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通志

  西平县
  周【春秋为柏子国】汉【始置西平县属汝南郡】东汉 三国【魏】晋 南北朝【刘宋后魏皆因之北齐改汝南为文成郡治此】隋【开皇初郡废县还故属】唐【贞观元年省入郾城开元四年复置属蔡州汝南郡】五代【属蔡州】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属汝宁府】明【属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一里
  遂平县
  周【春秋房子国】汉【置吴房县属汝南郡】东汉 三国【魏】晋【皆因之】南北朝【后魏改曰遂宁县属襄城郡】隋【大业初复为吴房县仍属汝南郡】唐【元和十二年李愬平吴元济始改曰遂平县属蔡州汝南郡】五代【属蔡州】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初省入汝阳县至元三十年复置属汝宁府】明【属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二里
  信阳州
  周【为申国即宣王封申伯之城】秦【属南阳郡】汉【置平氏县】东汉【因之】三国【魏改置义阳县又置弋阳郡治之】晋 南北朝【东魏】隋【俱仍旧】唐【武徳初改为申州贞观初又改义阳郡县属如故】宋【改义阳县曰信阳属信阳军】元【至元十五年改军为州二十年徙州治罗山旧县以信阳县属焉属汝宁府】明【初因之洪武十年降为县成化十一年复陞为州仍属汝宁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二里领县一
  罗山县
  周【春秋时蔡地】秦【为颍川郡地】汉【为渑县属江夏郡】东汉 晋【皆因之】南北朝【北齐置髙安县】隋【始改髙安县曰罗山属义阳郡】唐【武徳四年置南罗州八年州废以县属申州义阳郡】五代【属申州】宋【初省入义安军后复置罗山县属信阳军】元【至元十五年改信阳军为州二十年徙州治此而移县治于西南号曰罗山新县为州附郭】明【洪武十年改属汝宁府成化十一年属汝宁府信阳州】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八里


  河南通志巻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河南通志巻四
  沿革下
  汝州
  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王畿地春秋时楚郑二国之境战国属韩后属魏秦属三川郡汉置梁县属河南郡曹魏晋俱因之后魏属汝北郡东魏置北荆州隋初置伊州大业元年始改曰汝州以汝水为名寻改为襄城郡以梁县属之唐初为伊州襄城郡贞观八年更州名曰汝州天宝元年更郡名曰临汝郡属河南道五代梁为防御州后周以临汝县省入焉宋复为汝州政和间陞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金废军州县如故属南京路元仍旧明洪武初省梁县入焉属南阳府成化六年改直布政使司领鲁山郏二县十年増置宝丰县十二年増置伊阳县以属之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五里领县四
  汝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











  汝州属县沿革
  鲁山县
  夏【刘累醢龙惧罪迁于鲁即此】周【春秋时为郑邑】秦【为三川郡地】汉【置鲁阳县属南阳郡】东汉 三国【魏俱因之】晋【改郡为国县属如故】隋【改为鲁县属襄城郡】唐【初置鲁州始改县曰鲁山贞观中州废以阳县省入属汝州临汝郡】五代【属汝州】宋【属汝州陆海军】金 元【俱属汝州】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十里
  郏县
  周【春秋时郑地】汉【始置郏县属颍川郡】东汉 三国【俱省】晋【复置属襄城郡】南北朝【东魏改县曰龙山属顺阳郡】隋【开皇初改龙山曰汝南十八年改汝南曰辅城大业初改辅城曰郏城属襄城郡】唐【属汝州临汝郡】五代【属汝州】宋【为郏县属颍昌府】金【复为郏城县属汝州】元【复为郏县属如故】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
  宝丰县
  周【春秋时郑地】秦【为应国地】汉【置父城县属颍川郡】东汉【因之】晋【属襄城郡】南北朝【省】隋 唐【证圣元年析郏城县地复置武兴县寻改为龙兴属汝州临汝郡】五代【属汝州】宋【宣和中始更名曰寳丰县】金【因之】元【省入梁县】明【初省梁县入汝州成化十年以州东南五保仍置宝丰县属汝州】
  皇清因之编户十里
  伊阳县
  周【为陆浑之地】秦【置新城县属三川郡】汉 东汉 三国【魏】晋【俱属河南郡】南北朝【后魏属南阳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伊阙属河南郡】唐【先天元年始析置伊阳县属河南府河南郡】五代【属河南府】宋【熙宁五年废伊阙为镇改属伊县】金【属嵩州】元【至元三年省入嵩州】明【初因之成化十二年仍置伊阳县属汝州】
  皇清因之编户五里
  陈州
  禹贡豫州之域古庖牺氏所都周初封舜后于此为陈国后属楚顷襄王自郢徙此秦为颍川郡地汉置陈县为淮阳国治东汉改为陈国曹魏改置陈郡晋咸平并属梁国刘宋属南梁郡东魏改置陈郡北齐改曰信州后周改曰陈州属北州隋开皇初废陈州置宛邱县属淮阳郡而以豫州统之唐复为陈州属河南道五代晋开运二年置镇安军汉废周复置宋初为陈州宣和元年陞为淮宁府金元俱为陈州并治宛邱县明省宛邱入焉属开封府领西华商水项城沈邱四县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州为直仍以西商等县属焉
  编户四十五里领县四
  陈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







  汉【始置西华长平二县属汝南郡】东汉【长平改属陈国西华属如故】三国【魏因之】晋【永康元年省西华入长平属颍川郡】南北朝【刘宋复置西华并属陈郡东魏因之北齐省长平入焉】隋【开皇十八年改曰鸿沟县大业初复改曰西华属淮阳郡】唐【武德元年更名箕城景云元年复曰西华属陈州淮阳郡】五代【属陈州】宋【属淮宁府】金 元【俱属陈州】明【属开封府陈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陈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二
  十二里
  商水县
  秦【置溵疆县属颍川郡】汉【改曰防强县属汝南郡】东汉【因之】晋【省】南北朝隋【开皇十六年复置改曰溵水县属淮阳郡】唐【建中二年置溵州兴元二年州废以县属】
  【陈州淮阳郡】五代【属陈州】宋【建隆间避宣祖讳始改曰啇水县】金 元【俱属陈州】明【属开封府陈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陈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一
  十二里
  项城县
  周【春秋项子国】汉【置项县属汝南郡】东汉 三国【魏俱因之】晋【属梁国】南北朝【刘宋属陈郡东魏改置秣陵县属丹阳郡北齐属信川后周属陈州】隋【开皇初始改秣陵为项城属淮阳郡】唐【属陈州淮阳郡】五代【属陈州】宋【属淮宁府】金【属陈州】元【至元二年省入啇水县寻复置】明【属开封府陈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陈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一
  十五里
  沈邱县
  周【春秋为沈子国】汉 东汉 三国【魏】晋 南北朝 隋【开皇开以项城县析置沈州】唐【武徳初州废始置沈邱县属頴州汝隂郡】五代【属頴州】宋【属顺昌府】金 元【俱属颍州】明【初省治十二年复置属开封府陈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陈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一
  十三里
  许州
  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为许国战国为韩魏二国境秦属颍川郡汉置许县属豫州颍川郡东汉因之三国魏黄初二年改曰许昌晋徙颍川郡治此刘宋属南阳郡后魏属北陈畱颍川二郡东魏属许昌郡后周置许州改县曰长社隋开皇初复改属颍川郡唐武徳四年置许州十七年更置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许州以长社县属焉五代梁置许州匡国军唐改许州忠武军宋元丰三年陞许州为颍昌府金为许州昌武军元为许州明以长社县省入属开封府领临颍襄城郾城长葛四县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州为直仍以临襄等县属焉
  编户四十里领县四
  许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







  许州属县沿革
  临颍县
  汉【始置临颍县属颍川郡以在颍水之上故名】东汉 三国【魏】晋 南北朝【刘宋俱因之北齐改属临颍郡】隋【仍属颍川郡】唐【贞观元年省繁昌入焉属许州颍川郡】五代【梁属许州匡国军唐属许州忠武军晋汉周因之】宋【属颍昌府】金【属许州昌武军】元【属许州】明【属开封府许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许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一
  十四里
  襄城县
  周【春秋为郑汜地】汉【始置防城县属颍川郡】东汉 三国【魏俱因之】晋【置襄城郡以县属焉】南北朝【后魏东魏俱属襄城郡】隋【属颍川郡】唐【武徳元年置汝州贞观元年州废以县属许州天寳七载复属汝州临汝郡】五代【梁属许州唐属汝州晋汉周因之】宋【仍旧】金【属许州昌武军】元【属许州】明【属开封府许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许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一
  十六里
  郾城县
  周【本郾子国】汉【置郾县属颍川郡】东汉 三国【魏】晋【俱因之】南北朝【米省郾县入召陵属如故北齐属临颍郡】隋【开皇初临颍郡废复置县始增称郾城县省召陵属颍川郡】唐【贞观元年属蔡州寻改属许州颍川郡】五代【梁属许州匡国军唐属许州忠武军晋汉周因之】宋【属颍昌府】金【属许州昌武军】元【属许州】明【属开封府许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许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二
  十二里
  长葛县
  周【春秋郑邑宋人伐郑取长葛即此】战国【属魏地为长社县以社中树暴长故名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客卿胡伤攻魏长社取之即其地也】秦【长社县属颍川郡】汉 东汉三国【魏】晋 南北朝【后魏皆因之后周改属许州】隋【开皇六年始改】
  【长社县为长葛县仍属颍川郡】唐【复析置长社县属许州颍川郡】五代【梁属许州匡国军唐属许州忠武军晋汉周因之】宋【长社长葛二县并属颍昌府】金【属许州昌武军】元【属许州】明【省长社入许州以长葛属开封府许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许州为直颍州县仍属编户一
  十二里
  禹州
  禹贡豫州之域禹所封国帝启飨诸侯于钧台即此春秋为郑栎邑后属楚昭元年楚公子黑肱城栎战国时为韩国景侯自新郑徙都之秦置阳翟县属颖川郡项羽封韩成为韩王都于阳翟两汉悉仍秦旧曹魏晋属河南郡刘宋属颍川郡东魏改置阳翟郡以阳翟县属焉隋开皇初废郡为县属襄城郡唐初属嵩州贞观元年改属许州颍川郡五代属许州宋属颍昌府为京西北路金置颍顺州大定二十四年改为钧州以阳翟属之元为府领密县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州为直密县仍为州属复以开封府属新郑县属焉编户十里领县二
  禹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
  皇清  河南布政使司 禹州  密 新郑禹州属县沿革
  密县
  周【本密国亦鄫国地】汉【始置密县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郡】三国【魏仍属河南郡】晋【属荥阳郡】南北朝【刘米东魏俱因之后周改属郑州】隋【省】唐【武徳四年复置属郑州寻改属河南郡】五代 宋【俱属河南府】金【属郑州】元【属钧州】明【属开封府禹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禹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二
  十一里
  新郑县
  上古【有熊国】周【封黄帝后于此为鄫国春秋时为郑武公之国名曰新郑】秦【属颍川郡地】汉【始置新郑县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郡】三国【魏仍属河南郡】晋【因之】南北朝【刘宋属荥阳郡后魏省】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豫州荥阳郡大业初并宛陵县入焉】唐【属郑州荥阳郡】五代 宋【俱属郑州】金 元【俱属钧州】明【初属钧州后改属开封府】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改属直禹州编户一十九里郑州
  禹贡豫州之域髙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周初封管叔于此又为东虢鄫二国境郑武公从平王东迁灭两国而有其地战国属韩秦置管县属三川郡汉魏晋俱省入中牟县后魏为东恒农郡东魏置广武郡后周置荥州寻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置管州大业初复曰郑州治管城县又改州为荥阳郡唐武徳四年于武牢置郑州天寳初改荥阳郡乾元初复为郑州五代因之宋熙寕五年废州以管城属开封府元丰八年复置郑州陞奉宁军治县如故金元俱为郑州明以管城县省入属开封府领荥阳荥泽河隂汜水四县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郑州为直仍以荥阳等县属
  焉编户三十六里领县四
  郑州沿革表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
  【魏属东恒农郡北齐改郡曰成臯】隋【开皇初废成臯仍以县属荥阳郡】唐【天授二年析置武泰县属洛州神龙初复省入荥阳县属郑州荥阳郡】五代【属郑州】宋【属奉寜军】金元【俱属郑州】明【属开封府郑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郑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一
  十四里
  荥泽县
  周【本泽名春秋卫侯及狄人战于荥泽即此】秦【三川郡移治于此】汉 三国【魏】晋【俱为荥阳县地】隋【开皇四年置广武县仁夀元年始改为荥泽县属荥阳郡】唐【因之】五代【属郑州】宋【熙寜五年废为镇入管城元祐元年复为县】金【属郑州】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郑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郑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一
  十二里
  河隂县
  周【置平阴县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郡】晋【始改平阴曰河阴县以在濒河山下故名属河南郡】南北朝【刘宋因之东魏置河阴郡治此】隋【省】唐【开元初复置属河南郡会昌三年改属孟州】五代 宋【俱属孟州】金 元【俱属郑州】明【属开封府郑州】
  皇清因之雍正二年陞郑州为直州县仍属编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