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志选录

  琅从定远将军解福州围,授同安副将。破■〈氵丙〉州垒,擒其骑将,降万余人;陞总兵官。康熙元年,授水师提督;密陈金、厦可取状。率将士搏其岛,克之;降万八千人。晋秩右都督、靖海将军,入为内大臣,封伯爵,奉朝请。
  二十年,内阁学士李光地奏,言台湾可取状,且荐琅可用;仍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是年至军,泊舟平海卫;卫有废井,拜之而泉沸。
  二十二年六月,兴师;大书将弁名于桅篷,以别功辜。时众澳皆为贼据,遂泊于八罩湾。其地水驶石恶;师至,潮长没石,舟得平渡。台帅刘国轩守澎湖,据险要为固守计;筑短墙、置腰炮,环二十里。琅遣前锋蓝理等直入战■〈舟宗〉,奋呼力战。会南潮发,为急流所压;台舟四合。琅亲驾帅舰冲其围,总兵官吴英继之,杀台将大小七十、台兵二千余。已复取虎井、桶盘屿;遂督师大举,分三队:东指鸡笼山为奇兵,西指牛心湾为疑兵;又分中队为八股,进压前垒。台将来拒,总兵官林贤率先陷阵,大师继至,踊跃用命,呼声震撼波涛。自辰至申,焚台舟百余,杀其将三百、兵万二千有奇;而台之精锐悉歼矣。凡海洋占候:云合风生,雷鸣风止。将战时,黑云起,国轩置酒贺。少顷闻雷鸣,错愕失声;及兵败,遁归台湾。郑克塽降,台地悉平。琅入台,海水骤涨四尺,丹得并进。初,人谓郑氏乃琅深仇,师入,将快意;琅曰:『义不共戴,宁忍忘之!顾海岛新附,一有诛残,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家事重,不敢顾私也』。疏闻,仁庙大悦,即解所御衣,赋诗以赐;封靖海侯,世袭罔替。琅又言台地不可弃状及宽减赋额、投诚人安插本省诸疏,皆报可。
  入觐京师,命途次三设供帐。以步履稍艰,侍臣持掖拜起,赐坐。奏对,请依阙下;不允。归,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谥「襄壮」。
  琅容貌魁杰;少时庄际昌一见,大奇之。既平海岛,从容坐镇;日与文士、诗人宴游酬酢,颇有东山、汾阳风度。为将纪律严明,熟习海务。初出师时,人言南风不利;琅曰:『我泊舟地距敌远,北风起,舟从风飘散,非二、三日不能集。刻正夏至前后二十余日,风微浪静,夜可泊洋,聚而观衅;不过七日,举之必矣。且国轩为彼魁杰,适守澎湖;克之,则台湾可不战下也』。卒如所料。所用部曲、家将及为帅舰舵工、水手自立绩效拥旌旄者,前后相属。
  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侯爵(「榕村」、「近道斋」二集合纂)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勳绩」「国朝勳绩」。
  周澎
  周澎,字文涛;晋江人。博学,工古文、诗赋。靖海将军施琅延之幕中,刻不能离,翰墨尽出其手。着有「移亭集」。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五「文苑」「国朝文苑」一。
  陈昴
  陈昴,字英士;同安人。少好击剑,有投石超距之能。弱冠,贾海上,熟识海岛港门、风潮险易。
  总督姚启圣、将军施琅奉命攻台湾,闻其能,召与计事;昴指画南北风信阻澳,了若指掌。琅善之,置麾下参密画。及战澎湖,身自搏斗;乘风破浪,所当敌皆披靡。叙功,授苏州城守游击。漕艘往来,鼠窃不绝;昴拊循有法,兵民以辑。
  寻调定海左军,两迁至碣石总兵官,擢广东副都统。到任,即疏劾天主教异端惑诱群愚,隐忧剀切。又见沿海困于洋禁,谓其子曰:『滨海民生业尽在番舶,今禁绝之,则土货滞积,生计无聊;未有能悉此利害者。即知之,又莫敢为民请命。我今疾作,终此而不言,则终莫达天听矣』。遗疏上,圣祖嘉纳之;商民称便。卒,年六十八。
  子伦炯、次子芳,皆以韬钤、勳业世其家。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蹟」「国朝武蹟」。
  吴英
  吴英,字为高;晋江人,晚徙居莆田。初,以王姓从军。康熙二年,从平金、厦;论功,授浙江都司。
  甲寅耿变,贼兵出据金、衢;提督塞白理授英左军游击,平宁海梅杭贼,解台州围。复破伪帅张拱垣于三门港、歼朱飞熊于毛头洋,军声大振。会贝子富喇■〈口答〉视师,问『诸将谁可膺大任者』?提督首以英对;遂授为先锋。前后复黄岩、太平、乐清等县,斩贼帅刘邦仁等;又破贼二万于上塘。贼保残卒,隔河而阵;英夜令人负草一束,乘潮填河以济,大破之。乘胜复青田县,断贼饷道。败伪将连登云十万众,解处州围。曾养性据温州,乘夜来袭。英急白贝子弃营守险,分兵抄贼后;自率精兵殊死战。前后夹攻,贼大溃,养性仅以身免。英追至城下,炮击马踣,跃起挥刀破贼,夺马护其众以归。功第一,擢为中军。适贼船二百余迫定关,守备方俊阴约内应;白提帅,立斩以徇。击败贼于象山,连平大岚、遂昌、松阳诸山寇。
  迁闽督标中军副将。时郑氏陷海澄、困泉州,断洛阳、江东二桥以阻援兵;乃引大兵由间道解泉州围,战陈三坝、观音山,夺江东桥,连破十九寨,遂迫海澄。陞同安总兵官;率舟师平金、厦。是岁,郡大饥,请于总督,许沿海民出界采捕;全活百万。适施琅平澎、台,英率先取八罩,焚战舰,杀贼几尽。郑氏纳款,留英镇抚其地。
  寻移镇舟山;擢四川提督,荡清吴逆余党。帅蜀十余年,蛮酋慑服。调福建陆路,旋改水师;御书「作万人敌」四字以赐,加威略将军,予世袭。
  年七十六,卒;赠太子少保,予祭葬。
  英少孤,家极贫。母有贤德,训之至严。容貌丰伟,长眼美髯。经数十战,未尝被创。着有「行间纪遇」一部。
  子应麟,江西督粮道;应凤,康熙壬午举人,庐凤道;应鹏,水师游击,世袭骑都尉;应鲲,康熙辛卯举人,灌县知县(临川「李穆堂初集」参吴氏家传)。
  ——选自「泉州府志」五十六「勳续」「国朝勳续」。
  林贤
  林贤,字克希,号尊一;晋江人。从戎福州,领新设水军擒寇章元勳等于上竿塘;为援剿左镇。从提督万正色平两岛,授海坛总兵。
  将军施琅澎湖之战,贤率右队先进。贼舟环攻,贤身中两矢,奋呼军士殊死战,舟中尸相藉;诸将继至,遂克之。论功,加世职。卒,赠太子少保,予祭葬。
  子达,黄岩总兵;梦松,袭职。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勳续」「国朝勳续」。
  林达
  林达,字敏仲,号近亭;晋江人,海坛总兵贤子。弱冠,习戎事,谙水性。随父攻克澎湖、台湾,叙功授左都督。
  辛巳,随定海镇蓝理至天津接驾,发直隶,授霸州营游击。调镇海右营,迁莱州参将。擢杭州协副将。民居墙垣皆竹片,苦火患;达遇火躬先登屋,率众扑救,不致延烧;杭人感德。陞浙江黄岩镇总兵,汰陋规,禁贩米出外洋;捐修文庙、学宫,敦诗说礼,有儒将风。
  世宗登极,赐锦缎、弓箭;赴京陛谢,以年老乞休,归。年七十三,卒。
  子振龄,雍正丙午、己酉两科副榜;以荫,任奉天治中。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蹟」「国朝武蹟」。
  曾成
  曾成,字平卿;晋江人。平台之役,署后军游击事。旋为先锋,战澎湖有功,授兴国参将。
  时贼陈必富攻陷汉阳、黄州等郡,势猖獗甚;成登陴固守,与战于绣毯墩,大破之。贼益众来攻,相持八昼夜;援至,乃遁。成乘势攻复黄州。
  擢杭州副将,调象山;迁碣石总兵。擒平山陶娘诸盗,海上以宁。
  告归,卒。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蹟」「国朝武蹟」。
  吴陞
  吴陞,字源泽;同安人,本姓黄。为总旗,御贼于果塘,授千总。又从征金门、厦门、澎湖、台湾,以功授陕西游击。
  擢广事(?)副将,调琼州。自琼崖历铜鼓,经七州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
  陞定海总兵官,设法捕盗,奸宄屏迹。晋浙江提督,改福建陆路。
  雍正三年,加太子少保。明年,卒;赠太子太保,予祭葬,谥「恪勤」。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绩」「国朝武」。
  阮钦为
  阮钦为,字君博;晋江人。扬历戎行,以智略自负;为长乐守备,调铜山镇。从水师出碧湖口遏贼冲海澄,平金、厦两岛。复随将军施琅克澎湖,以功转台州副将。擢汀州总兵官,调南澳。
  钦为起偏裨、至大帅,所在俱着威惠。以劳,卒于官;祭葬如典,赠太子少保。素所仕宦之地,咸捐赀葺文庙、设义学,有古儒将风。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蹟」「国朝武蹟」。
  徐日升
  徐日升,字天章,号承庵;惠安人,居晋江。由行伍,为南澳千总;随大军克复海坛、金、厦,攻取澎湖、台湾,屡立战功。议叙,功加左都督,仍带余功二次。擢山东抚标右营游击,署中军篆;推陞山西偏关参将、四川夔州副将。嗣以水务谙熟,应仍用之海疆;授江南金山参将,补闽安副将。
  雍正初年,特授金门镇总兵。时年已逾八旬,据鞍矍铄,裘带从容。越年,卒于官;年八十三。所遗仅屋数椽、田数亩,家无余储,丧事不逮;赐祭葬。
  长孙钟陵,一品荫生;次子元伟,千总。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蹟」「国朝武蹟」。
  蔡璋
  蔡璋,字秉钺;晋江人。以平台功,屯兴国。值吴逆之乱,力拒伪檄,俞旨褒嘉。从征建昌,大小数十战,擒伪帅杀之。授南昌总兵,调抚州。克复金谿,复剿龙泉、广信、崇安、光泽诸郡邑贼,所向有功。尝以数千人破黄通贼数万众,以勇闻。移镇顺德,率军平蕉岛贼。贼遁,围琼州;璋疾驰往救,焚其巨舰,贼溃。登陆,与战于五指山,大破之;给被虏男妇数千口资粮,护归。
  以劳,卒于官。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蹟」「国朝武蹟」。
  王廷彪
  王廷彪,晋江人。由武举,随施琅攻克澎、台;叙功,加左都督,授龙泉参将;迁石匣副总兵。
  辛未、癸酉,两扈驾出塞;陞古北口总兵,赐金、赐缎。丁内艰,假归;卒。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蹟」「国朝武蹟」。
  曾春
  曾春,字化公,号泰垣;惠安崇武人。由将材,武勇;素以忠义自许。
  康熙癸卯,授都司佥书。以征剿金、厦两岛功,加署游击。丁巳,随征岳州。夜半,砍栅克君山,复州城;春与有力。叙功,署水师镇右营游击。后从征崇武,战走贼将,随平金、厦;授铜山游击,镇秦溪。辛酉,从施侯琅克澎湖,平台湾;授左都督,给世职拖沙喇哈番。
  陞广西河池参将。设法擒水遁巨魁父子,毙杖下;池人感之。陞四川夔州副将;以眼疾致仕,归。
  子起凤,字汉翔。娴熟弓马,兼通文墨。尝从水陆提军为总统者二,军士德之,为勒石:一在郡东郭外七里庵亭,一在厦门渡口后。
  ——选自「泉州府志」卷七十六「补编」。
  施世騄
  施世騄,字文绍;晋江人,靖海侯琅侄。丁巳之役,诣宁海将军喇哈达,陈敌可取状;为向导,克复漳州,授游击。随其从父琅讨平澎、台,擢涿州参将;陞张家口副将。丙子,扈从北征,陞延绥总兵。以内艰,归。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蹟」「国朝武蹟」。
  施世骥
  施世骥,字文中;晋江人,靖海侯琅四子。能文,尤工骑射。总督姚启圣一见器许,隶制军自效。平海时,分领一旅为援剿。师克澎、台,论功以左都督,改授部郎,量移主事;除严州府同知,两摄严州、金华篆。有豪绅夺民产,前官不能理;毅然断归之民:声望大振。捐俸重兴严子陵祠,峻钧台。丁外艰。
  服除,张鹏翮总督河道,疏荐佐理;筑高家堰通漕运。题补兖州府同知,缉响马、修河道。圣祖南巡,委造御舟;赐「公明正直」四字匾。
  擢廉州知府,修黉宫、建义学;数年,廉始有举文武科者。设常平仓于武利,赈饥医疫,全活无数。复修东坡海角亭、伏波铜鼓庙。推陞副使,覆奏未下,卒;廉人祠祀之。
  着有「清峰集」行于世。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循绩」「国朝循绩」二。
  潘承家
  潘承冢,字可钦;南安人。由行伍,随征台湾,授千总。
  圣祖南巡,护御舟以闽人,多谙水务。擢守备,转游击,迁安平参将,超陞碣石总兵。
  卒,予祭葬;荫一子。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蹟」「国朝武蹟」。
  张国
  张国,字昭侯;晋江人。以平台功,授襄阳游击。会剿红苗,以运粮功,迁台湾北路参将。秩满,陞福州副将;转台协。
  擢定海总兵官;出巡沿海,至尽山、花鸟,搜获海盗张元、杨运等,散其党而归。
  及卒,予祭葬;荫一子。
  ——选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迹」「国朝武迹」。
  林孺
  林孺,字世德,号凤山;安溪来苏里人。幼倜傥,有大志。状貌魁梧,膂力绝人。
  弱冠,习知兵法;为承恩伯周全斌物色,募入麾下。康熙三年,授千总职。初驻延平,后移驻湖广。
  十二年,吴逆作乱,随师进讨,攻取岳州七里山,杀贼有功。以习知水务,领舟师进洞庭湖血战。贼于水面密布木桩,维巨舰;孺督率快船冒烟直进,毁之;克复岳州。
  自楚调闽,克复海坛、金、厦等岛,又攻克澎湖三十六岛。靖海侯施琅以抚台之策询孺;孺为定计,琅从之,台果就抚。于是琅留孺在台,善后一年。历功累迁左都督,给拜他喇布勒哈番,予世袭;陞广东参将、湖广宝庆协副将、贵州安笼总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