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淳熙三山志
淳熙三山志
北林院 感应里。八年置。
旧产钱一贯四百三文。【“曾记”多一文。】
禅林院 保安里。九年置。
旧产钱五百四十八文。
善净塔院 开平里。同年置。
旧产钱二百六十一文。
景星尼院 保安里。淳化四年置。
旧产钱二百二十二文。
极乐岩院 开平里。大中祥符二年置。
旧产钱一百八十五文。
保寿尼院 同里。庆历元年置。
旧产钱一十五文。【“曾记”:四十文。】
下龙泉院 永安里。
旧产钱六贯二十四文。【“曾记”:五贯九百六十七文。】
仙峰院 待旦里。
旧产钱二贯四百九十九文。
安仁院 唐元里。
旧产钱六百九十四文。
大会岩院 义仁里。
旧产钱一百三十四文。【“曾记”:大会岩,一百三十五文。】
香林院 新丰里。
旧产钱一百二十三文。
武陵岩院 待旦里。
旧产钱一百七文。
灵源岩院 保安里。
旧产钱五十二文。【“曾记”作灵源岩。】
中观音院 待旦里。
旧产钱二十三文。
中和院 永安里。
旧产钱一十八文。
普门庵 唐元里。
旧无产钱。【《县申》:二文。】
陆山堂 保安里。
旧产钱七十文。
【已上十一所,未会到起置年代。】
○闽清县
九十所。庆历《旧记》:八十七所,内八所有寺额。曾师建“记”:九十八所。钟世明根括宽剩:九十所。今《州籍》数同,内五十五所会到有起置年代,三十五所未详。
宝山院 仁寿里。唐大和元年,里人池清有地,曰池坑。延僧德光为庵,以池坑名之。其后,陈立增创为幽林院。咸通间,始赐宝山观音为额。
旧产钱四贯一百二文。【“曾记”:四贯一百一十文。】
宝积院 居仁里。大中八年置。
旧产钱八百三十三文。【“曾记”:八百三十二文。】
天王院 县城,宣政里。九年置。先是,会昌中杨讷舍宅为基,至是有郑氏始创殿宇。皇朝元丰五年,僧显寂撤而新之。
旧产钱八百三九文。【“曾记”:八百三十六文。】
药师院 孝忠里。咸通二年赐额。
旧产钱九百八十九文。
禅林院 安仁里。同年置。
旧产钱七百文。
陈园院 仁寿里。十四年置。
旧产钱三百一十二文。
仁王院 贺恩里。大顺二年置。先是,元年黄少干避地于此,诛茅以居,至是贼平,舍僧师正为院。皇朝景祐、宝元间,始大建堂殿。
旧产钱二贯八百八文。【《县申》:二贯七百三十六文。】
保福院 安仁里。乾宁元年置。
旧产钱三百三十文。
偃峰院 安仁里。光化二年置。
旧产钱一贯八百九十三文。
开明院 宣政里。天复二年置。初建陈洋山,以山名院,后迁山下十里,改今名。
旧产钱三百三十九文。
普应院 同里。开平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七十六文。【“曾记”:二百八十文。】
灵岩院 【“曾记”:真善灵岩。】仁寿里。乾化元年置。
旧产钱四百一十九文。
报恩普贤院 护仁里。贞明二年置。有放生池。
旧产钱六贯一百七十三文。【“曾记”:六贯二百七十三文。】
大际院 安仁里。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九百四十三文。【“曾记”:一贯九百三十文。】
法华院 仁寿里。龙德三年置。
旧产钱一百四十三文。【“曾记”:二百七十三文。】
鹤林院 金沙里。后唐同光元年,僧悟皎置。初,院之前冈,峭拔独立,古号华表,故以鹤林名之。【康定中,主僧榜院前曰华表峰。】
旧产钱一贯一百五文。
香山院 贺恩里。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八十四文。【“曾记”:三百八十四文。】
地藏院 盖平里。四年置,太平兴国中赐额。
旧产钱一贯六十三文。【“曾记”:一贯六十五文。(底本作“六十三文”,据崇抄改。)】
中峰院 仁寿里。天成五年置。
旧产钱二百七十六文。
云居院 贺恩里。长兴元年置。
旧产钱三百三十八文。【“曾记”:三百二十文。】
象峰院 安仁里。晋天福元年置。
旧产钱八百九文。【《县申》多一文。】
瑞林院 仁寿里。同年置。
旧产钱三百二十六文。【“曾记”少一文。】
紫台庵 盖平里。五年置。
旧产钱二十六文。【《县申》作紫台院,产钱四十五文。】
兴隆院 同里。六年置。是岁,伪闽永隆三年,赐号瑞阳山。
旧产钱一百九十九文。
崇福院 孝顺里。七年置。
旧产钱八百一十文。
南泉院 仁寿里。周显德三年置。
旧产钱一贯五百五十文。【“曾记”:一贯五百五十五文。】
资福弥陀院 宣政里。皇朝乾德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八十七文。【“曾记”多一文。】
白莲庵 盖平里。四年置。
旧产钱一百三十三文。
兴福庵 金沙里。开宝三年置。
旧产钱二百一文。【“曾记”:二百九文。】
霜峰庵 孝顺里。四年置。
旧产钱九十九文。
北庵 安仁里。太平兴国元年置。
旧产钱一百五十二文。【《县申》多一文。】
文殊院 盖平里。同年置。先是,伪闽时,主僧文杰建佛殿【,(底本作“立僧”,据库本、崇抄改。)】至是,赐额。天圣二年重修。
旧产钱七百三十四文。
南庵 安仁里。二年置。
旧产钱四十三文。【“曾记”:四十五文。】
云居庵 孝顺里。五年置。
旧产钱九十二文。
慈氏庵 盖平里。九年置。
旧产钱五十七文。
报国观音院 宣政里。雍熙三年置。
旧产钱七十二文。
观音院 仁寿里。四年置。
旧产钱九百九十一文。【“曾记”:二百四十文。】
资福院 盖平里。端拱二年置。
旧产钱三百九十七文。
法林院 安仁里。淳化二年置。
旧产钱三百九十五文。
鹫峰院 孝顺里。同年置。
旧产钱八百七十八文。【“曾记”:八百八十七文。】
五台院 孝顺里。三年置。
旧产钱二百五十一文。
灵应院 宣政里。咸平元年置。
旧产钱八十七文。
泗水庵 贺恩里。景德四年置。
旧产钱四十一文。
积善院 盖平里。大中祥符二年置。【有状元许将留题云:“为爱山居乐,居山又忆家。菊黄来日蕊,梅白去时花。水阔离情远,霜晴别路赊。(底本、库本作“别路赊”,崇抄作“别恨赊”。)前程回首望,空指暮天霞。”】
旧产钱一贯八百九十四文。【“曾记”:八百八十四文。】
观音院 安仁里。天禧元年置。
旧产钱二百三十四文。【“曾记”:一贯二百五文。】
泗洲院 贺恩里。二年置。
旧产钱一百五十一文。
感应院 【“曾记”:感应泗洲。】宣政里。三年置。
旧产钱三文。
翠峰庵 宣政里。天圣元年置。
旧产钱四十文。
福山院 仁寿里。五年置。
旧产钱一贯二百二十四文。
大悲院 盖平里。九年置。
旧产钱八百三十一文。【“曾记”多五文。】
东林院 贺恩里。景祐二年置。
旧产钱三百一十八文。
龙兴院 护仁里。庆历五年置。
旧产钱五百六十一文。【“曾记”少一文。】
西华院 【“曾记”作“西峰。】孝顺里。治平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三十六文。
广德院 孝顺里。熙宁五年置。
旧产钱四百八十二文。
石门庵 盖平里。元丰六年置。
旧产钱八十三文。
白云院 贺恩里。
旧产钱四贯三百四十文。【“曾记”少九文。《县申》:三贯九百文。】
义林尼院 同里。
旧产钱一贯二十八文。
钟山院 同里。
旧产钱九百九十九文。【“曾记”:一贯四十三文。】
兴福院 同里。
旧产钱三百八十五文。
慈恩院 同里。
旧产钱二百八十二文。【“曾记”多二文。《县申》少一文。】
西隐尼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三十六文。
香林尼院 同里。
旧产钱九十九文。【“曾记”少七文。】
灵洞院 孝顺里。
旧产钱二贯一百八十六文。
崇庆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一十三文。【“曾记”:一百五十三文。】
报恩院 盖平里。
旧产钱一贯四百四十文。
大坑庵 同里。
旧产钱一百二十一文。【“曾记”少一文。】
重兴庵 同里。
旧产钱四文。
安乐院 护仁里。
旧产钱九百九十文。
庆安院 同里。
旧产钱九百五十四文。
宝胜院 同里。
旧产钱九百一十三文。【“曾记”少二文。】
名山院 【“曾记”作庵。【同里。
旧产钱四百四十四文。
新兴院 同里。
旧产钱四百一十九文。
普安院 同里。
旧产钱二百六十文。【《县申》:二百六文。】
罗汉院 同里。
旧产钱二百三十文。
宝林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五十文。
崇善尼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五十文。
宝峰院 金沙里。
旧产钱八百六十二文。【“曾记”:□贯一百五十二文,内三百十文系南□尤。(底本、库本作“□贯”,缺一字,崇抄作“一贯”,据补。末句,底本作“南□尤”,缺一字,库本同,崇抄作“南甫尤”,仍存缺。)】
云际院 同里。
旧产钱七百九十文。【“曾记”:七百五十九文。】
云峰院 同里。
旧产钱五百七文。
五峰院 同里。
旧产钱四百八十文。【“曾记”少五文。
许坑院 同里。
旧产钱四百六十文。【“曾记”:四百四十六文。】
栖林院 同里。
旧产钱二百六十八文。【“曾记”少三文。】
中州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六十九文。
应福院 仁寿里。
旧产钱七百九文。
资圣院 居仁里。
旧无产钱。
石圳尼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三十九文。【“曾记”多一文。】
瑞云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三十七文。
龙兴院 宣政里。
旧产钱一百四十九文。【“曾记”:一百一文。】
育王塔院 同里。
旧无产钱。【“曾记”:阿育王台,产钱一十文。】
保福院 盖平里。
旧产钱二百六十文。
【已上三十五所,未会到起置年代。】
○宁德县
四十八所。庆历《旧记》:六十所,内十所有寺额。曾师建“记”:四十九所。钟世明根括宽剩:四十九所。内一所道观。今《州籍》数同,并有起置年代。
兴福院 金溪里。梁大同二年置。【“曾记”:咸通十四年置。建炎二年,建贼焚毁,后重立。】
旧产钱五十八文。
双峰院 水漈里。【(底本“宁德县”以下里名,或作“水漈”,或作“水际”不一,今皆作“漈”,与“叙县”卷所记统一。)】唐元和十四年置。初号九仙,后改今名。有刘棠、上官敦复留题
旧产钱五百九十二文。【“曾记”:五百八十一文。】
甘露院 霍童里。【(底本以下里名,或作“霍童里”,或作“霍同里”不一,今皆作“霍童”,与“叙县”卷所记统一。)】十五年置。初号甘露竹林院。咸通元年改甘露崇圣院。
闽王钟 声清而宏。【杨昕诗:“欲听闽王遗德处,晓来钟韵彻空声”。】
旧产钱一贯七百七十六文。【“曾记”:二贯五十文。】
龟山雍熙院 安乐里。开成元年置。初,僧智具姓柳,扬州人;正源姓蔡,宣城人;长庆二年同游建州,大和中至州。是岁州法曹参军杨郁及霍童里处士黄瑜等,邀请建寺,二师从之,铁钵铜瓶入于幽谷,逢龟即止,曰:“此吾居也。”因凿石为基,号龟山。会昌汰废。【记云:“二师云:‘真空实性,有相妄名。令罢缁衣,何妨于道。’共作偈、颂十首,内柳云:‘沧溟几度变桑田,惟有灵空独湛然。已到岸人休恋筏,未曾度者任求船。’蔡云:‘寻师认得本心源,两岸俱玄一不存。是佛何须更求佛,祗因从此便忘言。’柳云:‘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心处,明镜高悬未照时。’蔡云:‘刘民、周续岂顽痴,弃世犹求远大师。今日幸逢玄旨在,须将心地种禅枝。’”】大中初,给帖,仍旧。十三年,赐额翠岩禅院。天祐二年,改号大慈。雍熙二年,敕改雍熙。【(底本、库本作“敕改雍熙”,崇抄无“雍熙”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