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厅志


  杨梅坜桥,厅北四十里杨梅街南。

  仁者桥,厅北五十里;为杨梅坜、中坜适中之区。嘉庆二十二年,郭肇基等捐造。有木碑记。

  桃仔园桥,厅北七十五里街口。乾隆二十五年,李天佑建造。嘉庆九年,林安承重修。

  锡口街桥,厅北百二十五里街口;架木为之。道光八年,同知李慎彝同总理杜振荣等捐赀砌石。道光十二年重修。

  水返脚桥,厅北三十里村口。庄佃鸠工修造。

  ——以上各桥,南北往来必由之路。

  隆恩牛埔桥,厅治西厢三里牛埔庄。官民捐造。

  槺榔牛埔桥,厅西北六里槺榔庄尾。庄民捐造。

  内坜溪桥,厅北五十七里桃涧堡。嘉庆二十二年,庄阿龙等捐造。有木碑记。

  茄冬溪桥,厅北七十里桃涧堡。乾隆四十四年,黄燕礼建造。道光三年,林安承重修。有木碑记。

  陂角桥,厅北一百里兴直堡。雍正年间,张广福同众佃七十二分筑造陂岸,创建陡门。道光四年蔡海等修。

  榕树桥,厅北百二十里海山堡潭底庄。道光四年,张必荣等捐修。

  太平桥,厅北潭底庄。道光二年,张必荣等同众佃捐修。

  三板桥,厅北百二十里大加蜡堡。郭锡瑠建造,众佃重修。

  金安桥,厅北百六十里芝兰堡金包里。嘉庆十七年,汛官江名芳等捐造。

  磺溪桥,厅北芝兰堡金包里。陈尊邦、许鸣岐等创造。

  永安桥,厅北百二十里芝兰街西。乾隆五十二年,何文献等建造;续坏,其子马回修。道光二年,郭临生等重修。

  和尚桥,厅北芝兰街东。乾隆五十三年,吴德崇等捐造。因路通员山仔庙,故名。

  北投庄石桥,厅北百三十里芝兰街。原系木桥;道光二年,李锦节等修换。

  淇里岸石桥,厅北芝兰堡淇里岸街东。乾隆四十六年,举人王锡祺、庄耆潘元振等捐造。

  淇里岸柴桥,厅北淇里岸街西。举人王锡祺等捐造。

  长坑溪桥,厅北百六十里,在石碇堡。同治九年,职员林维让、林维源等捐建。

  南港仔桥,厅北百四十里,在石碇堡。同治九年,职员林维让、林维源等捐建。

  万福桥,厅北百二十里兴直堡和尚洲。乾隆年间,居民捐造。嘉庆二十一年,训导杨趋园、同业户僧意松修换石桥。

  公司田桥,厅北百二十里芝兰堡田寮仔庄。原系柴桥;嘉庆十七年业户何锦堂、总理蔡万兴等修换,同治二年改造。

  ——以上皆南北各乡之桥。

  大甲溪渡,厅南九十五里。官渡;大船一、小船一。遇有洪水横流,水道不通,渡筏随时添设。

  大安溪渡,厅南八十五里。遇有洪水,庄民自设。

  房里溪渡,厅南八十里。官渡;大船一、小船一。

  吞霄溪渡,厅南六十五里。义渡;中船一。

  后垄溪渡,厅南四十五里。有两渡,街南名南河渡、街北名北河渡。均义渡;各船一。

  中港溪渡,厅南二十七里。官渡;船一。乾隆五十二年设。

  盐水港渡,厅南十七里。官渡;船一。

  金门厝渡,厅北三里。义渡;船一。嘉庆元年,林先坤同竹堑社屯弁钱茂祖捐租设。

  凤山崎渡,厅北十里。官渡;船一。

  艋舺溪渡,厅北百十五里。义渡;船二。上通摆接青潭内湖、下达淡水港。其渡税给艋舺街天后宫香资。

  沪尾溪渡,厅北百三十五里。船户自置。每日船只多寡不定,系驳载人货,均有定价。此渡为沪尾、艋舺往来必由之路。

  锡口溪渡,厅北百四十里。民渡;船一。由锡口起,至暖暖止。往来行人或走东岸西岸、或坐驳船,视天之晴雨、水之大小为准。

  五堵渡,厅北百六十里。官渡;船一。

  六堵渡,厅北百六十三里。官渡;船一。

  八堵渡,厅北百七十三里。官渡;船一。往大鸡笼要路。

  四脚亭渡,厅北百九十三里。官渡;船一。

  鲫鱼坑渡,厅北百九十八里。官渡;船一。

  苎仔潭渡,厅北二百零八里;属三貂岭脚。官渡;船一(以上六渡,均在水返脚、上溪洲之内)。

  麤坑口渡,厅北二百三十里。官渡;船一。

  顶双溪渡,厅北二百四十里。官渡;船一。

  远望坑渡,厅北二百五十三里。官渡;船一(以上三渡,均在三貂岭东面;往噶玛兰要路)。

  ——以上南自大甲起、至噶玛兰交界止,为南北往来通津。

  关渡口渡,厅北百二十里兴直堡。艋、沪往来适中之区。

  八仙渡,厅北百二十里艋舺东南。

  狮头渡,厅北百二十里和尚洲。

  塭仔渡,厅北百一十里兴直堡。由新庄往沪尾之路。

  成仔寮渡,厅北百二十里八里坌堡。

  摆接渡,厅北百五里摆接堡。有上下渡,往来新庄;上通大姑嵌三坑仔、下达淡水

  港。其渡税给新庄街天后宫香资。

  港仔嘴渡,厅北百五里摆接堡。

  柑林渡,厅东北百一十里摆接堡。

  员林仔渡,厅东北百十三里摆接堡。

  横溪渡,厅东北百十五里海山堡。

  三角涌渡,厅东北百五里海山堡(以上四渡,俱摆接溪上流)。

  圭母卒渡,厅北百二十里大加蜡堡。

  番仔沟渡,厅北百二十里大加蜡堡溪仔尾洲。

  溪仔底渡,厅北百三十里兴直堡。

  剑潭渡,厅北百二十五里。芝兰堡金包里往来要路,上通峰仔峙,下达淡水港。

  社仔渡,厅北百二十五里大加蜡堡。

  白石湖渡,厅北百三十里芝兰堡锡口对河。

  搭搭攸渡,厅北百三十五里大加蜡堡。

  里族湾渡,厅北百三十八里芝兰堡。

  樟树湾渡,厅北百五十二里石碇堡(以上六渡俱峰仔峙下流)。

  马陵坑渡,厅北百六十三里石碇堡。

  头湾渡,厅南二十五里大北埔三湾内山。义渡。道光六年庄民公设。

  九信埔渡,厅南二十五里中港堡北埔。义渡。庄民公设。

  龟山头渡,厅南五十二里后垄堡中心埔下。乾隆四十六年设。

  车路潭渡,厅南五十二里后垄堡嘉志阁庄。道光八年设。

  ——以上南北各乡之渡。

  淡属南北袤长数百余里,中外溪河皆发源内山,西流入海。然至半途,或合或分,大抵近源则流小宜桥、近海则流大宜渡。亦有不桥、不渡厉揭从事者,固由开辟未久,物力未充;然有谓留此以限戎马之足,防械斗、验匪踪,似亦近理,殆时势使然耳。

   义冢

  乾隆二十四年,台湾知县夏瑚等设法捐资,代运旅榇至厦,俾客亡亲属按籍认领。咸丰年间总兵林向荣镇守时,各属停柩不能归葬者,资助运回原籍;皆一时传为盛举。要不若广设义冢,俾小民得一坏之土以安旅魂,其利尤溥也。但必划界勒碑,垂诸永远,方无年久混侵之弊。后之乐义君子,或出赀倩工,收掩暴露;或给地增设,请官立石存案。并禁牛羊践踏以泽枯骨,而惠将来:则所谓种福田者,其在是欤!兹将各处义冢,开列于左:

  中冢,一在厅治南门外巡司埔尾、一在中冢边。道光十六年,署同知玉庚谕诸绅士捐设。

  枕头山冢,在厅治东门外枕头山。

  土地公埔冢,在金山面。道光七年,郭棠棣禀充。

  ——以上皆附城义冢。

  桃仔园义冢,在桃仔园街头。道光八年设。

  艋舺义冢,一、林士快献给;一、陈长茂献给。今已满,须再筹。

  大隆同义冢,乾隆三十年,邱文华献给。

  沪尾义冢,在沪尾街后山仔顶。嘉庆元年,何宗泮献给。

  嗄唠别义冢,乾隆二十三年,众社番献给。

  圭柔山义冢,嘉庆二年,陈晃生献给。

  新庄义冢,同治九年,县丞邹祖寿捐建。

  鼻头庄义冢,乾隆六十年,黄意使献给。

  ——以上皆厅城北义冢。

  后垄义冢,在赤涂崎。乾隆五十三年,白沙墩庄民陈伯树献给。

  大甲东山岭义冢,同治七年,业户王昆冈献给。

  ——以上系厅城南义冢。

  谨按:厅治东门内外前皆丛冢,道光己酉年各董事捐资清冢,将骸骨收掩数处。其开费余剩银项,于东门内置屋三间,谓之回生洞。凡客民无亲属可依者,病亟时,送入其中,遣人看视;没则埋之。然看视者多不得其人,故存者卒鲜。是在仁人君子,加意存恤,俾疾苦无告之游子不致颠连以待毙,亦广行阴德之一端也。「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彼茕独者之当哀,在富人行之尤易为力耳。

   水利

  四百甲圳,在厅治东门外。业户王世杰置。后被水冲,温明源招佃重凿。其水由二十张犁溪引导至东门外,流转而北,灌溉隆恩息庄及北庄田四百余甲,故名。中有一陂,名曰为公陂。上承下分,又灌溉水田庄、树林头等庄之田。每年业主、佃户,共纳水租为修费。

  六十甲圳,在厅治东门外。庄佃所置。其水由二十张犁溪引导至城东穿水关而入,转过北门城内,出北水关,灌溉仑仔庄等田。又从城北别分一支流至城西,出西水关,灌溉隙仔庄等田约六十甲,故名。年纳水租,付圳长为工资修费。后圳头崩坏,吴振利出费重凿,别分一路曰新圳。余水或引大溪,或引坑泉,耕者自为之。

  灵潭陂,在桃涧堡,距厅北五十里。乾隆十三年,霄里通事知母六招佃所置。其水灌溉五小庄、黄泥塘等田甲。相传昔旱,庄佃祷雨于此即应,故名。

  霄里大圳,在桃涧堡,距厅北六十余里。乾隆六年,业户薛奇龙同通事知母六集佃所置。其水由山脚泉水孔开导水源,灌溉番仔寮、三块厝、南兴庄、棋盘厝、八块厝、山脚庄共六庄田甲。水额十分匀摊,番佃六、汉佃四。内有陂塘大小四口。乾隆年间,因新兴庄田园广阔,水不敷额;佃户张子敏、游耀南等向通事别给马陵埔阴窝,开凿一圳引接之。

  永安陂(又名张厝圳),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里。圳长三十里。乾隆三十一年,业户张必荣舍地、张沛世出资合置;相传为沛世陂。其水自二甲九福安陂同引摆接溪源流不敷,复移三块厝下傍摆接溪漈栏筑大陂,遇沟艋舺,灌溉海山庄及摆接堡之西盛、桕仔林、兴直堡之新庄头、二三重埔等田六百余甲。嘉庆二十三年七月大水陂坏,张丰顺改筑在三块厝顶,与大安陂上下相望。年纳水租,圳长三分得二、顾圳者得一为修费。

  福安陂,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里。圳长八里许。业户张必荣、吴际盛合佃所置。冥水自二甲九分摆接溪源至树头陂引入。后因大水冲坏,业佃林■〈弓丙弓〉益等移置海山之麓中坑口,鸠资筑坝,宽三丈余、长一百六丈。后购陈金声田地添设陡门,外通连陂水,内分圳道三,各宽一丈余,长八里许;仍由二甲九溪源分流灌溉海山庄田三百余甲,上至石头溪、下至三角埔。

  隆恩陂,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里。其水自二甲九分摆接溪源流至南靖厝筑陂引入,灌溉隆恩田三百五十余甲。

  万安陂圳(又名刘厝圳),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里。圳长二十里许。乾隆二十六年,业户刘承缵鸠佃所置。其水自摆接堡古宁庄下凿引摆接溪流而入。至兴直堡新庄,以八分之一灌中港厝田;其余七分化为二百三十甲。至头重埔,又分六十二甲,付张必荣灌二重埔之田;余直灌至加里珍。通计灌溉二百六十余甲。年纳水租每甲六石,别抽二石给顾圳者为修费。

  七十二分埤,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七十里。周围约四里许。原在陂角庄脚,潴水灌溉七十二分之田,故名。今变为田照埤,分各管内,有拨充学海书院膏伙(详见「院租」)。

  十八分埤,在海山堡十八分庄坑口,距厅北一百里。业户林启泰等围筑潴水,灌溉田亩。今浮坍成田,仍业户承管。各甲已换带别圳水租,亦引山泉自灌。

  大安陂圳,在摆接堡溪东,距厅北一百一十里。圳长三里余,一带旱溪,软陂植树。顾圳业户林成祖等鸠佃所置。其水自三叉河二甲九至鸱鸮山下透九芎林引入大陡门至软陂下分圳,宽二丈四尺,长十余里。灌溉大安寮至港仔嘴庄等田一千余甲。

  永丰陂圳,在摆接堡,距厅北一百二十里。圳长五里余。业户林成祖等鸠佃所置。

  其水凿石孔穿尖山,自暗坑口接引青潭大溪水流,至南势角枋寮庄,灌溉田一百九十余甲。

  暗坑圳,在安坑庄,距厅北一百三十里。长二里余,与永丰陂毗连。业户杜登选等鸠佃所置。其水自青潭大溪引入,灌溉安坑庄田六十余甲。

  南势角大陂,在摆接堡烘炉寨下,距厅北一百余里。三面绕山、一面砌石,筑岸潴水,灌溉田二十二分。

  瑠公圳(又名金合川圳),在拳山堡,距厅北一百二十里。业户郭锡鸠瑠佃所置。其水自大坪林筑陂凿石穿山,引过大木枧溪仔口,再引至挖仔内过小木枧,到公馆街后拳山麓内埔分为三条:其一由小木枧至林口庄及古亭仓顶等田,与雾里薛圳为界;其一由大湾庄至周厝仑等田,水尾归下陂头小港仔沟;其一由大加蜡东畔之六张犁、三张犁口过枧直至车罾、五分埔、中仑前后上搭搭攸等田,水尾归剑潭对面犁头标,入北港大溪。灌溉田一千二百余甲。

  大坪林圳,在拳山堡,距厅北一百四十里。庄民所置。其水引青潭溪,灌溉田四百六十五甲。

  内湖陂(又名雾里薛圳),在拳山堡,距厅北一百余里。庄民所置。其水由内湖沟仔口、鲤鱼山脚筑陂凿穿石门过枧尾街、后溪仔口、公馆街后通流,灌溉大加蜡西畔古亭仓、陂仔脚、三板桥、大湾庄、下陂头及艋舺街一带等田七百余甲,至双连陂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