 二 十九 四
辛卯 三 二十 五
壬辰 四 二十一 六
癸巳 五 二十二 七
甲午 至和元年 二十三 八
乙未 二 道宗清宁元年 九
丙申 嘉佑元年 二 十
丁酉 二 三 十一
戊戌 三 四 十二
己亥 四 五 十三
庚子 五 六 十四
辛丑 六 七 十五
壬寅 七 八 十六
癸卯 八 九 十七
甲辰 英宗治平元年 十 十八
乙巳 二 咸雍元年 十九
丙午 三 二 二十
丁未 四 三 二十一
戊申 神宗熙宁元年 四 二十二
己酉 二 五 二十三
庚戌 三 六 二十四
辛亥 四 七 二十五
壬子 五 八 二十六
癸丑 六 九 二十七
甲寅 七 十 二十八 女真世祖劾里钵元年
乙卯 八 大康元年 二十九 二
丙辰 九 二 三十 三
丁巳 十 三 三十一 四
戊午 元丰元年 四 三十二 五
己未 二 五 三十三 六
庚申 三 六 三十四 七
辛酉 四 七 三十五 八
壬戌 五 八 三十六
癸亥 六 九 三十七
甲子 七 十 宣宗元年
乙丑 八 大安元年 二
丙寅 哲宗元佑元年 二 三
丁卯 二 三 四
戊辰 三 四 五
己巳 四 五 六
庚午 五 六 七
辛未 六 七 八
壬申 七 八 九 肃宗颇剌淑元年
癸酉 八 九 十 二
甲戌 绍圣元年 十 十一 三八月肃宗卒穆宗盈歌元年
乙亥 二 寿昌元年 献宗元年 二
丙子 三 二 肃宗元年 三
丁丑 四 三 二 四
戊寅 天符元年 四 三 五
己卯 二 五 四 六
庚辰 三 六 五 七
辛巳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天祚帝干统元年 六 八
壬午 崇宁元年 二 七 九
癸未 二 三 八 十十月穆宗卒
甲申 三 四 九 康宗乌雅束元年
乙酉 四 五 十 二
丙戌 五 六 睿宗元年 三
丁亥 大观元年 七 二 四
戊子 二 八 三 五
己丑 三 九 四 六
庚寅 四 十 五 七
辛卯 政和元年 天庆元年 六 八
壬辰 二 二 七 九
癸巳 补偕铁利同归女真 补偕乌惹同归女真 三 三 八 十补乌惹铁利来归
甲午 四 四 九 十
乙未 五 五 十 女真太祖阿骨打建国号曰金改元收国
丙申 六 六 十一 二
渤海国记下篇
●渤海国记跋
稼溪黄申甫先生余友而师者也余以光绪中叶试兵曹敞史识先生于职方司缊袍狐貉侪辈中独承青睐鼎革后先生以史职居故京暇辄托笔砚作经世事渤海国记其最后者之一也书都三篇杀青未竟递 【递:遽】 归道山廉吏鲜遗金诸郎且少不更事得往日二三知交举是书并诗笔续集等代诗刊版属余服检校役已事不揣孤陋勉为整比之体裁论断一仍旧贯不敢阑入片言祇管见锥指有为补助者无多处原阙者觅补之觅也不得则存疑以待蒇事既周命堉儿录为清本彼将游岭南悤悤为此时马儿年九月也窃按道东夷之人事顾亭林辑皇明修文备史数十种内魏东洲焕九边考言永乐元年金裔野人头目来朝悉境归附置奴儿干都司一置建州毛邻等卫一百八十有四
又谓建州毛邻则渤海大氏之遗裔云宽按逊朝启运建州仍称金国征梵竺之瑞号又称满洲满洲梵言具云曼殊室利或文殊师利满珠习礼华言妙吉祥亦云妙德为古昔佛菩萨号清太祖始基以西域奉表有此徽称遂取以为建国之号非东方原有之国地名此逊朝先世萌蘖于渤海者甚显著太祖御讳某实本之奴儿干都司其氏爱亲觉罗似又有来自新罗之远因盖满洲人往往自署其属籍曰三韩曰鸡林杜氏通典云三韩后汉时通一马韩二辰韩三弁韩北史新罗本辰韩考新罗处渤海国之南与高句丽百济比邻共称三国朝鲜金富轼三国史记引新罗人崔致远语谓马韩则高丽卞韩则百济辰韩则新罗是满洲人署籍三韩有合于新罗者也又三国史记载汉明帝时新罗脱解王以王城之西始林树间有鸡鸣金椟之瑞而得子于是改始林为鸡林且以为国号迨晋怀帝时基临王复号新罗
旧唐书新罗传龙朔三年诏以其国为鸡林州都督府是署籍鸡林亦合于新罗者也新罗王金其姓王城曰金城其国内又别有伽罗城逊朝之爱新觉罗爱新国语金也觉罗旧亦作交罗无定字求之双声迭韵颇与伽罗近似其或发源于此乎帝室遗族入民国汉籍者多为金氏其义实译自爱新若完颜氏之国号金则互见金史本纪地志一以为厌胜辽铁一以为由于按出虎水辞旨游移彼此各异近人考究族姓或有为远祖金天氏之说者愚窃以为金源及爱新其始宜皆出于新罗旧国也反言之则新罗二字又极似爱新觉罗四字之省变何以故菩萨具云菩提萨埵而阎魔罗社则省云阎罗佛本佛陀僧实僧伽乃至耶稣之基利斯督省称基督外国语例此者多不胜书合而观之斯逊朝帝室臣民近则为渤海故国之遗黎溯其本源当是远起于汉代之新罗金氏未可便以金源旧部目之矣交通始于汉故称中国为汉人日本唐时通呼中国曰唐人是亦一证惟兹事体大前人似未论及瓮天蠡海所见如此未敢自信也曩曾执问稼溪稼溪沈吟未遽答后此竟永别矣渤海国记校毕连类书此庚午重阳奉宽识
●渤海国记校录
辽阳金毓黻撰
往闻黄申甫先生撰渤海国记已成浼人求之不能得未几先生下世迟至今秋始由涂子厚学使处求得之盖先生在日尚未写定顷由鲍先生奉宽辑成犹未为定本也毓黻所辑渤海国志长编印已过半而先生之书适来取而互勘如谓康王嵩璘应从日本史作文王钦茂之孙以中有元义华玙二世为可疑玄锡諲譔二世之间由唐会要考得玮瑎一世定渤海诸王为十五世皆属闇合大者如此则其它可知矣然与拙作亦时有异同如谓辽阳为渤海之中京显德府为沿辽史之误称玄锡曰景王諲譔曰哀王称唐历家徐昂为渤海人则误信黄义敦朝鲜历史所致若此之类不一而足兹撷其要别为校录其于先生附为诤友壤流之助殆谓此乎癸酉嘉平校竟自记
渤海太祖高王大祚荣 注太祖之称从海圆黄义敦朝鲜历史 【上二】
按近人黄义敦撰朝鲜历史为朝鲜各学校之教本书中称大祚荣曰渤海太祖殊为无据不可从也
五代会要圣历中称臣朝贡新旧书未载故不取 【上二注】
按申甫先生之说是也
册府元龟百七十一作招慰靺鞨渤海郡王大祚荣疑是时高王已自称渤海王也 【上二注】
按玄宗先天二年始封祚荣为渤海郡王绝无于封前自称渤海郡王之理册府元龟所纪自后溯前故以靺鞨渤海郡王称之又此文见原书卷一百七十此作百七十一误
五代会要唐中宗号渤海部曰忽汗州封渤海郡王疑中宗实有是命使未达故玄宗补加册命 【上二注】
按会要所纪之中宗盖为玄宗之误中宗之世虽有遣张行岌招慰不得达之事然即以为实有册命则失之矣
武王元年选生徒六人入唐太学肄业 【玉海 上二】
按玉海云开元二年令生徒六人入学新罗七人开元二年即高王祚荣十七年也此谓为武王元年事殊误
文王三十九年遣史都蒙吊王妃之丧 注日木废后井上内亲王以先一年卒王妃之丧疑指废后言 【上五】
按日本光仁天皇覆渤海王书云祸故无常贤室殒逝又续日本纪云吊彼国王后丧此皆指吊文王之王妃丧而言语意甚明若谓吊日本王妃丧则误矣
黄义敦朝鲜历史大仁秀南略新罗边境北灭越喜挹娄铁利率宾拂涅诸国又踰黑水扫平海北诸部国势中兴
【上七注】
按新唐书渤海传谓仁秀颇能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又辽史地理志谓仁秀南定新罗北略诸部开置郡县黄氏义敦盖因此数语而推衍之非别有考获也
渤海景王大玄锡 注景王谥从朝鲜历史年表 【上八】
渤海哀王大諲譔 【上九】
谥哀王 注朝鲜史年表 【上十】
按注所云朝鲜历史年表朝鲜史年表即黄氏义敦朝鲜历史所附之年表也黄氏所称景王哀王二谥殊为无据寻其改误之由盖因渤海灭亡之年正为新罗景哀王之三年东国史略卷一云渤海至景哀王时契丹攻灭之语欠分晓故以景哀二字分属渤海之二王非其实也 【余别有说见渤海国志长编】
渤海王大玮瑎 唐会要曰干宁二年十月赐渤海王大玮瑎敕书翰林称加官合是中书撰书意谘报中书玮瑎继大玄锡嗣王未审玄锡亲疏属其立卒年事实均不详 【上九】
按渤海王大玄锡之后距大諲譔约三四十年若玄锡不如文王钦茂之久世则历年不能如是之长余撰渤海国志长编经吴向之先生之指示已将大玮瑎叙入玄锡諲譔二世之间又自翰苑羣书中检得一条亦与此同以为得未曾有矣而先生书中亦征引及之可谓不谋而合亦可见先生用心之密矣
十八年契丹陷我显德东平二府改显德为辽阳府东平为辽州 【上九】
按辽史地理志谓辽阳为渤海中京显德府辽州为渤海东平府其说殊误余别有辩不可从也
徐氏 注徐昂以治天历名 【上十二】
徐昂治天历传授日本宣明历 注朝鲜历史 【上十三】
按以唐宣明历传于日本者渤海国使乌 【一作马】 孝慎也日本三代实录纪载甚详别无徐昂之名按新唐书历志宪宗即位司天徐昂上新历名曰观象元和二年用之据此则徐昂乃唐人之治历者非渤海人也昂历行后测验不合又改撰宣明历行之此盖朝鲜历史误以造观象历之徐昂为传宣明历于日本之乌孝慎故称之曰渤海人其实非也余考第三版朝鲜历史已将徐昂之名删去盖巳审知其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