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府志

宁化县治
  在翠华之前,大溪之北。后唐同光二年,知县王云建。宋绍兴间知县王炳彦、端平间知县赵时錧,先后修建。宝祐间,知县林玉创书林亭、愿丰楼、龟荫亭、如农亭。元至正间毁。明洪武三年,知县张思诚重建。二十三年,知县陈时中修。正统间后毁。景泰间知县韦清、天顺间知县梁昂、主簿郑预,相继建造。成化间知县陶淳;嘉靖间,知县马淑、潘时宜、张洵,万历间知县梁元桢、唐世济,相继修葺。国朝康熙间,知县何凤岐、袁格复鼎新之。今中为正堂,后为穿堂,为后堂;右为县库,左为架阁库;西上为龙亭,仪仗库;左右序为吏六房,堂前为戒石亭,为仪门;门左为寅宾馆,为土地祠;门右为监房;前为谯楼,为县门;门左为旌善亭,右为申明亭;又前为道揆法守坊。
  县丞廨 在县廨左。雍正十二年,移驻泉上里。
  主簿廨 在县廨右,今为吏舍。
  典史廨 在县廨南。
  安远寨巡检司 在县治北招得里。
  税课司 旧在寿宁桥。明正统间,裁归本县带办。
  阴阳学 在县治前。
  医学 在县治左。
  僧会司 在光严寺。
  道会司 在凝真观。
  察院公署 在县东,今圮。
  布政分司 在县西,今圮。
  漳南道公馆 在县治后,今废。
  石牛驿 今改为巡检,管新庄、会同二里。
  豫备仓 东仓三所,—北门坊,—泉上,—泉下。南仓三所,—新村,—龙上,—会同。西仓一所,龙上。北仓二所,—招贤,—招得。
  驻防公署 在文星坊。
  教场
  铺 共二十有一,曰县前铺;东南达府治者曰鱼龙,曰黄源,曰赖畬,曰石径,曰石牛,曰碑岭;达邵武界者曰下沙,曰沙坪,曰杨家,曰安远;又添设北坑、罗溪、滑石、张家、夏坊、黄柏、安乐、杨梅、黄土、石沙十铺。旧有石溪铺,今裁。
  府公馆 在县东北,今废。

清流县治
  在屏山之阳。宋元符间,长汀丞刘叙创。乾道间,知县黄藻修。绍定间毁。端平间知县王元瑞、嘉熙间知县赵槱夫、宝祐间知县林奕重建,扁曰“颁春宣诏”。元至正间,知县王文渊重修。六年,罗天麟寇,毁。明洪武间,知县朱仲恭、蔡以谦复建。永乐间,陈添保复寇,毁。宣德间,知县李庠、县丞王自永,相继重建。正统间,邓茂七复寇毁。景泰间,知县吴中鼎修。后知县凌寀、童冕、刘光奕、邓邦髦、何孔阳相继修葺。国朝康熙间毁于火,知县李含培、王鼎新继建。后大堂灾。乾隆八年,知县岳攀桂鼎建。今中为大堂,堂后为后堂;东为幕厅,为架阁库;两冀为吏六房,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右为监房,前为谯楼,为大门;门外左右为旌善、申明亭。
  县丞廨 在县廨东,久废。
  典史廨 在旧县丞廨内。
  主簿廨 久废。
  铁石矶巡检司 在梦溪里铁石矶。
  税课司 今废。
  阴阳学 寄理谯楼。
  医学 在县西南。
  僧会司 在万寿寺。
  道会司 在登真观。
  察院公署 在县西,即古县尉厅址,今改为公馆。
  布政分司 在县尉故址,今改遊击署。
  漳南道 在县西九龙驿旧址。
  府公馆 在县西九龙驿右,今圮。
  社仓
  常平仓 在县署南。
  际留仓 在县南塔背巷。
  豫备仓 北仓在城隍庙左,东仓在嵩溪,南仓在嵩口,西仓在长校。
  玉华驿 在县北四十里。
  九龙驿 久废。址建儒学。
  公馆 一在嵩溪,一在林畬。
  遊击公署 在县前公馆右。
  把总防守所 在明伦坊。
  教场 在县山川坛。
  铺 其所有十,曰县前铺,东北达归化界者曰雷公,曰小嵩,曰吴地,曰嵩溪,曰玉华,曰太平,曰子孙;南达府治者曰吴家;西达宁化界者曰暖水。
归化县治
  在广济街北,即明溪镇巡检司故址。成化七年,巡道周谟建。弘治间毁,知县王凤建。嘉靖间复毁,知县曾迁重建。国朝康熙间,知县王国脉修。今中为正堂,后为轩,为后堂;堂左为库房,右为册房;正堂左为赞政厅,右为清军局,为龙亭库;东西序为吏六房,东序背为监房,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左为寅宾馆,右为土地祠;又前为谯楼,为县门;左为旌善亭,右为申明亭。
  县丞廨 万历七年裁,改广济仓。
  主簿廨 废,改为仓。
  典史廨 在县丞廨前。
  夏阳巡检司 县东八十里。
  僧会司
  道会司 在东岳宫。
  察院公署 在西清街,久废。今改为义仓。
  布政分司 在西清街。
  漳南道公馆 在县西明溪驿。
  府公馆 在西清街,今废。
  际留仓 今改名广济仓,在县丞旧廨内。
  义仓 在西清街。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王国脉创建。
  明溪驿 在县西门,今裁。
  驻防公署 即明溪驿旧址。
  教场 在城东山川坛左。
  铺 其所有六,曰县总铺;在县前西达府治者曰新兴,曰永安;东达将乐界者曰兴善,曰龙湖,曰铁岭。

连城县治
  宋绍兴三年,署县卓庠建。绍定间寇毁,知县徐价、米巨宏踵成之。元复毁。明洪武间,知县邓昇重建。后知县关铨、方进、祝熙、金榜、陶文渊、徐大化、张大观,相继修葺。国朝顺治五年,寇复毁。知县田玉生、杜士晋、王心,相继鼎建。乾隆十年,知县秦士望重修。今中为正堂,后为穿堂,为后堂;堂后为仪仗库,两翼为吏六房;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左为寅宾馆,为土地祠,右为监房,为谯楼。楼左右旧有申明、旌善二亭,今毁。
  县丞廨 今改为仓。
  主簿廨 在堂西,今废。
  巡簿廨 原清军厅,今废。
  典史廨 在堂东。
  北团寨巡检司 在新泉。
  税课司 在县南文川桥,今废。
  阴阳学 医学 俱废。
  僧会司 在定光寺。
  道会司 在福仙观。
  漳南道公馆 在县东。
  府公馆 在县东。
  常平仓 在县堂东。
  际留仓 足食仓 俱废。
  社仓
  驻防公署 在明伦堂左。
  教场 在拱北门外。
  铺 其所有十,曰县总铺;北达府治者曰连安,曰分水,曰新添,曰南柴;南达上杭界者曰田心,曰马山,曰王城,曰车田,曰新泉。旧有北安铺,今裁。

上杭县治
  在城之中。宋乾道七年,知县陈朝章创。端平间知县赵时钺、宝祐间知县李务行、元至正间达鲁花赤伯颜,相继鼎建。明景泰间知县杨瑾、成化间知县胡越、肖弘、正德间知县谢浩、嘉靖间知县赵文同、万历间知县杨万春,相继修葺。国朝顺治间知县翁需、封珂、康熙间知县蒋廷铨,先后修建。今中为正堂,为穿堂,为后堂;堂东为县库,为尉厅;左为架阁库,两翼为吏六房;庭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内西为监房,东为土地祠;门外为寅宾馆,前为谯楼,为县门;门外左右为旌善、申明二亭。
  县丞廨 雍正十二年,移驻峰市,创建衙署。
  主簿廨 今废。
  典史廨 在堂左。
  巡捕主簿廨 今废。
  阴阳学 在谯楼东,今废。
  医学 在谯楼西,今废。
  僧会司 在旧东竺寺。
  道会司 在城隍庙。
  察院公署 在县东北。
  漳南道公署 在县东。康熙二十一年,裁归海道管理。
  布政分司 在县东北,即税课旧址。今为防守游击署。
  府公馆 在县东。
  平西驿 在胜运里,后裁。
  蓝屋驿 在平安里,今裁。
  公馆 一在悦洋,一在卢丰。
  际留仓 在县东北隅。
  豫备仓 一在际留仓,余在安仁、义合、崇福、白云、延福五寺中。
  社仓 在县治西关。雍正元年增建各里图。
  义仓 在县治东关。
  游击公署 在县北,即旧布政分司。
  守御千户所 在城北,今裁。
  教场 在城外西北隅。
  铺 共二十有三,西通府治者曰大磜,曰岩头,曰九华,曰蓝屋,曰官庄,曰迴龙;又添设平西、水浦、涧头、珊瑚、便民、安乡、卢丰、鹅公、归仁、白沙、箭滩、罗潭、湖雷、龙溪、抚溪、梅溪、牛坪等铺。其县前铺、坊村、定塔、张庆、九泰、茶田、双溪、灯笼、汤边、石铭等铺俱裁改。
武平县治
  在人和坊东。宋隆兴间,知县王正国创。乾道间知县赵贲、嘉泰间知县赵善策、端平间知县赵汝讘、田圭、宝祐间知县阮逢午、元至正间知县魏侃夫,相继鼎建。明景泰间知县周希贵、嘉靖间,知县张策、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刘明、乾隆十一年知县章文暖,相继修葺。今中为正堂,后为穿堂,为后堂;左为县库、仪仗库,庭中为戒石亭;右为监房,左为土地祠;前为仪门,为谯楼;门左右为申明、旌善二亭。
  典史廨 在堂左。
  象洞寨巡检司 原在县东南六十里,今移驻岩前。
  永平寨巡检司 原在县北四十五里,后移驻贝寨,今毁。
  阴阳学 医学 俱废。
  僧会司 道会司
  布政分司 在县东,今废。
  漳南道公馆 在县东。
  漳南道行台 在岩前。
  府公馆 在县前。
  常平仓 在县左,即旧豫备仓。康熙间,知县裴振唐建。
  秋米仓 在县治北。康熙间,知县侯七乘、赵良生重建。
  所仓 社仓
  驻防公署 在县治东。
  教场 在南门外。
  铺 共一十有四,曰县总铺;其东达府治者曰黄麖,曰大岭,曰胶,曰皂角,曰檀岭;南达上杭界者曰三角,曰忠田,曰赖屋,曰黄柏;东南达上杭界者曰悦洋,曰大湾,曰武安,又添设袁畬一铺。其黄畬、陈坑二铺已裁。

永定县治
  在溪南里。明成化十五年,御史高明、副使刘成、参议陈渤、知县王环创建。万历间,知县姜子贞、龙应亮、吴殿邦重建。国朝康熙三十年,知县吕防之修葺。今中为正堂,后为穿堂,为后堂;堂左为县库,两翼为吏六房;庭中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内西为监房,东为土地祠,前为大门;门左右为申明、旌善二亭。
  巡捕主簿廨 今废。
  典史廨 在堂左。
  兴化乡巡检司 在丰稔寺右。
  太平巡检司 在太平里高陂。
  三层岭巡检司 在金丰里。
  阴阳学 在县后,今废。
  医学 在阴阳学左,今废。
  僧会司 道会司
  察院公署 在县西北,今废。
  布政分司 县治东,今废。
  漳南道公馆 在分司上,今改为上宪按临公馆。
  府公馆 在县治西。
  际留仓 县东西各一所。雍正八年增建。
  社仓 在各里图。
  西平驿 在县西,原属上杭,增县改此,今裁。
  公馆 丰稔、抚溪、接敬、大溪四所。
  驻防公署 在县治东。
  教场
  铺 其所有六,在西路者曰德化,曰接敬,曰信感;在北路者曰溪口,曰青坑;又设县总铺。其市西、新村、大溪、月流、白沙、箭滩、罗滩、湖雷、隆窟等铺俱裁。

卷之十六 职官一(首官制)
  今之守令,其古诸侯之职乎。《周礼》五等分封,自百里以至五百里(若以孟子所言之制考之,则不合。先儒谓,孟子以实封言,《周礼》兼贡于天子及附庸之国而言,理或然也)。而汀郡截长补短,方六百余里。其分隶各邑者,亦百里有奇。视古五等诸侯地,有过之无不及焉。且古者侯国设官极多,今则守令以下,倅领佐杂,不过数人。地增则事繁,官减则责专,居是官者,必如何而乃称职耶。夫官而旷官,职而不职,无论太常不足书,大烝不足祭也。而六计弊吏,法必及之;即不然,而数百里外,相与画地议之矣;数百年后,相与按籍詈之矣。然则,是编不足以资惩劝欤?今首列各朝官制,次及各官题名。凡有职者,皆得例书。夫人无于水鉴,当于人鉴。后之守土者,其必有以鉴乎此也。志职官。
〔隋〕
  刺史
〔唐〕
  汀州临汀郡刺史 别驾 司马 录事参军事 录事
  司马参军事 司户参军事 司田参军事 司法参军事 参军事 文学 医学博士
  县令 县丞 主簿 尉
〔宋〕
  知州事(后升为知府。宋初命朝臣出外守郡,号权知军州事。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自景德以后,知州多兼安抚使)长史通判军州事 军事推官 军事判官 诸曹官 录事参军
  司理参军 司户参军 司法参军 州学教授 监督税务 知县 丞 主簿 尉 巡检 汀州兵马都监 兵马监押 禁军威果第三十五指挥 广节第八指挥 厢军保节第二十指挥 保节第二十一指挥 牢城第六指挥 宁节指挥 殿前司左翼军 正将 副将
  汀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 总管 同知 判官 推官 经历 知事 提控案牍 司狱司司狱 丞 儒学教授 学正 学录 蒙古学教授 医学教授 阴阳学教授 府仓大使 副使 税务提领大使 副使 录事司达花赤 录事 判官 典史
  县达鲁花赤 县尹 主簿 尉 典史 儒学教谕 巡检
〔明〕
  分巡漳南道
  分守漳南道(万历间设,驻扎漳州)
  汀州府知府 同知 通判 推官 经历 知事 照磨 检校 儒学教授(各一员) 训导(四员) 司狱 税课司大使 预备仓大使 副使 医学正科 阴阳学正术 僧纲司都纲 副都纲 道纪司都纪 副都纪
  知县 县丞 主簿 典史 儒学教谕 训导 巡检 驿丞
  汀州卫指挥使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 经历司经历 左、右、中、前、后及中左,六千户所正千户 副千户 镇抚 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