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通志

  一小陆路自县东南二十里至青水铺本府上髙县交界一自县北八十里至找桥铺南昌府宁州交界
  一西水路自平政桥上五十里至黄花庄水源止一自平政桥下计水路五十里接本府上髙县界一西有黄冈口小溪筏木排水路四十五里至杨木江口入袁州府万载县河界
  袁州府【宜春县附郭】
  相传汉大将军灌婴所筑 隋大业末萧铣陷城 唐武德四年安抚使李大亮筑城髙二丈东西南三面开濠阔七尺北以江为濠开元八年刺史房琯以城基卑湿欲迁郡于江北袁山之南不果干宁二年刺史揭镇筑罗城一千五百余丈又增筑外城濬治濠堑 宋大中祥符间修图经云城周回七里二十步髙三丈八尺子城周围一里一百二十步髙三丈七尺北枕秀江三面濠深四丈建炎初守臣汪希旦治中闾正霖革旧城而一新之周回二千三百一十五步髙二丈女墙三千五百敌楼战栅五十总六百五十间阮阅记开禧间州守罗克开复加修治张嗣古记后守郑自诚李观民方岳相继缮修 元仍宋旧明洪武四年知府刘伯起增修筑堞剏四门城楼东宜阳西萍实南大仰北袁山天顺七年水溢城圯知府刘懋指挥石旻缮修治六年知府王俊修南门正德七年知府姚汀修月城十五年夏大雨城圯知府罗辂增修嘉靖间知府袁袭裳重修万歴中知府郑惇典黄鸣乔均事修筑崇祯四年知府田有年增修
  国朝康熙三年霪雨城圯守道施润章知府李芳春修之芳春自为记
  分冝县
  旧无城明正德七年知府姚汀知县萧时宾始奉檄筑城以诎于财力髙仅丈余厚不及三尺南滨水稍垒石堤列木栅其上嘉靖三十七年旁郡冦起巡抚何迁檄知府季德甫知县戴廷忞经理筑城长四百七十六丈髙一丈八尺广一丈二尺南面河岸不可城乃自河底甃石髙二丈四尺上与岸平加女墙六尺旧城门四增为五东僊台西昌峡南清源北袁峰又小北门城楼五水闗二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江载清十三年知县吴大相相继修之康熙三年总督张朝璘守道施闰章知府李芳春各捐俸檄知县朱鼐修葺
  萍乡县
  旧无城明正德七年知县胡佩始筑土城十二年知县髙桂修之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杨自治重修四十三年知县蒋世谟架木其上覆以瓦万歴三年知府郑惇典建议重修其东南民居环匝滨河未成十一年巡抚王宗载檄同知陶之肖筑砖城知县沈校董其役培石基拓马道周回九百一十八丈髙一丈五尺阔九尺门四东来阳南达秀西连湘北通楚又小西门东南加设三门以便汲道儒学前辟禹门以挹风气十三年知县姚一理虑城基临水易圯增筑沿江防城石堤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吴兴祚修之十一年知县刁之裔继修康熙二年知县台瞻斗增葺
  万载县
  旧无城明正德六年华林盗起知县陆璥议建城以调去八年知县王甸立子城三门东双虹西胜迹南南浦十三年知县张邦谷复置土垣架木覆瓦髙一丈有竒下广一丈四尺延袤计一千二百三十一丈立七门门各建楼东朝京南南浦西锦衣北龙江又小北门小南门小龙江门嘉靖二十二年知府范钦知县李参修之四十三年署县推官郭谏臣重修万歴间知县徐一唯陈王廷张履中伦应祥姚继舜先后修治崇祯五年流冦祸延吉州知府田有年檄县固守城池知县韦明杰重修钟炌记
  国朝康熙三年知府李芳春知县范廷鳯捐修南浦等处设木栅十三年棚冦陷城知县吴自肃设栅三十六所二十一年知县常维祯再修
  疆域
  袁州府
  广三百四十里袤二百一十里东至临江府新喻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湖广长沙府醴陵县界一百九十里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六十里北至瑞州府上髙县一百五十里自府治至省城四百里【路程细数详各县】宜春县
  附郭广九十里袤一百二十五里
  一东陆大路自县东门落流桥三十里至郴江市合山本府分宜县交界一西陆大路自县西门五十里至分界铺本府萍乡县交界一南陆大路自县南门五十里至涧富岭吉安府安福县交界一北陆大路自县北门六十五里至西岭铺乱石岭本府万载县交界
  一东南陆小路自张家山五十五里至严塘岭本府分宜县交界一东北陆小路自县北门由石里山八十里至黄圃市慈化寺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交界一西北陆小路自县北门由化城崖一百二十里至楚王庙本府萍乡县交界
  一水路自县北门往上八十里至宣峰市本府萍乡县交界一自县北门往下八十里至江斜塘本府分宜县交界
  分宜县
  在府东八十里广六十里袤二百里
  一东陆大路自县东门二十五里至袁家渡临江府新喻县交界一西陆大路自县西门四十里至郴江市合山本府宜春县交界一南陆大路自县东门万年桥五十四里至车谷吉安府安福县交界一东北陆大路自县东门五十五里至土桥临江府新喻县交界
  一西北陆小路自县北门六十五里至严塘岭本府宜春县交界
  一西水路自县出西门渡口往上三十里至江斜本府宜春县交界一自县出东门往下二十五里至袁家渡临江府新喻县交界
  萍乡县
  在府西一百四十里广一百五十五里袤二百三十里一东陆大路自县东门管埠桥九十里至分界铺本府宜春县交界一西陆大路自县西门六十里至新插岭闗湖广长沙府醴陵县交界
  一小陆路自县西门由银桥一百里至严壶岭湖广长沙府攸县交界一自县南门萍实桥九十里至髙布岭吉安府安福县交界一自县北门一百二十里至桐木市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交界一自县出北门由通济桥七十二里至桐木岭本府宜春县交界
  一水路自县出北门由通济桥七十里至楚王庙发源止一自县往东一百九十里至宣峯市俱系髙滩水急本府宜春县交界
  万载县
  在府北八十里广一百四十五里袤一百九十五里一东陆大路自县东门十五里至堕落江瑞州府上髙县交界一西陆大路自县西门一百二十里至龙图庙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交界一南陆大路自县南门十五里至甘泉市本府宜春县交界
  一小陆路自县出北过龙河渡一百三十里至猿柱岭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交界
  一水路自县治龙河渡往上一百四十里至枣木桥本府宜春县渺芜岭发源交界止一自龙河渡往下三十里至埠头瑞州府上髙县交界
  临江府【清江县附郭】
  旧无城宋淳化初止筑土墉以治枕大江地势卑下郡中之渠穿岸而东注于江者凡七岸易倾頽基勿克固 元大德间总管李倜始伐石修筑水患仅免至正间守臣保童筑城浚濠置戍兵守之东一面寻没于江西南北三面亦俱圯 明治十年知府吴叙度故址增筑之正德六年华林贼冦城知府熊希古始改筑为砖城周回一千五百六十七丈髙一丈六尺有竒雉堞凡二千九百四十二濠阔一丈五尺深一丈为门八曰广济钟秀望仙朝天富寿清波万胜囿化提学彭纲记之后东南复为江水所壊嘉靖元年知府徐问十四年知府徐颢先后修之三十九年巡抚何迁按郡病城卑薄檄府增筑建宿楼三十一所敌台十五座崇祯八年知县王心纯复修十四年十五年水患相继城圯知府胡永清知县秦镛以次修筑
  国朝顺治八年清波门壊知县洪其清重筑康熙二年总督张朝璘按郡又檄县增髙二尺六年大雨城圮数十丈守道施闰章知府王抚民知县屈有信捐资重筑今城为门十曰广济南薰【旧名钟秀】西成【旧名望仙】朝天富寿文明清波万胜兴化育贤
  新淦县
  唐天祐中杨行密据江淮用严可求防置都制置使始筑城戍兵守之 宋罢制置使城亦圮元祐中县令张好古复建寻圮淳祐间洞獠猖獗知军雷应春以筑城请于朝竟以浮议阻 元至正壬辰临江军戍卒刘天佑倡集义兵树栅自卫 明初知州王贞增修之正德九年知县刘天锡始用石砌筑髙一丈七尺周七百六十三丈城铺六敌台二十八濠阔六丈深一丈为门七曰宾旸近春澄江湄湘向明阜民朝天嘉靖四十年知县乐舜宾增髙之崇祯间流冦犯境知县刘拯濬濠
  国朝顺治间知县潘岭修建城楼康熙间知县髙檠胡之琳相继修葺
  新喻县
  为虎瞰山地旧无城宋靖康元年创筑周五里许 元末壬辰兵变为欧祥所据邑人黄士能率众夺而守之嵗久尽圮 明正德八年知县邹彦奎因旧基筑土城嘉靖四十一年知县祝尔庆改建砖城周回九百六十五丈髙一丈三尺广九尺为门七曰迎恩纳凯集泰通瑞鳯皇云津松闗崇祯十年知县汪士龙增修
  国朝康熙二年总督张朝璘行部至县增髙重筑
  峡江县
  地为峡江镇旧无城嘉靖五年始立县知府钱琦度地建城周回七百六丈三尺髙一丈二尺广一丈二尺门四东朝阳南龙津西水东北朝天城楼四座守宿窝铺一十四所知县朱簠继至襄事毕工费宏记二十七年城圯于水知县成子学修之四十五年又圯通判何坚重修
  国朝如旧制
  疆域
  临江府
  广一百五十里袤二百六十里东至南昌府丰城县界八十里西至袁州府分宜县界七十里南至吉安府吉水县界一百七十里北至瑞州府髙安县界九十里自府治至省城一百二十里【路程细数详各县】
  清江县
  附郭广一百三十三里袤四十五里
  一东陆大路自县出东门由潇滩驿五十五里至泊濂村南昌府丰城县交界一南陆大路自县出南门社稷坛三十三里至丁家渡过河本府新淦县交界一自张王庙五十五里至万安铺本府新喻县交界一北陆大路自县北门三十五里至曲水湖瑞州府髙安县交界
  一大河水路自泊濂村接丰城县界东岸往上五十里至永市墟本府新淦县交界
  一小水路自荷湖馆分河东岸往上四十九里至泗溪本府新喻县交界
  新喻县
  在府治西一百二十里广一百三十里袤八十里一东陆大路自县出东门六十里至万安铺本府清江县交界一西陆大路自县出西门由崇庆寺五十里至土桥袁州府分宜县交界
  一东陆小路自县出东门由罗坊六十里至圆山垇本府新淦县交界一南陆小路自县出南门过渡由览秀亭三十里至牛颈村本府峡江县交界一北陆小路自县出北门七十一里至黎墟本府清江县交界
  一水路自县东门往下一百七里至泗溪渡本府清江县交界
  一水陆二路俱自县西门往上四十里至袁家渡俱系袁州府分宜县交界
  新淦县
  在府治南六十里广一百二十里袤八十里
  一西陆大路自县西门过渡界埠二十八里至长排墟本府峡江县交界一自西禅寺四十里至丁家渡本府清江县交界
  一东小陆路自县东门六十五里至李山坳抚州府乐安县交界一北陆小路自县出北门三十七里至永市墟本府清江县交界
  一水路自县西门外东岸往上二十二里至狮子山本府峡江县交界一自西门外东岸往下四十里至永市墟本府清江县交界一自西岸西禅寺往上二十里至长排洲本府峡江县交界一自西岸西禅寺往下四十八里至邓家洲中港本府清江县交界峡江县
  在府治南一百三十里广七十里袤一百二十里一南陆大路自玉峡驿由南门十里至塔下吉安府吉水县交界一北陆大路自北门由大安桥四十五里至长排墟本府新淦县交界
  一东陆小路自县出东门七十六里至南源坳吉安府永丰县交界一北陆小路自县出北门由新田桥七十里至颈岭本府新喻县交界
  一水路自县南门外往上二十里至塔下吉安府吉水县交界一自东门往下四十五里至狮子山本府新淦县交界
  吉安府【庐陵县附郭】
  晋自太和县西北三十里移治于石阳 唐开耀元年州人刘智以郡逼章水东通大山户口繁土地隘请徙郡治永淳元年自石阳移今所天祐中刺史彭玗广城池 宋开寳中申屠令坚重加缮治绍兴三年州守吕源增垒濬濠淳熙十一年州守朱希顔复加缮治周围二十里二百十五步髙二丈五尺辟九门元至正十年监郡纳蘓罗丹重新之 明吴元年
  甲辰都督朱政更筑城围九里髙如旧厚一丈东抵大江西南北凿濠池深三丈五尺有竒长一千四百七十一丈二尺门五南兴贤西永丰东迎恩广丰北嘉禾俱覆以楼后渐摧圯成化间左参政李蕙易城上所置戍舍俱以砖石砌之
  国朝康熙四年知府郭景昌知县于藻增髙五尺先是南门方位屡更皆于郡治不便雍正七年知府郑□移还南向
  按林志载吉安子城在府城内西南隅府治居其中周围二里北髙一丈四尺阔九尺五寸东南髙二丈四尺阔一丈九尺为门三今癸亥通志及府县志皆不载
  泰和县
  唐乾元间移县于白下驿定县治筑土城周回五里为门四南临贑水东西北各有濠 宋太平兴国九年县令戚纶修之 元大德三年知州焦荣复修 明洪武初知州吴去疾重修增东南二门正德二年知县陆震因旧址重筑周一千二百丈髙一丈二尺厚半之改为七门南西昌都防东仙槎东南云亭西千秋西北信实北髙行东北仁善嘉靖三十五年知县冯叔吉平土易砖加坚厚焉万歴五年知县唐伯元清复濠址大濬之
  国朝仍旧制
  吉水县
  南唐保大八年解世隆始筑城周四里髙六尺设四门以地当泸贑诸水交汇势难立城自宋元以来止存二门无复兴修 明洪武初知州费震修之寻毁正德间闽广冦发知县朱寅兴筑甃以砖石周围一千二百二十五丈髙一丈七尺厚八尺门五覆以楼东文明西文峯南文沙北丈江东北文昌复构二小亭于东西水门上设警铺二十一间罗侨记之十年雨圮知县张景华重修十五年南贑水涨城复圮十六年知县牟盛培增砖石重修如旧天启四年知县何应奎添筑月城于各门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张象灿增髙之
  永丰县
  宋绍兴七年知县李谔始筑土城髙四寻长千丈前后为鼔楼左右为敌楼南北二门待制刘僴记元废明治初知县车梁因故址筑之立更楼五座正德六年为流冦所破知县钱季玉重修寻溃于水嘉靖三年知县商大节加筑完固四十二年知县吴鳯瑞扩旧制新之延袤九百一十丈为门八曰泰安兴贤承恩永定涌清广宁小南小西城楼八座
  国朝如旧制
  安福县
  晋永康中太守朱居所筑 宋祥符间讫元至正尝缮治之明吴元年甲辰千户夏杌重修洪武七年千户秦葆百户李隆增修之周围五里一百四十五步髙一丈五尺濠深一丈并十门为四曰迎薰拱极寅宾寳成嘉靖六年知县魏景星千户谢晦重修张鳌山记万歴间知县倪涑闵世翔吴应明先后葺治崇祯九年楚冦入城九月推官郑瑜濬濠增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