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汀州府志
汀州府志
陈设祭物图见下:
汀
州
府
城
隍
之
神
北
风
云
雷
雨
之
神
境
内
山
川
之
神
帛
一
爵爵爵
羹
帛
四
爵爵爵
羹
帛
二
爵爵爵
羹
西
东
菁韭稻黍盐枣
菹菹
鹿醓粱稷薧栗
醢醢 鱼
豕 羊
陪官
祭位
菁韭稻黍盐枣
菹菹
鹿醓粱稷薧栗
醢醢 鱼
豕 羊
祝
献
官
位
南
菁韭稻黍盐枣
菹菹
鹿 粱稷薧栗
醢醢 鱼
豕 羊
官陪
位祭
祀先师礼
祭期 春秋二祭,月用仲,日用上丁(月用仲,取时之正也;日用丁,取文明之象也)。
斋戒 祭前三日,献官、陪祭官及执事者,皆沐浴更衣;散斋二日,各宿别室;致斋一日,同宿斋所。散斋,仍理庶务,惟不饮酒、不茹荤(谓葱韭胡薤蒜)、不吊丧、不问疾、不听乐、不行刑、不判署刑杀文字、不与秽恶事。致斋,惟理祭事。
省牲 祭前一日,执事者设香案于牲房外,献官常服,赞者唱“诣省牲所”,唱“省牲”(牛羊豕鹿兔省之,谓看牲数有无齐足,肌体有无肥腯,毛色有无纯正)。省毕,唱“省牲毕”,乃退。
宰牲 凡宰牲,必取血以告杀,取毛以告纯,以盆盛毛血少许,入置神位下。
视祭器:
牲匣 以木为之,所以盛牲者。底盖朱髹,各高六寸、长三尺三寸、广二尺二寸,两旁钉铜环四、两端二。
登 范金为之,所以为荐太羹者。
铏 范金为之,所以为荐和羹者。
笾 以竹为之,所以荐枣、栗、菱、茨、榛、脯、盐、鱼、饼、糗者。
豆 以木为之,所以荐菹醢、脾折、豚胉者。
簠 范金为之,所以盛黍者。
簋 范金为之,所以盛稷者。
篚 编竹为之,朱髹,所以盛帛者。
爵 范金及磁为之,所以受酒者。
尊、勺、幂巾 尊所以盛酒者,勺所以酌酒者,幂巾所以幂酒者。
盥洗尊盆、勺、帨 尊用磁盆、铜锡随用。
案 祝案一,高一尺二寸、广二尺三寸、长三尺,朱髹。置正殿中,以阁祝版。尊案一,高二尺七寸、广一尺五寸、长五尺,案面剜孔三,下盛以木板、朱髹,置丹墀,以阁酒尊、爵。帛案一尺四寸,与酒尊同置丹墀,以阁爵、帛。
香案、香炉、香合、牲盘。
祝版 以梓楸木或柏木为之,高八寸、广一尺二寸,别作一架阁之,用白纸书文贴版上,祭毕揭焚之。藏版与架再用。
烛龙 即满堂红,俱用铜铁线结龟网,不用糊纸及纱绢,其底裹以铁叶,皆防焚灼之虞。
治祭物:
太羹 《周礼》注:煮肉汁不和。
和羹 《周礼》注:肉汁加以五味。
黍 结穗如稻,散垂而不毛,高而似芦者非。
稷 《礼》谓,明粢乃粢之不糯者。
稻 今水田所种粳米。
粱 似粟而大,有青、黄、白三种。以上四品,俱拣择圆好,滚汤泡涝成饭。
形盐 《周礼》:盐人掌形盐,散盐。注谓,形盐刻为虎形之类。
薧鱼 《周礼》:鲛人为□薧。注谓,□生鱼、薧干鱼。今制用鲜鱼,薄腌干之,临用温水洗,酒浸片时。
枣、栗、榛 俱陆果。
菱、茨 俱水果。菱即菱角,茨即今鸡头。以上水陆诸果,皆拣择洁净圆好者。
韭菹 《周礼》七菹,谓腌菜为之菹。今制截去本末,取中三寸,淡用。
醓、醢 醢,肉酱也。醓,醢之多汁者。今制皆细切猪膂肉,拌油、盐、葱、椒、莳萝、茴香为之。
菁菹 菁,蔓菁菜头,似萝卜,色微青。今制用汤瀹过,作长段,淡用。
鹿脯 《周礼》:腊人掌干肉脯。即肉之干者。今制切鹿肉作块,酒腌炙干用之。
鹿醢 切鹿肉作小块,用油、盐、葱、椒、莳萝、茴香拌匀为醢。
兔醢 制法同上。
芹菹 芹,水菜也。如制菁菹法。
笋 干笋,今制法煮熟拣净,切作长段用。
鱼醢 如造鹿醢法。
白饼 用小麦面造。
黑饼 用乔麦面造。以上俱用砂糖为馅,印作圆饼子。
糗饵 用粳米捣粉,栀子水浸之,蒸熟印作饼子。
粉餈 用糯米捣粉蒸熟,杵成餈,为大方块,待冷切作小块用。
食 用糯米饭,以和羊膏及蜜同熬。
糁食 用白粳米饭,细切牛、羊、豕肉同熬。
帛 官制,每段各长一丈八尺,旁织“礼神制帛”四字。《礼》谓量帛,谓量度其短长,为之制也。
献官员数:
正献官 本府知府。
分献官 本府同知。
执事人数:
监宰 凡牛、羊、豕为正牲,鹿、兔为脯醢。宰杀之时,务使洁净。其毛血先存少许,以告于神,其余及肠胃,皆以净桶盛之,置诸库房,以俟埋瘗。
监洗 凡锅、釜、罍、爵、笾、豆之属,与夫一应器皿,俱监临洗涤洁净。
监造膳羞 为饼、糗及制造脯、醢之属。
收发祭器 凡祭器一发一收,皆检视明白,不可遗漏。
提调幂次、通赞、引赞、司罍洗香烛、司爵、司帛、读祝、饮福、受胙执事 捧酒一、捧胙一。胙肉先令宰夫割取之。
陈设:
文庙正殿 制帛一端(白色)、白磁爵三、牛一、豕一、羊一、登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酒尊一、香、烛。
四配:每位制帛一端(白色)、白磁爵三、豕一、羊一、鉶一、簠二、簋二、笾八、豆八、酒尊一、香、烛。
东哲(五案,又升配朱子一案):制帛一端(白色)、白磁爵各一、豕一、鉶各一、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豕首一、香、烛。
西哲与东哲同(五案)。
东庑:制帛一端(白色)、铜爵各一、豕三,每案簠一、簋一、笾四、豆四、香、烛。
西庑与东庑同。
崇圣王祠(五案):制帛五端(白色)、白磁爵各三、羊各一、豕各一、铏各一、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八、豆各八、酒各一尊、香、烛。
四配(每位一案):制帛二端(白色)、豕首一、铜爵各三、簠一、簋一、笾四、豆四、豕肉一方、香、烛。
两庑:制帛二端(白色)、铜爵各三、簠一、簋一、笾四、豆四、豕肉一方、香、烛。
设酒尊所、盥洗所于丹墀之东南(尊,实酒施幂;盥,置水施帨。各有司之者),设埋瘗所于庙之西北,丹墀东西及露台上各设炬,两庑长廊各设灯。
祭崇圣祠仪注
凡祭文庙,必先崇圣祠。夜四鼓,与祭毕,集祠中。鼓一通(陈设备俱),鼓再通(庭燎毕举),鼓三通(引赞、各引献官至)。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唱“分献官就位”,唱“正献官就位”,唱“瘗毛血”(执事捧毛血出,正祀由中门,配祀由边门)。通赞唱“迎神”,引赞赞“跪,叩首”,献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通赞唱“捧帛”(捧帛者正祀由中门入,配祀由边门入,诣各神位之左)。唱“奠帛,行初献礼”,引赞赞“诣盥洗所”(献官盥手毕),唱“诣酒尊所”,司尊者举幂酌酒(执事者注酒于爵,捧爵者在正官前行,正祀由中门入,配祀由边门入,诣各神位前)。引赞导献官进殿左门赞“诣肇圣王神位前”赞“跪”,献官行一跪一叩头礼,兴,平身。唱“奠帛”(献官接帛拱举立献毕,执事跪接帛进于神前案上。司爵者进爵于献官)。引赞赞“献爵”(献官接爵拱举立献毕,执事跪接爵进于神前案上)。引赞赞“跪”,献官行一跪一叩头礼,兴,平身。引赞赞“诣裕圣王神位前”,赞“跪”(如前仪),赞“诣诒圣王神位前”,赞“跪”(如前仪),赞“诣昌圣王神位前”,赞“跪”(如前仪),赞“诣启圣王神位前”,赞“跪”(如前仪)。赞“诣读祝位”(献官至香案前)唱“跪”,通赞唱“众官皆跪”。唱“读祝文”(读祝者取祝版跪读)。
祝曰:“维乾隆某年岁次某干支,二(或八)月某干支朔,越某日某干支,某官某名,敢昭告于肇圣王、裕圣王、诒圣王、昌圣王、启圣王孔氏之神曰:“惟王积厚流光,诞生至圣,五代褒封,千秋鼎盛。今兹仲春(或秋),谨以牲帛礼粢庶品式陈明荐。以先贤颜氏、先贤曾氏、先贤孔氏、先贤孟孙氏配。尚飨。”
读毕,捧祝版跪,安案上帛盒内。通赞唱“叩首”,献官行三叩礼,兴,平身。引赞赞“诣东配先贤颜氏神位前”,赞“跪”、赞“奠帛”、赞“献爵、叩、兴、平身”(如仪)。赞“诣西配先贤曾氏神位前”,赞“跪”(如仪)。赞“诣东配先贤孔氏神位前”,赞“跪”(如仪)。赞“诣西配先贤孟孙氏神位前”,赞“跪”(如仪)。赞“复位”(引献官从西角门出自原位朝上立)。
通赞唱“行分献礼”(引赞引分献官至盥洗所盥洗毕),赞“诣先儒周氏神位前”,赞“跪”、赞“奠帛”、赞“献爵、叩、兴、平身”(如仪)。赞“诣先儒张氏神位前”,赞“跪”(如仪)。赞“诣先儒程氏神位前”,赞“跪”(如仪)。赞“诣先儒蔡氏神位前”赞“跪”(如仪)。赞“复位”(引分献官从西角门出至原位朝上立)。
通赞唱“行亚献礼”(引赞引献官从东角门入,不用诣盥洗所),赞“诣酒尊所”。司尊者举幂酌酒先诣肇圣王,次裕圣王,次诒圣王,次昌圣王,次启圣王,次配位(仪同初献,但不奠帛,不读祝)。复位。
通赞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通赞唱“饮福受胙”,引赞赞“诣饮福受胙位”(位在读祝所,进福酒者捧酌,进胙者捧盘,立于读祝案之东,又二执事立于案之西)。引赞赞“跪饮福酒”(东执事捧福酒跪进于献官,西执事跪接爵置于案上)。引赞赞“受胙”(东执事取羊肩置盘上跪进于献官,献官受胙讫,西执事跪接由中门捧出)。引赞赞“叩首、兴、平身、复位”,通赞唱“跪、叩首”,献官行三跪九叩礼(众官皆同)。兴、平身。通赞唱“撤馔”(执事者各于神案前品物略移动)。通赞唱“送神”,引赞赞“跪、叩首”,献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通赞唱“读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诣瘗所”(执事捧帛捧祝,正祀由中门出,配祀由边门出)。唱“诣瘗位”,引赞引献官各诣望瘗位,赞“望瘗”,赞“焚祝帛”。引赞赞“复位,礼毕”。
祭至圣先师仪注
祭崇圣祠毕,文庙中鼓初严,殿上两庑诸执事者各燃灯焚香,丹墀及露台上皆明炬,各官俱朝服。鼓再严,歌生、乐舞生各序立丹墀两边。鼓三严,各执事者荐羹及启牲匣盖,以汤浇牲体使气上升。各引赞引各献官至戟门下北面立。通赞唱“乐舞生各就位”(乐生随司麾者入殿内,各就所执乐位;舞生各随司节者上露台,分东西班立,司节者就西立)。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司罍洗者各执罍洗,司瘗毛血者俟瘗毛血,凡有司者各司其事)。通赞唱“陪祭官各就位”(各照官衔品级拜位;康熙四十九年诏天下武员把总以上皆得入庙陪祭),“分献官各就位”、“正献官就位”(随引赞就拜位)。唱“瘗毛血”(执事者捧毛血,正祀由中门,四配东西哲由左右门出,两庑随之瘗于坎)。通赞唱“迎神”。麾生举麾唱“乐奏咸平之章”(乐作,舞生执籥未舞)。通赞唱“跪,叩首”,正献、分献、陪祭俱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麾生偃麾(栎敔止乐)。通赞唱“捧帛”(执事者各捧帛盘,正祀由中门进,配哲由左门进,两庑外东西进,诣各神位之左,鞠躬边立)。唱“行初献礼”(引赞二人导正献官行)。赞“诣盥洗所”(献官盥手毕)。赞“诣酒尊所”,司尊者举幂酌酒(执事者注酒于爵,捧爵者在献官前行,正祀由中门入,余由左门入,诣各神位前鞠躬旁立)。引赞赞“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献官随引赞由左偏门入至神位前朝上立)。麾生举麾唱“乐奏宁平之章”(击柷作乐,舞生按节而舞)。引赞赞“跪”(随作乐,随行礼)。赞“奠帛”(捧帛者西跪进帛,献官拱举,执事者接置神案上)。赞“献爵”(司爵者西跪进爵,献官拱举,执事者接置神案上)。赞“叩首、兴、平身”。赞“诣读祝位”(献官至香案前)。唱“跪”,通赞唱“众官皆跪”,唱“读祝文”(读祝者取祝版跪读)。
祝曰:“维乾隆某年岁次某干支,二(或八)月某干支,朔越某日某干支,正献官某、某分献官某,敢昭告于至圣先师孔子之神曰:维师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删述六经,垂宪万世。今兹仲春(或秋)谨以牲帛礼粢,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尚飨。”
读毕,麾生举麾,乐续作(初读祝时麾生偃麾,乐暂止,至是接奏未终之曲,读祝者将祝版复置神案上)。通赞唱“叩首”,献官行三叩礼,兴。平身。引赞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赞“跪”、赞“奠帛”、赞“献爵”(俱如正祀仪),唱“叩首、兴、平身”。赞“诣宗圣曾子神位前”,赞“跪”(如前仪)。赞“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赞“跪”(如前仪)。
通赞唱“行分献礼”(另引赞各引分献官或十哲或两庑,俱如正祀仪;今东哲多朱子一案,礼亦如之)。引赞赞“诣亚圣孟子神位前”、赞“跪”(如前仪)。赞“复位”,麾生偃麾(敔止乐,引赞引献官及分献官由两角门出,复于原位朝上立)。
通赞唱“行亚献礼”(俱如前仪,惟不盥洗,不奠帛,不读祝文)。麾生举麾唱“乐奏安平之章”(击柷作乐,舞生按节而舞)。献毕唱“复位”,麾生偃麾(如前仪)。
通赞唱“行终献礼”(如亚献礼),麾生举麾唱“乐奏景平之章”(击柷作乐,舞生按节而舞)。献毕唱“复位”,麾生偃麾(如前仪)。通赞唱“饮福受胙”。引赞赞“跪,饮福酒”(东执事进爵,献官饮讫,西执事接置神案上)。赞“受胙”(东执事进胙,献官受讫,西执事接胙由中门出)。赞“叩首、兴、平身复位”。通赞唱“跪、叩首”。正献、分献、陪祭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通赞唱“撤馔”。麾生举麾唱“乐奏咸平之章”(乐作舞止)。撤讫(将神案上品物略移动)。通赞唱“送神”。麾生举麾唱“乐奏咸平之章”(乐作舞止)。引赞赞“跪、叩首”,正献、分献、陪祭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麾生偃麾(如前仪)。通赞唱“读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各诣瘗所”(正祝由中门,左右配哲由左右门,两庑各随班,俱诣瘗所)。唱“诣望瘗位”(各献官诣瘗位)。麾生举麾唱“乐奏咸平之章”(有乐无舞,乐章同送神)。唱“望瘗”,唱“焚祝帛”,唱“复位”。麾生偃麾(乐止)。通赞、引赞(同唱)礼毕,各官俱朝上一揖,退。