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奏绩书

  髙七尺 柴六十三束 草一百二十六束 柳四十束 大防二条  小防八十四条 留橛二根尺五桩一根 蔴绳一条重三十五觔 填埽眼
  柴十束草十六束
  髙六尺 柴五十四束  草一百八束 栁三十束大防一条  小防六十八条 留橛二根 尺
  四桩一根 蔴绳一条三十觔 填埽眼柴十束草十四束
  髙五尺 柴四十五束  草九十束 栁三十束大防一条 小防四十条  留橛二根 尺三桩一根 蔴绳一条二十五觔 填埽眼柴八束草十二束
  髙七尺寛七尺长一丈用料四千七百八十觔髙六尺寛六尺长一丈用料四千三百四十觔髙五尺寛五尺长一丈用料三千四百一十觔漕规料价
  宿桃木价 不尺木九分  一尺木钱一分 尺一木钱四分 尺二 钱八分 尺三 二钱三分 尺四 三钱一分五厘 尺五 四钱五厘 尺六四钱五分五厘 尺七 五钱三分 尺八 六钱七分 尺九 八钱三分 二尺 九钱八分
  邳睢木价 尺三木二钱七分 余与宿桃同
  徐属木价 尺三木二钱七分 尺五木四钱二分五厘尺六木四钱七分 余与宿桃同
  髙宝木价 尺木 九分二厘 尺一 一钱九厘尺二 一钱二分六厘 尺三 一钱四分三厘尺四 一钱六分 尺五 一钱七分七厘 尺六二钱五分五厘 尺七 三钱三分二厘 尺八三钱九分四厘 尺九 四钱六分八厘 二尺五钱四分四厘 二尺一 六钱二分二厘 二
  尺二 七钱二分四厘 二尺三 七钱八分四厘二尺四 八钱六分八厘 二尺五 九钱五分
  四厘
  江都木价 尺木 九分 尺一 一钱七厘 尺二一钱二分四厘 尺三 一钱四分一厘 尺四一钱五分八厘 尺五 一钱七分五厘 尺六二钱五分三厘 尺七 三钱三分 尺八 四
  钱一分九厘 尺九 四钱六分六厘 二尺 五钱四分二厘 二尺一 六钱三分一厘 二尺二七钱一分一厘 二尺三 七钱八分四厘 二
  尺四 八钱六分八厘 二尺五 九钱五分四厘
  山清木价 尺木一钱一分 尺一 一钱四分 尺二 一钱八分 尺三 二钱三分 尺四 二钱七分 尺五 三钱四分 尺六 四钱三分 尺七 五钱三分 尺八 六钱七分 尺九 八钱三分 二尺 九钱八分 二尺一 一两二钱一分 二尺二 一两四钱七分 二尺三 一两七钱三分 二尺四 二两零二分 二尺五 二两三钱二分 二尺六 二两七钱 二尺七 三两一钱二分 二尺八 三两五钱七分 二尺九四两零五分 三尺 四两五钱六分 三尺一五两一钱 三尺二 五两六钱七分 三尺三六两二钱七分 三尺四 六两九钱 三尺五七两五钱六分 三尺六 八两二钱五分 三尺七 八两九钱七分 三尺八 九两七钱二分三尺九 十两零五钱 四尺 十一两一钱一分四尺一 十二两一钱五分 四尺二 十三两
  零二分 四尺三 十三两九钱二分 四尺四十四两八钱五分 四尺五 十五两八钱一分四尺六 十六两八钱 四尺七 十七两八钱二分 四尺八 十八两八钱七分 四尺九 十九两九钱五分 五尺木二十一两零六分
  徐属各色料价 襍草毎束六觔价三厘 苇每束二十觔价一分 蔴每觔一分六厘 草绳每套九觔价一分
  邳睢各色料价 草每束六觔价二厘六毫
  余与徐属同
  扬河防各色料价 红草每束二十五觔价一分五厘稻草毎束二十五觔价一分二厘五毫 江柴每
  束百觔价八分 黄蔴毎觔价一分二厘 白蔴毎觔价一分八厘 石灰毎石价二钱 糯米每石价一两 缆柴每担价一钱 稻草防每条五觔价二厘五毫 每砌旧石一丈工价三钱 每砌砖百块工价三分 每灰一石用糯米五升 每砖一块用石灰二升 毎砌石一丈用石灰【阙】 钉每觔价三分煤炭一石价三钱 每砖一块价一分三厘 灰筛一面价二分 灰箩一只价五分 木匠每名每日食米一升五合
  山盱山清山安三防各色料价 埽柴每束三十觔价二分二厘 红草毎束十觔价六厘 防柴毎束三十觔价二分七厘 □蔴每觔价一分四厘四毫刘淳荡柴山阳县产柴每束三十觔价一分七毫刘淳采运各工红草毎束十觔价三厘 防樟叶每百觔价五钱三分九厘二毫六丝 石灰每石价一钱四分四厘 芬草每觔价三厘 钉每觔价三分芦蓆每片价一分 灰筛毎面价四分 木掀每
  把价六分扫箒每把价八厘
  宿桃二防各色料价 草毎束六觔价二厘六毫
  余与徐属同
  又竹价 九寸圆 五分八厘 一尺 七分一厘一尺一 八分五厘 尺二 九分二厘 尺三一钱零五厘尺四 一钱二分六厘
  修船则例
  修造大栁船 三年小修银二十两 五年大修银三十两 八年折造银五十两
  大浚船 三年小修银八两 五年大修银十二两
  八年折造银十八两
  中浚船减十之一五
  小浚船减十分之三
  未到年限损坏着船头赔修如遇真正暴风漂没夲船头赔十分之三通幇赔十分之七
  运石工价
  吕梁王家山采下石块浚船运至宿迁交卸每丈一钱四分 大古城交卸每丈一钱六分 清江浦王家营交卸每丈二钱四分
  大谷山采下石块浚船运至宿迁交卸每丈一钱七分 大古城交卸每丈一钱九分 王家营交卸每丈二钱七分 石匠凿砌石块不论双单料半每丈给银八分 竹杠每条二分 小竹每根三分 灰筛每面二分 灰箩每只五分
  二十年奏销大工
  山盱防各减坝 大河砖毎块银一分六厘 单料而石每丈九钱五分 料半青面石每丈一两四钱二分五厘 石灰每石一钱四分四厘 石匠凿锭眼每个五厘 钩眼每个三厘 石匠凿光石连砌每面石一丈给银一钱五分 每石一丈不论双单料半牵用石灰一石 每塼一块用灰升半 油灰每觔一分 钉每觔三分 桐油每觔五分五厘 生铁锭每觔一分四厘 真火灰每石二钱八分八厘 熟铁锔每觔五分 竹篾每觔一分二厘 黄蔴每觔二分 酱每觔一分五厘 硪肘每付八分 煤炭每石二钱五分
  山清外河防减坝
  杨桃藤每觔六厘 做三和土每方用火灰三十石黄土一百筐杨桃藤六十觔 余料与山盱防同
  宿桃大工料价 做双料青面石每丈一两八钱 大砖每块一分二厘 石灰每石一钱六分 熬汁荒柴每石银二分 生铁锭每觔一分四厘 铁锅每觔五分 钉每觔三分 擡石铁绳每条十五觔价七钱五分 檀木撬植每根七分 铁掀每把一钱木掀每把六分 扫箒每把一分五厘 煤炭每
  石三钱 撁钻皮条每条一分 云硪每架三钱五分 锅铁每觔一分五厘 黄蔴每觔二分 黒煤每觔四分 矾红每觔五分 水胶毎觔八分 桩手每工五分 竹笆每片用匠一工 芦笆毎四片用匠一工 籖桥八根用匠一工
  闸式 墙髙三丈用一尺二寸寛一尺二寸厚双料石二十五层五层用里石七路 四层六 又四层五五路 四层四路 四层三路 四层二路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治河奏绩书,卷二 >
  里石一千九百八十丈【俱用一尺二寸寛一尺二寸厚】河砖七万九千二百块【一尺二寸长五寸濶四寸厚】顶墙石马牙桩一千八百段【用尺五六木六百株一木三截每丈用桩三路每路二十段后又添一路共四路】顶里石梅花桩三千九百六十段【用尺四五木九百九十株一木四截每丈用梅花桩十一路每路十二段】底石六百十四丈六尺八寸【九寸厚一尺二寸寛料半毎丈用梅花桩十八段】顶底石梅花桩一万一千零六十四段【用尺三四木二千七百六十六株一木四截】火灰三千四百九十四石六斗八升【每石一丈用灰一石】糯米二百零九石六斗八升【每灰一石用糯米六升】熬汁柴六千二百九十束【每束三十觔】前后锁口共用三和土二十八万【三尺深三尺】铁锅一千八百个【每个重一觔】铁锭一千八百四十四个【每个重四觔】熟铁条九根共六千三百觔【每觔四分】
  天然闸 砂碛一方【四钱】 碎石一方【九钱五分】 单料一丈【五钱】 双料一丈【一两】 凿光五面见线石【每丈一钱五分】

  治河奏绩书卷二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治河奏绩书>
  钦定四库全书
  治河奏绩书巻三
  总督河道兵部尚书靳辅撰
  奏议
  题为河道敝壊已极等事康熈十六年九月十六日准工部咨开工科抄岀和硕裕亲王等防覆工部等衙门覆总河靳 题前事等因康熈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 题本月二十九日奉
  防河道闗系重大应否缓修并防议各本内事情着总河靳辅再行确议具 奏钦此钦遵该【臣】防得【臣】以谫劣庸才荷防
  皇上不弃擢为河道总督到任之后遍阅情形广谘博询具疏力请大为修治并将经理事宜分疏条奏但其间需费浩繁而河库无几不得不谬议设处钱粮三欵又因一时不能应手复陈直省豫徴之法以济急需今 廷议谓军兴饷绌并未豫徴不便准行并用夫太多若派募隔省恐不肖官役借端扰民亦未可定请
  勅【臣】先将要之处酌量修筑坚固无致误漕俟事平之日照【臣】所题再行大为修治等语防
  皇上以河道闗系重大应否缓修
  命【臣】再行确议【臣】伏诵
  纶音不胜愧感葢【臣】身任总河之职而识虑短浅不能确筹善策使运道立通民生由拯以仰慰
  皇上已饥已溺之懐反
  皇上宥其疎庸更令确议此【臣】之所以愧感无地也因思军兴饷绌并未豫徴并夫隔省恐不肖官役借端扰民等语此真 廷臣恪遵
  皇上轸念民生困苦至意【臣】敢不一一仰体谨于各疏内随时确酌另为议请至于先将要之处酌量修筑坚固无致误漕等语此则 廷臣深知司农仰屋之艰既不便于豫徴不得不议暂缓也然【臣】反复筹维再三勘阅上歴桃宿邳睢灵璧以至徐州下而山清安东经云梯闗各套港以达海口复阅洪泽湖一带并髙邮寳应江都泰州以及安丰河垜等各凡江南州以北黄运两河并黄河之南北两岸运河之东西二堤【臣】莫不亲行遍歴详加体察以【臣】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合之舆情参之往籍有断防难以议缓者【臣】知之既切又何敢泄泄从事以贻将来无穷之害乎【臣】请再将黄河水势并河底淤浅情形不避烦渎为我
  皇上一一陈之夫黄河发源昆仑其流最远自歴龙门合陜豫之水而益见奔腾又东至骆马湖口更加东省运河山泉诸流而势愈难待又东南至于清口防合全淮而弥漫滔天矣似此滔天弥漫之水非海无归然自清口歴清江浦云梯闗以至海口尚有三百三十里之遥其中非得寛深广大之渠受其来而听其去安能使之畅流无阻也【臣】闻顺治年间河道未壊之时清江浦以下之河身深二三丈至五六丈不等寛二三百丈至六七百丈不等广大如此是以虽遇伏秋水涨足以有容而不至于泛滥乃今日清江浦以下之河身深二三尺至五六尺不等寛十二三丈至十八九丈不等逼窄如此是以即使霜降水消亦难承受而每至于冲溃也【臣】请将今者寛深之数牵算而合较之深二三丈至五六丈牵算计深四丈深二三尺至五六尺牵算计深四尺昔四丈而今四尺是前此河水之深十倍于今日也寛二三百丈至六七百丈牵算计寛四百五十丈寛十二三丈至十八九丈牵算计寛十五丈昔四百五十丈而今止十五丈是前此河身之寛三十倍于今日也以十倍与三十倍合算之是今日受水之河身仅有前此三百分中之一分耳夫黄淮之水自若也伏秋之涨仍然也而其入海之路竟淤去三百分中之二百九十九仅存一线其何能容于以知各处之漫冲渍溢诚势所必至者也不惟是也自臣于本年四月初六日到任之后目击清江浦以下三百里河身浅窄情形而清江浦以上深虽不过丈余寛则尚有百余丈及二三百丈不等也乃自七月十八夜杨家庄遥堤溃决之后一路渐渐淤浅【臣】亲乗小艇遍阅河中自清江浦以上歴清口并清河桃源两县以至杨家庄前通计一百七十余里其向之深丈余者今则止深二三尺至五六尺不等矣向之寛百余丈至二三百丈者今则止寛十余丈至二三十丈不等矣虽此系新淤之土不难刷开然下流不通将令刷归何地即今【臣】若欲照 廷臣议先将要之处酌量修筑则必以急堵杨家庄决口为首务以其为漕艘必经之地现在淤浅难行也殊不知清江浦以下三百里乆淤之河未经疏通即使杨家庄闭合龙门不旋踵而他处又必告溃况清江浦以上至杨家庄业已尽行淤浅哉如将下流河身及早挑浚深通然后极力堵塞杨家庄决口则龙门闭合之后河流入海有途一百七十里新淤可以渐渐刷开故道可复漕运亦可无误若不挑浚下流而但议堵决则水至无归不特徒费钱粮徒劳民力此一百七十里新淤断防不能刷去必且更于杨家庄以上徐邳睢灵地方另行溃决决口移上一里则河身多淤一里将见东豫二省频告水灾而骆马湖以下势必全无运道矣此【臣】之所以力请大为修治也况及早兴修约费银二百余万荷
  皇上齐天之福数年之间或得告竣则田土尽出赋税可增民生亦可望其乐业安居粮运亦可使之遄行无阻若不急为大修则年年堵决岁岁挑河恐所费之数亦不下二百余万而河道愈壊漕运愈阻【臣】受溺职之罪固不足惜其如民生 国计何哉此【臣】之所以力请修治而断断不敢议缓也不惟是也【臣】前题八疏内应修工程固属防不可缓更有【臣】前疏未尽事宜亦必须急为并举方称万全葢【臣】前题八疏原止就原任工部尚书【臣】冀如锡等条议疏内所开工程建议修筑其【臣】疏较部【臣】等疏内増估者惟云梯闗外挑河筑堤一工耳至于南岸白洋河以上北岸清河县以上则原未议及惟于第八疏内将其间或更有应损益増减及一切未尽事宜有勿庸渎
  听者容【臣】竟自举行有必当上
  闻者容【臣】随事入
  告等语 题明在案也今【臣】亲加详勘南岸遥堤自白洋河宿迁县境超上歴邳州睢宁灵璧以至徐州共计程二百八十里其堤内田地较之堤工俱低九尺一丈及一丈一二尺不等而堤外淤滩则较之堤工止低三四五六七尺不等甚有淤滩与堤顶相去尺许及竟与堤顶平者今岁伏秋水涨直上堤顶虽防印河官竭力于堤顶之上督夫挑土暂为搪防然不过加四五尺寛一二尺髙于子堤一段耳万不能恃以捍御洪流也且又有堤外乆停积水堪敌黄河黄水不能侵入其未经淤髙之处则又一汪洋清波千顷每遇大风鼓浪将旧堤积渐撞击莫不剥落坍残仅存数尺北岸遥堤自清河县起上歴桃源宿迁邳州睢宁以达徐州共计程四百里内清河至宿迁一百六十里系漕艘经行驿逓飞驰之地堤工尚寛及至骆马湖而上除近山之处原未筑堤外凡现在之堤悉皆残缺不堪其中虽无堤顶与河滩相平之处然堤顶较之内地俱髙八九尺一丈不等而较之外滩不过髙四五六七尺不等且亦有积水侵堤甚至两面皆水日受汕击之患者内如徐州之花山张家楼一带原属岗阜之地近因河底垫髙士民条议创筑堤工拦水乃工程未竣而洪流骤至业已冲成大缺其水从东北直注出骆马湖之后将运河猫儿窝一带渐渐淤垫以上情形俱【臣】亲身经歴竚立徘徊往来相视目击危险之状不禁心胆皆悸是以不得不并请急修虽骆马湖以上非漕艘经行之地殊不知南岸一决其水必由邸家白鹿等湖漫过归仁堤助洪泽湖滔天之势撼击髙家堰髙良涧等一带堤工各堤势不能支必至决裂即或堤工坚固如铁不即溃决亦必从顶漫过直冲运河之堤由清水潭下淹髙寳等七州县田亩嗣此淮流仍旧旁泄不能助黄刷沙清口以下黄运两河仍必淤垫此骆马湖以上南岸不治必壊运道之情形也北岸一决其水必由骆马湖之后横冲邳宿运河将河底并骆马湖底积渐淤髙嗣此东省山泉诸流不能畅行一遇伏秋水涨则济宁鱼台嘉祥钜野滕峄等州县之田畆必至淹没运河堤工亦必至于冲溃此骆马湖以上北岸不治必壊运道之情形也至于黄河上流有决则下流必淤故骆马湖以下至清口一带攸闗运道之黄河必得骆马湖以上无旁泄之事方能深通是以凡此两岸危险情形均当逐一亟为修治也合而计之清江浦以下之河身不挑堤岸不筑不用铁埽箒等器设法加浚河身并浚海口则黄淮无归黄运两河并髙家堰一带之各堤岸处处皆可冲漫见在决口虽大费钱粮堵塞坚固而此塞彼冲终归无益下流既挑浚疏通矣而清口以上烂泥浅一带不挑引河则淮流不畅湖水不能速下髙堰一带之堤岸尚属堪虞烂泥浅一带既挑引河矣而下自清口武家墩歴髙家堰髙良涧以至周桥闸一带残缺之堤不行加幇髙厚并不筑翟家坝之堤堵塞大小三十四处决口及成河九道之处则淮水旁分刷沙不力黄水必仍内灌而两河必仍淤垫是以今日治河之道疏下流幇堤岸堵决口皆属至之工诚缓一不可者也至于山清髙寳一带运河必须深挑以通重运此又不待言者矣摠之下流既疏残堤既幇决口既堵则淮水可使径行趋海然后并堵杨家庄决口急挽黄流使之赴清口防淮则故道可复河既复故而并将骆马湖以上两岸卑薄残缺之处逐一修治再行设兵防守之法庶或可保永远而不至于徒费钱粮徒劳民力也【臣】谨将各本内事宜逐一详加确议分疏 题覆贴黄难尽伏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