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佑临安志

山上旧有圣果院 【 今废】 侧有梵天院
   吴山
祥符图经云在城中钱塘县旧治南六里按史记吴人怜伍子胥以忠谏死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 有卢元辅所为碑铭】 太平寰宇记吴山之北有寒泉迸溢清甘不竭今山上有忠清庙 【 祀伍子胥】 天明宫中兴观太史局太岁殿城隍庙承天宫旧有胥山坊今废
横翠阁 【 苏公轼法惠寺横翠阁诗云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从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阁忆峨嵋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七宝山
在天庆观后旧有七宝寺灵寿观在山之麓
   宝莲山
在城中与七宝寺相连有宝莲寺
   石佛山
在城中旧有僧寺今为都进奏院
   瑞石山
旧经云在城中钱塘县旧治之南七里瑞石泉出焉今为粮料院后山
   金地山
旧经云在城中钱塘县旧治之南八里上有妙果尼寺 【 今徙于修文坊】
   茆山
旧经云在城中钱塘县旧治之南八里河曰茆山河今蒲桥小河是也山今夷为民居 【 钱塘县崇化乡亦有茆山与丫头山(病去丙改)山相连】
   浅山
在漾沙坑今杨府前对山
   宝月山
旧有宝月寺 【 回头和尚造宝月山塔寺废基尚存】 黑龙潭在寺西一名天井山 【 今在中官续氏园】
   峨眉山
旧经云在钱塘旧治之南六里今对秘书省 【 仁和县大云乡亦有峨眉山】
   草坞山
元名草场山旧图经云在城中钱塘旧治之南 【 五里】
   宝山
在吴山之南旧有宝严寺 【 翰林苏公轼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诗云平明已报百吏散半日来陪二子闲立鹤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闲 宝山新开径诗云藤梢橘剌原无路竹杖(木)鞋不用扶风自远来间笑语水分流处见江湖回观佛国青螺髻遍踏仙人碧玉壶野客归时山月上棠梨叶战暝禽呼宝山昼睡诗云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青平山 【 一作清平】
在凤凰山之北粮料院之后
   狗儿山
在城内丰乐桥之南
   竹园山
祥符图经云在城中钱塘县旧治之南五里今在府治之西南其山自吴山一脉隐隐隆起独趋而北阴阳家以为今治所之主山旧属张循王府大资府尹赵公(上与下心)鬻得其地建阁其上平鉴四湖
今上皇帝御书竹山阁扁题以赐
   虎林山
旧经云在钱塘县旧治之北半里今钱塘门里太一宫道院高士堂后土阜是或云一名武林 【 祥见太一宫附注】
  城南诸山
   包家山
在城南近 郊坛泠水峪旧多桃花为春山游览之胜
   大慈山
在钱塘县龙山之西有广福金书院虎跑泉
   龙山
在嘉会门外去城十里一名卧龙山 【 苏公轼有龙山真觉院瑞香花诗见本寺】
   五云山
旧图经云在钱塘县约高百丈周回一十五里山中有真际院岭上有天井大旱水不竭
   定山
旧图经云在钱塘旧治之西南四十七里一百四十步高七十五丈周回七里一百二步太平寰宇记云定山突出浙江数百丈又按郡国志江涛至是辄抑声过此则雷吼霆怒上有可避处行者赖之俗传是海神妇家
   秦望山
两朝国史志钱塘有秦望山旧图经云在钱塘县旧治之南一十二里一百步高一百六十丈周回一十里一百步晏殊舆地志秦始皇东游登此山欲度会稽后唐同光中钱氏于秦望山建上清宫有巨石二十余株自然成行名曰金洞门晏殊云近东南有罗剎石大石崔嵬横截江涛商船海舶经此多为风浪倾覆因呼为罗剎 【 罗剎本西域语译云速疾鬼】 每岁仲秋既望必迎潮设祭乐工鼓舞其上李建勋诗曰何年遗禹凿半里大江中白居易诗曰嵌空石面标罗剎压捺潮头敌子胥后改名镇江石五代开平中为潮沙涨没 【 罗隐诗罗剎江边地欲浮是也】
   浮山
旧图经云在钱塘县旧治东南四十里苏轼开河奏云潮水自海门来势若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相望犬牙错入以乱潮水洄洑激射其怒百倍沙碛转移状若神鬼虽舟师渔人不能前知其浅深坐视舟船覆溺无如之何今号浮山头最为险处
   排山
在钱塘县定山之北乡 【 排山岭在定山南乡属仁和县】
   报山
在钱塘县近庙山
   庙山
在钱塘县去城五十里突出江心潮势至此方杀
   (土昙)山
在钱塘县去城五十里近庙山在杨村有慈严院 【 寺中有小岳祠自端平闲都人至暮春祠之】
  城西诸山
   武林山
西汉志会稽郡钱塘注武林山武林水所出祥符旧经云在县西十五里高九十二丈周回一十二里 【 按刘道真钱塘记云吴郡有虎林山昔秦汉闲有白虎常踞于其巅其虎不食生物唯饮涧泉而已郑戬灵隐天竺诗集序云曰猿可呼仁虎不食是也又按契嵩武林志灵隐山一曰武林秦汉号虎林以其栖白虎也晋曰灵隐用飞来故事也唐曰武林避讳也】 又名曰灵隐山 【 钱塘令刘道真钱塘记太子文学陆羽灵隐天竺寺记翰林学士夏竦灵隐寺舍田记翰林学士胡宿武林山天竺寺记皆云武林山即灵隐山也或云钱塘门里太一宫道院后虎林山一名武林山然典籍不载无所考据】 曰灵苑曰僊居山上有五峰曰飞来 【 晏殊舆地志云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邪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 僧慧洪诗云意行忽出门欲留聊植杖云闲飞来峰岿然眉睫上气势欲翔舞秀色无千嶂万物皆我造何从有来往大千等毫末古今归俯仰心知目所见皆即自幻妄如窥镜中容容岂他人像颇怪胡阿师乃作去来想此意果是非一笑声辄放但复临冷泉举手弄清涨 杨蟠诗曰飞来天竺远山秀已含春不遇名僧识千年岂有神 郭祥正诗云谁从天竺国分得一峰来占尽湖山秀最宜烟雨开 梅询诗云竺慧指此峰飞来自灵鹫猿鸟曾未知烟岚尚依旧兴亡谩千古天地岂关纽祗恐舟壑移他年却西走 建安朱继芳诗云元是西天住飞来莫去休未凭仙佛国好似帝王州彼树亦如寄吾生应更浮白猿呼不应松露滴狝猴】 曰白猿 【 在山之离方详具呼猿洞】 曰稽留 【 太平寰宇记云许由葛洪皆隐此山因而忘返故号稽留】 曰月桂 【 僧遵式月桂峰诗序云相传月中桂子尝坠此峰生成大树其华白其实丹一说天圣中天降灵实于此山状如珠玑识者曰此月中桂子也宋之问诗曰桂子月中落 白居易诗云宿因月桂落寺溪之外震山也】 曰莲华 【 钱塘记云峰顶有孤石可四十围顶上四开状似千叶莲花 郡守卢元辅诗云远客偏寻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梅询诗云巨石如芙蓉天然匪雕饰盘礡峰顶边婵娟秋江侧涉川试谁探作砺当自惜坐与荣落同贞心未尝易 徐寅游灵隐天竺诗石和云雾莲花气月过楼台桂子馨】 峰之前有合涧曰武林泉 【 西汉晋地理志皆云钱塘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于海莽曰泉亭晏殊舆地志云武林山钱塘泉出焉顾夷吾山川记云自南徂东临浙江一派谓之灵隐浦】 武林之阴北涧之阳即灵隐寺 【 唐杨巨源送章孝标归杭州诗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潘逍遥宿灵隐寺诗云遶寺千千万万峰满天风雪打杉松地炉火暖黄昏睡更有何人似我慵 孙雄飞灵隐莲花堂诗云堂开金色界梵客为钩帘山影碧侵座水声清遶檐粉云埋石脚珠露泣松髯终拟携孤笛凭栏唤玉蟾 林和靖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诗云山壑气相合旦暮生秋阴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沈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飘飘白猿声答我雅正吟经台复丹井扪萝常遍临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温颜照槁木真性驯幽禽所以仁惠政及物一一深洒翰嶙峋壁返驾旃檀林回眺窣堵峰天半千万寻】 武林之南南涧之阳即天竺寺 【 露隐寺山名也天竺非山名也前代传记止出露隐灵苑武林仙居稽留等五名而无天竺之称所以有寺者隋开皇中大法师真观于飞来峰下造之峰既来自天竺故以名焉灵隐寺隋开皇十五年建大宋天禧四年重兴 白乐天天竺灵隐两寺诗云在郡六十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僧徒多怅望宾从亦徘徊寺暗烟埋竹云香雨落梅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渐出松闲路犹飞马上杯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天竺南院赠闲元旻清四上人诗云杂芳涧草合繁绿(上山下品)树新山深景候晚四月有余春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白衣一居土方袍四道人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城申山下别相送亦殷懃 宿天竺寺诗云野寺经三宿都城复一还家仍念婚嫁身尚系官班潇洒秋临水沈吟晚下山长闲犹未得逐日且偷闲天竺七叶堂避暑诗云郁郁复郁郁郁热何时毕行入七叶堂烦暑随步失檐雨梢霏微窗风正萧瑟清宵一觉睡可以消百疾 权德舆天竺寺诗云香剎西天寺昔游如梦中烟萝迷俗驾猿狖应山童萧飒松阴静欹危石栈通云霞栖半壁丹绀照青空世累悲何已心期惜未同相看极归骑花雨夕蒙蒙 翰林苏公轼闻唐林夫徙灵隐寺寓居诗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我来钱塘六百日山间暂来不暖席今若欲作灵鹫居葛衣草履随僧蔬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亭馆
虚白亭 【 郡守相里公造初建此亭】
候仙亭 【 韩仆射皋建 白公乐天诗云蹇步随朱绶华缨映白须何因驻衰老只有且欢娱酒兴还应在诗情可便无登山与临水犹未要人扶】
见山亭 【 给事中卢元辅作张商英诗云帘卷疏烟醉眼开净云飞尽见崔嵬】
冷泉亭 【 在飞来峰下唐右司郎中杭州剌史河南元藇建长庆三年刺史白居易撰记刻石亭上政和中住山僧惠云增广水池亭前又有小亭郡守毛友以为赘疣命去之记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冷冷可以蠲烦析醒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封藂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常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二年八月十三日记 曹既明诗云朱檐日转轩总冷碧嶂云低草树香山影倒沈波底月夜阑相对写寒光 张履信诗云水石一栏千僧归四山静携琴谱涧泉 浸夜深冷 僧如璧尝为亭记】
观风亭 【 唐庶子河东裴常棣造白居易记云五亭相望如指之列】
袁君亭 【 陆羽记云刺史袁仁敬所造】
紫薇亭 【 郡守紫薇舍人唐询暇日至灵隐山顾访胜概嘱此建亭因以名之】
翠薇亭 【 绍兴十三年韩世忠于此建亭后废干道五年郡守右文殿修撰霅川周淙建 张履信翠薇亭晚望诗云朝朝乌北出夜夜乌南归所谋在一食所息在一枝人生竟何得与乌同此机身世忽过虑泉石良自怡月上飞来峰更谁登翠薇】
石桥亭 【 在武林山中路近翻经台杨蟠见山亭诗云看山坐石亭裴休诗云山断石为桥陆羽寺记又云次青壁槛次涡渚东屿】
月桂亭 【 在月桂峰下】
梦谢亭 【 晏殊舆地志晋谢灵运会稽人其家不宜子息乃寄养于钱塘杜明师之舍明师夜梦东南有贤人相访翌旦灵运至故号梦谢亭陆羽记云一名客儿亭在灵隐山闲给事中卢元辅灵隐寺诗云长松晋家树绝顶客儿亭】
丹灶堂 【 陆羽记云方士葛洪炼丹之所】
隐居堂 【 晏殊舆地志云陆玮字文该官历上都纳禄隐居于灵隐山闲涧南造隐居堂陆羽二寺记云后汉陆文该学易于隐居堂图淮南王刘安及九师之像于屋壁东西又名九师堂】
许迈思真堂 【 陆羽二寺记云许迈字远游一名映详具方外门】
    古迹
石门涧 【 陆羽二寺记云南有巉岩旧有卧龙石横涧中慈云法师种松于此】
连岩栈伏龙溅 【 过石门涧之南为连岩栈今废伏龙者又连岩栈之次也陆羽二寺记云皆灵隐山泉涧中怪石之状 杨蟠连岩诗云岌岌青松外安知鸟翼孤寒猿三叫罢便是蜀州图 伏龙溅诗云静久波涛散溪深涌乱丝悠悠山下客将见水停时 郭祥正连岩诗云鸟道出云巅云深春更鲜游人莫嗟险一栈与岩连伏龙溅诗云潭心有伏虎急溜和气溅头角何时成敢借风云便】
青林岩 【 图经云灵隐山在县西一十二里高九十二丈周回一十一里顾夷吾山川记曰灵隐山有林岩龙洞其上悉槠桂凌冬不凋故其林常青也 杨蟠诗云鸟外无行迹寒林引薛萝山中僧已老不信雪霜多 郭祥正诗云青帝留行迹岩前春不归尽从霜与雪君看碧依依】
理公岩 【 天竺山灵鹫院法堂后有埋公岩在焉陆羽记云晋慧理宴息于下岩下通人往来后有僧于岩上周回鑴小罗汉佛菩萨像慈云法师自葺居天竺寺十有三年访慧理之禅岩吊客儿之山馆是也杨蟠诗云日月岩前鸟秋来不复闻达人今已化名系此山云 郭祥正诗云晋代胡僧理开山第一人欲寻岩下迹猿鸟送余香】
合涧桥 【 灵山之阴北涧之阳即灵隐寺灵山之南南涧之阳即天竺寺二涧流水号钱源泉遶寺峰南北而下至峰前合为一涧有桥号为合涧桥杨蟠及僧遵式皆有诗】
呼猿洞 【 陆羽云宋僧智一善啸有哀松之韵尝养猿于山闲临涧长啸众猿毕集谓之猿父又遵式白猿峰诗序云西天僧慧理蓄白猿于灵隐寺诗云引水穿廊步呼猿遶涧跳涧侧有饭猿台寺僧旧施食于此梅询诗云古涧飞白猿寂历不知处风激石上泉僧疑月中树微茫认松雪髣佛横樵路写望增尔思苍苍奈烟雾杨蟠诗云青松愁绝涧日夜自猿吟掌握多相就安知世上心 郭祥正诗云隔涧白猿子呼来验是真一从沧海别唬啸不知春 张履信诗云飞来何处峰木抄夜千尺愁猿唤不(上雁下言)月色同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